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筛查秦皇岛市≥40岁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及高危险因素水平,为预防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海港区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抽取5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分别抽取4个社区(或村),对抽中社区的所有年龄≥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进行判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秦皇岛市≥40岁常住居民1 978人,男性879人,女性1 099人;年龄40~89岁,平均(56.74±12.53)岁。共检出256例(12.94%)脑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检出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缺乏体育运动、超重或者肥胖、吸烟、脑卒中史、糖尿病、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4.95%、36.05%、29.98%、25.99%、16.03%、6.02%、2.93%、1.01%。年龄越大(OR=1.931)、有糖尿病家族史(OR=9.438)、有血脂异常家族史(OR=7.237)、有脑卒中家族史(OR=8.659)的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脑卒中高危因素在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家族史均是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当地应该关注重点人群,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该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12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5个街道,对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用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计算识别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结果 共有效调查802人,其中男性371人,女性431人。年龄为40~92岁,平均(55.20±11.10)岁;多为已婚,占比90.15%,受教育程度分布均衡,职业占比最高的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88%)。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95例(检出率24.31%),男性检出率(34.50%)高于女性(15.55%)(P<0.01)。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为4.76%。19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暴露率最高的前5项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6.92%)、血脂异常(64.10%)、缺乏运动(61.54%)、吸烟(43.08%)、糖尿病(33.33%)。结论 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普及筛查工作,并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水平及危险因素水平。方法 西安市≥60岁体检人群选取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西安市2家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生活行为习惯、体格检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筛选标准完成高危人群的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脑卒中高危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脑卒中高危分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西安市≥60岁体检人群1 719人,男性963人,女性756人,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8.32±3.60)岁。脑卒中风险高、中、轻危者分别有1 038、396、285例,分别占60.38%,23.04%和16.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22)、吸烟(OR=2.077)、经常锻炼(OR=0.600)、收缩压(OR=1.578)、LDL-C(OR=1.883)是老年人脑卒中风险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市≥60岁体检人群风险人群占比较大,年龄增大、吸烟、缺乏锻炼、收缩压异常与LDL-C升高是脑卒中风险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此人群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并对象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此人群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6月在海口市某医院对进行健康体检的海口市≥40岁人群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1 319名≥40岁健康体检人群,男性692名,女性627名。检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673例,检出率为51.02%。其中检出1种高危因素者469例(69.69%),检出2种高危因素者119例(17.68%),检出≥3种高危因素者85例(12.63%)。男性、70~78岁、居住地为村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或退休人员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血压升高者97例(14.41%),总胆固醇升高92例(13.67%),血糖升高82例(12.18%),超重或肥胖120例(17.83%),吸烟136例(20.21%),饮酒158例(23.48%),不健康膳食109例(16.20%),缺乏体育锻炼197例(29.27%)。结论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部分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5.
高露露  王线妮  高媛  张楠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79-1183
目的 调查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西安市3个区(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共9个社区,以辖区内≥40岁的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调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规定对调查对象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人数18 312人,其中男性8 483人,占46.32%;女性9 829人,占性53.68%。年龄40~93岁,其中50~59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0.13%。共筛选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特征的居民3 325例,高危率18.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的8项危险因素前3项依次为体育运动缺乏(71.40%)、高血压(70.86%)和吸烟(47.67%)。3 32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符合3项危险因素为1 880例(56.54%),符合4项为894例(26.89%),符合5项404例(12.15%),符合6项及以上者147例(4.42%)。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性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差异明显,男性和年龄较大者的危险因素聚集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西安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率较高,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普遍存在,应针对性加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40岁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40岁且在当地居住时间≥3年的居民参与肝癌高危人群评估,并对评估结果为肝癌高危的居民进行血液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筛查依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西安地区36 187名常住居民进行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其中6 514例居民评估为肝癌高危,肝癌高危率为18.00%。其中男性高危者比例高于女性,99.08%为汉族,96.65%为已婚,年龄≥60岁人群的肝癌风险更高,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8.12%的BMI值为18.5~27.9 kg/m2,58.40%有吸烟史,43.71%有饮酒习惯,44.00%有家族肿瘤史,71.17%伴有慢性丙型肝炎,97.19%伴有慢性乙型肝炎。6 514例肝癌高危人群中有3 192例参加肝癌筛查,肝癌筛查依从性为4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44)、BMI(OR=0.694、0.820)、吸烟(OR=1.177)、饮酒(OR=1.178)、伴有慢性乙型肝炎(OR=1.266)、有家族肿瘤史(OR=1.579)、职业(OR=4.204)、锻炼次数(OR=0.774)、家庭人均月收入(OR=1.790)、定期参加检查(OR=2.542)是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整体偏低,影响筛查依从性的重要因素较多,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医护患三方沟通来进一步完善筛查机制,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7.
