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的可行性及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8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5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184例(21.3%)为HER2阳性和TN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阴性(ypN 0 )的相关性。结果:NAC前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及Ki-67,NAC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ycN 0 )、乳房影像学完全缓解(breast radi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rCR)及乳房病理学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均与NAC后ypN 0 显著相关(P<0.05),其中NAC前临床淋巴结分期(OR=0.363,P<0.001)、bpCR(OR=11.285,P<0.001)及ycN 0(OR=4.995,P<0.001)是NAC后ypN 0 的独立预测因素。cN 0 →ycN 0 组37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100.0%(17/17)、90.0%(18/20)(P=0.178)。cN 1 →ycN 0 组42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95.8%(23/24)、55.6%(10/18)(P<0.001)。NAC后未达bpCR的cN 1 患者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相对风险是bpCR患者的10.56倍(95% CI:2.720~41.003;P<0.001)。结论:在HER2阳性和TNBC患者中,NAC后bpCR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高度相关性。NAC后bpCR的cN 0 及部分cN 1 患者(NAC后降期为ycN 0 )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风险<5%,使其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FIGO 2013年分期变化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536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初治病例,整理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按照FIGO 2013年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通过比较各期5年生存率以评价2013年分期的合理性。[结果] (1)2013年分期中,Ⅰ、Ⅱ、Ⅲ、Ⅳ期各期总体数量未发生变化,总体比较Ⅰ、Ⅱ、Ⅲ、Ⅳ期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2)1988年分期中,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A期91.4%、ⅠB期84.2%、ⅠC期77.9%(P<0.05),Ⅰ期各亚期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C期66.4%(ⅡA期仅4例、ⅡB期仅6例);ⅢA期48.6%、ⅢB期43.2%、ⅢC期37.9%;Ⅳ期7.4%。(3)2013年分期中,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A期91.4%、ⅠB期84.2%、ⅠC1期80.7%、ⅠC2期78.3%、ⅠC3期75.4%(P<0.05);ⅠC1、ⅠC2、ⅠC3期之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A期74.4%、ⅡB期61.3%(P<0.05);ⅢA1期53.6%、ⅢA2期43.6%、ⅢB期38.2%、ⅢC期23.4%,ⅢA1、ⅢA2期5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A1、ⅢA2、ⅢB、ⅢC期之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A期15.6%、ⅣB期11.4%(P>0.05)。[结论] 1988年分期和2013年分期各期5年生存率从总体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有效地区分各期预后的差别。2013年分期中的ⅠC期分为ⅠC1、ⅠC2、ⅠC3亚期并不能更好地评估预后。研究结果支持2013年分期中将ⅢA期分为ⅢA1、ⅢA2亚期。2013年分期将Ⅳ期分为ⅣA、ⅣB期似乎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在传统解剖因素基础上,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该研究旨在分析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按照AJCC第7版解剖分期:肿瘤(tumor,T)分期、淋巴结(node,N)分期、转移(metastasis,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进行初诊状态再分期,比较不同标准分期的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差异。结果:按照AJCC第7版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34例(15.3%)、0例(0.0%)、73例(32.9%)、26例(11.7%)、45例(20.3%)、4例(1.8%)和40例(18.0%);按照AJCC第8版预后分期标准,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的患者分别为47例(21.2%)、35例(15.8%)、55例(24.8%)、17例(7.7%)、25例(11.3%)、30例(13.5%)和13例(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期变化主要有:第7版Ⅰ期细分为第8版ⅠA和ⅠB期;第7版ⅡA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和ⅡA期;第7版ⅡB期细分为第8版ⅠA、ⅠB、ⅡA、ⅡB和ⅢA期;第7版ⅢA期细分为第8版ⅠB、ⅡA、ⅡB、ⅢA、ⅢB和ⅢC期;第7版ⅢB和ⅢC期细分为第8版ⅢA、ⅢB和Ⅲc期。AJCC第7版TNM分期和第8版预后分期与患者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01),第8版预后分期ⅢB和ⅢC期亚组的DFS更为准确。结论: AJCC第8版预后分期能够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观察卵巢癌FIGO 2013新分期ⅠC期标准变化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113例ⅠC期卵巢癌病例,整理分析其术后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将113例患者根据其病历资料按FIGO 2013新分期标准重新进行亚分期,分为ⅠC1、ⅠC2和ⅠC3期。从5年生存率及多因素分析两方面比较ⅠC期卵巢癌新分期变化的合理性。[结果] FIGO 1988年分期中ⅠC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为82.4%;FIGO 2013年新分期中ⅠC1、ⅠC2和ⅠC3各亚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83.9%、79.5%,新分期各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1,P=0.237)。对肿瘤分期、年龄、初潮年龄、是否绝经、生育次数、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对预后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肿瘤分期、年龄、初潮年龄、是否绝经、生育次数、病理学类型并非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组织学分级是ⅠC期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OR=1.474,P=0.001)。[结论] 新分期将ⅠC期卵巢癌分为各亚期后其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ⅠC亚分期并不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组织学分级是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FIGO 2013将ⅠC期卵巢癌为ⅠC1、ⅠC2、ⅠC3亚期,似乎并不能更好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联合化疗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TCL)疗效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我院肿瘤科初治ENTCL患者103例,鼻腔型为84例,韦氏环型为19例。