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动态检测小鼠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模型肝脏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及其受体IFN-γ R m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BA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建立BALB/c新生小鼠BA模型,其巾BA组45只,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模型肝脏中IFN-γ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不同鼠龄BA组肝内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九天时达到峰值,约为对照组30倍.IFN-γ受体mRNA表达水平同样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第九天达到最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受体mRNA在第3、6、9、14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到第21天时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小鼠BA模型肝组织中IFN-γ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基本同步上调,IFN-γ通过受体特异性功能在BA炎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小鼠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模型肝脏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B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RRV病毒建立Balb/c新生小鼠BA模型,其中胆道闭锁组(BA组)45只,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模型肝脏中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组肝内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9天时IFN-γ表达水平达峰值(13.340±0.539),IL-12p35,IL-12p40也同时达峰值,分别为(47.629±2.041)和(45.987±2.06),之后,IL-12p35和IFN-γ表达均下降,但IL-12p40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IL-12P35,P40及IFN-γmRNA表达水平在BA发病过程中明显升高,IL-12P35,P40在BA发病机制中可能与调节gamma干扰素(IFN-γ)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干扰素-λ(IFN-λ)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目前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但其是否能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尚缺乏相关报道。探讨IFN-λ2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早期的作用,为IFN-λ2 是否能应用于临床治疗或预防VMC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CVB3)病毒的方法制造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病毒组、IFN-λ2 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PBS培养液,记为第0天;IFN-λ2治疗组从第1天开始,连续5 d每天经背部皮肤不同点给予小鼠IFN-λ2 400 ng (0.1 mL),空白对照组和病毒组则每天以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死亡小鼠从组中剔除。9 d后处死所有存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 及Bax的表达。结果:①病毒组心肌病理评分要高于空白对照组及IFN-λ2治疗组。 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心肌组织有少量Bcl-2及Bax的表达,病毒组较空白对照组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IFN-λ2治疗组较病毒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1) 。结论:INF-λ2 能减轻柯萨奇病毒所致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病理改变,能抑制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对VMC小鼠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96-3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致新生小鼠肝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8只日龄24 h内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MCMVSmith株20μl TCID50(104.31/0.1 ml),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μl,注射第3、7、14天取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ALT水平,肝脏组织HE染色后用光镜检查组织病理损害,同时提取肝脏组织的DNA,应用MCMV及β-actin引物行PCR扩增,然后跑电泳和测序.结果 实验组小鼠ALT水平(U/L)在3天时即明显升高,7天达高峰,14天时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天:(58.7±11.5)比(25.0±10.6),7天:(169.6±57.4)比(25.1±8.4),14天:(157.3±15.5)比(26.5±9.4),P均<0.01].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内均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点灶状坏死,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内病毒包涵体,7天时最严重;对照组肝细胞无相似病理变化.实验组MCMV-DNA PCR电泳全部出现阳性条带,阳性条带测序结果与MCMV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完全相符.结论 MCMV能侵袭BALB/c新生小鼠引起肝炎,这种模拟人类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新生小鼠模型的建立为该病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抗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34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所给药物不同分5组,观察每组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及肝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和MCMV的感染量。