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携带者中进行GJB3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探讨GJB2与GJB3双基因模式遗传致聋的可能性.方法 对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3323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筛查出的108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行GJB3基因编码区全序列测序,分析测得序列,对所发现突变或变异编码氨基酸的物种进化保守性进行分析,结合听力正常对照人群中GJB3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对考虑为携带GJB3突变及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行家系分析.结果 108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7种GJB3基因变异类型,其中错义突变3种,静止变异4种.5例携带GJB3基因的错义变异(V84I,A194T,N166S),结合对照组检测结果,V84I为中国人群GJB3基因的多态改变,GJB3基因N166S和A194T可能为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的病理性突变.结论 GJB3与GJB2可能以双基因模式遗传导致耳聋,其致病机制还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GJB2基因突变及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的基因称为GJB2基因,该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编码GJB2基因突变的证实给遗传咨询提供了帮助.本文综合目前GJB2基因的突变及其在遗传性耳聋发病机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个家系 )和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SSCP)分析初筛可疑突变者 ,SSCP分析发现异常构象带后再行DNA测序。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 15例发现 5种多态性改变 ,耳聋患者中 10例发现 6种多态性改变。散发先天性聋哑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未发现致病突变。 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发现所有患者 (3例 )Cx2 6基因的编码区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 ,翻译的蛋白质截短 ,该家系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 蒙古人种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Cx2 6基因突变率可能低于其他人种。Cx2 6基因编码区 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可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DFNA3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26)基因是否是江苏淮阴A1555G突变相关母系遗传聋家系的核修饰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对江苏淮阴A1555G突变相关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聋核心家系中的26例母系成员和62例对照(包括2例父系亲属、10例配偶对照和50例当地无关对照)的Cx26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构建了家系成员Cx26基因的单体型图。结果在26例母系成员中共发现4处杂合性碱基变化,分别为79G→A、109G→A、341G→A和235delC。其中,前3种为已知多态性差异,而235delC为已知的可引起常染色体隐性聋的致病突变。但235delC突变仅存在于1例具有中度聋表型的母系成员和其2例听力正常的子女中,并不与耳聋表型共分离。而根据遗传规律,推测该突变来源于1例配偶对照,为外来突变;同时,根据4个位点变化构建的Cx26基因单体型图也未揭示Cx26基因与A1555G突变致聋有任何相关性;另外,在62例对照中也发现1例235delC杂合性缺失突变。结论235delC杂合性突变并不加重A1555G突变的致聋效应;Cx26基因也不是江苏淮阴母系遗传聋家系A1555G突变的核修饰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散发聋病患儿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探究其在遗传性聋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门诊139例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150例听力正常个体的外周血DNA样本共28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方法扩增GJB2基因片断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39例病患组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31例,占22.30%.其中235d...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线粒体DNA、GJB2、GJB3 基因突变情况,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人群中上述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汉族耳聋人群的差异.方法 对93名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另选取110名听力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耳聋组中维吾尔族43例,汉族50例;对照组中维吾尔族56例,汉族54例.收集血样,提取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3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针对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点突变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挑选阳性者进一步测序.对83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和98例正常人行GJB2基因测序,其中耳聋组维吾尔族43例,汉族40例,对照组维吾尔族46例,汉族52例.结果 93名患者中检测到GJB3基因33C-T2例、766G-A 2例、357C-T 7例以及798C-T4例.8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其中维吾尔族2例,汉族6例.在耳聋患者中,发现9种GJB2碱基改变:109G-A、233-235delC、79G-A、196G-A、341A-G、564G-A、380G-A、71G-A及35delG.对照组检测到GJB3基因357C-T 4例、798C-T 5例及93C-T 2例.对照组发现9种GJB2基因碱基改变:341A-G、380G-A、457G-A、79-G-A、109G-A、281A-G、21G-T、171G-T及368C-A.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频率在汉族耳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JB2基因79G-A突变在两个民族耳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41A-G突变在耳聋组两个民族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JB3基因798C-T的突变频率无论在耳聋组还是对照组,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新疆地区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检出率较高.GJB3 基因突变并非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该地区GJB2和GJB3突变具有种族和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方法采集陕西省800例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和104例听力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全部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序列与GJB2基因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共检出29种突变类型,包括5种多态性改变、19种病理性突变以及5种未见报道的突变类型。耳聋患者与对照组间235delC和299_300delA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3例患者由于携带GJB2基因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致聋。结论 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以及176_191del16为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对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耳聋患者134例(耳聋组),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地区(北京、河北、内蒙、山西)听力正常者100例.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首先进行GJB2基因编码区测序,对携带GJB2单杂合突变的患者进一步检查GJB6 del(GJB6-D13S1830)突变并进行GJB6编码区测序.对除GJB2基因、线粒体A1555G突变相关性耳聋及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外的分子病因不明的91例非综合征耳聋患者进行GJB3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134例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中共检测到6种GJB2基因新的突变方式.耳聋组41例携带GJB2病理性突变,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22例,单等位基因突变19例,在GJB2单等位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中未检测到GJB6 del(GJB6-D13S1830)及编码区其他突变;对照组4例携带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在91例分子病因不明的耳聋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中共检测到3种GJB3基因新的突变方式.耳聋组2例携带GJB3基因病理性突变,均为杂合子,其中1例同时携带GJB2单等位基因突变235delC;对照组1例携带GJB3基因病理性突变.结论:通过GJB2、GJB6、GJB3基因编码区突变分析为赤峰市特教学校16.42%(22/134)的非综合征耳聋学生明确了分子病因;新发现的突变和多态丰富了中国人GJB2、GJB3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图谱,为深入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connexin 26基因突变与国人遗传性无综合征耳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国人遗传性无综合征耳聋与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 26)基因突变相关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国人35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中138名成员,99例散发的无综合征耳聋患者以及100份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样本共337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and conformational  相似文献   

10.
