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单位经乙肝普检发现带毒率为16.50%,经以健教为中心的防治乙肝系统工程,提高职工对乙肝的认识,改变不健康行为,消除传染源;乙肝疫苗接种率达75.58%,半年后有效保护率达89.29%;1年后乙肝带毒率降至7.92%。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已由1992年9.75%降至7.18%,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5岁以下儿童已降至0.96%,5~14岁为2.42%。2009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对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并将于今年完成。  相似文献   

3.
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6年3月1日报告,我国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由于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3~1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降至5.95%,4.22%,5.28%。其中,中部地区3~4岁儿童更降至2.06%。目前。我国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全人群的阳性率,城市儿童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除了少数几个省区外。多数省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在85%以上,但出生儿童乙肝全程接种率与首针及时接种率水平各地相差很大。东、中、西部地区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出生于医院者分别为94.94%,93.15%和82%。出生于家中者分别为78.11%,81.87%和38.3%;首针及时接种率,出生于医院者分别为84.25%,75.7%和64.83%,出生于家中者分别为29.43、47.01%和17.59%。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与乙肝发病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日照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自然人群部分HBV血清学指标检测资料及乙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9年调查15岁以下儿童10 238人,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88%,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28%。1993年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最高(12.67/10万),2008年无病例发生。0-4岁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0.96%),抗-HBs阳性率最高(71.81%)。乙肝发病率,全部人群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下儿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高了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免疫水平,降低了儿童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大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曾经高达11%~12%。自2002年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在小年龄组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到1%以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许多乙肝病人陷入“转阴”的误区。 误区1“大、小三阳阳全转阴” 俗称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产生的一种应答物,它不能转阴,也无需转阴,让它转阴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7.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VIg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1)在母亲怀孕后三个月,每月注射HBVIgG三汉,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2)只给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3)婴儿不注射HBVIgG,仅注射乙肝疫苗三针。观察其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阳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结果三种方案均对阻断母婴传播有效。第一种方案保护率为95.88%,第二种方案保护率为77.39%,第三种方案保护率为63.46%。  相似文献   

8.
肖俊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9):147-148
目的探讨乙肝PreS1抗原及血清标志物检测在乙肝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335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三系)和乙肝病毒PreS1抗原。结果335例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共181例,Pre-S1抗原阳性158例,阳性率87.3%。HBeAg阴性154例,Pre—S1阳性61例,阳性率39.6%。PreS1在HBeAg阳性和阴性中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互相补充,有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许多乙肝病人陷入“转阴”的误区。 误区1“大、小三阳阳全转阴” 俗称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产生的一种应答物,它不能转阴,也无需转阴,让它转阴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永州市青少年学生乙肝感染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盘小娟  邓辉军  唐荣 《中国校医》2006,20(5):519-521
目的分析近3年来乙肝病毒在不同类群青少年学生中的感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3-2005年永州市参加中考、高考各类青少年学生共7605名的乙肝表面抗原(船sAg)及“乙肝两对半”指标,参考其他因素和其他城市情况,逐年分组进行分析。结果3年船sAg平均阳性率为11.65%,2003~2005年每年的船sAg阳性率分别为10.20%、11.75%、13.36%,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2.10%、10.28%,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0、92%、13.16%,住校生、走读生阳性率分别为12.83%、11.15%,初、高中毕业生阳性率分别为10.88%、12.01%。886例HgsAg阳性学生中乙肝e抗原阳性者占61.52%。结论我市中青少年学生的乙肝感染率不但偏高,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其中传染性强的人群较大。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乙肝基因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研究乙肝基因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对56例广州市区HBsAg单阳和HBsAg、HBeAg双阳孕妇所产婴儿按0、1、6方案全程接种乙肝基因疫苗。结果未发现一例婴儿出现不良的疫苗反应;其中对14例单阳孕妇婴儿的保护率为100%,而对34例双阳孕妇婴儿为88.2%,两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1.34P>0.1);全程免疫1年后随访了54例婴儿,虽然79.6%由母亲照料,33.3%用母乳喂养,但均未发现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例,提示乙肝基因疫苗具较高的安全和有效性,是替代乙肝血源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理想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合肥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抗原抗体情况,提供控制乙肝流行的依据,我们于2007年,对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血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为9.7%,为有效控制和逐步将携带率降至1%以下,最有效又可行的措施就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和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对<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7~12月龄儿童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结果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为72.75%,其中小年龄组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20岁人群HBsAb阳性率最低;919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1.41%,HBsAb阳性率为95.21%. 结论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均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抵抗乙肝病毒能力相对较高;乙肝疫苗尤其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分娩方式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162例阳3妣阳性孕妇产前3个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每月1次,每次200U,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观察HBV宫内感染率,并和196例未注射HBIG孕妇相比较。结果 注射HBIG组的宫内感染率为1.85%,低于未注射HBIG组5.61%,差异未达到显性水平(f=3.33,P=0.068)。未发现注射HBIG对母亲及新生儿有不良反应。结论 初步提示HBAg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可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达10%~15%。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严重威胁我国出生人口质量,也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的关键。现将近年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防治状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率已由1992年9.75%降至7.18%,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5岁以下儿童已降至0.96%,5~14岁为2.42%。2009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对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并将于今年完成。今后还将对15岁以上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卫生部发布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计划到2010年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我市为摸清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开展了本次乙肝防治知识调查活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虽然从理论上讲,乙肝停药后的复发还难以完全避免。但从临床上看,毕竟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复发,康复得比较顺利。也就是说采取正确的措施,完全可以预防或减少乙肝的复发。不过要做到这点,你就一定要遵守以下。  相似文献   

20.
抗乙肝胎盘肽体内抑制HBVDNA复制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现在已知我国首创研制的抗乙肝胎盘肽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疗效,为探讨其治疗机理,特检查经治者治疗前后血内HBVDNA拷贝数。方法 藉用PCR法检查经治患者治疗前后血内HBVDNA拷贝数,提供评价依据。结果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肝硬变患者227例,治后HBVDNA阴转者25.0%,未阴转者85.0%,示HBVDNA拷贝数明显减少,平均下降82.2%。结论 抗乙肝胎盘肽对HBVDN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继而减少肝细胞损害,最后炎症减轻或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