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椎损伤的病例,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薄层重建,并应用工作站进行VR、MIP、MPR等重建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结果 92例中,56例颈椎骨折,24例为颈椎骨折合并脱位;12例为颈椎脱位;2例漏诊。结论 MSCT多模式重建可清晰显示颈椎骨折、脱位的局部及立体直观情况,也能显示游离骨块及椎管的关系,诊断准确率达97.83%,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怀疑急性颈椎损伤的患者应首选多排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见的脊柱手术原因,以便风湿科医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普及患者教育。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骨科住院并接受脊柱手术的79例AS患者的住院资料,其中男72例,女7例,根据患者手术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部位以颈椎居多,为59例(74.7%),其他依次为胸腰椎、胸椎、颈胸椎及腰椎。常见的AS脊柱手术原因为骨折、脱位等不稳定因素(53.2%),其中骨折患者27例,多数为创伤所致,其次为脊髓或神经根压迫(34.1%),正畸(12.7%)并不是主要的手术原因。颈椎手术以颈椎病(25例)最多见,其次为颈椎骨折(22例),以颈7椎体骨折最多(8例),因颈椎脱位而手术的病例居第3位(10例)。颈椎手术中寰枢椎病变较常见(13例),主要病因为脱位、半脱位或不稳定,其次为骨折,寰枢椎手术患者的年龄及病程小于其他部位的颈椎手术患者。胸腰椎手术以胸腰椎后凸正畸手术最常见(10例),其次是骨折(6例),多发生于胸11~12椎体。根据入院时间将接受脊柱手术的AS患者按年份进行统计,2007—2008年最多为34例,2009—2010年为26例,2011—2013年7月仅19例,接受手术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 AS脊柱手术节段以颈椎为主,寰枢椎病变并不少见。AS脊柱手术的原因以骨折等脊柱不稳定病变和压迫症状为主,创伤因素也占相当比例。虽然接受脊柱手术的AS患者正逐年减少,但风湿科医师仍需加强对AS患者的早期诊疗及规范患者教育。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颖  蔡燕玲 《河北医学》2008,14(11):1351-1353
目的:研究及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练习,除1例因脊髓横断需进一步恢复功能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华  徐月琴 《河北医学》2009,15(4):474-476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25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并详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等。结果:术后随访0.5-2年,根据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认识,增强对肺栓塞预防的重视。方法:对我科2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后并发肺栓塞死亡病例分析。结果:本症通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后的患者,肺血管摄影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尚无有效救冶方法,其预防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钠的应用和间歇性气压疗法(IPC)。结论: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原因与多因素相关,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CSCIWFD患者各32例,并设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手术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6.88%,非手术组为71.8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随访观察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应争取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颈椎不稳7例,颈椎骨折13例,颈椎椎体肿瘤5例,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钛板内固定,术后观察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25±2.13)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弧度恢复,植骨愈合,无植骨块脱落、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形成;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等,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按Odom评分标准,优4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 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段和胸腰段脊柱脊髓伤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收治颈部、胸部及腰部脊髓伤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42例,其中颈椎骨折(C3-C7)25例,胸椎骨折(T4-T12)46例,腰椎骨折(C1-C4)71例,合并颅脑损伤20例,胸部损伤32例,腹部损伤22例,骨盆损伤20例,四肢骨折或脱位48例。结果随访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本组生存138例,121例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5年,平均2.8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标准:A级50例中部分感觉恢复16例,其余神经功能均比术前改善1级-3级,双上肢麻木6例,慢性腰脊痛12例,脊柱后凸畸形6例,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颈段、胸段骨折合并脊髓伤同时合并有头部、胸部,腹部脏器以及四肢骨盆骨折、脱位的患者应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X线CT以及MRI检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头部、胸腹部伤,纠正休克,同时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这也是危重病人急诊治疗时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缓解粉碎/节段型肋骨骨折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1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手术组20例与非手术组31例并进行为期1年的三种状态下(静息时、咳嗽时、改变体位时)疼痛随访,最后对两组疼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粉碎/节段型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差异主要表现在伤后第1个月内以及伤后第6-12个月,在伤后第1个月内手术治疗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P<0.05);在伤后第6-12个月虽然统计结果显示非手术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手术组,但两组患者在此期间的疼痛程度集中趋势均已可忽略不计(VAS接近于0分)。