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6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微创小切口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4.2±11.2)岁;二尖瓣狭窄2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合并三尖瓣反流19例;均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收治2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照组),其中男86例,女114例;年龄(49.4±13.2)岁;二尖瓣狭窄8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6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49例;合并三尖瓣反流76例;均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无院内死亡,两组院内死亡率、体外循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和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小切口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0.2±3.1)h vs.(15.2±7.1)h,P=0.008]、术后胸腔引流量[(92.0±28.0)mlvs.(205.0±78.0) ml,P=0.000]、术后输血量[(0.8±1.6)U vs.(1.9±2.1)U,P=0.006]、住ICU时间[(14.0±8.0)h vs.(26.0±12.0)h,P=0.003)和住院时间[(14.8±4.6)d vs.(19.7±3.2)d,P=0.006]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 结论 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安全性上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相当,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术后恢复上显著优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磁针尖引导局部麻醉经会阴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经直肠彩超(mp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学习曲线及经验。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电磁针尖引导局麻经会阴前列腺mp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 CUSUM)分析法及最佳拟合曲线对该技术的学习曲线进行分析,并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资料及穿刺活检的肿瘤阳性率。结果:前列腺活检时间随着穿刺例数的增多,整体呈下降趋势。CUSUM最佳拟合曲线在穿刺第12例时达到峰值,12例为跨越该穿刺技术学习曲线所需要的最少累积手术例数。以此例患者为分界,将前列腺活检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阶段(A组,12例)及熟练掌握阶段(B组,80例)2个阶段。A组手术时间和穿刺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23.92±4.01) min vs (16.36±2.37) min,(2.25±0.62)分vs (1.54±0.62)分,P<0.001)]。A组穿刺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B组[(2.25±0.4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胃肠外科同一主刀医师2020年11月—2023年3月连续开展的47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和分析曲线(CUSUM)法分析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学习曲线。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结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学习曲线的转折点将学习曲线分为3组(A、B、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资料。3组的手术时间为(216.1±46.1)m in、(258.9±68.6)m in和(197.2±25.3)m in,B组显著大于C组;术中出血量为50.0(50.0,100.0)m L、100.0(50.0,250.0)m L和50.0(30.0,75.0)m L,B组显著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学习曲线的趋势变化进一步划分A组为A1、A2组,4组手术频率分别为2.4例/月、1.4例/月、1.8例/月及1.6例/月。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CUSUM学习曲线可大致分为学习提高期、经验积累期、难度挑战期和熟练掌握期4...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126例患者行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7~85(67.6±10.8)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01例,心瓣膜退行性变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0例,AVR+MVR(双瓣膜置换术,DVR)19例。结果行M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5±7.8)min,体外循环时间(85.3±10.1)min;行A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6±12.4)min,体外循环时间(142.3±15.6)min;行D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3.5±18.4)min,体外循环时间(182.3±21.8)min。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时间(25.7±5.9)d,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5±1.9)d。术后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关闭不全。结论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采用生物瓣的手术风险与机械瓣无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二尖瓣手术的早期疗效,评估微创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1(42.4±11.0)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组(微创组,60例)和常规单纯二尖瓣手术组(常规组,6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长5~6 cm的切口,用特制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器械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8.0±26.0)min vs.(63.0±21.0)min]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0±9.0)min vs.(37.0±6.0)min]较常规组显著延长(P0.05);微创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0±3.9)h vs.(11.2±5.6)h]、住ICU时间[(18.5±3.0)h vs.(28.6±9.5)h]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0)d vs.(13.5±2.5)d]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5)。而微创组术后12 h平均胸腔引流量[(110.0±30.0)ml vs.(385.0±95.0)ml]、输血率[25.0%vs.58.3%]较常规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随访1~24个月,随访率94.2%,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二尖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手术质量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由单一术者连续完成的150例全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90例,平均年龄43.1岁。手术类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心脏肿瘤去除术14例,二尖瓣置换术53例,二尖瓣成形术23例。以手术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每10例患者为1序列,每5序列为1组,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7%(10/150),无院内死亡病例。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C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当手术例数达到约100例时,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稳定小于平均值。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效应。初学者大约进行100例手术后,熟练掌握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最初完成的50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6.9(17~80)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 analysis)对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4.6 min,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868,拟合方程为CUSUM(min)=0.046X~3–4.681X~2+127.508X–237.940(X为手术例数)。