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57-58
目的探讨ABO血型抗原抗体的减弱与配血输血问的关系。方法收集美国FDA有关1976~1985年因输血死亡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分析总结其死亡原因。结果输入ABO血型不合血液将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以至于发生死亡事故。结论ABO系统作为第一个用来描述红细胞的血型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中的天然抗体可以引起具有不配的抗原的红细胞产生迅速地、完全地血管内溶血,因此对输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调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0例的中医证型及ABO血型抗原,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结果显示本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半数以上属肝肾阴虚证候;ABO血型抗原比较显示O型抗原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据此提出本病的中医致病因素与衰老所致肝肾阴虚,精气血不能上荣于目有关;O型抗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本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40例壶腹癌标本的ABH(O)血型抗原的表达。结果显示,75%的癌细胞的ABH(O)抗原的表达减弱或消失,其中高分化乳头状及管状腺癌ABH(O)抗原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1)。在镜下随机观察的100个视野中,高分化的高柱状癌细胞及其构成的乳头状癌巢ABH(O)抗原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未分化的多形性及纺锤形癌细胞及其构成的条索状或弥漫分布的癌巢(P<0.01)。作者认为,ABH(O)抗原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对癌的形态学诊断中恶性度判定及鉴别交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微板法在献血者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统计分析20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全自 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的一次判读正确率、无法判读率、错误率。结果28379例献血者.ABO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 法检测其一次判读正确率99.8%、无法一次判读率0.13%,误判1例。结论全自动微板法可用于献血者ABO血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用玻片法研究了蟾蜍血型。结果表明,蟾蜍有血型,不同的蟾蜍血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蟾蜍无ABO血型系统。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微板法筛查献血者Rh血型D抗原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全自动微板法快速检测献血者Rh(D)血型的方法。方法用试管法从已知阳性标本筛出±凝集效果标本8份、已知阴性标本4份作为试验标本,采用多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凝集反应最佳条件组合,尽量使弱凝集和阴性凝集外观表现明显区分开,将D抗原性较弱的标本尽可能以较强的凝集表现出来。结果采用此法筛查无偿献血者标本80 394人份,所得阴性标245份均进行经典试管法确证试验,与微板法的符合率为98.8%。结论全自动微板法可用于献血者Rh血型D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PCR-RFLP技术建立从O型孕妇外周血中提取DNA检测胎儿血型的实验方法的准确性。方法胎儿出生前提取139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孕妇外周血DNA,根据ABO基因特点设计PCR引物,扩增目的片段,用KpnⅠ、AluⅠ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以确定胎儿的ABO血型。胎儿出生后用脐带血进行血清学血型检测,对比新生儿出生前后血型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139例新生儿出生前后血型检测符合率为94.24%(131/139)。孕中期血型检测符合率为91.95%(80/87),孕晚期的血型检测符合率为98.08%(51/52)。结论利用O型孕妇外周血DNA对胎儿的ABO血型进行产前诊断是一条可行的无创性检测途径,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对于母胎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量子点纳米荧光材料对组织标本抗原特异性标记的效果。方法:分别对胃腺癌组织标本和膀胱癌组织标本中的肿瘤标志物进行量子点荧光标记,观察标记效果,并在实验后1个月内连续观察荧光标记的稳定性,于实验后当天、10d和30d对荧光强度分4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在蓝光激发下,阳性标记位点发出橙红色荧光,与组织自发绿色荧光对比明显。持续观察30d,阳性标记位点荧光强度逐渐减弱,97.7%的阳性表达标本的荧光强度在10d内保持稳定,标记30d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93%的阳性表达标本的荧光仍在可见范围,但对抗原位点的标识已比较模糊。结论:量子点独特的荧光效应能与传统检测方法有效结合,实现对组织标本敏感、长期的标记。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量子点荧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ABO疑难血型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定型方法对ABO疑难血型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0例疑难标本准确进行了基因分型。结论:ABO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应用于ABO血型疑难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0.