郝爱丽  董斌  崔薇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19-1321
目的 研究分析大连地区≥ 4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大连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40岁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对该人群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2 580名≥ 40岁大连市健康体检者,评估结果显示极高危者145例,高危464例,中危913人,低危1 058人,分别占5.62%、17.98%、35.39%、41.01%,极高危和高危发生率为2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24.0(OR=7.199)、腹型肥胖(OR=7.622)、经常吸烟(OR=2.368)、糖尿病(OR=7.584)、高血脂(OR=7.308)、高Hcy(OR=5.366)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OR=6.462)是大连市≥ 40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充足(OR=0.451)是该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连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生活运动习惯及疾病情况,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干预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心力衰竭(HF)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HF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个社区的≥50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HF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HF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F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615名调查对象的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62.3±8.7)岁。高血压患者1 334例,占36.9%,糖尿病患者560例,占15.5%,冠心病患者436例,占12.1%,高脂血症者985例,占27.2%,有HF家族史者763人,占21.1%。HF患病172例,患病率为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804)、高血压(OR=6.924)、糖尿病(OR=4.003)、冠心病(OR=8.240)以及高脂血症(OR=1.844)是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HF患病的危险因素,有体育锻炼(OR=0.670)是西安市社区≥50岁人群HF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安市≥50岁人群HF患病情况与其他城市居民大致相当,影响该人群HF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理论上可降低≥50岁人群HF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冠心病(CHD)患病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至 2020年12月在阜阳市某医院进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筛查出来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相关体检结果并进行补充调查表的调查,由心内科医师对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冠心病诊断。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4 982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48~82岁,平均(56.8±11.9)岁。男性占60.78%,BMI以≥24.0者居多,占49.4%,检出CHD 842例,检出率为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804)、BMI超重或肥胖(OR=2.713、2.951)、高血压(OR=3.219)、糖尿病(OR=2.968)、血脂异常(OR=3.158)、饮食口味偏咸或偏甜或偏油(OR=3.031、2.323、2.686)、糖化血红蛋白≥6.5%(OR=2.423)、总胆固醇≥5.2 mmol/L(OR=2.354)、甘油三酯≥1.7 mmol/L(OR=2.217)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CHD的危险因素,有锻炼(OR=0.689)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阜阳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患病率较高,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监测及开展预防工作,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儋州地区≥40岁女性乳腺癌患病情况,并分析乳腺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1月至2021年12月31日在儋州市某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乳腺超声医学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乳腺癌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完成问卷调查及乳腺癌风险评估58 014人,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23±7.73)岁。问卷评估结果显示8 771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发生率为15.12%。超声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1 754例,发生率为3.02%。问卷评估或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共10 664例,初筛可疑或阳性率为18.38%。最终筛查出确诊为乳腺癌者107例,检出率为184.43/10万。在高危人群和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中检出率为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OR=3.765)、乳腺外伤史(OR=1.508)、哺乳时间<12个月(OR=2.660)、流产史(OR=1.286)、末次怀孕年龄≥40岁(OR=1.807)、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513)、乳腺癌家族史(OR=4.137)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筛查能及时发现和预防乳腺癌,应加强≥40岁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其筛查积极性,早期发现并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及高危特征,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3—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3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的所有40~7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按照《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相关标准对居民进行高危人群判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有效人数4172人,男性2168人,女性2004人,以60~69岁居民所占比例最高(38.11%)。筛查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29例,检出率为10.28%。男性高危率(13.19%)高于女性(7.14%),年龄越大、BMI≥28.0 kg/m^(2)、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越差的居民高危率越高。429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血压高型高危186例(43.36%),血脂异常型高危141例(32.87%),心血管病史型高危93例(21.68%),患病风险≥20%型高危125例(29.14%);1种高危344例(80.19%),2种高危54例(12.59%),3种高危31例(7.23%)。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情况不同的石景山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的检出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危型分布情况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高危筛查与预防干预,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安阳市40~79岁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现状,并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安阳市4个区各随机选取1个常住人口≥1 000人的社区,将该社区内的40~7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相关筛查的问卷调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及《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居民进行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危因素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150名安阳市40~79岁常住居民进行研究,男性1 597人,占50.70%,女性1 553人,占49.30%,平均年龄(64.02±6.31)岁。