GJB2基因突变及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的基因称为GJB2基因,该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编码GJB2基因突变的证实给遗传咨询提供了帮助.本文综合目前GJB2基因的突变及其在遗传性耳聋发病机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疆主要少数民族非综合征型聋(nonsy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及突变特征。方法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个主要少数民族565例(维吾尔族428例,回族41例,哈萨克族64例,柯尔克孜族32例)中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SNPscan 法对 GJB2基因40个已知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 NSHL 患者 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16%(87/856)、15.85%(13/82)、10.16%(13/128)、1.56%(1/64),其中,回族最高,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次之,柯尔克孜族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0,P=0.043);c.235delC 仅在维吾尔族和回族 NSHL 患者中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4%(44/856)和13.41%(11/82)。而 c.35delG 在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 NSHL 患者中均有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27/856)、1.21%(1/82)、8.59%(11/128)和1.56%(1/64)。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及柯尔克孜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 GJB2基因突变发生率均较高,c.235delC 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回族 NSHL患者的热点突变,c.35delG 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 NSHL 患者的热点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NSHL)家系中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所占比重以及母系遗传的统计学规律。探讨mtDNA突变与遗传性聋的关系及突变在这类家系及散发感音神经性聋(SNHL)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遗传性NSHL家系29个,行家系调查;对家系进行形式遗传学分析、分离分析;采取外周血,从白细胞中抽取DNA;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tDNA(nt)1555^G、7445^G、3243^G点突变;行mtDNA 12SrRNA,tRNA^Leu(UUR)及tRNA^Ser(UCN)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多重PCR检测示mtDNA突变家系12个;形式遗传学分析确定为显性遗传不规则外显的家系,mtDNA突变率高;分离分析结合mtDNA突变检测示:母系遗传不具有常染色体遗传基因分离比。经测序证实,12个家系具有mtDNA突变;形式为:1555^G突变家系10个,7445^G突变家系2个,未发现3243^G突变家系。结论:母系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基因传递分离比有差异;mtDNA突变在NSHL中占较高比例,主要形式是1555^G及7445^G突变。在散发病例中发生率很低;7445^G结合1555^G点突变筛查对SNH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多重PCR法是mtDNA多基因突变位点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GJB2基因突变是引发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GJB2编码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其表达在来源于外胚层的皮肤和耳蜗中.不同于以往的共识:GJB2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听力损失,近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GJB2基因突变也导致迟发性、渐进性听力损失.且听力损失常开始于高频,然后累及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 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听力正常人117例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对各组CJB2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家系耳聋患者中存在GJB2致病突变2S例,占32.18%;169例散发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24例.占14.20%;117例正常对照人群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占4.27%.结论 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家系耳聋患者与散发耳聋人群的发生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474,P<0.05),对存在CJB2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一步对其家系成员重点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认为60%的耳聋患者与遗传相关,而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全身其它症状,分为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与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的GJB2基因,不同人种突变位点不同,各个位点突变形式、频率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 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c.456G>A和c.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c.466A>G杂合突变1例。两组c.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结论 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地区散发性耳聋患者GJB2 235delC点突变,以探讨散发性耳聋患者的分子病因学。方法 对131例(汉族92例,蒙古族39例) 散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耳聋病因学问卷调查、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目的片段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GJB2 235delC基因突变检测,对酶切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样本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对50例健康中国人和100例健康加拿大白种人行限制性内切酶GJB2 235delC点突变检测,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131例散发性耳聋患者全部为感音神经性聋。在该群体中4例(汉族3例,蒙古族1例)存在GJB2 235delC纯合性突变;3例(汉族2例,蒙古族1例)存在GJB2 235delC杂合性突变。50例健康中国人对照组中检测出1例GJB2 235delC点突变携带者,100例健康加拿大白种人中未检测到GJB2 235delC点突变。结论 GJB2 235delC点突变是中国人散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之一。内蒙古地区汉族、蒙古族GJB2 235delC突变频率无明显差异,对GJB2 235delC点突变的基因筛查可以明确一些散发性耳聋患者的病因,从而对基因突变引起的散发性耳聋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及防聋治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GJB6基因[连接蛋白30(Cx30)-]在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特定引物对372例非综合征遗传性聋患者(其中295例分子病因不明,77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8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JB6基因的342kb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并进行GJB6基因编码区扩增,以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372例耳聋患者中未发现GJB6 del(GJB6〉D13S1830),其中1例发现携带GJB6基因点突变404C〉A,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T135K,多物种Cx30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证实该点位于Cx30高度保守的第3跨膜区。对照组中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耳聋人群中整体发生频率较低,GJB6基因可暂不列为第一线耳聋基因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人群中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发生频率。方法:通过标准化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行政组织、标本采取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筛查方法进行西北5个省市自治区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分子病因学调查。结果:收集来自西北5个省市573例非综合征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筛查出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病例31例。结论:在西北五省,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Connexin26基因其编码的产物为一种缝隙连接蛋白,组成的质膜通道蛋白,在细胞间的连接和递质的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综合征耳聋和非综合征耳聋密切相关,对这一基因的研究可使我们对耳聋的致病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