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6—2020年住院HIV/AIDS患者分泌物或脓液标本检出阳性的29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4份病例中分离出病原菌35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123株,占比34.5%,以大肠埃希菌(15.4%)、肺炎克雷伯菌(3.9%)、铜绿假单胞菌(3.6%)为主;革兰阳性杆菌(G+b)14株,占比3.9%;革兰阳性球菌(G+c)108株,占比30.3%,其中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1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4.2%)、溶血葡萄球菌(2.8%)为主;真菌37株,占比10.4%,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5.9%);分枝杆菌75株,占比21.0%。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1株(11.5%),非结核分枝杆菌34株(9.5%)。294例HIV/AIDS患者中有52例为混合感染,占比17.7%。不同标本来源中G+c、G-b、分枝杆菌和混合感染四类病原菌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分枝杆菌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来源于术后切口与来源于其他部位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易合并各种病原菌的伤口感染,对该类患者应及时送检分泌物或脓液培养,特别是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的患者应及时送检,从而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海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点单位2018—2020年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 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临床治疗常用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出病原菌87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4株(66.6%)、革兰阳性菌239株(27.2%)、真菌54株(6.2%);男性患者591例(67.4%)、女性患者286例(32.6%);住院患者780例(88.9%)、门急诊患者97例(11.1%);BSI患者基础疾病以高血压、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为主,原发感染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重症医学科(25.2%,221例)、急诊科(10.9%,96例)、肿瘤科(9.1%,80例)、肾内科(6.8%,60例)和肝胆胰外科(4.3%,38例)是病原菌占比最高的科室;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和白色念珠菌是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4%、15.2%和36.4%,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8.5%和79.1%。结果 构成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首位,住院患者是BSI的主要来源;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原发感染灶是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BSI高危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特点。结果 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共944人,分离出致病菌302株,革兰氏阴性菌189株,革兰氏阳性菌93株,真菌20株。年龄60岁以上的占53.6%(162/302),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足部等,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2%、71.6%,对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耐药亦超过50%,革兰氏阳性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T2DM患者易合并感染,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主,致病菌出现高耐药率、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二元Logistic原理,构建不同革兰氏特征病原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病原菌革兰氏特征,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革兰氏阳性(G+)菌组和革兰氏阴性(G-)菌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并构建G-菌性PDAP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2015年1月—2022年7月间,我院共发生PDAP 138例次,培养病原菌105株,其中G+菌56株(53.33%)、G-菌43株(40.95%)、真菌6株(5.71%)。G-菌组年龄、发热占比、腹痛占比、PCT均明显高于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G-菌性PDAP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96、2.716、4.088、2.462(P均<0.05)。构建G-菌性PDAP预测模型:P=1/{1+EXP[-(-11.887+0.0...  相似文献   

5.
1017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的细菌用BD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1017株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杨映天  游挺  刘晓晨  李禄全 《重庆医学》2022,(13):2272-2276+2281
目的 分析早产与足月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药敏)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EOS的2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96例(早产组),足月新生儿154例(足月组)。分析两组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早产组患儿呼吸衰竭、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患儿革兰阴性(G-)菌感染占75.0%(72/96),革兰阳性(G+)菌占25.0%(24/96),足月组患儿G-菌、G+菌感染分别占55.8%(86/154)及44.2%(68/154)。两组患儿G-菌构成均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构成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早产组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比例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对碳青霉烯类(90.1%~91.4%)、氨基糖苷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以期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为抗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榆林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所有病原菌,对其药敏试验结果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的前4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肽类、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代表药耐药率均大于60.0%;肺炎克雷伯菌对广谱青霉素类耐药率为84.6%;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最高,为73.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37.0%、62.2%,二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4.1%、4.4%。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非发酵菌和肠杆菌,建议神经外科病房应多消毒,对患者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介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滨州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阳性且符合血流感染诊断的非重复标本。应用质谱仪、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API系列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作为补充,依据CLSI 2017年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病原菌9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1株(64.7%),革兰阳性菌321株(33.0%),真菌13株(1.3%),厌氧菌10株(1.0%)。未检出碳青霉稀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5%)。葡萄球菌属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分离菌株的18.8%、72.8%。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结论 滨州地区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种呈现多样性,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不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云南省9所三级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演变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或仪器法,对9所不同地区的三级医院按统一技术方案,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21年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折点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血流感染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 0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 442株(62.0%),革兰阳性菌4 562株(38.0%),分离株数呈上升趋势;门诊分离出163株(1.4%),住院11 840株(98.6%);排名前三的革兰阴性菌依次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N)309株(4.2%),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29株(0.4%),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19株(0.3%),CR-KPN检出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排名前三的革兰阳性菌依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检出213株,占27.7%,且由2017年的40.0%下降至2021年的23.4%,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结论 多中心血流感染病原菌5年检出率及构成变化不大,但各医院检出情况不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检出数逐年增加,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31所医疗机构按统一方案对血培养标本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1年药敏执行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共收集到 10 356株细菌,革兰阳性菌3 668株(占35.4%),革兰阴性菌6 688株(占64.6%)。排前5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4.5%,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76.