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检查CA125。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窦性心率组与新发房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分析导致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拟订相关干预对策。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左房内径大于50 mm、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以及CA125水平上,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其均是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左房内径大于50 mm、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CA125升高等均是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其中CA125水平升高与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这一指标的相关检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88例经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经PPCI治疗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STEMI患者中,87例发生RA设为RA组,未发生RA的101例设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RA组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患者占比以及肌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是影响STEMI患者PPCI后发生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采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可增加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和当代药物治疗是否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性STEMI患者均给予48h心电监护。结果255例行急诊PCI的患者有12例(4.7%)发生了恶性VA,其中60%的恶性VA发生于住院后的第1个24h,92%发生于住院后的第1个48h。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恶性vA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压积降低和未使用β-阻滞剂。结论急诊PCI可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恶性VA发生率,但不能缩短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PCI手术的1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97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01例作为观察组,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行PCI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PCI术中36例(20.7%)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精确给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左心和右心功能不全、观察出血、心理护理等。结果行PCI术后成功172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15%。死亡2例均发生无复流现象,在36例无复流患者中死亡比例为5.56%。其中1例患者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发作,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对于PCI术中无复流患者,护理要点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处理,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PCI术中冠脉注射生理盐水并持续泵入24 h,观察组PCI术中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并静脉泵入24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和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29%、23.81%、4.76%、4.76%,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95.2%和79.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出血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108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6年下半年创建胸痛中心以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护时效性和救护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省中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病历资料13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救护中的各项目时间节点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各季度急诊快速评估时间、急诊室紧急处理时间、平均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快速评估时间、急诊室紧急处理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平均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逐季度缩短,四个季度的各项目所用平均时长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季度患者满意度得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创建胸痛中心后,不断强化救护时效观念、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护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0):49-51,105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术,观察组溶栓后即刻实施PCI手术。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IMI血流分级、血清微小RNA-1(miR-1)表达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小板功能、心功能、miR-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DW、PDGF-BB、LVESd、LVEDd、miR-1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或溶栓后即刻PCI治疗均能改善血小板功能与心功能,但后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利于降低miR-1表达以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纳入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关于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危险因素的文献。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价及资料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43 839例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4.17)、高龄(OR=2.84)、红细胞分布宽度≥13%(OR=2.04)、肾功能异常(OR=2.23)、随机血糖≥11 mmol/L(OR=1.82)、非O型血(OR=1.75)、三支病变(OR=1.75)、糖化血红蛋白分数≥5.7%(OR=1.63)、无梗死前胸痛症状(OR=1.56)、症状出现至球囊扩张时间延长(OR=1.48)、高血压(OR=1.27)。结论 女性、高龄、红细胞分布宽度≥13%、肾功能异常、随机血糖≥11 mmol/L等是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就
诊于我院并确诊断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依据患者在直接PCI手术48小时后是否发生MVA 分
成研究组(发生MVA,32例)及对照组(未发生MVA,126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指标、心电图指
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指标等。结果 研究组糖尿病患者比例、血糖水平、肌酐水平、白细胞水平、中性粒
细胞水平以及心功能KlillipⅣ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钾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ST 段
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诱发MVA的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KlillipⅣ级、白细胞计数≥11.04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8.155×109/L、血糖≥9.58mmol/L、血钾≤3.13mmol/L、肌酐≥96.93μmol/L(P <0.01)。结论 针对合并有
上述危险因素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临床干预措施,降低MVA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郭权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上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PCI成功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c TnT、CK-M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6 3,P=0.019 7)。治疗后,观察组BNP、LVEDd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 TnT、CK-MB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使患者心肌供血情况得以改善,心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及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2组Q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的对照组和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冠脉再通率及再鼻塞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减少患者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建立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33-4234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延迟组与溶栓组各27例,溶栓组中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6h,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及择期行PCI;延迟组则在患者入院后给予PCI进行治疗,距发病时间为12~24h。记录患者治疗阶段临床症状的改变,以及分析其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结果治疗后,溶栓组TIMI分级:0~1级为7.4%(2/27),2~3级为92.6%(25/27);延迟组TIMI分级:0~1级为3.7%(1/27),2~3级为96.3%(26/27),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并发症方面,延迟组在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方面高于溶栓组(P<0.05)。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尽早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疏通,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于早期溶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