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19例时跨越顶点,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A、B两个阶段,其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P0.0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通过CUSUM分析可以明确区分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两个不同特征的阶段,跨越学习曲线达到熟练操作约需累积19例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机器人膝关节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机器人膝关节系统辅助TKA手术的17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累计求和(cumulative summation, CUSUM)法分析学习曲线。[结果]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前10例为学习组,后7例为成熟组。成熟组手术时间[(123.3±11.3) min vs (147.3±11.3) min, P<0.05]、运用机器人膝关节系统定位时间[(15.9±2.1) min vs (22.2±6.1) min, P<0.05]、调整计划假体时间[(17.6±4.2) min vs (23.5±5.2) min, P<0.05]均显著优于学习组;两组间股骨注册时间、胫骨注册时间、股骨远端截骨时间、胫骨近端截骨时间、股骨四合一截骨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HKA角、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者453例,其中男150例、女303例,平均年龄(42.2±14.6)岁。主要病种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1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例,心脏肿瘤105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9±0.8)h,体外循环时间(101.2±3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2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6±9.4)h,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2.6±13.9)h,术后住院时间(6.0±1.7)d。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中转开胸2例,术中扩大切口3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各2例,心室颤动1例。术后随访(22.6±1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达芬奇系统进行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等临床关键参数,拟合CUSUM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心外手术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3±1.2)h,体外循环时间(160.9±5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8±54.7)min.体外循环非停跳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0.9)h,体外循环时间(104.8±54.7)min.?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0.9)h,乳内动脉制备时间(61.3±23.3)min.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67%.随访总时间为5389个月,无术后死亡病例.二尖瓣成形例数99例,有2例一年以上随访患者出现中度以上反流,二尖瓣成形无临床终止事件成功率96.2%.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CUSUM曲线,平均手术25例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结论:机器人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验的增加,克服学习曲线后,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可以缩短;且机器人手术在某些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中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生操作频度对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学习曲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名已完成超声消融培训的医生(A医生、B医生)分别在各自单位初始独立开展41例(A组)及39例(B组)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累积求和法(CUSUM)评估2组的学习曲线。比较2名医生的操作频度是否对学习曲线存在影响。结果 A组手术室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月完成操作A医生为2例、B医生为7例。A医生CUSUM曲线在可接受失败率(H0)和不可接受失败率(H1)之间波动,从23例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跨过H0。B医生CUSUM曲线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在13例时曲线跨过H0。结论操作频度是学习曲线的重要评价指标。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有着严格、复杂的程序,连续的操作实践是迅速完成学习曲线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可行、安全、美观的腔镜手术术式,目前正在国内逐步推广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总结外科医师对这门新术式的逐渐熟悉掌握的过程,以期为该术式的推广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连续收治的40例行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构建并分析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与CUSUM学习曲线,并寻找学习曲线的截点值。以CUSUM学习曲线的截点值作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分为两个阶段,比较两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150 min,平均(107.50±26.38)min。手术时间变化趋势图显示,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手术时间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拟合的CUSUM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22例时达顶点,以第22例手术患者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与熟练掌握两个阶段,学习提高阶段组(22例)和熟练掌握阶段组(18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习提高阶段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熟练掌握阶段组(129.09 min vs. 81.11 min,P<0.001);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学习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掌握该项术式至少需要累积22例手术,希望该研究的结果能为普外科医师顺利平稳的达到学习曲线的平台(由学习提高阶段过渡到熟练掌握阶段),并逐渐熟悉掌握这一术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路径同期手术修复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的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技术,分析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新华医院25例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75(57.9±9.6)岁。所有患者除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均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arpentier分型均为Ⅰ型。手术方法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主动脉根部置换加二尖瓣成形术(均为经主动脉切口交界缝合成形)。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随访观察,评价二尖瓣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术中食管超声心电图提示2例有残余微量反流,其余23例患者无反流,无瓣膜狭窄,成形效果满意。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t=4.086,P=0.000;t=4.44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有所降低(t=3.671,P=0.001)。术后二尖瓣瓣环直径与术前比较缩小[(32.4±3.6)mm vs.(35.6±6.4)mm]。术后二尖瓣瓣口压差[(1.4±0.7)mmHg vs.(1.5±0.7)mmHg],二尖瓣瓣口峰值压差[(3.7±2.2)mmHg vs.(3.3±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23例,随访率92%,随访时间7~92(50.4±25.3)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出现二尖瓣轻度反流3例。