徐爱蕾 《医学综述》2011,17(17):2658-2660
随着对输血认识的提高,血型抗体分为规则抗体和不规则抗体两类。ABO血型以外的抗体称为不规则抗体,它是临床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输血反应的诊断与预防,特别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来说,是确保其输血安全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对稀有血型系统的认识,建立一个完整的血型资料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21例正常人ABO血型与A型行为模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者间无一一对应关系(P>0.05)。但A型血A型性格者CH和TH+CH值明显偏低(P<0.05);受检者的TH-CH分差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中,41.3%的受检者其CH分高于TH分,经检验这类受检者在四种血型两组性格中的分布明显不同(P<0.005)。此外,A型血B型性格者的L分较低。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石磊 《医学综述》2012,18(11):1609-1611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遗传背景较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应用单一抗原和单一的诊断方法无法对结核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了一些新的结核分枝杆菌菌属抗原和特异性抗原,并逐渐完善了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现就这些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375例白血病患者ABO血型分布。其中,O型143例(38.1%),A型126例(33.6%);B型85例(22.7%);AB型21例(5.6%)。发现一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型由A型变异为O型。并就血型与疾病的关系,血型变异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引述讨论。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人群血清HBsAg阳性与 ABO血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血清HBsAg与ABO血型分布之关系。方法 采用卡方(x^2)检验方法与Woolf统计方法对578例HBsAg阳性携带者血清的ABO血型分布及男女性别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男性携带者血型呈O>B>A>AB型分布,女性携带者呈O>A>B>AB型分布。A、B、O和AB血型人相对危险率分别为1.1531、1.0458、0.9238和0.7365。结论:血清HBsAg阳性携带者与ABO血型间存在一定关系且与性别有关,尤以A型血女性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大,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卓传尚  卓孝福  郭永建 《医学综述》2006,12(11):684-686
Rh血型系统是最具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H基因结构、RH等位基因、Rh蛋白功能及Rh血型基因分型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用白细胞抗原(HLA)和红细胞抗原(ABO,MN,P和 Rh)测定技术,判定亲子纠纷案六起,此六起亲子纠纷案全部可根据单独白细胞抗原的测定结果作判定,其中有五起也可根据白细胞抗原和红细胞抗原两个系统测定的结果进行判定,说服力更强,无一案是单独根据红细胞抗原测定结果判定的。血型抗原在亲子纠纷案鉴定中的意义,以白细胞抗原的测定为最重要,红细胞抗原测定结果侧重于排除作用。当然以采用多系统联合鉴定为最佳,本文报告之六起亲子纠纷案,经过多系统联合鉴定所判断的结果,被指控人均已向公安局承认,说明判定结果全部正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人群中的血型分布情况,并对血型实验中常见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方法用标准血清玻片凝集法对1033名学生的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1033名学生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6.43%,B型占36.40%,O型占27.30%,AB型占9.87%。结论1033名学生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  相似文献   

18.
人唾液中A型血型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唾液中ABO血型物质的理化性质。方法:应用凝胶过滤、阴离子高速液相色谱及PHA亲合层析法,从人唾液中分离纯化血型物质。结果:从A型分泌型人唾液中分离纯化了具有A型活性的唾液血型物质(SalivaBloodGroupSubstances-A,SBGS-A)。理化分析结果表明:SBGS—A为表现单—A型活性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00~300kd,等电点在3.55~6.55之间,蛋白质为24.6%,由16种氨基酸组成,糖为72.3%。其化学组成提示可能具有一定的器官特异性。结论:对于建立检测混合斑中唾液ABO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血型抗原消减在膀胱癌定量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ABO(H)组织血型抗原 ,观察血型物质的消减与其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结果 :血型物质显著消减 ,占82 .8% ,性别、年龄、肿瘤形态和类型之间消减率没有显著性差别 ,但完全消减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5 0岁以上患者 ,组织血型为A型、无蒂、浸润型、分化为II级和III级的肿瘤均显著升高。结论 :组织血型抗原完全消失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异型性密切相关 ,结合移行细胞癌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酶标法检测组织中的血型抗原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是判断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化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旋毛形线虫感染期幼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率92.1%,抗体阳性率16.6%,通过克隆化已初步建立分泌抗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8株。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法,以证实能特异地识别此虫感染期幼虫抗原组分的3株McAb定位抗原,揭示相关抗原组分主要位于幼虫的角度层、杆状体,其次为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