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 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 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 1例,抗-JKa 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 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Landsteiner规则的血型抗体,即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常通过异型输血、妊娠免疫刺激产生,以Ig G为主,少部分为Ig M;Ig G现已成为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2]和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规则抗体检查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实验,本研究将对7596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将凝聚胺法筛查出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23例,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复检,然后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验证。以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为标准,分析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假阳性率。结果凝聚胺法的假阳性率为8.7%;微柱凝胶法无假阳性;3种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敏感性均高,凝聚胺法有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广谱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以代替经典抗人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4.
1627例新生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即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出6例有ABO以外的抗体,进一步用盐水、聚凝胺法、抗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6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4例,抗-E1例,抗-c1例。结论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及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对58 565例拟输血住院及急诊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51例,检出率为0.60%(351/58 565)。鉴定出特异性抗体282例,检出率为0.48%(282/58 565);自身抗体36例,检出率为0.06%(36/58 565);无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共33例,占0.06%(33/58 565)。不同性别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女性患者222例,阳性率为0.73%(222/30 58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29例,阳性率为0.46%(129/27 983)。结论拟输血患者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避免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1 560例输血患者血样,输血前均于微柱凝胶技术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含不规则抗体标本检出68例,占总标本数的4.40%。其中Rh系统抗体占比67.65%(46/68),MNS系统抗体占比32.35%(22/68)。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可有效检出各不规则血型抗体,尽可能减少临床输血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观察临床9857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结果,检测出抗体阳性32例,降低并有效避免了溶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是必要的,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恒河猴(Rhesus monkey,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105例需输血治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和21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将输血患者行交叉配血实验,常规按ABO和RhD配血纳入对照组,加行Rh血型系统C、E、c、e配血则纳入实验组,观察Rh抗原分布、Rh血型表型分布、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情况.结果:105例血液样本中RhD阳性91例,占86.67%,RhD阴性14例,占13.33%,其中RhD阳性患者中以C、e抗原占比最高,RhD阴性患者中则以c、e占比较高;在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中以CCDee、CcDEe占比最高,分别为27.62%、20.95%;ccdEe最少,占0.95%;行交叉配血实验发现实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类型中以抗-E占比最高,抗-C,抗-Ce、抗-Ec占比较少.结论:血液科实施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可明显减少产生免疫抗体的风险,降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完善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频率、类型、特异性和抗体效价。为输血前检查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0160例。选择含特定抗原的筛选红细胞,采用聚凝胺介质微板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初筛,阳性样本使用试剂筛选细胞和试管法进行确证试验,仍然阳性的样本采用谱细胞微柱法进行特异性鉴定并测定效价。结果20160名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共筛查出不规则抗体97例,检出率为0.48%,其中IgG型抗-E1例,IgM型抗体96例,包括抗-P14例,抗-M2例,抗-Lewisnn1例,上述抗体效价均不超过8;冷自身抗体59例和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30例。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xz=18.7201,P=1.51E.05)。结论广州献血人群中存在低比例的不规则抗体,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利于电子配血及血液预警系统的建立,对提升临床用血安全性、有效性和智能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28 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Rh 抗原分型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要多次输血患者首次输血前进行Rh 抗原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试管法对128 例抗筛阳性患者的Rh 抗原进行分型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128 例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经抗体鉴定,Rh 系统共77 例,其中抗E 有72例,抗c 有5 例;MNSs 系统抗M 有10 例,抗Mur 有4 例;Lewis 系统抗Lea 有15 例;P 系统抗P1 有4 例,其他非特异性抗体18例。Rh 抗原分型检测分布为DCCee(74 例) >DCcEe(34 例) >DCcee(10 例) >DccEE(5 例) >DccEe(2 例) >DCcEE(1 例)、dCcee(1 例)、dccee(1 例),产生Rh 系统抗体的表型主要是DCCee,其患者主要分布在血液内科(26 例)、消化内科(11 例)、ICU(4 例)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区。结论:针对血液内科、消化内科、ICU 等病区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在首次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检测,尽量选用Rh 系统五个抗原同型的血液给予输注,可以避免患者产生该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从而保证安全输血和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95例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影响患者血型鉴定的特点.