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为3.2%。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8%、1.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8%,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41.9%;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5.1%;铜绿假单胞菌则仅为14.2%,且对大多数药物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福建省血流感染多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引起,部分菌种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016年7月—2018年8月共2 019例住院艾滋病患者,旱季(10月至次年4月)1 135例中合并TM感染16例,阳性率1.4%;雨季(5—9月)住院艾滋病患者884例,合并TM感染37例,阳性率4.18%;5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脐凹样皮疹对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有诊断意义。结论 TM是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条件致病菌之一;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住院率有明显季节性,在雨季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个/μL且合并贫血、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艾滋病患者要重点考虑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西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机会性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6 95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筛选出血液或骨髓马尔尼菲蓝状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为15.60%(1 085/6 956)。各年龄组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发病以中壮年为主。男性感染率为16.29%,女性为13.36%,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同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细胞计数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0 cells/μL者感染率最高(33.03%)。桂东地区感染率最高(20.72%),桂北地区最低(12.70%)。季节里4月份感染率最高(22.31%)。结论 广西住院HIV/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蓝状菌的感染率为15.60%,作为广西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上需要加强对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特殊人群机会性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203例老年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203例患者在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15(9~26)个/μL。马尔尼菲篮状菌在雨季(4月至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3月)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为96.55%,全身乏力为73.39%,体重下降为75.36%,脐凹样皮疹为26.46%。168例(82.75%)患者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以肺结核所占比例最高(45.81%)。胸部CT表现异常征象为94.89%,其中斑片状病变占91.39%,磨玻璃样病变占38.17%,结节性病变占10.21%,空洞病变占5.37%,粟粒性病变占3.22%,胸腔积液占58.60%。好转占57.14%,放弃治疗占31.03%,死亡占11.82%。结论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老年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无典型的特征,常合并肺结核等多重感染,死亡率高。临床上需要对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疗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方法收集AID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数据,选取经活检取材,病理确诊的AIDS感染性病变165例,包括结核、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蓝状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对其淋巴结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统计,结核最明显(97.8%),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95.2%)、肺孢子菌肺炎(40.0%)、隐球菌(32%);对淋巴结见低密度改变的统计,结核最明显(50%),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27.5%)。结核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淋巴结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淋巴结低密度改变和环状强化(P<0.05)。结论AIDS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肺部影像表现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同时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型隐球菌播散性感染少见报道,本文对1例合并多种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诊疗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参考。患者男,79岁,以“大便习惯改变20余天”入院,入院检查:白细胞计数4.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1.8%,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个/μL,CD4/CD8比值0.17,经疾控中心确认HIV抗体阳性。脑脊液和肺泡灌洗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找到耶氏肺孢子菌,脑脊液培养检出新型隐球菌,血培养同时检出新型隐球菌和马尔尼菲篮状菌。CT示双肺支气管血管束粗多,两肺见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结节状、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考虑两肺感染,左肺上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入院后因反复发热,先后使用多种抗细菌、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发热症状等均得不到明显改善,病情持续加重,最终死亡。艾滋病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尤其同时合并PJP感染者,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预后差,临床应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区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531例同时送检血培养及PC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降钙素原的Cut-off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PCT在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间、不同病原体组间结果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CNS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间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PCT区分血培养阴性与阳性、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CNS血流感染与血培养污染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 ng/mL、16.45ng/mL、1.34 ng/mL。PCT在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组、革兰氏阴性菌与真菌组以CNS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定量检测对预判血流感染、区分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或真菌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CNS引起的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院2017—2021年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共送检5 125人次,分离出1 060株菌,阳性检出率为20.68%,真菌类为7种占比75.94%、细菌类52种占比为24.06%;细菌种类中革兰阳性球菌为34.12%,革兰阴性杆菌为63.88%。病原菌排前五位的是马尔尼菲篮状菌(64.25%),新生隐球菌(10.94%),沙门菌属(5.47%)、大肠埃希菌(4.7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87%)。 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分离率为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分离率为60.9%,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率明显升高;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除了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他菌属均未检出;新生隐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总的MIC值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艾滋病患者血培养菌群以真菌为优势,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生隐球菌;细菌中分离率依次为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并发现少见菌如马红球菌、NTM和诺卡菌等,因此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原体有其独特性。对优势菌株药物敏感结果分析结果:敏感菌株占优势,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偏低,而葡萄球菌属对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率明显升高,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A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经血培养确诊发生血流感染25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8例患者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0株(67.16%),革兰阳性菌61例(22.76%),真菌27株(10.0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53/268,19.78%)、大肠埃希菌(49/268,18.28%)、铜绿假单胞菌(41/268,15.30%)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268,1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7/268,6.34%)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25/268,9.33%)为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268,12.31%)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268,9.33%)、凝固酶阴性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