检出心血管疾病高危670例,检出率21.27%,其中病史型高危268例,风险评估型高危40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221)、年龄为60~69岁(OR=3.221)、年龄为70~79岁(OR=4.521)、BMI为24.0~27.9 kg/m2OR=2.698)、BMI为≥28.0 kg/m2OR=2.845)、高血压病(OR=4.654)、LDL-C异常(OR=2.331)是安阳市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阳市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较高,尤其受性别、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影响,需要针对上述重点高危人群广泛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血管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国家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为依托,将2016年1—12月河南省中牟县辖区内心血管病项目初筛数据中35~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并应用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104名35~75岁居民进行研究,男性1 122人,女性982人;年龄35~75岁,平均(59.3±6.4)岁;BMI 17.1~27.4 kg/m2 ,平均(22.6±3.1)kg/m2。检出心血管病高危228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0.84%。其中血压高型高危所占比例最高(36.84%),其次为心血管病史型高危(26.32%)、患病风险≥20%型高危(20.18%)、血脂异常型高危(1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99)、年龄越大(OR=2.795)、BMI≥24.0 kg/m2OR=2.255)、居住地为农村(OR=2.044)、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或中专(OR=1.866、1.383)、饮酒超量(OR=1.994)、体育锻炼1~2次/周、≥3次/周(OR=0.581、0.489)是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其受到性别、年龄、BMI、居住地、学历、职业、饮酒、体育锻炼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人群加强宣教工作并重点筛查,做好心血管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心血管病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宝山区某医院2020年1—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妇泌乳II期启动情况跟踪随访,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产后抑郁、焦虑及疲乏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上海地区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88名产妇年龄平均为(28.11±3.48)岁,产妇泌乳II期启动时间为(74.67±5.22) h,312例发生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为26.26%。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开奶时间≥30 min、产后抑郁、产后焦虑、产后疲乏的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516)、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2.520)、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2.994)、剖宫产(OR=1.578)、初产妇(OR=2.164)、产后开奶时间≥30 min(OR=1.091)、产后抑郁(OR=3.769)、产后焦虑(OR=3.174)是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相对较高,产妇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开奶时间≥30 min、产后抑郁、产后焦虑等因素是影响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及干预,以降低泌乳II期启动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情况,探讨该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唐山市某医院体检中心完成健康体检并根据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标准筛查出来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冠心病相关补充项目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87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其中男性占55.45%,年龄40~78岁,平均(61.79±8.10)岁;BMI 16.9~28.4 kg/m^(2),平均(23.15±2.36)kg/m^(2);有冠心病家族史者274例。检出冠心病406例,患病率为10.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079)、BMI(24.0~27.9 kg/m^(2):OR=1.754、≥28.0 kg/m^(2):OR=2.675)、冠心病家族史(OR=4.882)、高血压(OR=2.812)、糖尿病(OR=2.323)、饮酒(OR=1.990)、体力活动缺乏(OR=1.245)、睡眠时间<6 h/d(OR=2.462)是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患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唐山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较高,根据该人群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将高龄、超重或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重点对象,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冠心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辖区内分别抽取1个区、县级市和县,每个区(县)分别各抽取1个社区(村),抽中社区(村)的全体成年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唐山市社区居民有效问卷1 342份,男性685人,女性657人,年龄18~84岁,平均(42.51±19.14)岁。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量表评分的总分为(27.69±5.13)分,总体得分率为38.89%。脑卒中基础知识得分为(18.25±4.25)分、脑卒中诱发因素(4.86±1.00)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4.77±0.96)分、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1.98±0.65)分,得分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脑卒中诱发因素、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和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分别为45.45%、42.86%、38.46%、33.33%。年龄较大(β'=0.137)、受教育程度较高(β'=0.119)、职业为工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β'=0.201)、脑卒中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阳性(β'=0.261、0.143)、相关慢性病史阳性(β'=0.267)、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β'=0.328)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高。结论 唐山市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有待提高,积极地提升社区健康教育是有效提升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积极防治肾功能下降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儋州市辖区内抽取10个社区,每个社区预计调查500名≥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老年人肾功能下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肾功能下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 921名儋州市≥60岁居民调查结果,男性2 569人,女性2 352人;年龄60~87岁,平均(68.9±4.8)岁。检出肾功能下降390例,检出率为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634)、年龄(OR=1.960)、BMI≥24.0 kg/m2OR=1.732)、饮酒史(OR=1.128)、体育锻炼(OR=0.369)、贫血(OR=1.701)、高血压(OR=2.672)、糖尿病(OR=3.758)、血脂异常(OR=3.174)、肝功能异常(OR=1.436)为海南省儋州市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论 海南省儋州市≥60岁人群肾功能下降检出率较高,且受到性别、年龄、饮酒史、体育锻炼频次、贫血、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状况多因素影响,应关注肾功能下降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避免肾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