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9例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血压波动节律多数消失,无并发脑卒中的高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基本正常.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准确、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况,还能了解患者血压昼夜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指导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学平 《现代保健》2010,(17):86-87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6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NISSAN公司生产的DS-250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记录,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左室肥厚及室间隔增厚的发生情况.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中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血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准确的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用于继发性高血压的日夜监测效果,以此与原发高血压进行区分.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对照组,5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作观察组,均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监测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24h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4.
<正>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ABPM)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但该项技术近年来才获得较大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高血压防治工作中,使人们对血压及其波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ABPM通常采用上臂袖带间断性自动充气间接测压,根据压力示波法或柯氏音听诊法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贮存,也有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推算手指  相似文献   

5.
目前,50%~75%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患有高血压,且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更高,约为60%~90%,高血压的控制难度也更大。高血压会增加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准确测量血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体现患者真实血压的变化情况,在诊断高血压、预测靶器官损害、反映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发现白大衣和隐蔽性高血压中具有重要价值。《2018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提出,动态血压是评估心脑血管事件预后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动态血压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兰  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44-264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4h血压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动态血压仪监测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4 h的血压变化。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5例,轻度子痫前期23例,重度子痫前期22例。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化呈日节律性,中午和夜间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午时段(16∶00~20∶00)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上升,重度子痫前期组尤为明显,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的高低与夜间的收缩压(P<0.001)和白天的舒张压(P<0.05)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夜间的舒张压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血压变化呈日节律性,血压的变化和胎儿的宫内情况及尿蛋白定量密切相关。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程度,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1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31例高血压一级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一级患者,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一级患者的昼夜节律存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诊断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青少年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差异性.方法 选择170例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高于正常的青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65例血压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24h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采用Kortkoff法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35例(79.4%),前期高血压35例(20.6%);采用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15例(67.6%),前期高血压48例(28.2%).对照组65例中有6例(9.2%)经24hABPM诊断为前期高血压.所有经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及前期高血压者,收缩压负荷(sPL)和舒张压负荷(1)PL)均增加.结论 24hABPM可作为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并可用于检出青少年前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24h血压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仪24h监测31例妊高征患者及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比分析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各时点平均值汇制成的曲线图。结果 妊高征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曲线呈“长炳勺”状,下午4时(16:00)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开始上升,下午6时(18:00)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晚8时(20:00)后及下午4时(16:00)胶相对平稳;同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日节律性,白天(08:00时至20:00时)均高于夜间(21:00时至清晨06:00);原发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高于妊高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压变化呈“长柄勺状”及日节律性,但节律性没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476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血压均值舒张压(DBP)的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382例,杓型者94例.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3.47%和91.21%,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24 hSBP、dSBP、24 hAPP高于老年组的24 hSBP、dSBP、24 hA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现非杓型高血压表现为主的异常改变,表现为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增大;且随年龄增高,这些血压异常改变的特征更趋显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精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更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有效模式。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江阴市已确诊并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 3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90例)和对照组(682例),进行两个月的干预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实验组采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血压,社区医生根据患者血压及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血压控制、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差异。 结果 两组入组前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分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自身前后相比较,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组时实验组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组时实验组血压控制率(42.0%)高于对照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9,P=0.005),且实验组的收缩压达标率(50.1%)高于对照组(49.9%)(χ2=13.356,P<0.001);经过两个月的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和治疗原则两项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8.8%、98.6%)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活方式相比较,实验组的经常锻炼人数比例(46.8%)高于对照组(43.8%,χ2=4.493,P=0.037)。 结论 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是一种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能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准确真实血压测量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控制,更能减少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24h动态血压较传统的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反映病人血压一天中的波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4例拟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33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15例,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杓型组45例;非杓型组56例;血压昼夜规律消失10例。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准确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以及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简称ABPM)技术能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本文通过 6 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 (诊室高血压 )ABPM的资料分析 ,旨在了解其血压水平 ,昼夜节律及其动态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 ,并为设计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6 0例老年患者均为内蒙古医院干部保健所住院病人 ,年龄 6 0~ 89岁 ,平均年龄 70 8.5岁。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所有患者均停服降压药 1W以上。ABPM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德国MOBIL) ,2 2cm× 12cm袖带 (臂围 2 4~ 32cm)。缚于受试…  相似文献   

18.
家庭血压监测是当前高血压防治领域备受关注和推荐的血压测量方法.家庭血压监测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更好地预测靶器官损害及血管事件.它以其便捷、价廉、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愈益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所接受和使用,在家庭血压监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宙  唐毅 《中国校医》2011,25(4):291-292
<正>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与靶器官之间有更强的相关性。现代治疗观点不仅要求偶测血压降压达标,而且还要求血压的全天持续稳定,减少血压的波动,进而降低心脑血管事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例数已愈1亿,据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的资料,在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7.2%,而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8.1%。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