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煤矿掘砌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情况,探讨接尘工龄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煤矿纯掘砌工(纯掘砌作业工人)221名作为接尘组,选取该矿83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行统一的体检和肺功能测定。测定结果均采用相对值,运用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尘组非吸烟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尘组吸烟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Mantel—Haenszel妒分析显示接尘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与对照组(P〈0.05)。以吸烟作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尘组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高峰流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值、第一秒用力呼出量最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5)。以吸烟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尘组30年一工龄组呼气高峰流量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明显低于10年~工龄组和20年~工龄组。以吸烟为分层因素,接尘组与对照组以及接尘组不同工龄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掘砌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接尘工龄延长而降低。肺通气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监测接尘作业工人肺部损失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彬  彭安洋 《职业与健康》2010,26(6):621-622
目的通过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了解电焊烟尘对操作工人肺功能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236名电焊工为接尘组,以其行政、机关、科室等190名不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肺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期接触电焊烟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如V75%、V50%、V25%和MMEF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障碍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为主。结论接触电焊烟尘的工人肺功能受到损伤,尤以小气道功能受损明显,接尘工人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接尘工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煤业集团煤工尘肺病人和接尘非煤工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损伤情况,探讨煤工尘肺病人不同工种、工龄、分期之间肺通气功能损伤的差异。方法选取某煤业集团确诊的煤工尘肺病人555名。另外选取该煤业集团555名接尘的非煤工尘肺病人和207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采用统一的体检表格,由专业医师进行统一体检,并逐一填写表格。肺功能测定仪器为北京产AS.507型肺量计,进行肺通气功能指标测定。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尘肺病人组肺功能异常率高于接尘非尘肺病人组和不接尘健康工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19,P<0.00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人群各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尘肺病人组的FEV1.0相对值和FEV1.0%低于接尘非尘肺病人组和不接尘工人组,尘肺病人组和接尘非病人组的FVC相对值均低于不接尘工人组。555名尘肺病人包括不吸烟108人、戒烟427人和吸烟20人,其肺功能异常率分别是67.6%、74.5%和90.0%(χ2=4.381,P=0.036<0.05),不吸烟组和吸烟组的FVC相对值均低于戒烟组,戒烟组的FEV1.0%明显低于不吸烟组。FEV1.0相对值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工种之间FVC相对值、FEV1.0相对值,FEV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工龄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各期别尘肺病人FVC相对值、FEV1.0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贰期、叁期尘肺病人FEV1.0%高于壹期尘肺病人。结论接尘非煤工尘肺病人与煤工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均有损伤,煤工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损伤重于接尘非煤工尘肺病人,说明肺通气功能可以作为监测煤工尘肺的早期敏感动态观察指标。吸烟是影响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加剧煤工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某厂电焊工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电焊尘对工人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影响。对某厂男性218名电焊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吸烟因素与接尘因素对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有随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提示,长期接触电焊尘可引起电焊工一定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为电焊工尘肺病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某除尘器厂185名电焊作业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并设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136名无接触粉尘作业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焊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受到一定损害,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肺功能损伤程度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以接尘10年以上者表现更为突出,故应加强综合防护,保护电焊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陶瓷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损伤的特征。 方法 采用美能(日本) AS507型肺功能仪,测定某陶瓷厂"无尘肺"的967名接尘工人(接尘组)和197名非接尘健康工人(对照组)的肺通气功能。 结果 陶瓷粉尘总尘浓度为0.10~2.95 mg/m3,总尘浓度超标率为14.29%,呼吸性粉尘浓度超标率为3.57%;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21.3%~43.0%。接尘组VC、FVC、FEV 1、FEV 1%、FEF 25%和FEF 50%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接尘组肺通气功能损伤和小气道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的吸烟者VC、FEV1和FEV1%数值与非吸烟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发生率为7.45%(72/967),其中轻度损伤者占98.61%(71/72),限制性肺通气功能损伤占97.22%(70/72)。 结论 陶瓷粉尘可引起接尘工人肺功能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以轻度为多,损伤类型以限制型损伤为主。肺功能损伤主要与粉尘、接尘工龄、工种和吸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井下采掘工人肺通气功能状况,掌握煤矿井下粉尘对采掘工人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井下采掘工人595名为接尘调查对象,另选341名高温、红外辐射工种工人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体检表格,由专业医师进行体检,逐一填写;采用日本产HI-198型肺量计,进行肺通气功能5项指标测量,测量结果运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井下采掘工人肺通气功能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减低。接尘组与对照组FVC、FEV1.0、PEV1.0%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mF、PE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符合肺通气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的规律,接尘工人肺功能损伤主要为阻塞性呼吸障碍,肺通气功能与对照组比较,mmF、PE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是这2项指标较另外3项指标更为敏感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陶瓷企业粉尘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例陶瓷生产工人和5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肺通气功能测定显示暴露工龄5a~组和10a~组VC、FVC、PEF、FEF 75%明显低于对照组,10a~组FEV,低于其他3组,暴露组FEF25-75、FEF25%。明显低于对照组。暴露组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其中10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粉尘对该企业接尘工人的肺功能有危害,且随着工龄增加损伤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市灯饰加工工业接尘工人的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某市某镇15家灯饰加工厂接尘工龄1年以上的300名男工进行肺功能测定,另选择该镇的150名非接尘男工作为对照组;并对灯饰加工厂进行粉尘测定。结果15家灯饰加工厂铝尘、矽尘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3.33%和86.67%,最高超标分别为2.2倍和16.0倍。矽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96.44%。接尘组肺通气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0/FVC)、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25%、50%、75%肺活量时流量(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通气功能随着接尘工龄的延长而降低(P<0.01)。结论灯饰加工工业粉尘可致接尘工人肺功能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某火力发电厂接触煤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某火力发电厂248名接触低浓度煤尘的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发现即使接触低浓度煤尘,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可造成肺通气功能一定程度的损伤,VC值低于对照组(P〈0.05);接尘工人吸烟可使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加重,VC、FVC、FEV1及FEV1/FV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接尘工人的肺通气功能操作有随接尘工人工龄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举跃  李志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58-958,960