(1)应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检测小鼠血清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2)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法检测模型鼠的肝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3)应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法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模型鼠肝组织中的MCMV的感染量。结果 MCMV感染小鼠各组(A、B、C)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sALT)及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D)及仅给NO合成抑制剂的对照组(E)明显升高,且相应受到NO合成抑制剂及促进剂的影响。而正常对照组(D)与仅给NO合成抑制剂的对照组(E)间则无明显差异。还可看到MCMV感染各组(A、B、C)小鼠肝细胞中表达iNOS mRNA,同时MCMV IEgene检测阳性,而无MCMV感染的小鼠(D和E组)肝细胞中则无iNOS mRNA表达,MCMV IE gene检测亦是阴性。同时可见给NO合成抑制剂L-NAME的B组小鼠血清中NO2浓度及肝组织切片中iNOS mRNA表达水平较MCMV感染模型小鼠A组降低,而与之相对应,其肝组织中β-gal阳性率及MCMV IE gene的表达却较A组增高(P<0.05)。而给了NO合成促进剂L-Arg的C组的小鼠的结果却与上述相反,即血清中NO2浓度和肝组织切片中iNOS mRNA表达水平越高,则肝组织中MCMV感染量就越低。结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NO在MCMV感染小鼠体内具有抗MCMV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胆道闭锁小鼠模型中肝脏SOX9阳性细胞及SOX9/HNF4α双阳细胞表达特点及其与肝纤维化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新生的71只BALB/c小鼠进行实验, 在出生24~28 h内, 新生的57只BALB/c小鼠行20 μl RRV腹腔注射作为实验组, 其余14只同时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注射后的时间又各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天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5只)、10天组(实验组19只、对照组5只)及14天组(实验组30只、对照组4只), 观察小鼠临床特征变化。在注射后7 d、10 d、14 d分别留取相应组别小鼠肝脏标本, 对肝脏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同时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对肝脏组织切片进行SOX9阳性细胞及SOX9/HNF4α双阳细胞计数。利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7天组5只小鼠造模成功, 10天组6只小鼠造模成功, 14天组4只小鼠造模成功, 对照组小鼠14只均顺利存活。胆道闭锁小鼠皮肤黄染且体重增长缓慢;所有小鼠肝脏均存在SOX9阳性细胞, 胆道闭锁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及小叶间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在FVB/N小鼠左心室重塑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FVB/N小鼠心脏重塑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随机将54只FVB/N小鼠分为0 d组(n=8)、7 d组(n=10)、14 d组(n=16)和21 d组(n=20)。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心脏重塑模型,ISO剂量为每日30 mg/kg,7 d组、14 d组和21 d组分别连续注射7、14、21 d;0 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dLVPW);测量心胫比(HW/TL);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左心室心肌纤维直径;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面积;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SK1、Ⅰ型胶原(Collagen Ⅰ)、B型脑钠肽(BNP) mRNA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在注射ISO 0、7、14 d后,小鼠HW/TL、心肌纤维直径、dLVPW逐渐增高(P < 0.05)。与14 d时比较,注射ISO 21 d时,HW/TL及dLVP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心肌纤维直径减小(P < 0.05)至7 d时水平(P > 0.05)。注射ISO 0、7、14、21 d后,小鼠心脏胶原面积和Collagen Ⅰ mRNA、ASK1 mRNA、BNP mRNA表达量逐渐增高,21 d时达高峰(P < 0.01)。ASK1 mRNA表达量与心脏胶原面积、Collagen Ⅰ mRNA、BNP 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与HW/TL、心肌纤维直径、dLVPW相关性弱。随着ISO注射时间的延长,小鼠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心肌ASK1表达水平与左心室重塑密切相关,ASK1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左心室重塑程度加重,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心脏肥大细胞及Toll样受体4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及Toll样受体4(TLR4)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以柯萨奇病毒B3腹腔注射制作VMC模型,分别于制模后7 d、14 d和28 d,两组各取8只小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小鼠心肌病理改变,以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两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小鼠心肌TLR4及其mRNA的表达,并对模型组各时间点肥大细胞数目及TLR4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28 d时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较对照组各时间点以及模型组7 d、14 d时均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均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心肌TLR4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肥大细胞数目和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2=0.877, P<0.05)。