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沈兵 《淮海医药》2010,28(6):520-52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及曲美他嗪20 mg 3次/日口服连服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动态心电图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心绞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C、L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 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关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在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心绞痛,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鲍行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81-3182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66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60mg,3次/d,服药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别是:显效4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心电图疗效疗效分别是: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肯定.  相似文献   

6.
曲美他嗪治疗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有心电图(ECG)改变的UAP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口服,3次/天;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ECG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数、心肌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等24小时动态心电图指标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加用曲美他嗪治疗UAP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见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比较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的过程中均出现轻微的头胀、腹胀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消退.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O 年1月-2O1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分别从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全部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有明显的变化,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好,值得向无介入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去年收治的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抽取68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方法治疗并设其为对照组;抽取74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用,设该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患者服药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状况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常规用药治疗效果更佳,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5.6%(χ^2=32.94,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5±1.9)min和(1.4±0.7)次/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3.2)min和(2.7±0.9)次/d(t=4.10、3.94,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20±1.81) mmol/L和(3.01±1.02)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1±2.24) mmol/L和(3.01±1.02) mmol/L(t=3.90、4.17,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94.9%,对照组为41.0%和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ΣST)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予应用硝酸脂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氟伐他汀口服,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华  郑昌柱  鲜玉琼  居海宁 《河北医药》2010,32(22):3158-3159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ST段压低时间、ST段压低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02例。参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6.21±4.24)%、心排血量(5.31±1.17)L/min、心脏指数(3.18±0.55)L/(min·m2)及每搏输出量(72.85±5.32)ml均高于参照组的(50.53±4.15)%、(4.26±0.78)L/min、(2.22±0.37)L/(min·m2)、(59.92±4.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1.27±0.66)mmol/L、总胆固醇(3.67±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3±0.35)mmol/L均低于参照组的(1.82±0.73)、(4.27±0.83)、(...  相似文献   

16.
袁鹏  赵凤云  宋玉霞 《齐鲁药事》2010,29(10):621-62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血酶治疗,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 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降血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比较2组临床疗效、各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和(∑ST)、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ST、∑ST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心率、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UAP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洪开昌 《云南医药》2007,28(5):488-488
曲美他嗪是一种具有抗心肌缺血特性而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药物。本试验对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伍用曲美他嗪,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意义。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而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30%(42/46);常规组患者有效率为63.04%(29/46)。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