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早诊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9年3—10月确诊的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同性别、年龄 ± 1岁高尿酸血症无合并AMI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及血生化检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病例组)123例,≥60岁高尿酸血症非AMI患者(对照组)123例,2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吸烟史≥5年、饮酒史≥5年的分布在2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60岁高尿酸血症是否并发AMI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5年者(OR=3.074)、BMI(OR=3.121)、LDL-C(OR=3.951)、FBG(OR=2.899)、SUA(OR=3.564)、CRP(OR=2.812)、IL-6(OR=3.105)、TNF-α(OR=1.853)等值越高,≥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风险更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升高有关,应重视各项指标值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南京市鼓楼地区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8 550名≥45岁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23±13.46)岁。共检出骨质疏松者1 303例,检出率为15.24%。年龄越大(OR=1.589)、BMI<18.5或≥24.0(OR=1.044、1.950)、绝经(OR=2.745)、血清铁蛋白异常(OR=1.754)、糖尿病(OR=2.125)、慢性阻塞性肺病(OR=3.108)、高血压(OR=2.12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655)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高;高尿酸血症(OR=0.448)、户外活动次数越多(OR=0.716)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低。结论 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BMI、户外活动次数、血清铁蛋白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应有意识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患病现状并分析该人群患病影响因素,为冠心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及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邯郸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冠心病患病情况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137名≥60岁体检者进行调查,男性2 189人,女性2 948人,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1.4±7.3)岁。共检出冠心病616例,检出率为11.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3.904)、超重(OR=3.397)、肥胖(OR=3.762)、血糖控制不达标(OR=13.888)、高血压(OR1级=2.462、OR2级=2.672、OR3级=2.620)、血脂异常(OR=6.456)、饮酒(OR=10.549)的≥60岁体检者冠心病患病风险较高。结论 邯郸市≥60岁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应扩大老年健康体检的范围,做好宣传与防治工作,并对高龄、代谢综合征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措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0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病现状,并探讨CA影响因素。方法 以西安市某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CA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CA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体检者1 897人,年龄40~76岁,平均(56.39±8.34)岁,男性997人,占52.56%,女性900人,占47.44%。共630例被诊断为CA,总体检出率3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3.569)、糖尿病(OR=2.115)、高血压(OR=1.713)、饮酒(OR=2.656)、超重或肥胖(OR=2.018)和缺乏锻炼(OR=1.874)是≥40岁西安市体检者CA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市≥40岁体检健康人群CA患病率相对较高,受到多种并发症和生活习惯影响,应加强对≥40岁体检人群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50岁健康体检人群眼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眼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12月在武汉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岁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眼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50岁武汉地区健康体检人员38 130名,其中男11 702名,女26 428名,年龄50~89岁,平均年龄62.9岁。共检出12 189例眼病患者,患病率为31.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96)、年龄越大(OR=1.451)、文化程度越高(OR=1.357)、用眼强度越高(OR=2.793)、职业性质为户外(OR=1.793)、户籍为农村(OR=1.244)、糖尿病(OR=6.924)、血脂异常(OR=2.221)的武汉地区≥50岁健康体检人群眼病患病风险越高。结论 武汉地区≥50岁人群的眼病患病率较高,且影响该地区人群眼病患病的因素较多,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沧州市≥60岁体检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沧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054名沧州市≥60岁体检居民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及问卷调查,女性961人,男性1 093人,年龄60~79岁,以60~69岁为主,占66.1%。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5例,检出率为9.5%。以肺功能1级和2级为主,占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95)、居住地为乡镇(OR=1.982)、吸烟≤12支/d和>12支/d(OR=2.255、3.007)、职业粉尘接触史(OR=2.069)、家族哮喘史(OR=2.604)、家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1.744)、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1.855)为≥60岁体检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沧州市≥60岁体检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较高,其受到性别、居住地、吸烟、职业粉尘接触史、家族哮喘史、家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呼吸道反复感染史等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提高肺功能早期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性认知,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封市社区老年人骨量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出科学建议。方法 以2019年1—5月开封市某社区≥60岁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骨密度测量,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700名开封市≥60岁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年龄60~90岁,其中男285人(40.7%),女415人(59.3%)。共检出男性骨量异常106例,骨量异常率为37.2%,女性骨量异常309例,骨量异常率为7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钙片(OR=0.135)、中等强度运动(OR=0.185)、睡眠时长足够及一般(OR=0.205、0.121)的男性骨量异常风险更低。患有高血压(OR=1.754)的女性骨量异常风险更高,服用钙片(OR=0.187)、睡眠时长足够及一般(OR=0.458、0.417)的女性骨量异常风险更低。结论 开封市某社区≥60岁健康体检者骨量异常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不同性别的社区老年人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在防治骨质疏松相关疾病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积极防治肾功能下降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儋州市辖区内抽取10个社区,每个社区预计调查500名≥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老年人肾功能下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肾功能下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 921名儋州市≥60岁居民调查结果,男性2 569人,女性2 352人;年龄60~87岁,平均(68.9±4.8)岁。