结论:VMC小鼠心肌肥大细胞数和TLR4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肥大细胞及TLR4可能在VMC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基因转录及相应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索苦瓜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机制。方法50只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苦瓜素治疗组(20只)、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苦瓜素治疗组与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分别予腹腔注射0.1mL内含1&#215;10^5TCID。的PRIM1640液,而正常对照组予腹腔注射同等体积培养液。苦瓜素剂量为25mg/(kg&#183;d),1次/d,疗程7d。第15天取小鼠心肌采用ELISA进行TNF-α测定,HE染色行心肌病理检查,RT-PCR检测TNF-α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病毒感染空白组比较,苦瓜素治疗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明显减少[(3.26&#177;0.84)m(1.56&#177;0.48),t=3.90 P〈0.01],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85.6&#177;16.7)vs(34.5&#177;10.3),t=5.24P〈0.01],大鼠TNF-α mRNA转录水平亦显著减少[(0.09&#177;0.02)vs(0.41&#177;0.06),t=7.37 P〈0.01]。结论苦瓜素通过抑制TNF—α基因转录与蛋白质表达、降低心肌TNF—α水平,对Balb/c小鼠CVB,致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和黄芪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TNF-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的动态变化以及干扰素、黄芪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干扰素、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病毒对照组(B组)、干扰素治疗组(C组)、黄芪治疗组(D组)。腹腔接种柯萨奇B3(CVB3)病毒液建立VM模型。在感染病毒24h后,C组腹腔注射干扰索1万U/(g·d),D组用灌胃器喂服黄芪30mg/(g·d)。均连用5d;在接种病毒后第7、14、21天时留取血液、心肌标本。分别进行血清TNF-α及心肌病理检查。并分析TNFnd与心肌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VM小鼠TNF-α水平升高,并与心肌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干扰素和黄芪治疗VM,均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减轻心肌病理损害程度;干扰索对VM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黄芪。结论 TNF—α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调节免疫反应,可能是干扰索、黄芪治疗VM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体外培养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动力蛋白Dynein重链(Dynein heavy chain,DHC)和Dyn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制作DEX干预细胞模型。依据DEX终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未施加DEX)、0.1 μmol/L组和1.0 μmol/L组。分别于干预1 d、3 d及7 d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DEX对DHC和Dynactin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研究DEX对DHC和Dynact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之间DHC mRNA和Dynactin mR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EX干预后7 d,1.0 μmol/L组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DHC蛋白随时间推移表达至高峰,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 μmol/L组(P < 0.05)。DEX干预后,对照组、0.1 μmol/L组在3 d和7 d时体外培养神经元Dynactin蛋白表达均高于1 d时(P < 0.05);对照组7 d时神经元Dynactin蛋白表达高于3 d时(P < 0.05);0.1 μmol/L组7 d时神经元Dynactin蛋白表达低于3 d时(P < 0.05)。在DEX干预后3 d及7 d时,0.1 μmol/L组及1.0 μmol/L组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Dynacti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7 d时,1.0 μmol/L组Dynactin蛋白表达低于0.1 μmol/L组(P < 0.05)。结论 DEX影响体外培养发育中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DHC和Dynactin蛋白表达,并可能存在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以柯萨奇病毒 B3 感染 BALB/C 小鼠建立 VMC 模型,腹腔注射 0.1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 7 d、14 d、21 d、28 d取心肌组织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 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心肌MMP-9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模型组 MMP-9 于 7 d 可见表达,14 d 达高峰(P<0.05),各时间点 MMP-9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于 21 d 表达上调,28 d 表达最高(P<0.05),21 d 和 28 d 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Ⅲ 型胶原于28 d 表达上调并高于对照组(P<0.05);MMP-9 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2,P<0.05),与 Ⅰ 型胶原呈负相关(r=-0.791,P<0.05)。