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其中IE期74例,IIE期29例。放疗采用IMRT放疗,单纯放疗5例,放化疗98例。观察治疗疗效,分析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月,随访率100%。全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为69.9%,IE期为:83.8%,IIE期为:34.5%(χ2 =24.07, P <0.001);单纯放疗为100%,放化疗为68.4%(χ2 =2.263, P =0.133);放疗剂量:≤54Gy为60%,>54Gy为75%(χ2=2.471, P =0.116)。全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分别为:69.1%,67.6%;IE、IIE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1.5%,34.8%(χ2= 40.894, P<0.001),5年DFS分别为79.5%,17.5%(χ2=36.246,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asparaginase, LDH)水平、首程疗效是否达CR是OS和D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IPI评分、首程疗效达CR、LDH水平与OS有关;分期、IPI评分、首程疗效达CR与DFS有关。结论 IE期ENTCL患者的5年OS、DFS显著高于IIE期ENTCL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在治疗局限期ENTCL疗效较好;临床分期、PS评分、IPI评分、B症状、LDH水平、首程疗效达CR是OS和PF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i-67表达及与CEA联合检测和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术前1周内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血清CEA表达,术后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表达。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Ki-67、CEA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方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Ki-67或联合CE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98例胃癌术后病例中368例(46.1%)Ki-67高表达,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P<0.001)、TNM分期(Ⅲvs.Ⅰ,P=0.036)、T分期(T4vs.T1~T3,P<0.001)、CEA表达有关(P=0.01),与N分期表达无关(P>0.05),CEA表达与临床分期(Ⅰ、Ⅱ、Ⅲ期)有关(P=0.003)。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4%,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年龄(P<0.001)、TNM分期(P<0.001...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MC的辅助化疗按照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处理,即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阴性的pT≥0.6 cm的MC考虑及需要辅助化疗。探讨IDC和MC的临床、病理学等因素与乳腺癌特异生存率(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的关系,为MC的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美国流行病监测与最终治疗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可手术的245 235例IDC及6 705例MC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BCSS率的差异。结果:MC患者ER阳性率高达97.3%,而IDC为76.0%(P<0.01);中位随访104个月,整体上MC的预后优于IDC,MC的10年BCSS率为92.0%,而IDC为84.0%(P<0.001);ER和PR均阳性的MC和IDC的10年BCSS率分别为93.0%和87.0%(P<0.001),ER和PR均阴性则分别为81.0%和76.0%(P=0.022);激素受体阴性的MC患者中,pT 2 N 0 M 0 和pT 3-4 N 0 M 0 的BCSS率均较低,分别为85.2%和80.0%,而pT 1 N 0 M 0 预后较好,10年BCSS率为94.5%,其中接受化疗和未经过化疗的10年BCSS率分别为94.1%和94.6%(P=0.87)。结论:MC生物学行为较好,与IDC相比,MC具有更好的长期生存;激素受体阴性、pT 1 N 0 M 0 的MC预后好,辅助化疗并没有进一步改善生存,提示对这部分高选择的患者有可能豁免辅助化疗,减少不必要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初治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TM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GTV截点值,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行NCRT后T分期降期率为58.6%,N分期降期率为69.5%,总体降期率为77.3%,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为16.4%,总体保肛率为57.03%。GTV的截点为79.31 mL,GTV ≥ 79.31 mL与GTV < 79.31 mL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 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有显著性差异。GTV与MRI-T分期(ρ=0.236,P=0.007)、T分期变化(ρ=0.229,P=0.009)、TNM分期变化(ρ=0.219,P=0.013)及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ρ=0.517,P < 0.001)相关,与MRI-T分期、MRI-N分期及N分期变化无关。  结论  GTV与LARC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是预后因素之一;肿瘤体积与治疗前T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的T分期变化、TNM分期变化及TRG相关,与治疗前N分期及N分期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71.0%;病理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87.7%、70.3%和42.9%(χ2=11.629,P=0.003),T1、T2和T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63.9%和37.0%(χ2=11.850,P=0.003),N0和N1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和35.6%(χ2=8.599,P=0.003),有、无静脉瘤栓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和76.0%(χ2=8.108,P=0.004)。全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9%(10/63)和23.8%(15/63)。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P=0.021)、N分期(P=0.040)、手术切除(P=0.032)、术后生物化疗(P=0.022)、术后放疗(P=0.042)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M分期是患者能否远期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术后辅助生物化疗和辅助放疗可提高总生存率,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比例(MLR)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胃癌根治术89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以MLR>20%为界,分为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别。