检出肾功能下降390例,检出率为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634)、年龄(OR=1.960)、BMI≥24.0 kg/m2OR=1.732)、饮酒史(OR=1.128)、体育锻炼(OR=0.369)、贫血(OR=1.701)、高血压(OR=2.672)、糖尿病(OR=3.758)、血脂异常(OR=3.174)、肝功能异常(OR=1.436)为海南省儋州市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论 海南省儋州市≥60岁人群肾功能下降检出率较高,且受到性别、年龄、饮酒史、体育锻炼频次、贫血、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状况多因素影响,应关注肾功能下降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避免肾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60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检测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11名≥60岁居民参与本研究,男性381人,占46.98%,女性430人,占53.02%,年龄60~88岁。低骨量者368人(45.38%),骨质疏松者144例(17.76%),正常者299人(36.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948,2.190)、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715)、睡眠充足(OR=0.715)、吸烟(OR=6.613)、经常饮酒(OR=4.293)、奶类食物摄入≥3次/周(OR=0.717)、钙剂服用≥3次/周(OR=0.370)、维生素类补齐剂服用≥1次/周(OR=0.481,0.414)是郑州市≥60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60岁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可依据研究所得到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该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海南地区≥50岁体检人群高血脂流行学情况,为制定防控高血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某医疗机构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脂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血脂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脂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 487名海南地区≥50岁体检者。年龄50~90岁,男女性别比为0.84∶1,汉族居民占77.62%,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居多,占80.59%。血脂异常1 303例,异常率为29.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352)、50~60岁(OR=0.713)、60~70岁(OR=0.769)、汉族(OR=1.526)、文化程度较高(OR=0.599、0.796)、户籍所在地为城镇(OR=0.796)、未婚(OR=0.257)、已婚(OR=0.394)、职业(工人OR=1.858、离退休人员OR=0.698、未就业OR=0.329)、家庭月收入(<5 000元OR=0.077、5 000~10 000元OR=0.09)、蔬果摄入量(≥300 g/d OR=0.765)、红肉摄入量(<280 g/周OR=0.594)、水产品摄入量(<280 g/周OR=0.518)、不锻炼(OR=2.669),睡眠<6 h(OR=1.469)、不饮酒(OR=0.574)、偶尔饮酒(OR=0.550)、不吸烟(OR=0.533)、偶尔吸烟(OR=0.842)、不饮茶(OR=2.525)、偶尔饮茶(OR=2.262)均是海南地区≥50岁体检人群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结论 海南地区≥50岁体检人群的血脂异常率较高,影响该人群血脂异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也较多,建议卫生部门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生活习惯,降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张家口市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张家口市≥60岁居民进行抽样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日常生活方式、活动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C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CI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年龄≥60岁的老年人3 247人,平均年龄为(71.58 ± 5.41)岁。其中男性1 482人(占45.64%),女性1765人(占54.36%);年龄以70~79岁为主,共1 611人(占49.6%)。共筛查出MCI 396例,发生率为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618、0.444)、在婚(OR=0.336)、体育锻炼≥3次/周(OR=0.217)是张家口市≥60岁居民MCI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70岁(OR=1.528、2.256)、吸烟(OR=2.512)、患有脑卒中(OR=3.143)是张家口市≥60岁居民M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张家口市老年人MCI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吸烟、脑卒中是张家口市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重点干预,延缓、抑制老年人MCI的发生和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患病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群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省单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肾功能筛查,从体检报告管理系统中提取相关血生化检测结果,对尿常规及尿沉渣、血肌酐检查存在异常者进行跟踪随访,3个月后完成相关指标的复查判断是否为慢性肾脏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单县老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 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慢性肾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5 482名≥60岁体检人群,检出慢性肾脏病569例,患病率为10.4%,检出蛋白尿178例(31.3%)、血尿437例(76.8%)、肾功能下降392例(68.9%),其中CKD 1期126例(22.1%)、CKD 2期249例(43.8%)、CKD 3期188例(33.0%)、CKD 4期6例(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960)、年龄70~79岁(OR=1.420)、糖尿病(OR=1.536)、高血压(OR=1.618)、高脂血症(OR=2.504)、高尿酸血症(OR=3.108)是老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单县≥60岁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特点及患病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慢性肾脏病发生、延缓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45岁健康体检者听力损失现状,并探讨该地区健康体检者听力损失相关因素,为防治听力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听力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听力损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 849名重庆市≥45岁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5~91岁,以45~64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45.06%,男性占63.69%,以汉族为主,占96.20%。1 145例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9.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23)、女性(OR=2.036)、吸烟(OR=1.919)、饮酒(OR=1.982)、有耳毒性药物接触史(OR=7.279)、有噪音接触史(OR=3.473)、高血压(OR=5.894)是重庆市≥45岁健康体检者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45岁健康体检者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耳毒性药物接触及噪音接触等因素均可能是该地区人群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需进行相应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城乡≥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某城乡具有当地户籍并居住满1年的≥60岁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行为因素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978名≥60岁居民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8.5 ± 6.6)岁,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5.3 ± 4.0)分,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1~80岁(OR=2.48)、81~93岁(OR=7.10)、所患慢性病数量越多(OR=1.27、1.90、2.35)的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高。