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PET-MF-2V-IT-I氟多功能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4-18F-氟代丁酸及其甲酯,并初步探讨其作为PET显像剂的可行性。方法前体4-溴代丁酸甲酯与18F-发生氟代反应,中间体4-18F-氟代丁酸甲酯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收集保留时间在6.8~7.8 min的组分,将此组分与NaOH溶液于115℃下加热水解10 min,加入HCl调至中性,得到4-18F-氟代丁酸;稀释后过C18柱,再用20 ml注射用水清洗C18柱,0.5 ml乙醇洗脱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得到4-18F-氟代丁酸甲酯。分别目测两种产品的澄清度,精密试纸测定pH值、测定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4-18F-氟代丁酸30 min后行micro PET显像。结果4-18F-氟代丁酸和4-18F-氟代丁酸甲酯的自动合成时间分别为40 min和20 min,放化收率分别为35%和50%(均未经时间校正), pH值分别为6.5和7.1,产品放射化学纯度均>95%。二者均澄清无颗粒,室温放置30 min后均出现脱氟现象。正常小鼠micro PET显像结果显示,脊柱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表明4-18F-氟代丁酸在体内脱氟,肠道亦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结论4-18F-氟代丁酸及其甲酯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合成时间短,且放化收率也较高,但因其不稳定,不适合用作PET显像剂进行进一步研究。但小鼠micro PET显像结果提示,18F-氟代丁酸类似物在肠道疾病诊断中有潜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β-FP-CIT的合成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18F-β-FP-CIT).方法 18F-β-FP-CIT经两步法制备1,3-二溴丙烷在相转移催化剂氨基聚醚钾复合物(K/K222)+18F-存在下发生亲核氟化反应,生成18F-氟丙基溴,后者与前体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 (nor-β-CIT)反应生成18F-β-FP-CIT.测定18F-β-FP-CIT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结果 18F-β-FP-CIT平均总放化产率约为8%,总放化合成时间约为90~110 min,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其他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达到放射性药物质量要求.结论合成的18F-β-FP-CIT注射液可用于动物和人体PET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型PET和SPECT显像剂的研发主要针对于未能满足的临床诊断需求, 这一需求体现了心血管医学中与分子表征和个性化治疗相关的全系统趋势。该文将分2部分讨论一些新型的放射性显像剂, 其可能有助于解决心血管医学核心领域中尚未解决的诊断方面的需求, 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瓣膜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该文第1部分回顾了与心血管放射性显像剂研发相关的关键技术要点, 并综述了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神经显像的新型放射性显像剂, 重点讨论了包括新型PET心肌灌注显像剂2-叔丁基-4-氯-5-[4-(2-氟-18F-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lurpiridaz)、18F标记心脏神经显像剂(如18F-氟溴苯胍)等的研发;第2部分主要讨论了包括用于炎性反应、纤维化、血栓形成、钙化和心脏淀粉样变显像等的新型放射性显像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了^18F标记的氨基酸类肿瘤显像剂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18F-FET)。方法 亲核氟代法制备2-^18F-氟代乙醇对甲苯磺酸酯,再与酪氨酸二钠反应得^18F-FET。进行了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小鼠肿瘤显像。结果 ^18-FET放化收率4.4%,放化纯度>99%。注射后60min小鼠肿瘤显像清晰,结论 ^18F-FET标记简便,小中瘤显像清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和成像设备的出现,乳腺癌分子成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PET/CT以及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PEM)。显像剂包括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示踪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增殖显像的5-18F-氟尿嘧啶(5-FU)及3-脱氧-3-氟胸腺嘧啶(FLT)、通过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还包括受体类的靶向显像剂如雌激素受体相关的16α-[18F]-17β-雌二醇(FES)、放射性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目前用于乳腺显像的PEM技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效果显著,就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PET可从分子水平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是18F-FDG,而最常用的细胞增殖显像剂是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这两种显像剂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方面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而在治疗后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近年也很受重视,特别是肿瘤在放化疗前后对18F-FDG和18F-...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核素分子显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分子显像不断快速发展,得益于新的更特异的显像剂和显像仪器的发展。当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代谢显像剂,但许多针对细胞靶点的更具特异性的示踪剂在发展,如针对DNA复制反映细胞增殖的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反映细胞凋亡和雌激素受体状况的99mTc-annexin V和18F-16α-氟雌二醇、针对HER-2/neu受体的基因工程抗体片段等。