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脓肿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扁桃体周脓肿患者80例,分为急性期手术组40例: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排脓,3~5 d脓液完全排除后行患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择期手术组40例: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排脓,待肿胀炎症消退2周后择期行患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疗效情况。结果 急性期手术组患者较择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创面感染率 和全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行扁桃体切除术能缩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出血率、术后创面感染和全身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9例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术后出血(出血组),441例无出血(非出血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季节、病种、术后发热情况、术前中性粒细胞数量、术前APTT情况、术前血小板数量以及出血侧别和出血侧扁桃体的肿大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扁桃体术后出血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 38例患者发生术后继发性出血,术后出血率为7.93%,卡方检验及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术后发热与术后出血显著相关(P 均<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一常见并发症,年龄及术后发热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再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出血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7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脓肿期手术(观察组)297例和常规择期手术(对照组)282例,比较两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有助于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P <0.05),继发性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 >0.05)。结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扁桃体窝创面的愈合及患者疼痛减轻作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因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桃体肥大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喷涂rh-bFGF及常规 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结果 在创面假膜形成时间的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t =0.13,P>0.05),假膜完全脱落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 =7.03,P<0.001),术后疼痛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术后24小时=2.03,P<0.05;t 术后48小时=3.22,P<0.01;t 术后72小时=4.17,P<0.001)。结论 rh-bFGF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的创面。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切除术并发味觉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于扁桃体切除术后味觉障碍的病例 ,少见报告。该文报道 1例 2 6岁女性 ,因患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在全麻下采用电烙术 ,术中无并发症 ,出血约 2 5ml。术后常规观察 4周 ,病人诉述每次进食舌根接触食物即感到恶臭 ,舌前部无异常。体检发现右侧咽反射减弱 ,味觉试验提示病人有严重味觉障碍。鉴于术后出现血清低锌 ,故开始补锌。4个月后 ,病人味觉障碍消除。低血锌被认为是味觉障碍的促发因素。舌前和舌后味觉分别由面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有人研究发现 ,传导舌后味觉和支配腭扁桃体的舌咽神经舌支有 2 1.5%附着于扁桃体被膜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扩张技术联合自体肋软骨移植法与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94例,手术方式分为扩张法组61例(64耳)和改良Brent法组33例(37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时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术后扩张法组 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改良Brent法组(χ2=4.050,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扩张法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改良Brent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0,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扩张法组满意度显著低于改良Brent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0,P<0.05)。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易于操作,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耳手术中鼓索神经损伤对味觉的影响,探讨鼓索神经保护的必要性。方法 以2014年3月~2018年12月行中耳手术的168例(168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86例,年龄18~71岁,平均(42.15±3.6)岁。观察术中鼓索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天的味觉情况。结果  术中共71例鼓索神经损伤,其中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术中鼓索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天有7例出现味觉减退;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术后3天有6例味觉减退;4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后3天有2例味觉减退;2例鼓室硬化症患者术后未见味觉减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术中鼓索神经损伤味觉减退发生率87.50%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发生率(35.2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鼓索神经损伤发生率35.29%与中耳胆脂瘤发生率(4.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理状态与味觉减退不呈正比,病变较重者术中鼓索神经损伤对味觉影响较小,可能原因为长期炎症刺激使鼓索神经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差异,探讨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3月,160例诊断为OSAHS的儿童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出血、发热、疼痛等并发症和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观察组术后发热率高于对照组(16.7% vs 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率低于观察组(2.6% vs 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值小于对照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起,两组疼痛评分值趋向一致(P>0.05);两组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多道睡眠图监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具有损伤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少,可取得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全切除术同样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但有术后发热增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扁桃体切除及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诊治的9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手术组(A组)和传统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等离子手术组用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并止血;传统手术组则采用常规扁桃体剥离并用双极电凝止血。记录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第1天起每日记录患者咽部疼痛评分情况,连续10 d;术后第10天观察并记录扁桃体窝内的白膜状况。结果A、B两组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8.0±1.6)min、(43.5±3.4)min,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9.3±1.3)ml、(53.8±5.5)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指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病例数分别为3例、4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A、B两组白膜与扁桃体窝面积比分别为(43.8±6.6)%、(40.5±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离子组白膜较为清洁。结论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比较,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颈部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超声组(25例)与传统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12.90、9.98、13.84、13.42、5.37、5.27,P 均<0.05)。超声组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传统组3例(14.29%)术后创面感染,1例(4.76%)术后创面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部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疼痛感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4月至1992年3月15年内,因味觉异常而就诊的3538例中,由扁桃体手术为诱因老11例(0.31%)。