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的细胞毒性。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浸提液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单纯加细胞培养液。通过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代谢活性;考马斯亮蓝测定细胞蛋白含量;金氏比色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人工骨材料浸提液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在细胞增殖状况、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对成骨细胞未产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祁朝阳  段洛锋 《临床医学》2013,33(10):71-72
目的探讨人工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对照纽治愈5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治愈3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人工股骨头术置换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治疗技术,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的细胞毒性实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吴一民  陈建庭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37-1737,1739
目的 研究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的细胞毒性。方法 将人成骨细胞与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浸提液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单纯加细胞培养液。通过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代谢活性;考马斯亮蓝测定细胞蛋白含量;金氏比色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与人工骨材料浸提液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在细胞增殖状况、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对成骨细胞未产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特别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好发于中青年,主要因为血管栓塞,骨内压增高,微循环破坏而导致骨坏死,其中以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具代表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率为15%~40%,如不经治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塌陷、骨性关节炎而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存患者的股骨头。  相似文献   

5.
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新的非限制性支撑装置-辅助人工髋关节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骨岭成熟杂交犬32只,用液氮冷冻法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实验组手术植入辅助人工髋关节,减轻、替代股骨头负重,对照组不与处理。结果 4,12周实验组(累计观察数分别为19,15)和对照组(累计观察数分别为11,9)股骨头高度比分别为0.871&;#177;0.007,0.870&;#177;0.006和0.871&;#177;0.007,0.869&;#177;0.008(单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对照组的实验侧股骨头不规则密度增高伴囊性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塌陷,实验组(累计观察数为10)和对照组(累计观察数为6)股骨头高度比分别为0.868&;#177;0.006,0.747&;#177;0.046(t=6.905,P=0.009)。48周,对照组股骨头大部分塌陷,髋关节呈现骨性关节炎改变,股骨头高度比降低,实验组(累计观察数为5)和对照组(累计观察数为3)股骨头高度比分别为0.871&;#177;0.007,0.637&;#177;0.091)t=4.446,P=0.046)。相反实验组24周及48周手术侧股骨头仅出现不同程度的密度降低,未见囊性变及股骨头塌陷。结论 辅助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维持髋关节空间构形,减少或替代股骨头负重,对液氮冷冻所至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松质骨因具有促进骨再生的3大要素:良好的骨引导性、骨诱导件和骨细胞,目前仍然足骨缺损修复的最佳移植材料.目的:观察自主研发的仿松质骨纳米人工骨修复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08在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质量1.5~2.0 kg,用注入液氮的方法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实验组:骨坏死处植入HA/CO纳米人工骨,对照组:坏死处不加任何植入物.主要观察指标:在植入材料即刻及之后的7,14 d摄X射线观察、大体积及组织学观察评判骨坏死的发展及治愈情况.结果:实验组骨坏死破抑制并被修复,所钻骨孔因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再生而完全愈合,纳米人工骨被逐渐降解吸收;而空白对照组骨坏死逐渐恶化,所钻骨孔处无任何骨组织再生.结论:该纳米人工骨不仅能替代自体骨作为移植物,而且还具有抑制骨坏死发展的功能,可望成为临床治疗Ⅱ期及较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 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结果 本组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5例(93髋),经过1年6月~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90.3%。结论 该方法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彻底清除髋关节囊、滑膜、充分减压,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系统,为新生骨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胎儿骨软骨的植入为股。骨头带入成骨效应成分,加速股骨头重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治疗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一种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骨清除减压、股方肌蒂大转子骨瓣植骨术。术后配合牵引髋关节,早期持续被动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结果:19例股骨头经24~48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2.4%。结论:该手术方法可清除坏死骨。消除血运障碍因素。股方肌蒂大转子骨瓣血供良好,取材方便,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4月 ̄1998年12月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行人工髋支撑关节置入手术,同时对6例患者行股骨头髓心减压。Ficat分期Ⅱ期6例,Ⅲ期1例。结果:随访1 ̄2.8年,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6例,良2例。结论:人工髋支撑关节能有效防止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发展、塌陷,促进其修复痊愈,具有创伤小,手术方便、不  相似文献   

10.