同机PET-CT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专门用于乳腺显像的PET及术中探测放射性强度、指导外科医生对转移淋巴结和恶性病灶准确采样的便携式正电子探测器也正投入研究和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PET绝对定量心肌血流(MBF)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增益价值,但由于传统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限制,其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叔丁基-氯-5[4-(2-氟-18F-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lurpiridaz)的成功研发开创了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新领域,其具有良好的绝对定量MBF和心肌血流储备的性能,且相较于经典的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其在物理性质、心肌摄取率和临床应用的方便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成为最有前景的18F标记的PET心肌灌注显像剂。笔者就18F-Flurpiridaz PET绝对定量MBF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8F-AMT(18F-α-methyl-tyrosine,18F-α-甲基酪氨酸)是新研制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18F-AMT的合成方法较简单,在肿瘤/非靶组织的比值高于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特别是在脑肿瘤显像方面较18F-FDG显示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广泛用于肿瘤诊断的PET显像剂,由于所有细胞都利用葡萄糖,因此,18F-FDG不是特异的肿瘤显像剂.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克服了18F-FDG的局限性,并可以进行细胞增殖显像.对于肿瘤的PET研究,18F-FLT是理想的反映增殖特性的示踪剂,18F-FLT利用胸苷激酶催化的磷酸化作用来评价DNA复制过程,可以准确地评估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细胞增殖活性,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化疗和放疗的疗效监测,是很有希望和发展前途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成18F-Flurpiridaz的优化方法,评估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 以18F取代2-叔丁基-4-氯-5-[4-(2-甲基磺酰基-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哒嗪-3-哒嗪酮中的苯磺酸离去基团进行标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非梯度洗脱的方法纯化产物。5头正常巴马小型猪经耳缘静脉注射37 MBq 18F-Flurpiridaz后10 min行PET/CT MPI,并于注射后30和60 min进行PET/CT全身显像,观察显像剂在其体内主要脏器的摄取情况。 结果 18F-Flurpiridaz的制备时间约为50 min,非校正放射化学产率为40%,放射化学纯度>97%。MPI图像显示心肌细胞摄取明显,肝脏仅有少量摄取,肺基本无摄取,心肌图像质量好。全身显像中,显像剂注射后30 min,心肌和肾脏摄取明显,肌肉组织中有少量摄取,而其他组织器官均无明显摄取;显像剂注射后60 min,心脏内仍有较高摄取。 结论 实现并优化了18F-Flurpiridaz的自动化合成,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偶发垂体大腺瘤在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间发病率的差异,并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偶发垂体大腺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行PET/CT头部及体部检查的无垂体瘤相关病史的18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者600例,确诊及疑诊肿瘤患者1230例;选择PET显示垂体部位高摄取及同机CT显示垂体占位(病灶短径大于1.0 cm)患者,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3~26个月,经病理及MRI明确最终诊断;所有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偶发垂体大腺瘤在两组人群间发病率的差异,并评价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 15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入选,SUVmax为4.2~22.2;1例患者经手术确诊为垂体区转移瘤,SUVmax为19.5;14例患者为偶发垂体大腺瘤,发病率为0.77%,其中源于健康体检者1例,发病率为0. 17%,其余13例患者均具有恶性肿瘤病史,发病率为1.06 %;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3.33%。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组垂体大腺瘤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体检组;18F-FDG PET/CT显像对偶发垂体大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原发灶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因发现淋巴结转移性鳞癌而原发灶不明行全身 18F-FDG PET/CT检查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的比值(SUV 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max。3组受检者SUVmax、SUV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max=3.23±0.39、SUV 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受累病变的SUVmax明显高于RID组(27.67±15.09对7.55±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对SRL的诊断和全身受累范围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助于与RID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4(R,S)-[18F]-氟-6-硫杂十七烷酸(18F-FTHA)的全自动化合成,并评价其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自动化合成模块以苄基-14-(R,S)-对甲苯磺酰基-6-硫代十七烷酸脂为前体合成18F-FTHA。并对其物理(性状、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半衰期和放射性核纯度)、化学(化学纯度、放射化学纯度和室温稳定性)和生物学(毒性、无菌和细菌内毒素)性能进行鉴定。