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观察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选择了太原市 3个污染程度不同地区的 45 0名儿童进行肺功能测试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呼吸功能表现为重度污染区 <中度污染区 <相对清洁区 ;肺通气功能阻塞性异常率表现为重度污染区 >中度污染区 >相对清洁区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通气功能阻塞性异常率与小学生家庭的取暖方式、厨房和卧室是否分开以及污染物的水平有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重度污染区儿童的FVC、FEF5 0与相对清洁区相比分别减少了 65 80ml、119 2 7ml,中度污染区儿童的FVC、FEF5 0与相对清洁区相比分别减少了 5 7 2 8ml和 114 2 9ml;Ln(SO2 )每升高一个单位 ,FVC和FEF5 0分别减少69 10ml和 119 79ml,Ln(PM1 0 )每升高一个单位 ,FVC、FEF5 0等分别减少了 193 5 0ml和 171 69ml。结果提示 ,太原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了危害。  相似文献   

2.
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对太原市大气污染程度不同的 3个地区的小学生进行了健康问卷调查和五官检查 ,研究结果表明 :重 (中 )污染区儿童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发病率分别大于相对清洁区 ,3个研究区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儿童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和呼吸道疾病患病率表现为重污染区和中污染区较为接近 ,但明显高于相对清洁区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的危险性表现为重度污染区是相对清洁区的 1 6 4~ 2 92倍 ,中度污染区是相对清洁区的 1 83~2 2 7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性表现为重度污染区是相对清洁区的 2 6 2~ 5 6 8倍 ,中度污染区是相对清洁区的 1 40~ 4 46倍。提示太原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1年开封市大气污染物污染状况,探讨大气污染物与居民死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开封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死因数据,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时间序列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与居民死亡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 开封市大气污染物PM2.5(17.8%)、PM10(13.2%)及O3(13.2%)超标率较高,PM2.5、PM10气温低时污染较重,O3气温高时污染较重。总死亡数、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rs=0.12、0.14、0.15、0.14、0.10)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rs=0.26、0.25、0.27、0.27、0.13)与大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的污染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s=0.28、0.25、0.27、0.26、0.13,P<0.05)。PM2.5每升高10个单位,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15%,人群呼吸系统死亡风险增加3.47%,人群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增加1.0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京市2008—2009年大气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人群暴露水平,分析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对研究期间北京市大气PM10的日均浓度进行估计,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PM10浓度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北京市2008—2009年大气PM10的日均浓度为118.6μg/m3,高于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研究期间大气PM10浓度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规律。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为0.56%(95%CI:0.28%~0.83%)。引入多污染物模型后大气PM10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略有减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里格插值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北京市大气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大气PM10浓度对北京市居民呼吸系统死亡存在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肥市大气PM2.5暴露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9年逐日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气象资料及呼吸系统疾病住院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GAM模型,评估PM2.5暴露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量的影响。计算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量增加的超额风险(E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合肥市大气PM2.5污染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量存在显著影响。PM2.5每升高10 μg/m3,单日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分别在lag5和lag07时达到最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总住院量分别增加0.95% (95%CI:0.21% ~ 1.70%)和3.48% (95%CI:1.65% ~ 5.33%)。PM2.5对14岁及以下儿童的影响较其他年龄人群明显,对女性的影响也大于男性。结论 合肥市大气PM2.5浓度升高可能会增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量,14岁及以下儿童及女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川市大气颗粒污染物水平及其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收集银川市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和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分析的方法,分析银川市大气颗粒水平对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大气PM10和PM2.5年均浓度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银川市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增加0.22%(95%CI:0.03%,0.41%)(P0.05)。结论研究期间银川市空气污染水平下,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可能与PM2.5浓度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初步研究内外勤交警执勤期间大气污染物的暴露特征和水平,为机动车尾气高暴露人群的生物效应评价技术研究提供现场调查数据。[方法]应用电子分析仪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及内勤交警工作的岑村交警大楼的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相关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结果]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4±0.17)、(1.93±2.97)、(0.10±0.05)、(0.49±1.54)mg/m3,大气质量为Ⅴ级,属重污染,NO2和SO2为主要污染物;内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8±0.05)、(0.22±0.26)、(0.05±0.05)、(0.02±0.02)mg/m3,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外勤交警(P〈0.01),大气质量为Ⅱ级,尚清洁,NO2和PM10为主要污染物。[结论]广州市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超标,其中以NO2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属中重度污染,符合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内勤交警大气污染物的暴露浓度低于外勤交警。  相似文献   

8.