钮艳芳 《全科护理》2011,9(25):2269-2271
[目的]总结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3例(33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行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33例病人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术后Harris评分提高,优良率达98%。[结论]加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行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男54例,女13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岁;按单双数入院日期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41髋,Ⅰ期18髋、Ⅱ期23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治疗组32例(36髋,Ⅰ期15髋、Ⅱ期21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制钛棒支撑的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CT、MRI检查;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经髓道监视下,刮除硬化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或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患者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随诊,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射线观察;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早期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和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结果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坏死Ⅰ期病变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但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治疗组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与联合钛棒支撑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特别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优于无钛棒支撑的复合物移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cm大段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3组,分别植入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自体红骨髓/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复合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从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成熟骨结构形成及植入物的降解分析比较,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组成骨能力及材料降解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染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对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介导pCDNA3-Ang-1质粒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与磷酸三钙(TCP)陶瓷复合,修复兔液氮冷冻股骨头坏死模型。48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未转染细胞组作对照,实验组植入修复材料,分别于第2,4,8,12周取材,进行X射线片、电镜、组织学及图像处理、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骨修复情况。结果:细胞与TCP材料复合生长良好。组织学检查见转染细胞组股骨头病变进展延缓,毛细血管生长及新骨形成活跃,电镜显示实验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多于对照组,细胞器成熟,图像分析显示术后8,12周骨小梁体积(TBV%)由对照组34.31±8.25和34.55±9.69升至实验组38.65±9.32和39.36±8.24(t=2.29~3.18,P<0.05)。实验组截面血管密度(MVD%)在术后4,8,12周达到23.68±5.76,25.16±5.46,28.47±6.63,与对照组21.54±4.98,22.36±7.25,24.25±7.3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2.64,P<0.05)。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血供改善,股骨头修复加强。与细胞因子局部定向释放,促进血管形成及骨代谢有关。Ang-1修饰的BMSCs预构人工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60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植入复合物组。每组20侧股骨头。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股骨头坏死缺损坏死模型,用温盐水复温后,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植入物,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充填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复合物组植入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5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IU。术后3,6,12周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后,解剖双侧股骨头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固定。摄X射线片,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30只犬共60侧股骨头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3,6周时缺损清晰可见,缺损被纤维组织部分充填,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缺损区仍为结缔组织充填,缺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晰。②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3周时纤维组织长入移植物孔隙内,间充质细胞少;6周时移植物吸收不全,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物完全吸收,可见新生的稀疏骨组织。③植入复合物组3周时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活跃,出现多量的间充质细胞,新骨开始形成,移植区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6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分界模糊,移植物完全吸收,大量新生骨小梁和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密度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新骨改建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地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60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植入复合物组。每组20侧股骨头。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股骨头坏死缺损坏死模型,用温盐水复温后,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植入物,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充填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复合物组植入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5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IU。术后3,6,12周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后,解剖双侧股骨头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固定。摄X射线片,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30只犬共60侧股骨头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3,6周时缺损清晰可见,缺损被纤维组织部分充填,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缺损区仍为结缔组织充填,缺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晰。②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3周时纤维组织长入移植物孔隙内,间充质细胞少;6周时移植物吸收不全,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物完全吸收,可见新生的稀疏骨组织。③植入复合物组3周时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活跃,出现多量的间充质细胞,新骨开始形成,移植区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6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分界模糊,移植物完全吸收,大量新生骨小梁和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密度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新骨改建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地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方法构造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并验证其优势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9-02在河北北方学院及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右侧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16周各取6只兔,进行X射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①X射线检查:16周,对照组骨缺损周边植入物初步形成骨干结构,骨皮质不连续,髓腔不通;实验组正常骨干结构形成,骨髓腔完全再通.②组织学观察:16周,对照组植入物内血管长入较少和发育较成熟的骨小梁,骨髓腔未通;实验组植入物已吸收降解,完全由新骨替代,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③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实验组的骨小粱的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④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实验组各时间段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修复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Wen Q  Ma L  Chen YP  Yang L  Luo W  Wang XN 《Gene therapy》2008,15(23):1523-1535
The treatment of hormone-induced early-stage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 with transplanta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transgenic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BMSCs) was examined. A rabbit model of hormone-induced early ANFH was first established. BMSCs were transplanted by core decompres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 supportive fibrinogen drug delivery mixture (FG) was tested for mechanical enhancement of stem cell delivery.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T perfusion imaging, ink artery infusion angiography, hematoxylin-and-eos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 of pathological sections. A regular arrangement of trabeculae and obvious bone regene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animals receiving transplanted transgenic BMSCs with FG. Newly generated capillaries were visible on the bone plates of the trabeculae, and the bone marrow was rich in hematopoietic tissu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ore decompress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HGF transgenic autologous BMSCs enhanced blood vessel regeneration and bone reconstruction in the ANFH model. This study provides experimental data that motivate possible clinical use of this therapeutic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一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各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