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8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6 298名,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简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检出阅读障碍儿童174名, 检出率为2.76%。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37.36%)高于非阅读障碍儿童(18.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 P < 0.01)。与非阅读障碍儿童相比, 阅读障碍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升高(OR=2.65, 95% CI=1.87~3.75, P < 0.01)。母亲每天与儿童相处时间的长短也是儿童抑郁的影响因素之一, 母亲每天相处时间≥3 h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相处时间 < 1 h儿童降低(3~4 h: OR=0.54, 95% CI=0.36~0.81;5~6 h: OR=0.51, 95% CI=0.34~0.78;≥7 h: OR=0.47, 95% CI=0.32~0.69, P值均 < 0.01)。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增加母亲每日的陪伴时间有助于预防儿童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功能上的差异,为相应干预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武汉市某小学筛选出30名汉语阅读障碍小学生为阅读障碍组,以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小学生30名为阅读正常组,采用视觉押韵方式,设定非启动和启动语音复述系统,比较两组儿童2种任务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在启动语音复述系统的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儿童反应时和错误率均明显高于阅读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阅读障碍组儿童启动语音复述系统任务的错误率和反应时与非启动任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阅读障碍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语音复述子系统存在缺陷,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提高阅读障碍儿童干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了解家庭环境因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影响,为儿童阅读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衢州市3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1 213名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采用逐层筛选的方法确定阅读障碍儿童,并对阅读障碍和阅读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买课外书花销、父母文化程度、讲故事、鼓励孩子阅读、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固定阅读时间、父母阅读频率对儿童阅读障碍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2.35,95%CI=1.16~4.74)、母亲文化程为初中及以下(OR=3.68,95%CI=-1.73~7.83)、偶尔鼓励孩子阅读(OR=3.37,95%CI=1.79~6.35)是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生;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为家庭阅读环境的创造提供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4.
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编制一套适合中国学龄儿童使用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Dyslexia Checklist for Chinese Children),以便为城市学生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汉语阅读障碍诊断工具。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描述和诊断标准,结合儿童阅读障碍临床表现和行为特点,自编《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在武汉市随机抽取896名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检测DCCC的信度与效度。结果DCCC共包括58个检测条目和8个分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平均值为0.644,共通性为0.583,因素分析所获8因子模型可解释56.32%的变异,符合汉语阅读障碍的神经语言学层次理论;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44~0.748之间(P<0.05),Cronbach’sα系数平均为0.724。结论《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合理,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量表编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潘宁  李秀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88-1592
发育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1-2]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指特定性阅读技能发育损害,以难以精确地或流利地认字、不良的解码和不良的拼写能力为特征,且不能完全归因于智力水平、视力问题或教育不当[3-4].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龄儿童对知识的获取,给儿童自身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沉重的负担.我国学龄儿童DD发生率约为3%~ 10%[5-7].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部规定学龄儿童入小学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英语[8],语言相互依赖理论认为母语(L1)和第二语言(L2)的学习是相互依赖的[9]汉语DD儿童在其L2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同时面对2种语言的阅读困难[10-11].学习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认知技能的整合,特别是语言加工技能,其中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是学习阅读的基本语言加工技能,这些加工技能受损与汉语阅读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能存在跨语言的迁移[12-15].本文旨在对汉语DD儿童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加工技能进行综述,探索其是否存在跨语言迁移特征,为更好促进汉语DD儿童第二语言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汉荣  宋然然  姚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68-469,471
目的检验《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Dyslexia Checklist for Chinese Children)的信度与效度,为临床科研工作者诊断儿童阅读障碍提供有利工具。方法应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在武汉市随机抽取979名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96份,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43,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R=0.965。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44~0.748之间,分量表与总分平均相关系数为0.873,Cronbach’s α系数为0.724。各分量表包含的条目之间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374,条目与分量表之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714。分量表评分与IQ测验成绩相关系数为-0.395~-0.507,标准效度良好:分量表评分与阅读测验成绩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DCCC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表明DCCC能够较好地区分出不同阅读水平层次,区分效度较好。结论《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具备较好的信、效度,是一种良好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汉语特定阅读障碍(SRD)儿童的语音加工、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能力,探索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缺陷.