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1~6月收集到的小儿ADR 130例,从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3岁患儿发生ADR的比例最高(82例,63.0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7例,74.62%);引起ADR的药品有5类31种,其中抗肿瘤药引起的ADR最多(66例,46.81%)。结论:必须重视小儿ADR的监测和报告,尽量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市2007年1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伟珍  应小飞  华俊彦 《中国药房》2008,19(32):2534-2536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45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51例ADR报告中,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2.16%);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廖慧 《中国药房》2011,(46):4400-44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监测、报告现状。方法:以我院2006-2010年741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时间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给药后1~3d、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和心血管类药易引发ADR;ADR损害累及多器官或系统;一般ADR占87.58%,大多好转或治愈,严重ADR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饶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6-18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ADR报告涉及14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蓉  董利红 《中国药房》2014,(10):926-928
目的:考察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上报的473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报告涉及抗肿瘤药8大类,其中顺铂居首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 d以内,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类型,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损害为主;多数ADR给予相应处理后能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抗肿瘤药时,应加强监护以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降低其危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报告级别、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8-202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67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9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8年1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丽 《中国药房》2010,(10):926-92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临床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7):2359-2362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81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3例ADR报告中,男性391例(48.09%),女性422例(51.91%);60岁以上的患者为ADR高发人群,有347例(42.68%);以静脉给药途径引发ADR最多,有747例(91.88%);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例数最多,有382例(46.99%),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38.22%(146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434例(53.38%)。结论:对于静脉给药、使用抗感染药的老年患者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熟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Microsoft OfficeExcel2003版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集的193份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常见ADR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导致ADR139例(72.02%),中药31例(16.0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49例和消化系统23例;给药途径主要为注射给药177例(91.71%)。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6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方面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共53种,以抗感染药占44.1%居首位,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在给药途径中所占比率最高,为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等,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晓霞 《中国药房》2013,(18):1699-1701
目的:总结小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提高医护人员对小儿ADR的认识。方法:调查我院368例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用药情况,分析患儿发生ADR的相关因素、ADR的治疗及转归,对ADR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及分类统计。结果:我院儿科患儿ADR发生率比成人高,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6.1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69.23%),ADR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常见(占67.74%),冬季是儿科ADR的高发季节(占21.70%),单一用药发生ADR几率低于联合用药。结论:医院应加强儿童用药的监管。医师应严格按适应证用药,注意儿童用药剂量个体化,重视儿童ADR监测,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别是儿童和妊娠期、围产期妇女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1-2012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66例ADR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107例,男性59例;0~12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共82例,其中1~3岁的儿童为40例;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多,共118例,占7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150例,占90.36%;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105例,占63.25%;166例ADR中,新的ADR为2例,严重的ADR为2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使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充分认识到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特别要加强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到的39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和10岁以下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9.21%(116例)和16.88%(67例);涉及药品133种,抗菌药物居首位(30.88%),其次是抗肿瘤药;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70.0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4.84%);严重的ADR有9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市6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安虎 《中国药房》2009,(2):141-142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7年收集到的ADR报告635例,就报告来源、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6余种,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出现ADR的几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为349例,全身症状其次,为257例;新的或严重的ADR较少。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用药频次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中严重ADR较少,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实际情况,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2年我院上报广东省ADR管理中心的170份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剂型、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0例ADR中,中老年(〉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儿童(〈10岁);静脉滴注致ADR的发生率最高,为127例,占75.1%;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抗菌药物最多,为6个;仍有部分科室ADR报告数为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及时反馈信息于临床,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