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只),经小鼠尾部静脉分别注射18F-FTHA显像剂7.4 MBq(体积 < 0.2 mL),注射后15、30、60、90 min时各处死1组,分别取心脏、肝脏、脾、肺、肾脏、肌肉和骨等主要器官和血液,称重并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合成时间约50 min,合成产率为(10.0±1.7)%。18F-FTHA注射液为含10%乙醇的无菌、无内毒素、无色澄清透明溶液,pH值为6~7,比活度为65 GBq/mmol,放射性核纯度≥99%,放化纯度>98%。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18F-FTHA在血液中清除快,心肌摄取高,非靶器官摄取较低。在注射显像剂后60 min时,心肌、肺和肝脏的放射性摄取分别为(19.04±4.87)%ID/g、(3.05±0.52)%ID/g和(5.99±2.96)%ID/g,心肌与肺的摄取比值为6/1(t=0.27,P=0.01),心肌与肝脏的摄取比值为3/1(t=0.75,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脏摄取呈先高后低的趋势,在15 min和30 min时肝脏摄取略高于心肌摄取。结论实现了18F-FTHA的自动化合成,其放化纯度高,稳定性好。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鉴定结果证实其安全可靠,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证实其心肌摄取高于非靶器官,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 18F-FDG联合 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评分与Ki-67(一种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18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评分并与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联合显像和术后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一周内完成。 结果 ① 乳腺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3,P<0.05);②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评分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4,P<0.01)。 结论 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前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为转移性MM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59(23~86)岁。对所有患者行化疗、免疫或靶向治疗。随访时间为0.5~53.6个月。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期(MS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定义为从18F-FDG PET成像到患者病死的时间和疾病进展或病死的时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以SUV>40% SUVmax的体素边界作为临界值,分别测量并计算全身肿瘤代谢体积(MTV)和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PET参数的最佳临界值,并以SUVmax、全身MTV和全身TLG临界值为界分别将患者分为2组,共6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预测2组间MSS和PF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PET参数和临床变量的预后意义。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PET参数是否为MSS和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SUVmax、全身MTV和全身TL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86、8.12 cm3和91.45。全身MTV和全身TLG以临界值为界的2组患者P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02,均P<0.05);SUVmax和全身TLG以临界值为界的2组患者MS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4.38,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245 U/L、淋巴结转移、SUVmax>10.86和全身TLG>91.45是MSS的预后危险因素;M1期、全身MTV>8.12 cm3和全身TLG>91.45是PFS的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UVmax>10.86是M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是转移性MM患者病死的最佳预测因素,而全身MTV和全身TLG对转移性MM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恶性单发肺结节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程度的差异,分析肿瘤不同生长模式对18F-FDG摄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定结节各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及血管集束征)所在区域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标准化摄取均峰差(ΔSUV)。应用多组间均数比较LSD法分析各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中,出现毛刺征者35例,SUVave=4.99±2.98,SUVmax=5.87±3.48,ΔSUV=0.88±0.67;出现分叶征者41例,SUVave=6.95±3.30,SUVmax=8.43±3.98,ΔSUV=1.48±1.04;出现胸膜牵拉征者26例,SUVave=4.45±2.03,SUVmax=5.40±2.45,ΔSUV=0.95±0.82;出现血管集束征者30例,SUVave=6.36±3.94,SUVmax=7.78±5.22,ΔSUV=1.42±1.52。分叶征组的SUVave、SUVmax及ΔSUV明显大于毛刺征组及胸膜牵拉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法,P=0.008、0.006、0.015及P=0.002、0.003、0.049);血管集束征组的SUVave及SUVmax明显大于胸膜牵拉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法,P=0.026、0.026)。结论肿瘤不同生长模式的区域18F-FDG摄取程度存在差异,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很好地反映增殖性生长与浸润性生长在同一肿瘤不同区域分布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