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鼻息肉中存在多种炎症细胞及调节因子,它们在鼻息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对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鼻息肉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鼻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可能不同,鼻息肉的发病与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变态反应、基因表达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且上述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作用于鼻息肉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鼻息肉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成年人发病率为1%~2%,鼻息肉术后易复发是长期以来困扰着耳鼻咽喉科医师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防治鼻息肉复发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病理改变。鼻黏膜水肿是由于上皮细胞钠、氯离子及水通道功能异常共同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蛋白的细胞局部分布异常,钙激活氯通道参与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水通道蛋白的组织分布异常,及以上所述通道蛋白的细胞迁移作用,共同导致了鼻黏膜持续水肿,促进了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讨论的方向也较广,有关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主导研究方向,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5、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概述,以了解其在鼻息肉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病理改变。鼻黏膜水肿是由于上皮细胞钠、氯离子及水通道功能异常共同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蛋白的细胞局部分布异常,钙激活氯通道参与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水通道蛋白的组织分布异常,及以上所述通道蛋白的细胞迁移作用,共同导致了鼻黏膜持续水肿,促进了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7.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临床广泛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可减轻症状,减少复发,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基因、细胞因子及水通道蛋白三个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它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关系密不可分,目前认为慢性炎症在它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其中,改变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组织重构、异常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或微生物效应都可能对鼻息肉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明确的发病机制尚不得而知.本文就近年来鼻息肉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利于更好的解决鼻息肉这一临床顽症.  相似文献   

9.
鼻息肉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末完全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最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致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致病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其病因目前尚未统一认识,普遍认为是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鼻科学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对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鼻塞40余年,前额肿胀疼痛半个月,右侧前额部皮肤曾破溃出脓,经当地医院行抗生素静脉点滴、局部换药等治疗症状改善破口愈合,停药后额部又肿痛于2007-07-10以慢性鼻及鼻窦炎(伴有鼻息肉)并额窦囊肿伴感染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2.
组织低氧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观点认为其发生与鼻腔黏膜的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推测缺氧与鼻息肉的早期形成有很大关系.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机体适应缺氧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本文通过剖析HIF-1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发展的病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组织蕈塑是组织损伤后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了慢性鼻及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组织重塑,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慢性鼻及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其多元化的病因、极明显的复发倾向以及与多种呼吸道炎性疾病的密切相关又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的双链嗜上皮性DNA病毒.本文就鼻息肉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的临床应用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鼻息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病理学特征之一,进一步阐明鼻息肉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组织学水平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也可采用MGG(May-Grunwald-Giemsa)特殊染色法,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可较准确地辨认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和体外对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加深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标记鼻息肉中的凋亡嗜酸性粒细胞。比较经布地奈德喷鼻治疗6~8周和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各16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状况。同时将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取出,体外培养2、6和10天,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地塞米松体外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的凋亡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对照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至培养10天,也仅见散在凋亡嗜酸性粒细胞。②培养2天和6天时,地塞米松培养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培养组(P<0.01),至培养 10天时,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③鼻腔布地奈德治疗后的鼻息肉组织中未见凋亡嗜酸性粒细胞。结论:体外研究证实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理论在炎性反应消散机制中的作用,但体内研究却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21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一组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复发的影响因素,提出开展功能评价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抗变态反应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鼻息肉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探讨,其中细胞因子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本文重点对几类细胞因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鼻息肉复发的免疫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随访中发现部分鼻息肉患者虽然经过成功的手术和严格的随访综合治疗,仍表现为术腔的迁延炎症及息肉复发,因此鼻息肉复发所带来的课题就不仅仅涉及手术本身及术后治疗的经验总结,还要涉及鼻息肉复发的免疫病理因素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引起鼻息肉复发的免疫病理因素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鼻息肉、支气管哮喘均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的特征,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发病率更为突出.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哮喘构成呼吸道疾病最严重的形式,再加之阿司匹林不耐受,即阿司匹林三联征现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更多关注.本文就阿司匹林三联征发病机制在免疫病理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