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症,是指因夏季感受暑邪所致的类病症。暑性炎热而升散,故本症多见热象,且易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故常与湿邪相混成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伤暑:感热,5T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  相似文献   

2.
吴宗艺  张慧  陈新枝 《光明中医》2008,23(10):1455-1456
中暑(Heat illness)与暑温之“暑必挟湿”的发病机理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探讨这两者的病因病机,认为中暑属于暑温的范畴,暑必挟湿,暑温挟湿与暑湿病有着根本的区别,对临床治疗中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汤头歌诀》曰:“缩脾饮用清暑气,砂仁草果乌梅暨,甘草葛根扁豆加,吐泻烦渴温脾胃,古人治暑多用温,暑为阴证此之谓。”中医自古有“暑为阳邪”之说,既然暑为阳邪,那么如何理解暑为阴证呢?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三:其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其二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其三暑多挟湿。暑之为病有:伤暑、中暑、暑湿、暑厥、暑秽、暑痫、暑风、暑瘵、暑湿病等。然暑病虽繁,可以阴阳以别之,有阳暑阴暑之分。阳暑者,由外感暑热之邪所致,即古人所言“暑月受热,故名阳暑”。症多见:身热心烦,汗出口干,神昏瘛疒从,舌红,苔薄黄,…  相似文献   

4.
暑厥是新感暑淫所致的温病。笔者曾治疗暑厥1例,现报告如下:陈某,男,27岁,军人。于1989年7月24日午后因暑热而下河游泳,既而回家电扇尽吹,当夜发热,体温高达40℃。次日黎明到我院急诊室输液观察,其间有头痛、暑寒、恶心呕吐之症。病势观察延至26日,  相似文献   

5.
治暑厥一得     
治暑厥一得广西省桂林市中医院(541002)陈桂富关键词暑厥盛夏,随师汤年光外治一老妇人。抵寓,见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语塞,四肢厥冷,牙关紧闭,无汗,静卧如尸,脉微欲绝。究其故,其儿云:“母本年迈体虚,素有‘哮喘’及‘高血压’宿疾。今步外稍久,午后...  相似文献   

6.
暑温署温是发于夏季的急性热病。临床以突然发病、身热、痉厥、津液易伤,传变迅速为特征。《素问》简名为“暑”或叫“伤暑”。署亦名“喝”。《金匮》以痉湿喝同论。小儿肌肤脆嫩,神气最怯,不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尤易罹惠,且易见窍闭动风,气阴欲脱的危候。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雷少逸《时病论》谓:“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概括了暑的发病与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7.
夏天,烈日当空,挥汗如雨,人在这种高温下,难免遭受暑热的侵袭,而中暑仅是其中的一种,尚有伤暑、阴暑、暑温3种,应注重防治。  相似文献   

8.
暑温一症,常发于夏秋季节,每有壮热神糊,甚至肢痉发厥,其致病原因有二:一由于炎夏之际,酷暑施威,人身之津液受其煎灼,热邪郁于肌腠,骤然化火,内风旋扰,蒙蔽神明,筋失涵养,以致热甚痉厥。一由暑热先受,因热贪凉,复感风邪,暑热内蔽,无汗烦躁,亦能致厥,二者受病之因虽殊,而其化热则一,故来势迅疾,特  相似文献   

9.
暑症三字经     
《光明中医》2013,(4):660-660
伤暑病 动静商 动而得 热为殃 六一散 白虎汤 静而得 起贪凉 恶寒象 热逾常 心烦辨 切莫忘  相似文献   

10.
暑病饮食     
中医认为,暑与火,是夏天的主气,在这时人体肌肉皮肤的纹理都是开着的,因而多汗,汗多则耗气伤津,容易出现头晕、心烦、渴饮、闷乱等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轻者谓之疰夏,重者谓之中暑。再加上此时蚊蝇滋生繁殖,病菌得以传播,故伤寒、菌痢、疟疾等病常有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丛柏艳 《河北中医》2011,33(7):1015-1016
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是夏季常见的致病邪气,夏天感受暑热邪气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均称为暑病。暑为阳邪,暑性升散,故暑病之性炎热,易伤津耗气扰神,多兼夹湿为其特点,治暑病应根据病因和病证特点,结合患者体质强弱、  相似文献   