结论:VMC 小鼠心肌 MMP-9 在早期即表达增高;MMP-9 可能通过介导 Ⅰ 型胶原的降解代谢而参与 VMC 的病理过程,是导致 VMC 胶原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鼠巨细胞病毒(MCMV)全身播散感染小鼠唾液腺的感染性病毒滴度,唾液腺、肝、脾和肾MCMV DNA及mRNA水平,以了解MCMV感染小鼠易感组织和器官内的病毒状况.方法 30只BALB/c 幼龄小鼠腹腔接种MCMV(Smith株),在感染后1、3、7、14、28、60、75、90和120 d,各随机处死3只小鼠.噬斑法检测唾液腺感染性病毒滴度,实时定量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唾液腺、肝、脾和肾内MCMV DNA水平及mRNA表达.结果 感染后7 d开始,噬斑法在唾液腺内检测到MCMV,14 d达到高峰,28 d以后不能再检测到;唾液腺、肝、脾和肾MCMV DNA在感染后1 d就可检测到,并持续到感染后120 d;唾液腺MCMV mRNA在感染后45 d不能检测到,而肝和肾MCMV mRNA在感染后28 d,脾MCMV mRNA在感染后14 d不能检测到.结论 MCMV感染的幼龄小鼠在感染28 d后不再排毒,在感染45 d后病毒不再复制,而在长达120 d的急慢性感染期内,病毒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 RNA 干扰(RNAi)技术抑制雌鼠下丘脑 KiSSI 基因表达,分析KiSS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mRNA 表达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探讨靶向沉默 KiSSI 基因对性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21日龄 Sprague-Dawley 雌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干扰病毒组、病毒对照组、9 g/ L 盐水对照组。干扰病毒组侧脑室注射携带 KiSSI-微 RNA(microRNA)的慢病毒,病毒对照组侧脑室注射无干扰作用的对照病毒,9 g/ L 盐水对照组侧脑室注射9 g/ L 盐水。在青春期前(30日龄)、青春发育早期(35日龄)、青春发育晚期(45日龄)时分别处死各组动物10只,留取下丘脑组织,实时定量(RT) PCR 检测下丘脑 KiSSI、GnRH mRNA 的表达,并同时留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干扰病毒组的 KiSSI mRNA 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30日龄0.106±0.018;35日龄0.218±0.025;45日龄0.215±0.033,P 均=0.000);干扰病毒组的 GnRH mRNA 表达在30日龄及35日龄显著下降(0.230±0.040、0.407±0.030,P 均=0.000),45日龄时 GnRH mRNA与9 g/ L 盐水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5±0.054,P ﹥0.05)。干扰病毒组 LH 水平[(0.101±0.004)IU/ L]在35日龄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467);干扰病毒组 FSH 水平[(0.235±0.014)IU/ L]在35日龄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015);干扰病毒组 E2水平在35日龄[(171.750±11.050)IU/ L]及45日龄[(192.310±13.100)IU/ L]时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000,0.010)。结论侧脑室注射携带 KiSSI-microRNA 的慢病毒载体,可下调 KiSSI mRNA 水平,进而影响 GnRH mRNA 及下游性激素的表达水平、推迟雌鼠的性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α7)与相应的细胞培养液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关系,分析nAChRα7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30例(哮喘组)与健康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8m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分别加入100μmol/L烟碱、1.0mg/Lα-银环蛇毒(α-BTX),另设空白对照,恒温孵育24h后提取其淋巴细胞,并收取培养液置-20℃冰箱保存。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CD3^+/CD4^+/nAChRα7表达。ELISA法检测其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4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血CD3^+/CD4^+/nAChRα7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明显增高(P〈0.05)。烟碱刺激24h后哮喘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nAChRα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明显增加(Pa〈0.01);且烟碱刺激24h后哮喘组较健康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α-BTX刺激24h后外周血CD3^+/CD4^+/nAChRα7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a〉0.05)。哮喘组培养液中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减低。烟碱刺激24h后IL-4水平较空白对照增高(P〈0.01),IFN-γ水平较空白对照明显减低(P〈0.05)。α-BTX刺激24h后IL-4、IFN-γ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a〉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AChRα7表达与淋巴细胞培养液IL-4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5),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nAChRα7表达增加,nAChRα7表达影响培养液IL-4、IFN-γ水平和Th1/Th2平衡,是影响哮喘的发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途径异常活化在急性EB病毒(EBV)感染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急性EBV感染患儿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18例,同龄健康对照儿童25例,采用反转录-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2、3、7、9)、TLR MyD88-依赖性途径转导分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性激酶1(TAKl)与MyD88-非依赖性途径转导分子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TNF受体相关因子3(TRAF3)、TANK结合激酶1(TBK1)、IL-1β、TNF-α及IFN-α、IFN-β mRNA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其血浆IL-12、IFN-γ水平.