煤烟型大气污染对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症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了太原市 3个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研究区成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成人呼吸系统症状的标化发生率和疫区的标化患病率均为重度污染区 >中度污染区 >相对清洁区 (P <0 0 5 )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危险性 ,重、中污染区分别是相对清洁区的1 8倍和 2 1倍、1 3倍和 1 8倍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吸烟、家庭燃料、家族史等因素后 ,燃煤产生的LNSO2 、LNTSP、LNPM1 0 、LNPM2 5 每增加一个单位 ,成人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分别增加 1 39倍、1 71倍、1 6 7倍和 1 79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的危险性分别增加 1 31倍、1 5 3倍、1 5 1倍和 1 6 8倍。提示煤烟型大气污染对成人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发生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门诊量统计资料和同期上海市大气及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期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为76~382人次。单污染模型中,二氧化硫(SO2)滞后4 d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最明显,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滞后6 d的影响最明显;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上升0.69%(RR=1.006 9,95%CI:1.003 5~1.010 3)、0.54%(RR=1.005 4,95%CI:1.002 8~1.007 9)和0.20%(RR=1.002 0,95%CI:1.001 1~1.002 8)。多污染模型中,调整其他污染物后,所有污染物健康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模型降低,并不改变各污染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在中国承德市冬季燃煤区与集中供热区居室内外,教室空气中IP、SO_2、NO_2和CO的污染水平,该市两区小学生对上述污染物的个体接触量及综合评定指数。结果表明:燃煤区室内外各项污染物浓度均高于集中供热区;对两区学生逐日行动摘要发现,两区学生冬季时间分配大致相同,两区学生时间加权接触量表明,对SO_2个体接触量,燃煤是供热的2.76倍;对CO,燃煤是供热的1.59倍:对IP燃煤是供热的4.16倍,对NO_2两组接近。四项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综合指数比较发现,燃煤区在2.6,供热区在0.9,表明燃煤区居民对污染总负荷高于供热区。  相似文献   

11.
了解冬季雾霾天气对某市小学生肺功能影响,为防治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2016年数据,在某市选取PM2.5污染相对较轻和污染相对较重监测点,在监测点附近2 km范围内各选择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三~五年级各1个班,于供暖期前非雾霾天气和供暖期间雾霾天气分别进行1次肺功能测试.第1次肺功能测试调查362名学生,第2次359名,其中完成2次肺功能测试者338名.结果 2所学校学生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雾霾日,轻污染区小学男生FVC低于重污染区小学男生(P<0.05),轻污染区小学女生PEF高于重污染区小学女生(P<0.05),轻污染区小学总体FEF75高于重污染区小学(P<0.05).轻污染区小学男生的FVC非雾霾日高于雾霾日(P<0.05),女生FEVI,PEF,FEF25,FEF75在非雾霾日均高于雾霾日(P值均<0.05);重污染区小学男生和总体FVC非雾霾日高于雾霾日,FEF75非雾霾日低于雾霾日(P值均<0.05).结论 雾霾天气对小学生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在太原市重污染区和相对清洁区选取五年级小学生 84人 ,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MN)观察。结果发现污染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高于相对清洁区 (P <0 .0 5 ) ;污染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也高于相对清洁区 (P <0 0 5 )。提示小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可能与大气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成都市青羊区和高新区为监测点,2014 - 2016年,每年在环保监测子站点周围3 km范围内各选1所小学,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10岁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于10月、12月各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同时通过市环保局收集监测点肺功能检测当天及前29 d(计1个月)大气中PM2.5日监测浓度。结果 2014 - 2016年,同监测点相比,第二次检测前1个月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均高于同年第一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二次检测前1个月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均超过了国家GB3095 -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按性别分层,男、女学生第二次FVC、FEV1.0指标均低于第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3年未出现一致性变化,根据检测年份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且女生FVC、FEV1.0、PEF、V75指标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差值(即下降值)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性别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身高、体重的影响后,男生FVC、FEV1.0、PEF、V25、V75 5项指标与PM2.5暴露均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 0.146、 - 0.138、 - 0.325、 - 0.098、 - 0.324。女生FVC、FEV1.0 2项指标与PM2.5暴露也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 0.114、 - 0.104(P值均<0.05)。结论 大气中PM2.5短期暴露可能对小学生肺功能指标产生影响,尤其是FVC和FEV1.0,且女生更为敏感,需加强对小学生等敏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河北省轻、重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监测资料,并获取同期空气质量、气象数据,采用SPSS 22.0、R 3.5.3进行数据整理,Spearman秩相关、主成分分析、广义相加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主要以气态污染物SO2、NO2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存在显著影响,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184% (95% CI: 0.485%~1.887%)、0.979% (95% CI: 0.205%~1.760%);张家口市以颗粒物PM10、PM2.5及气态污染物O3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3.083%(95% CI:2.367%~3.805%)、4.885%(95% CI:3.407%~6.384%)、2.811%(95% CI:1.188%~4.460%)。