12.
厥证是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为主证的危症。余以点穴法施治此症8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45岁;昏厥时间最长1∶20,最短10分钟;苏醒时间5~30分钟。证型:气厥2例,血厥1例,痛厥1例,暑厥4例。经点穴施术后,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3.
暑温一症,常发于夏秋季节,小儿患病为多。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有明确的界限。譬如《内经·热论篇》有:“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本病常以壮热、神昏、肢痉甚至发厥为临床表现。其致病原因有二:一由于炎夏之际,酷暑蕴蒸,津液受灼,热邪郁于肌腠,骤热化火,内风旋扰,蒙蔽神明,筋失涵养,以致热甚痉厥;一由暑热先受,因热贪凉,复感风邪,暑热内  相似文献   

14.
二鲜清暑饮治疗小儿夏季热31例(望城县中医院410200)谢利君主题词暑热症/中医药疗法,@二鲜清暑饮/治疗应用,儿童小儿夏季热属中医的暑热症范畴。根据其临床特征和发病季节,笔者自拟二鲜清暑饮治疗本病31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阐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中"太阳中暍"条文要义的基础上,探析仲景治暑法对辨治暑病和运用清暑益气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暑属于急症范畴,历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而李东垣在论述中暑时,结合《内经》保胃气之思想,汲取张元素及刘完素对中暑的辨证认识及用药思想,提出了“暑伤胃气论”,并立中暑十方,以治疗中暑不同的证型。结合中暑十方可知李东垣治疗中暑之用药思想,即常以补益之药滋补胃气、生津养血;以甘温之药益气升阳、泻除阴火;用风药以升举胃气。整体用药清热泻火而不损伤胃气。  相似文献   

17.
1病名及中西互参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邪为六淫之一,属温热或火热范畴。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暑病。包括暑温、暑湿、伏暑、冒暑、暑秽等病证。  相似文献   

18.
漫谈暑病     
暑为“六淫”之一。叔和例云;“暑病者,热重极于溫也。’据此,則暑病、热病为一。伹暑病以夏令为主,热病則四时均可出現。现就暑病中的若干争論問题及暑病証治,略加討論。动靜分陰陽說不妥洁古以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中暑,謂中热是阳証,中暑是阴証。喻嘉言駁他说:“暍者,中暑之称,左傅蔭暍人于樾下,其名久矣。后世以动而得之为中热,靜而得之为中暑,然則道途中暍之人,可谓靜而得之耶?动靜二字,只可分外感、內伤。  相似文献   

19.
厥症是以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的一种病症。临床以气厥、痰厥、食厥、暑厥多见。笔者以太冲、内关、人中、合谷为主 ,结合辨证治疗厥症每获卓效。现结合病例分述如下。1 气厥  周某某 ,男 ,4 5岁 ,因与人争吵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遂送医院 ,CT检查正常 ,转针灸科治疗。  查 :患者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口噤、拳握、四肢厥冷 ,脉弦。  诊断 :肝气不舒 ,气血逆乱之气厥。  治法 :舒肝行气 ,降逆开窍。  取穴 :太冲、合谷、人中、内关 ,均用泻法。  针后即醒 ,口张拳开 ,长出气 ,继以太冲、内关、膻中、期门舒肝理…  相似文献   

20.
暑温,其特点为发病急骤,传变快,变化多,易伤津耗液,耗血动血,且多闭窍动风之变。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暑温易伤人正气,尤多耗伤津液,重者出现津气欲脱之危候。暑邪内陷心(包)营(血)而神昏谵语,引动肝风而痉厥,风火相煽,生痰生风,导致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