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45157例申请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并干扰血型反定型的样本进行16系谱细胞抗体鉴定,明确抗体类型及其特异性.通过筛查献血员红细胞表面抗原选择与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制备反定型细胞进行血型鉴定,以排除不规则抗体对血型反定型的干扰.以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验证血型鉴定结果.结果 95例样本(男27例,女68例)因MNSs、RH、Lewis、P、Duffy、Kidd、Kell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其中不规则抗体产生最多的是MNS系统55例,占57.89%;其次为RH系统10例,占10.53%;Lewis系统8例,占8.42%;P系统2例,占2.11%;Duffy系统1例,占1.05%;Kidd系统1例,占1.05%;Kell血型系统1例,占1.05%;MNS系统与RH系统联合2例,占2.11%;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15例,占15.79%.95例样本中IgM类76例,占80%,IgG类19例,占20%.结论 影响血型鉴定的不规则抗体以IgM类为主,少量高效价的IgG类抗体也可影响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反复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规律,以及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1020例三次以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输血次数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抗体类型的关系,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对输血反应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结果 1020例反复输血患者有26例(2.25%)不规则抗体阳性,而且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抗体类型也越多。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前交叉配血时间为35+3.4 min,较抗体阴性患者15+1.7 min显著延长;2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有2例出现输血反应,占7.6%,高于阴性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比例(0.4%)。结论三次以上输血将导致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类型增高,抗体阳性不仅延长交叉配血时间,更会增加输血反应的产生。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和加强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0例中,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假阳性35例(16.7%),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阳性175例(83.3%)。在17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6例(89.1%),MNSs血型系统抗体10例(5.7%),Lewis血型系统抗体5例(2.9%),Kidd血型系统抗体3例(1.7%),其中Rh血型系统合并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结论对孕妇产前及受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早期进行预防及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为患者提前选择储备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以保证患者及时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应用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对拟输血患者和供血者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2860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25例,阳性率为0.97%,其中患者为1.1%(123/10904),献血员为0.1%(2/1956)。在12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体102例(81.6%),MNSs血型系统抗体20例(16%),Lewis血型系统抗体2例(1.6%),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0.8%)。Rh血型系统单一抗体79例(63.2%),Rh血型系统混合抗体23例(18.4%),Rh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的复合抗体11例(8.8%)。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BO血型抗体缺乏的血清学特点、临床分析、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对4例血型抗体缺乏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结果 4例患者均为分泌型,抗-A缺乏2例,抗-B缺乏1例,抗-A、抗-B均缺乏1例.结论 正常人抗体缺乏见于免疫耐受现象,在紧急输血时以O型洗涤红细胞为宜.  相似文献   

17.
438例O型血孕妇ABO抗体效价测定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O型血的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的检测。方法以微柱凝胶技术对438例O型血孕妇进行血型鉴定及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结果血清IgG抗A(B)效价异常率高达35.6%,是产生不良孕史的原因之一;抗体效价的异常率与不良孕产的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良孕产次数越多,抗体效价滴度越高。结论对O型血孕妇要及时检测,特别是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异常,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微柱凝胶法检测1610例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微拉凝胶法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血型抗体的水平,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BioVue系统微柱凝胶技术,为1610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进行IgG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1610例O型血孕妇中,IgG抗A(B)总异常率为31.7%。结论微柱凝胶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孕妇血清当中的IgG抗体效价,是产前预报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儿童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及其特异性抗体构成。方法对选取的142例反复输血的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检测,统计分析其检出率及构成比。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9.2%,具体分布如下:Rh系统11例(84.6%),其中抗-E最多(占30.8%),P系统1例(7.7%);Kidd系统1例(7.7%);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重型β地贫的基因型中CD41-42/CD41-42比例最高(占30.8%)。结论反复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要特别注意对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血前检查受血者Rh(D)血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2600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其静脉血3ml,采用试管法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结果 在2600例受血者中发现Rh(D)阴性者8例,Rh(D)阴性率为0.31%(8/2600).其中5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其中3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由亲属供血;3例未输血.所有输血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如果患者是Rh(D)阴性,最好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