目的:探讨碳黑尘对职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某厂男性234名接触碳黑职工采用肺量计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吸烟因素与接尘因素对碳黑接触者的肺通气功能损伤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碳黑接触者肺通气功能损伤有随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接触碳黑尘可引起接触者一定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集团煤矿接尘工人肺功能损伤的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保护接尘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5月该集团甲、乙、丙、丁、戊5个煤矿879名男性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资料,调查其人口统计学信息、职业史、疾病史、吸烟情况等,分析该集团煤矿接尘工人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尘工人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0)、1秒钟用力呼气率(FEV1.0%)、峰值呼气流速(PEFR)、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25%FVC时的流速/被测者的身高(V25/Ht)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97%、15.93%、19.68%、39.82%、41.41%、34.70%。检出通气功能异常者为220例。肺功能损伤类型以阻塞性为主(12.06%),混合性次之(7.62%),限制性最少(5.35%)。丙和戊矿接尘工人肺功能损伤程度较重,表现为丙矿FVC、FEV1.0、FEV1.0%和戊矿V25/Ht的总体均数下降最明显。吸烟指数为0、≤200、〉200时,FEV1.0%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5%、15.52%、40.98%;年龄为〈30、30~、40~和50岁~时,FEV1.0%的总体均数分别为85.18±5.70、81.55±9.79、79.37±10.19、75.28±10.18;接尘工龄为〈10、10~、20~、30 a~时,FVC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33%、14.71%、18.63%、29.41%。多因素分析表明,排除年龄、吸烟的混杂影响,工种、接尘工龄是肺通气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集团煤矿接尘工人肺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的改变与年龄、接尘工龄、工种及吸烟的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了解钨钼粉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以某钨钼制品企业在岗期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47名粉尘工人为接尘组,另选47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47名钨钼粉尘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为17.0%,不同接尘工龄组FVC、FEV1、FEV1/FVC 3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和对照组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P0.05);接尘组吸烟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28.6%)高于不吸烟者(7.7%),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烟龄和吸烟量组别中,接尘组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量为1~10支/d组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企业应加大戒烟宣传力度,保证钨钼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84名接尘工人为对象,同时对112名无粉尘接触史职工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肺通气功能结果的分析发现,接尘组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早出现减退的是FEV1和V25,接尘工龄不足10年者,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接尘作业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尘作业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某煤矿779名接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肺功能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接尘作业可导致肺功能损伤,O 组肺功能的损伤率大于0组,接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率与年龄无关,而与工龄呈明显的正相关;掘进与采煤组肺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接尘作业早期即可导致肺功能损伤,故肺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接尘作业人员肺部损伤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康立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999-1000,1003
[目的]研究铸造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2009年9月对郑州某铁路铸造厂工人作业场所进行环境检测,调查180名作业工人的防护情况和生活习惯,测试肺通气功能。选择与接尘组条件一致的同等劳动强度、不接触粉尘的某机床厂176名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结果]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尘组与对照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0和FEV1%、PE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尘及作业环境与肺通气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损害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7.
对华坪县14家乡镇煤矿442例男性井下作业工人接尘工龄与肺功能变化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尘龄的工人,肺通气功能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尘龄的递增,FVC、FEV_1递减,差异非常显著。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随尘龄递增而递增,差异也非常显著。接尘10年组、15年组FVC、FEV_1肺功能障碍非常明显,与O~+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早于X线改变,是早期反映煤尘对肺部损害敏感、稳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铸钢与铸铁接尘工人肺功能测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6名铸钢接尘工人,1550名铸铁接尘工人.738名对照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吸烟与否、铸钢、铸铁接尘工人FVC、FEV1.0等肺功能指标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下降,肺功能异常率的升高,均较对照工人为明显,铸钢工人肺功能的损害尤为严重。三年追踪观察结果显示:铸钢工人FVC、FEV1.0的年均下降值大于铸铁工人。铸钢与铸铁接尘工人相同累计接尘量,相同接尘工龄与相同工种间的比较,亦均显示铸钢工人肺功能的损害较铸铁工人为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煤矿作业工人肺功能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煤矿接尘工人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80名煤矿接尘工人和162名非接尘人员,进行肺功能指标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的测定。结果接尘组的肺功能指标FVC(3.77±0.697)、FEV1(3.21±0.666)、FVC%(87.85±9.553)和FEV1%(91.34±13.03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0.654;3.87±0.540;88.97±8.776;93.68±9.782);随着工龄和年龄增长,接尘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和工龄大于20年的煤矿工人,其肺功能下降最为明显。年龄、工龄、身高、体重因素被选入肺功能指标FVC和FEV1的回归模型。结论煤矿工人的肺功能下降与接触粉尘、年龄,接尘工龄相关,随着年龄和工龄增加,肺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某高原石棉矿191名接尘作业工人和生活区69名非接尘工人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结果表明:高原石棉矿接尘工人与非接尘工人各项测试指标均偏高,接尘工人肺功能随接尘工龄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病例组肺功能异常率高于其它组,肺功能异常与吸烟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