结论:对于粉碎/节段型肋骨骨折患者,在缓解疼痛方面,手术治疗的干预效果在伤后早期相比于非手术治疗更为明显,但疼痛并非肋骨骨折手术的独立适应证,其疼痛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整体病情决定;伤后第6个月可能是肋骨骨折疼痛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HDX 1.5T)对169例267个椎体进行常规扫描和CSI扫描,测量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SIR)。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将267个椎体分为正常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40个胸椎、63个腰椎),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1个椎体(6个颈椎,50个胸椎,67个腰椎,8个骶椎)。对各组SIR值进行F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5117±0.1468)。良性压缩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7195±0.1475)。恶性压缩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458±0.1231)。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正常椎体组SIR最小,良性压缩骨折组SIR次之,恶性压缩骨折组SIR最大。正常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重叠。CSI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压缩骨折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来收治颈部胸部及腰部脊髓伤并毗邻脏器损伤107例,其中颈椎骨折(C3~C7)20例,胸椎骨折(T5~T12)42例,腰椎骨折(L1~L4)45例;合并颅脑损伤12例,胸部损伤25例,腹部损伤18例,骨盆损伤15例,四肢骨折或脱位37例。实施开颅手术6例,脊柱固定,脊髓减压术97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3例,剖腹手术12例,骨盆骨折固定5例,四肢骨折固定或脱位复位37例。结果:随访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本组生存104例,96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4a,平均2.1a,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标准:A级42例中部分感觉恢复12例,其余神经功能均比术前改善1级~3级,双上肢麻木5例,慢性腰脊痛10例,脊柱后凸畸形5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成功的关键,对颈段、胸段骨折合并脊髓伤同时合并有头部、胸部、腹部脏器以及四肢骨盆骨折、脱位的患者应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X线、CT以及MRI检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头部,胸腹部伤,纠正休克,同时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也是危重病人急诊治疗时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腰椎骨折患者均行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结合轴位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以及移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MIP对于显示骨折线及骨折碎片、椎体移位情况较好;SSD及VR则显示空间立体结构较为直观。结论 MSCT轴位图像是诊断腰椎骨折的基础,三维重建的优势在于对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多方位立体显示,清晰显示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文玉  汤安俊 《四川医学》2012,33(1):109-111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除外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型颈椎病,除外非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PCEA和针刀治疗禁忌证患者.于C6~7或C7~T1椎间隙行PCEA,第2~3天行钟刀闭合松解术,并进行日常生活指导.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标准,在治疗1、2周,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级,优良率分别为78.9%、89.5%、89.5%、84.2%、78.9%和76.3%.结论 采用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实施健康教育对颈椎病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128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8例,在颈椎牵引治疗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χ=4.78,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住院时间比较,t=3.01,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对颈椎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尽快康复,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曹家敏  冯康  朱涛  杨广涛 《中外医疗》2010,29(36):14-14,1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前路复位术选择及效果。方法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前路复位术者7例,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颈椎X线和MRI、CT检查,观察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前路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复位6例手术复位成功,1例经后方切开复位成功。结论可以经前路颈椎骨折小关节脱位复位手术并能够得到成功,减少手术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阳光  何明  姜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17-118
目的减少投照体位从而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有病早治疗和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分析这些X线片中的关于颈椎病的X线诊断信息。结果颈椎侧位及双斜位能反映颈椎患者97%以上的X线诊断信息。结论对于贫闲山区患者常规摄颈椎侧位及颈椎左、右双斜位片也能较好地反映颈椎病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