方法 依据ICD-10和CCMD-3诊断标准,确诊SRD儿童28人;同时,以年龄、年级、性别、父母文化及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条件,按1:1配对从某普通小学选择正常儿童28人为对照组.应用挑异音(辨声母、韵母、声调)、语音短时记忆、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辨真假字测验等对2组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SRD组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5.09 vs21.82±5.85,P<0.01),其中辨声母、辨韵母、辨声调3项测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6.25±2.29 vs 8.2l±1.20,P<0.01;4.18±2.44 vs 6.75±2.34,P<0.01;5.07±1.98 vs 6.86±3.43,P<0.05);语音短时记忆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43±1.14 vs 6.64±1.13,P<<0.01).综合来看,SRD组儿童的语音技能比对照组差(F=8.844,P<0.01).在快速命名测验的2项分测验--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中,SRD组的命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长(42.89±14.54 vs 29.49±5.65,P<0.01;22.24±6.14 vs 16.55±4.04.p<0.01).SRD组儿童辨真假字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34.86±4.51vs 37.11±2.94,P<0.05).对各类不符合规则的假字的判断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存在语音技能、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等语言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探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基本语言认知的相关性。 【方法】 按照ICD-10中阅读困难的诊断标准, 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25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 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正常对照33人。对两组儿童进行识字量、语音意识、正字法等基本语言认知测试,同时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视觉矩阵和Corsi广度,考察两组儿童在视觉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的表现。 【结果】 语言认知测试,阅读障碍组儿童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P值均<0.05)。阅读障碍组儿童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均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测试呈正相关(P值均< 0.05),但与语音意识测试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影响,为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某城区2所普通小学3~5年级587名学生及其家长、班主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诊断第10版(ICO-10)中阅读障碍的定义,采用逐层筛选的方法筛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路径分析。结果 筛查出阅读障碍学生23人,发生率为3.92%,其中女生5人,男生18人;路径分析图显示,汉语阅读障碍的内层影响因素有提供资源,鼓励阅读、完成作业困难、亲子共读,外层因素有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结论 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亲子共读有助于预防阅读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发育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持久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通常在儿童入学后2~3年出现严重学习落后时才被诊断。这种晚期诊断不仅导致儿童学业失败,也对其心理健康、职业成就等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能在入学前识别DD,其干预措施将更为有效。考虑到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预后益处,以及许多可以避免或减轻的不良后果,识别DD的早期风险具有很大价值。但如何早期识别DD一直都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如何早期识别DD,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了解天津市家庭相关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3所小学一~六年级的140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对学生或家长采用自编“天津市学生用眼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43.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81.3,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x2=19.9)、父母文化程度(x2值分别为20.5,32.4)、父母视力不良情况(x2=35.9)、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地方(x2=14.0)、学习时开灯情况(x2=21.3)、睡觉时开夜灯情况(x2=5.5)、家长是否会注意孩子读写习惯(x2=6.9)、家长是否带孩子接受阳光照射(x2 =29.0)均与视力不良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女生、父母至少一方患有视力不良是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父母带孩子外出接受阳光照射是视力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有随年级逐渐升高的趋势,家庭相关因素对视力不良的发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厦门市小学生性别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类型与家庭因素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月在厦门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调查,纳入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6~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睡眠现状,探索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睡眠之间的关系,为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的参与者开展线上调查。由家长完成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父母教养压力问卷(PSI-SF),纳入同时完成两份问卷且父母教养压力问卷由母亲回答的1 136对小学一年级学龄儿童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睡眠之间的关联。  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8.52%,有睡眠问题儿童的母亲教养压力问卷得分(86.66±17.31)高于无睡眠问题儿童的母亲(78.59±17.75)(t=6.42,P < 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没有教养压力的母亲相比,母亲有教养压力时儿童存在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2.52,95%CI=1.55~4.11,P < 0.01);在以PSI-SF中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一步分析时,结果显示, 相比母亲在育儿压力、困难儿童2个维度没有压力的小学生,母亲有压力的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66,1.76,P值均 < 0.05)。  结论  小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为母亲提供心理支持以减少母亲教养压力的发生,可以减少儿童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四年级84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及家长一般人口学信息、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结果 91.8%的被调查小学生天天使用"再见",86.7%天天使用"谢谢",75.5%天天使用"对不起",66.5%天天使用"您好",62.1%天天使用"请"。除"对不起"1项,男女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男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低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得分和心理自主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生家庭参与维度得分(26.31±4.01)高于男生家庭(25.34±4.53);男生家庭心理自主维度得分(15.22±4.27)高于女生家庭(14.13±4.22)。