并从准确性、均一性2个方面分别比较MLR分期与pN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 MLR低比率组患者较高比率组患者的组织分化好且T分期、N分期、TNM分期早。MLR低比率组术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2%、68.6%,高比率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5.6%、20.4%(P<0.001)。不同pN分期及不同MLR分期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3-YC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经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N分期和MLR分期均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ROC曲线显示,MLR分期预测结果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N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pN分期中不同MLR组间3-YC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MLR受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影响,MLR高比率是胃癌D2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LR与pN是预测胃癌生存的独立因素,MLR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均一性与pN分期相当。  相似文献   

11.
韩涛  夏文彬  吕扬  梁寒  王东浩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200-1204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分期、软组织转移情况等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48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6.0%和31.0%。各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临床特点方面,各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P < 0.001)、Borrmann分型(P < 0.001)、病理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 < 0.001)、T分期(P < 0.001)、N分期(P < 0.001)、临床分期(P < 0.001)、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P < 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260)、M分期(P=0.18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Ⅲb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213例ⅢB期AEG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根治性切除术207例、扩大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总体1年生存率为83%,3年生存率为46%,5年生存率为3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方式、残端是否阳性及术后化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6)、手术方式(P=0.025)、术后化疗(P=0.001)及残端是否阳性(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ⅢB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较差,性别、手术方式、残端是否阳性及术后化疗是独立性预后因素。综合治疗仍是提高ⅢB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世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230-3233
目的:探讨T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跨叶侵犯对T分期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科住院诊治的38例T2期直接跨叶的非小细胞肺癌(T2N0M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跨叶T2组)。同时按1∶1比例匹配选择局限性(T2N0M0和T3N0M0)单叶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局限T2组和局限T3组)。采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分析各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局限T2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4.2%,中位生存时间为64个月;局限T3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9.8%,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跨叶T2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2.1%,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局限T2组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局限T3组(P=0.005)和跨叶T2组(P=0.007),而局限T3组和跨叶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结论:跨叶侵犯T2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T分期应进行适当的升期或修正,这一分期对于预后的评估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缩小临床靶区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为小靶区IMRT技术在NPC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03-2007年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413例,中位年龄45岁,男311例、女102例。按第6版AJCC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66例、Ⅲ期235例、Ⅳa期78例、Ⅳb期31例。336例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 随访率100%,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93%、96%、81%和75%。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年龄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1、0.001、0.002),T分期、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0、0.001)。进展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组5年总生存有高于无诱导化疗组趋势(78%∶68%,P=0.053),辅助化疗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低于无辅助化疗者(65%∶83%,P=0.003)。结论 鼻咽癌小靶区IMRT技术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表达水平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67例初诊鼻咽癌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浆EBV DNA与临床分期、总生存的关系。以1500拷贝数/m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EBV DNA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Ⅰ、Ⅱ、Ⅲ、Ⅳ期患者中EBV DNA>0拷贝数/ml的比率分别为18.8%、34.4%、50.5%、66.4%。