男性(OR=0.77)、文化程度越高(OR=0.46、0.34、0.21)、尚维持婚姻状态(OR=0.69)、偶尔或经常与邻居交流(OR=0.66、0.51)、偶尔或经常参加社区活动(OR=0.78、0.54)、经常锻炼身体(OR=0.68)、偶尔或经常看书或阅读(OR=0.51、0.31)、偶尔或经常打牌或玩麻将(OR=0.47、0.64)、城市地区(OR=0.51)的≥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低。结论 云南省某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较高,且受损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城乡间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可及性,增加慢性病预防及治疗、老年人护理、保健、康复等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冠心病(CHD)患病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至 2020年12月在阜阳市某医院进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筛查出来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相关体检结果并进行补充调查表的调查,由心内科医师对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冠心病诊断。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4 982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48~82岁,平均(56.8±11.9)岁。男性占60.78%,BMI以≥24.0者居多,占49.4%,检出CHD 842例,检出率为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804)、BMI超重或肥胖(OR=2.713、2.951)、高血压(OR=3.219)、糖尿病(OR=2.968)、血脂异常(OR=3.158)、饮食口味偏咸或偏甜或偏油(OR=3.031、2.323、2.686)、糖化血红蛋白≥6.5%(OR=2.423)、总胆固醇≥5.2 mmol/L(OR=2.354)、甘油三酯≥1.7 mmol/L(OR=2.217)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CHD的危险因素,有锻炼(OR=0.689)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阜阳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CHD患病率较高,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监测及开展预防工作,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张辉  王多军  林在俊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28-1330
目的 探讨杨浦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量减少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及腰椎骨密度检测,从健康体检结果中提取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腰椎骨量减少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中老年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1 826名杨浦区≥45岁健康体检者资料,男性占38.61 %,女性占61.39 %。年龄以45~75岁。 1 826名中老年人群中,1 186例腰椎骨量减少,减少检出率为6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大(OR=4.057)、有骨折史(OR=2.854)的≥45岁健康体检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可能性较大,ALP>70 mmol/L(OR=0.325)、每天运动≥1 h(OR=0.337)的≥45岁健康体检人群腰椎骨量减少可能性较小。结论 中老年人群易受年龄、运动等因素影响,腰椎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实际生活中需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运动、体重等方面管理,最大限度改善腰椎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无锡地区中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流行现状开展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城区6个街道、农村地区6个乡作为调查点,从每个调查点招募≥45岁居民至少16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慢阻肺筛查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慢阻肺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慢阻肺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对2 037名无锡地区≥45岁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共检出慢阻肺244例,占比为11.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61)、居住地(OR=1.932)、生物燃料暴露(OR=2.203)、吸烟指数高(OR=1.032)、有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OR=2.111)、有呼吸道感染史(OR=3.011)、PCT(OR=2.854)及IL-6(OR=2.763)表达上调是郑州地区≥45岁居民慢阻肺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无锡地区≥45岁居民慢阻肺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需针对无锡地区中老年人群制定慢阻肺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60岁常住居民进行AD患病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调查对象进行初筛,阳性者由精神科医师按诊断标准确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AD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调查丰台区≥60岁人群5 901人,年龄60~92岁,以70~79岁为主,占39.3%,男女性别比为0.96∶1。检出AD 者319 例,患病率为 5.4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2.284)、未婚/丧偶/离异(OR=2.487)、内向性格(OR=2.298)、过量饮酒(OR=12.820)、社会支持水平低(OR=1.514)、血脂异常(OR=2.512)均为老年AD的危险因素;有兴趣爱好(OR=0.29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045)均为老年AD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老年人AD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升高,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视力损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全年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 963名≥45岁中老年体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及问卷调查,年龄45~79岁,以45~59岁为主,占68.1%。男女性别比为1.2∶1,以城镇居民为主,占70.9%,检出视力损伤者996例,发生率为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视力损伤为因变量(否=0,是=1),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763)、有眼部疾病史(OR=2.5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18)、每日使用手机时间≥4 h(OR= 1.982)、糖尿病患者(OR=2.354)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较高。结论 北京市≥45岁中老年体检者视力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眼部疾病史、每日使用手机时间、糖尿病患病情况是发生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养老社区老年人群跌倒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长期(在该社区生活≥6个月)生活在燕达养老社区中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人口学特征、跌倒情况、既往史、个人生活习惯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照明、预防跌倒意识等,对该人群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跌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28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3.46 ± 6.68)岁。跌倒发生率为24.53%(105/428)。年龄71~80、≥81岁(OR=1.573、1.880)、女性(OR=1.803)、未使用助行器(OR=2.483)、白内障(OR=3.709)、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OR=1.546)、未进行规律体育锻炼(OR=5.226)、高血压(OR=3.445)、有跌倒相关慢性疾病(OR=4.101)、使用致跌倒相关药物(OR=1.765)、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3.350)、照明差(OR=2.392)、无预防跌倒意识(OR=2.731)、喜欢穿拖鞋出门(OR=5.478)、喜欢饮酒(OR=2.483)者发生跌倒风险较大。结论 燕达养老社区老年人群跌倒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仍需加强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