11例患者均于插管全麻下手术,男5例,女6例,年龄26~57岁。其原因分析;①考虑为舌咽神经舌支直接或间接损伤者3例(27%)。如患者女性,57岁,于扁桃体术后第2周,自觉昧宽减退,日内自发性异味,经维生素类治疗无效c血清锌正常,鼓索神经范围味觉阈值正常。左侧电味觉测定(EGM)为不良,德纸盒法测定阈值正常。右侧两种方法均不能测定。诊断右侧舌咽神经舌支损伤(术后极痕创卷入所致)。继续维生素等治疗,5个月后味觉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垂体腺瘤术后应用鼻腔清创术的临床效果及对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4周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对照组术后4周未进行鼻腔清创术。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采用12条鼻部症状评估量表(anterior skull base nasal inventory-12,ASK-12)、鼻阻塞评分(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估鼻部症状,中国气味识别测试(Chinese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CSIT)评估嗅觉功能,健康调查12条简表(shor tform12-item health survey,SF-12)评估生活质量,并比 较两组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ASK-12、NOSE、SNOT-20评分逐渐下降(P<0.05),CSIT自评问卷(CSITself)、CSIT嗅觉识别(CSITOI)、SF-12生理(SF-12PCS)、SF-12心理(SF-12MCS)评分逐渐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ASK-12、NOSE、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SIT self、CSITOI、SF-12PCS、SF-12M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蝶窦炎、萎缩性鼻炎、嗅觉障碍、鼻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可改善鼻部症状,改善嗅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行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扁桃体传统剥离术术后出血发生情况,为扁桃体切除术的选择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行扁桃体切除患儿682例,其中采用传统剥离术342例(对照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34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类型和出血分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51%,对照组为7.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继发性出血率为75%,对照组为32%,两组间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分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术后出血发生率低,术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高,尤其在处理小动脉性出血时,若单靠等离子刀低温电凝止血,可能发生严重的术后出血,可联合使用传统结扎或电凝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声带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声带粘连患者,使用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粘连,随访1~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1、3、6个月嗓音嘶哑评估GRBAS评分各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术后评分较术前升高,标准化噪声能量、振幅微扰和基频微扰评分术后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3例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完全缓解。结论 支撑喉镜下声带黏膜瓣法治疗声带粘连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嗓音功能情况。方法选取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38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及术后30 d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化中文版(VHI 10)、频闪喉镜检查和嗓音分析软件对患者嗓音功能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主观评价:男性患者VHI 10积分:术后7 d高于术前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与术前1 d的积分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VHI 10积分:术后7 d和术后30 d均高于术前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客观评价:男性患者术后7 d最长发音时间(MPT)小于术前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7 d的MPT、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和嗓音障碍指数(DSI)均比术前1 d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的DSI、声门闭合比(CQ)均比术前1 d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在没有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嗓音异常,其中女性患者术后嗓音功能明显较术前差。嗓音主观及客观评估,可以对甲状腺手术后嗓音功能的监测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46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治疗组原发性出血6例,发生率1.10%,继发性出血9例,发生率1.65%。对照组原发性出血17例,发生率3.25%,继发性出血5例,发生率0.96%。扁桃体切除后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低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腺样体切除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婴幼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年龄在36个月以下的OS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男女比例3.4∶1;年龄(24.9±7.3)个月,病程(9.2±6.3)个月。40例患儿因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喂奶困难等症状就诊。经体格检查和鼻咽侧位片检查确诊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多道睡眠图监测明确OSA诊断,监测前填写儿童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问卷。4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腺样体切除术35例、腺样体+扁桃体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40例OSA婴幼儿中以男性患儿居多,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周患儿打鼾、张口呼吸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再次填写OSA-18问卷,手术前后问卷评分分5项维度进行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婴幼儿OSA的主要病因,应早期检查,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3岁以下儿童门诊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作者记录了3年间131例病人(年龄范围16~36个月,女77例,54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情况,其中102人(年龄范围18~36个月,女60例,男42例)施行门诊手术。病人手术当日在手术室观察至少4时,经手术者从麻醉帅认可后回家。10例病人(10%)留在医院过夜(年龄20~32个月,平均28个月)。留在医院的原因是食物摄入过少。没有一例有水后出血,没有例需要特殊护理。病人留在医院的平均时间是1.4天。3岁以下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门诊能够安全施行,有赖于严格的选择标准。门诊手术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中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为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诊治的60例颅脑外伤后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将入选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分流术后的3~6个月时间内行颅骨修补术(即中期颅骨修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统计、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格拉斯哥临床预后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优良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格拉斯哥疗效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中,运用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临床疗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及鼻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RS行FESS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3)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喷入,2喷/侧,1次/d,每次20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及布地奈德进行鼻腔冲洗,每次冲洗量240 ml,每侧鼻腔一半,1次/d。 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糖精实验检测两组治疗3个月后鼻黏膜纤毛功能,包括黏液纤毛清除速度、黏液纤毛清除率;采用Mmhur软件对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鼻腔微生态菌落进行分析(主要为Chaol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CRS控制率98.41%(62/63)大于对照组87.30%(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液纤毛清除速度、黏液纤毛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aol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患者FESS联合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可提高鼻黏膜纤毛功能,改善鼻腔微生态,减少菌群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