最后一次随访二尖瓣瓣环直径(33.9±4.6)mm,二尖瓣瓣口压差(1.3±0.6)mmHg,二尖瓣瓣口峰值压差(3.6±2.3)mmHg。结论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手术时,经主动脉路径修复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8月同一术者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男29例,女65例。胆囊结石61例,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息肉样病变33例。年龄(41±12)岁(21~77岁)。BMI(24±4)(15~34)。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手术时间(78.1±24.2)min(45~167min),出血量(8.5±3.6)ml(2~20 ml)。术中胆囊破损9例(9.6%),胆囊床出血或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2%),手术中转5例(5.3%)。35例手术后,CUSUM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特征,并且在35例以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因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8~82(63.41±11.82)岁;合并心房颤动13例;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其中生物瓣11例,机械瓣6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左心室破裂。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25(16.44±5.0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二尖瓣重度瓣周漏死亡。其余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抗凝和瓣膜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50.94%±8.78%)vs.(55.31%±10.44%),P=0.04],术前LVEF与随访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1%±10.44%)vs.(56.13%±9.67%),P=0.73],随访期间LVEF与术后早期相比显著增加[(56.13%±9.67%)vs.(50.94%±8.78%),P=0.02]。术后早期与随访期间人工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P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6±19.00)ms vs.(94.56±19.19)ms,P=0.91]。结论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93例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7.43±5.65)岁;同期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开胸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6.40±6.32)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胸组比较,腔镜组并发症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5.23±1.36)cm vs.(18.21±3.89)cm],术中输血量[(1.75±0.25)U vs.(3.15±1.50)U]、术后胸腔引流量[(202.34±12.12)ml vs.(412.32±21.56)ml]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1.26±0.86 vs.3.01±1.13),术后住院时间[(8.20±2.36)d vs.(12.10±3.26)d]及术后ICU监护时间[(16.53±5.16)h vs.(23.10±6.02)h]明显缩短。结论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于常规手术组、切口较常规手术组短。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达到熟练的学习曲线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由同一组医生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胫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3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伤后距离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22.3)min、(81.3±20.3)min、(80.6±21.1)min,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C组(t=3.884,3.965,P均=0.000),B、C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936)。A组中因为内固定钢板位置放置不当及复位不佳而转为切开手术2例,B、C组无转为切开手术。3组均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4月,各组间骨折愈合时间(P=0.183)、优良率(P=0.54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如有开放性手术经验,12例后MIPPO技术即可达到比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治疗Carpentier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经验,评估该技术的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308例冠心病合并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5例、女93例,年龄30~78(62.7±11.5)岁。按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7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其中限制性瓣环成形术170例(全环128例,C形环42例),交界环缩术2例;13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为二尖瓣置换术组,其中置换机械瓣11例,生物瓣125例。结果所有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81.9±21.5)min。体外循环时间(122.0±31.3)min。全组围术期死亡6例(1.9%)。两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移植血管支数及左乳内动脉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结果显示,二尖瓣置换术组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二尖瓣成形术组(P0.05)。术后随访1~85个月。两组中远期疗效中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置换术组二尖瓣反流程度和再次换瓣手术率均低于二尖瓣成形术组(P0.05)。结论 Carpentier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好,中远期随访发现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有较低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同期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59例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29 ~ 71 (48 ± 11) 岁。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2 ~ 26.0 (7.2 ± 3.4) 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 Ⅱ级20例,Ⅲ级31例,Ⅳ级8例。二尖瓣中至重度狭窄32例,二尖瓣中至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2例。左心房内径39 ~ 98 (55.2±8.9) mm。9例患者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于术中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装置(Inc.West Chester,Ohio,USA),频率460 kHz,最大能量28.5 W,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消融,然后在中低温心脏停搏下进行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房的消融隔离,最后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并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 术后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 65~180 (99 ± 28)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46~123 (69 ± 17) min,射频消融时间15~28 (21 ± 4) min。术后心脏复跳后44例患者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例患者仍为心房颤动,1例患者呈心房扑动心律,4例患者心动过缓使用心外膜临时起搏(3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仍为心房颤动)。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6~33个月,失访1例。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6.2 % (50/58)、91.4% (53/58)、89.7 % (52/58)、84.6 % (33/39)和71.4 % (5/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安全、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