5项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再见"一项,其余4项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严格/监督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目前数据尚未发现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心理自主维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特别是对于男生需要重点关注。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和严格/监督维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某县7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共3 5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7.3%.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33.3 cm)、脸趴在手臂上读书写字、在行驶的车上看书、在昏暗光线下看书、持续用眼30 min后不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 h、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天数、1周内累计运动次数及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按时就餐等不同情况下,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OR=2.331)、在行驶的车上看书(OR=1.959)、持续用眼30 min不休息(OR=1.318)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OR=0.618)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赵萍  秦真真  汪娜  徐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29-1632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其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5—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地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和高中一至三年级的4 388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健康9维量表(CHU9D-CHN)测量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计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在不同健康素养水平组间的均数差和95%CI分析健康素养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中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为85.8%,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0.78±0.17)分。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和班级水平的聚集效应后,与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学生相比,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0.08(95%CI=0.06~0.10)。以学生性别、学校类别和居住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每一层的研究对象中,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和班级水平的聚集性后,与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学生相比,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  结论  南京地区的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可通过健康素养促进提高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自我伤害、他人伤害发生的关联,为预防学生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抽取2 17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对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13±2.27)分,小学生为(12.79±2.55)分,中学生为(13.49±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中小学生自我伤害率为11.1%,小学生为11.3%,中学生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中小学生他人伤害发生率为17.8%,小学生为22.4%,中学生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健康素养高的中小学生相比,健康素养偏低的中小学生发生自我伤害的OR值(OR值95%CI)=2.38(1.78~3.20),他人伤害行为的OR值(OR值95%CI)=1.45(1.11~1.88).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伤害、他人伤害的发生危险与健康素养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滨州市乡镇小学生592名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意外伤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592名农村小学生中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63.2%。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占64.8%,发生部位以下肢为主占42.8%,严重程度中致残占1.3%。意外伤害的类型主要以跌伤(49.4%)、动物咬伤(12.4%)、碰击伤(11.7%)为主。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影响后,小学生意外伤害与社会支持的得分仍存在负相关关系(aOR=0.956,95%CI=0.940~0.972)。结论 社会支持高的农村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低,基于社会支持的干预可能对预防小学生意外伤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小学生受欺凌情况及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的自伤行为提供干预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阳、安阳和新乡市11 10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中男生的受欺凌报告率(18.1%)高于女生(9.8%),女生的自伤行为报告率(3.9%)高于男生(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5.56,4.64,P值均<0.05);受欺凌程度(r=0.44)和受欺凌种类数(r=0.42)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婚姻关系与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11,P<0.01);父母婚姻状况对受欺凌程度(β=-0.01)、种类数(β=-0.05)与自伤行为水平之间的关系均有负向调节作用(P值均<0.01)。结论 父母婚姻质量在中小学生受欺凌影响自伤行为中起调节作用,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受欺凌子女自伤行为风险越高。应关注受欺凌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质量,从而更好地避免受欺凌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1岁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 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线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共5 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2年的随访, 最终纳入学生3 315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生命早期因素, 并测量基线和随访中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6~11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8.7%。校正混杂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母亲孕前消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母亲孕前正常体重的儿童降低了46%(OR=0.54, 95%CI=0.38~0.76);母亲孕期增重过多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增加了55%(OR=1.55, 95%CI=1.14~2.10);与自然分娩儿童相比, 剖宫产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了30%(OR=1.30, 95%CI=1.00~1.68)(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孕期增重过多和剖宫产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前消瘦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