结论 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且存在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气污染程度对小学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对小学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为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唐山市工业区、清洁区、商业区、交通区共选取小学生906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在均衡了4个区小学生的个人生理因素和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后,工业区小学生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的异常率、商业区小学生FEV的异常率、交通区小学生FVC、FEV的异常率均高于清洁区(P<0.05).结论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大气污染已对小学生肺通气功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粉尘作业对员工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在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粉尘作业车间进行生产环境调查、粉尘浓度检测,对216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肺功能测定等职业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粉尘作业人员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75%offorcedvitalcapacity,FEF75%)的中位数为79%,低于正常值,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1秒率(FEVl/FVC)、最高呼气流量(peakexpiratoryflow,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25%FVC,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50%ofFVC,FEF50%)的均数或中位数都在正常范围内,PEF、FEF25%、FEF50%和FEF75%异常的人员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21.30%、BO.56%、45.37%和50.00%,而且这些参数异常人员接尘工龄较短,中位数分别为3.5年、4年、5年和5年。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异常人员的胸片检查异常比例分别为55.56%、60%.00、0、21.74%、15.15%、23.47%、25.00%。将胸片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肺功能进行比较,胸片正常组的PEF、FEF25%、FEF50%的参数值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FEV1、FEF25%和FEF75%异常比例高于工龄较短组(P〈0.05)。[结论]粉尘作业人员存在气流受限、小气道功能障碍。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FEV1、FEF25%和FEF75%异常人员有增多的趋势。该人群肺功能检查结果与胸片表现并不同步。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应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进行重点观察和动态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尘肺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建议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将FEF25%、FEF50%、FEF75%等反映小气道功能的参数增设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质量对学龄儿童呼吸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气环境质量对学龄儿童呼吸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南宁市环境监测站的常规监测资料,选择分别位于南宁市重污染区、中污染区和轻污染区的3所小学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空气质量采用上海大气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疾病资料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结果重污染区学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扁桃体炎的患病率高于轻污染区(P<0.05)。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了以上几种呼吸系统疾病的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通过调整性别、年龄、家庭用煤、家庭成员吸烟、父母亲呼吸系统病史、大气污染等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大气重污染区学龄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轻污染区(P<0.05或P<0.01)。父母亲呼吸系统疾病史、家庭成员吸烟、家庭燃煤也是危险因素。结论大气污染能引起学龄儿童的呼吸系统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Villagers residing in areas with rice farms are exposed to smoke from burning of agricultural waste that may affect respiratory health. To assess respiratory effects of this smoke-induced air pollu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ree randomly selected villages of Isfahan rural areas. A physician-administered health questionnaire was completed for 433 male and 561 female villagers aged 1-80 years, followed by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spirometry in symptomatic cases, before and after a rice burning episode in October 2000. Total particulate and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ers (PM 10 was doubled during burning episode. Prevalence rates for respiratory symptoms before smoke were: recent asthma attacks (7.7%), using asthma medications (3%), sleep disturbed by dyspnea and cough (7.4%), exercise-induced cough (13.3%), which increased to 9.5, 7.1, 9.3 and 17%, respectively. Mean initial values (as percent of prediction) for; FEV1, FEV1/FVC, PEFR, and FEF25-75 were: 85.9 +/- 22.7, 81.7 +/- 8, 86.2 +/- 26.2 and 60 +/- 26.4, respectively. The mentioned values decreased to to 83.2 +/- 19.5, 76.5 +/- 10.3, 85.5 +/- 21.1 and 54.3 +/- 26.4, respectively. All of the clinical and spirometric chang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tudy findings suggest increased respiratory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rice burning episodes among all people living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