结果 1.急性EBV感染组与IM组TLR2、TLR3、TLR7、TLR9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急性EBV感染组与I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R信号途径传导分子(MyD88、TRAF6、TAK1、TRIF、TRAF3、TBK1)在急性EBV感染组与IM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2.急性EBV感染组与IM组细胞因子IL-1β mRNA、TNF-α mRNA、IFN-αmRNA、IFN-β mRNA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IM组IL-1β、TNF-α表达显著高于急性EBV感染组(P均<0.05).3.急性EBV感染组和IM组血浆IL-12与IFN-γ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IM组升高幅度均较EBV感染组显著(P均<0.05).结论 TLR2、TLR3、TLR7、TLR9过度活化所致抗病毒反应/炎性反应失衡,可能是急性EBV感染导致体内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原对巨噬细胞(Mφ)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复制致敏和哮喘小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段收集腹腔冲洗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φ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腹腔M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a抗原(MHC-Ⅰa)和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腹腔Mφ(×106/mL),BALF细胞总数、Mφ数(×105/mL),致敏组小鼠致敏后2、5、7 d分别为7.59±1.27、2.01±0.61、1.66±0.52;19.43±6.37、2.87±0.50、1.84±0.40;7.68±2.28、1.40±0.45、0.99±0.38,哮喘组小鼠激发后2、57、d,分别为16.62±5.56、3.63±0.79、2.55±0.72;15.34±4.22、5.03±0.56、2.99±0.42;17.10±2.04、5.05±0.75、3.15±0.37。致敏组、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致敏组、哮喘组腹腔MφMHC-Ⅰa和培养上清液TNF-α(μg/L)表达分别为44.09%5、9.28%;55.42±0.62,71.93±5.2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致敏和哮喘小鼠腹腔冲洗液、BALF Mφ表达明显增加。MφMHC-Ⅰa和培养上清液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早期应用α干扰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干扰素组于接种病毒后24h起腹腔注射α1b干扰素10^4U/g,每天1次,共5d。于接种病毒后第7、14、21天分别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极少,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加,且呈现动态变化,α干扰素治疗使ICAM-1表达减少。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ICAM-1过度表达,早期应用α干扰素可抑制ICAM-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2(rmIL-12)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穿孔素表达水平及小鼠心肌病理变化等指标,探讨rmIL-12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干扰素对照组,rmIL-12小、中、大治疗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余每只小鼠均腹腔注射CVB30.2mL/d,连续3d。开始接种病毒日定为第0天,从第0天开始,于接种病毒4h,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腹腔注射9g/L盐水0.1mL/d,干扰素对照组腹腔注射干扰素-α400 IU/d;rmIL-12小、中、大治疗组分别注射1、10、100ng/d rmIL-12,连续5d。第5天每组分别取5只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心脏,留取心脏标本用于做心肌病理学检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Trizol试剂提取心脏组织总RNA,应用RT-PCR法检测小鼠心脏穿孔素表达水平,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病理改变。结果NK细胞活性病毒对照组与rmIL-12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5),与干扰素对照组及小剂量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a>0.05)。NK细胞活性随着rmIL-12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空白对照组无穿孔素表达,rmIL-12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表达量多于小剂量组和干扰素对照组。各组心肌炎性变化以rmIL-12中剂量治疗组心肌炎性反应浸润最轻,而rmIL-12大剂量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最重。结论适当增加NK细胞的活性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但NK细胞活性过度增加会加重心肌细胞损伤。rmIL-12通过增加NK细胞活性而增加了穿孔素的表达。穿孔素表达量随rmIL-12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迟瑛娇  李晓捷  李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68-1169,1171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影响。方法对孕17、18d脂多糖(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动物模型,以腹腔注射9g/L盐水为对照组。LPS组仔鼠随机分为针刺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自7~21日龄予针刺干预。3组分别于生后21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白质GFAP表达。结果针刺组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多,染色深;对照组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模型组介于二者间。结论GFAP表达增加可能是针刺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