患者治疗前血浆EBV DNA的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临床分期和EBV DNA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Ⅲ期患者中,EBV高低者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4,P=0.043),EBV DNA还是Ⅲ期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Ⅰ~Ⅱ期及Ⅳ期患者中,EBV DNA高低两组总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发现,EBV DNA的绝对拷贝数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血浆EBV DNA对于各期鼻咽癌患者均具有预后作用,对于Ⅲ期患者,以1500拷贝数/ml为临界值,可以较好地判断预后,但对于Ⅰ~Ⅱ期及Ⅳ期患者,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合适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於雷  代智  王征  张勇  陈青 《中国癌症杂志》2020,30(9):694-700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第二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起病隐匿,预后不佳。ICC常出现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探讨肝十二指肠LNM与ICC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招募322例ICC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肝肿瘤切除术,分析肝十二指肠LNM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LNM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TNM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53.4%和40.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47.4%、20.4%和10.2%,P<0.001)。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无瘤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62.6%、43.4%和36.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25.6%、16.6%和12.4%,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42)、肿瘤数目(P<0.001)、微血管侵犯(P=0.022)、TNM分期(P<0.001)、NLR≥2.49(P=0.016)、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4.45(P=0.048)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time to recurrence,TTR)显著相关;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08)、肿瘤数目(P=0.002)、TNM分期(P<0.001)、NLR≥2.49(P<0.001)、LMR<4.45(P=0.002)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TTR的独立预后因素;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MR<4.45、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十二指肠LNM是I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准确判断LNM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浸润深度(T 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评判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纳入分析的89492例食管鳞癌手术患者,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资料库,其中男59143例,年龄(59±8)岁;女30349例,年龄(60±8)岁。分析食管鳞癌浸润深度(T 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纳入分析的8949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Tis、T1a、T1b、T2、T3、T4a和 T4b期患者所占的比率依次为0.7%、2.9%、6.8%、30.6%、58.5%、0.4%和0.1%;3558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39.8%(35581/89492);10393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1.5%(103932/900771)。在 Tis ~ T4b分期中,T4a 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度均最高(58.3%和22.8%),其次是 T4b期(55.2%和14.8%)。随着 T 分期的增加(Tis ~ T4a ),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增加(χ2=3132.13,P <0.001;χ2=236.12,P <0.001)、转移风险增高(R2=0.951)。不同 T分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975,P <0.001;r =0.884,P <0.001)。结论食管鳞癌浸润深度(T 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 T 分期可以作为临床上间接评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ⅢB期即T4/N3非小细胞肺癌多已不能手术治愈,但可完全切除的ⅢB期患者能否从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4月30日完全切除的51例ⅢB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特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51例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ⅢB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疾病的临床特征如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T分期、淋巴结状态及术后化疗、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Logrank=0.992,P=0.319)、组织学类型(Logrank=1.263,P=0.260)、分化程度(Logrank=1.104,P=0.577)、T分期(Log rank=0.106,P=0.588)、淋巴结状态(Logrank=1.297,P=0.731)及术后纵隔放疗(Logrank=0.482,P=0.488)、术后辅助化疗(Logrank=0.051,P=0.759)未能明显延长完全切除术后ⅢB期的NSCLC中位生存期及提高生存率。结论 不同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化、T分期、N分期对ⅢB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生存无影响,术后化疗及纵隔放疗未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Ⅱ期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初诊Ⅱ期鼻咽癌患者10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14~74)个月。放化组62例,单放组42例。放化组和单放组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总生存率(OS)分别为92.9%和86.9%(P=0.859)、91.9%和97.6%(P=0.253)、94.3%和82.9%(P=0.164)。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组中的T2N0、T1N1、T2N1期的DMFS分别为100.0%、100.0%、78.3%(P=0.010);OS分别为100.0%、100.0%、85.2%(P=0.079);LRRFS分别为83.3%、96.9%、89.9%(P=0.393)。  结论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未能提高Ⅱ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T2N1期患者有较高的远处转移风险,可能需要行系统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