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不同剂量IVIG对川崎病患儿CD4^+/CD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药学杂志》2003,9(3):18-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CD4+/CD8+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B两组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天CD4+、CD8+的值.结果治疗前A、B两组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退热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 2 g/kg一次输入对CD4+/CDs+功能失衡能迅速纠正,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78例作为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非川崎病患儿82例作为非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其中川崎病组患儿分别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亚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与非川崎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CD3+、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亚急性期开始升高,但仍均低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急性期CD4+、CD4+/CD8+、IgG、IgA、IgM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存在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异常,CD3+、CD8+、NK细胞、CD4+、CD4+/CD8+、IgG、IgA、IgM可以作为诊断川崎病的实验室指标,而CRP、IL-1β、IL-6、IL-8、TNF-α仅可考虑作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在川崎病(KD)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KD患儿58例,其中31例无冠状动脉损害(CAL),27例有CAL,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比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CD4+CD25+Foxp3+、CD3+CD8+、CD3-CD(16+56+)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CD8+、CD19+CD23+、CD3-CD19+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P均<0.01)。无CAL的KD患儿与有CAL的KD患儿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急性期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A 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组口服维生素A制剂,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两组患儿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出院6 个月后随访情况及血清CD4+、CD8+、CD4+/CD8+、IgE、IgA 及IgG 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急性期比较,观察组在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D4+、CD4+/CD8+、IgA、IgG 水平升高,而血清CD8+、IgE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CD4+ 、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而血清CD8+、IgE 水平较对照组低(P<0郾05)。出院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上呼吸道感染例数、再次喘息次数及再住院例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 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 可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2-55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IgM、IL-6、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 B 细胞亚群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表达特征。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急性期 KD 患儿 32 例为观察组及体检健康儿童 19 例为对照组。 其中 11 例 KD 患儿(类固醇组)Egami 评分>3 分,预测可能存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治疗,其余 21 例患儿(IVIG 组)均给予 IVIG 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 CD19+B 细胞群中 ASC、白细胞 LILR 表达情况。 结果:观察组 KD 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B 细胞亚群中 AS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 IVIG 组及类固醇组患儿治疗后 PBMC 水平、PBMC 中CD4+T 细胞、CD8+T 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 05),ASC 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5),且类固醇组 ASC 占比低于 IVIG 组(P<0. 05)。 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4 种抑制性 LILR 亚型在单核细胞上表达,LILRB1 在每个 B 细胞亚群上表达,而 LILRB2 或LILRB3 在 B 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在急性期和治疗后均较少;LILRB4 在 ASC 上呈现唯一表达,其急性期水平低于单核细胞;观察组 ASC 的 LILRB1、LILRB4 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 05)。 结论:KD 患儿急性期 ASC 呈升高趋势且富含LILRB4 表达,治疗结果不受类固醇给药影响。 ASC 可能在 KD 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并行氢化可的松、氨茶碱治疗的哮喘患儿中,抽取50例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普米克令舒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A组CD4+/CD8+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B组咳喘及哮鸣音的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治疗前的FEV1、FVC、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VC、PEF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B组治疗后FEV1、FVC、PEF水平优于A组,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采取普米克令舒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还能显著改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8+水平,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8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2.0g/kg单次静脉输注,C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3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与IVIG 2.0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和IVIG 2.0g/kg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但是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辅助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重症肺炎的 70例病儿分成 2组 ,治疗组 50例(男性 3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6mo±s 5mo)应用IVIG及常规治疗 ,IVIG剂量为 4 0 0mg·kg- 1·d- 1,连用 3d。对照组 2 0例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7mo± 7mo)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程缩短 ,热程、呼吸、心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心衰纠正时间均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组病人IgG ,IgA水平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T细胞亚群CD+3 ,CD+4 ,CD+8水平升高 ,IL 6,IL 8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IVIG是佐治婴儿重症肺炎 (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和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 细胞活化HLA-DR表达的差异,探讨不同感染形式的不同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急性EB病毒感染儿童,7例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和29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8+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HLA-DR表达水平,并对急性和慢性感染儿童各项检测指标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 CD8+/HLA-DR+细胞明显高于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和对照组(p<0.01);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低于对照组,CD8+/HLA-DR+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和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 细胞活化HLA-DR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慢性EB病毒感染儿童CD8+T 细胞处于低水平活化状态,CD8+T细胞活化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估EB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VIG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治疗急性川崎病 (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急性KD病人按病程≤ 7d和 >7d分成两组 ,进行配对统计比较表现及预后。结果 :IVIG≤ 7d组总的发热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快 ,但用药后持续发热时间长于IVIG >7d组。结论 :两种IVIG用法都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指出只要有急性KD症状 ,IVIG的使用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HCV感染者病程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非活动性HCV感染33例(A组)、活动性HCV感染32例(B组)、慢性丙型肝炎56例(C组)、HCV相关性肝硬化47例(D组)、HCV相关性肝癌45例(E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F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均明显高于F组(P<0.01)。组间比较,A组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eg细胞表达频率明显低于B、C、D、E组(P<0.01),D、E组表达频率明显高于B、C组(P<0.01)。结论 HCV感染导致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机体对其的免疫清除不完全,从而促进HC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胸腺喷丁羧甲基壳聚糖鼻黏膜给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采用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测定了载药微球对免疫抑制大鼠T淋巴细胞CD4+/CD8+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圆整,平均粒径为(40.60±0.30)μm,包封率为(59.80±0.61)%,载药量为(15.30±0.25)%.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相比,大鼠鼻黏膜给予高、中、低剂量(0.43、0.30、0.23 mg/kg)载药微球后均能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CD4+/CD8+值,其中高剂量载药微球组与阳性对照组(胸腺喷丁注射液,0.1 mg/kg)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以调节和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免疫异常 ,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梗死后引起的脑水肿、脑损伤。方法  4 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应用双盲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 2 0例 ,治疗组 2 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 15 d。治疗组应用 15 d常规治疗的同时 ,在确诊后第 2天给予连续 5 d的 IVIG 2 .5 g治疗 ,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期的 Ig G、Ig A、Ig M、CD4 + TC、CD8+TC、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观察。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治疗组 CD4 + TC、CD8+ TC经治疗后升高 ;3治疗组 Ig G经治疗后降低 ;4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血液黏滞状态有好转 ,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VIG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能提高临床疗效 ,调节脑梗死后增高的 Ig G水平和降低的 CD4 + TC、CD8+ TC水平 ,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则无影响 ,不会造成血液黏滞度增高  相似文献   

17.
丁黎萍  李莉佳 《贵州医药》2001,25(10):902-903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患者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 30例肺心病急性期及缓解期患者晨起空腹血检测sIL - 2R、CD+ 4及CD+ 8。结果肺心病急性期sIL - 2R水平明显增高 ,缓解期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CD+ 4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心病急性期及缓解期变化不明显 ,但急性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 4/CD+ 8细胞的比值在急性期 <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使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炎症反应迁延而不易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Wistar大鼠建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模型,于大鼠术前和术后1、3、5、7、9d共6个时间段静脉取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同期取移植小肠标本做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CD4+T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比值前期增高后期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术后小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由轻到重,术后第5天始CD4+T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比值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比值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Disruption of vulnerable atheromatous plaque isthe most common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cluding non Q wave AMI, Q waveAMI and unstable angina). Integrity of the extracellularmatrix constitutes a critical determinant in the stabilityof coronary atheromata. In particular, degradation offibrillar collagen may decrease the ability of the fibrouscap to withstand mechanical stress. Several membersof the MMP family contribute to collagen degr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