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前房角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高度近视患者150例3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d,1、3、6mo,1a的视力、眼压、拱高及前房角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1d,1、3、6mo,1a,裸眼视力(UCVA)恢复情况较术前显著提高(F=98.2,P<0.01); 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鼻侧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SSA比较均有差异(F=108.256、112.342、164.856、316.549、115.338,均P<0.01); 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颞侧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SSA比较均有差异(F=102.68、548.47、93.37、316.549、117.698,均P<0.01); 两侧术后1d,1、3mo各房角参数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3、6mo,1a各房角参数两两相比均无差异(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后1d,1、3、6mo,1a水平方向各房角参数较术前变小,3mo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眼植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后前房角(ACA)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PPC-ICL植入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6例(45眼).术后平均随访(4.3±3.2)个月.Pentacam测量术前及术后ACA、前房深度、角膜曲率、PPC-ICL拱高(vault).IOLMaster测量白到白距离和眼轴长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UCVA、等效球镜度及IOP.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点方位术后ACA宽度为27.44°-±5.24°,与术前43.23°±5.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41,P<0.01).3点方位ACA宽度的变化量与PPC-ICL拱高、同方位术前ACA宽度呈正相关(r=0.556、0.530,P<0.01),术后ACA宽度与拱高、术前ACA宽度回归方程为ACA术后=4.860-0.009 vault±0.621 ACA术前(F=20.032,P<0.01).9点方位ACA宽度术后为26.82°±4.73°,与术前42.40°±5.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0,P<0.01);9点方位ACA宽度的变化量与PPC-ICL拱高、同方位术前ACA宽度呈正相关(r=0.581、0.626,P<0.01),术后ACA宽度和拱高、术前ACA宽度回归方程为ACA术后=5.767-0.008 vault±0.586 ACA术前(F=24.775,P<0.01).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水平方向ACA宽度显著变小,变化量和术前ACA宽度、拱高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近视患者植入术后患者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 28眼(14例)近视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IOL矫正高度近视.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等效球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以及2点、3点、4点、8点、9点、10点钟位的房角宽度.结果 术前、术后等效球镜分别为(-12.95±0.77)D、(-0.35±0.08)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01).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859.38±62.27) mm-2、(2783.92±62.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术前、术后眼压分别为(11.87±0.40)mmHg(1 kPa=7.5 mmHg)、(11.80±0.4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术后3个月,3点、9点钟位房角较术前变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方位房角宽度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植入虹膜固定型IOL后高度近视患者部分房角变窄,术后应对患者前房变化情况进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角(ACA)及拱高参数的变化差异。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2019-06于我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患者83例15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水平组(79眼)和垂直组(75眼)。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0°、90°、180°、270°位点ACA并计算其变化量,记录术后拱高值。

结果:术后12mo,水平组ACA在0°、90°、180°、270°方位变化量分别为15.3°±6.1°、13.9°±6.3°、16.5°±5.5°、12.9°±6.0°,垂直组ACA相应方位变化量分别为12.9°±3.7°、14.5°±6.8°、14.3°±5.4°、13.2°±5.9°,两组患者ACA变化量在0°~180°方位有差异(P<0.05),在90°~270°方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mo,水平组拱高分别为486±183、422±203、393±198、345±165μm,垂直组拱高分别为432±163、418±138、379±133、328±142μm,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拱高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mo拱高均与同组术后1mo有差异(P<0.05)。

结论:ICL植入水平放置较垂直放置引起0°~180°方位ACA变化更为显著,术后1a拱高具有动态性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眼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及30例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术后半年,作眼部系统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结果 ECCE组攀性相关的周边前粘连(PAS)发生率明显高于PHACO组(P〈0.05)。囊袋内固定攀性PAS发生率明显低于睫状沟固定组(P〈0.05)。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镜检查对视察攀性PAS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减少此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1年拱高的变化趋势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因高度近视接受PPC-ICL植入手术患者69例(134眼),术后随诊时间大于1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程序检查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时的拱高和瞳孔直径,并分析瞳孔直径、白到白距离(WTW)、PPC-ICL度数和PPC-ICL长度影响拱高的程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拱高112~1 131 µm,平均(576±247)µm;术后1年拱高159~1 168 µm,平均(512±238)µm,术后1年和术后1个月相比,拱高减小-210~135(65±85)µm(F=7.11,P<0.01)。回归模型显示,术后1个月、1年拱高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与PPC-ICL度数和PPC-ICL长度呈正相关(调整R2=0.389、0.434,F=17.75、21.15,P<0.01)。回归模型显示,术后1年WTW越大,拱高减少越明显,而PPC-ICL长度和拱高变化呈负相关,PPC-ICL长度越大,拱高的变化越小(调整R2=0.500,F=7.99,P<0.05)。结论PPC-ICL植入术后1年内拱高有减小趋势。拱高大小受患者等效球镜度、PPC-ICL度数和长度的影响,拱高变化量受WTW和PPC-ICL长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屈光性手术方法众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膜屈光性手术,另一类是晶状体屈光性手术.前者包括角膜镜片术或表面角膜移植术、角膜磨镶术、角膜内镜片植入术(如角膜基质内角膜环植入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以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后者如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包括植入与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双凹或凹凸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等.以往的各种屈光性手术均存在诸多的缺点和并发症,相对而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除具备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诸多优点外,人工晶状体植入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被视作一种前景甚好的屈光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22例39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为-7.0~-24.0D,平均(-14.50D±3.50)0;散光-0.50~-4.50D,平均(-2.25±1.32)D.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裂隙...  相似文献   

9.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型弹性开袢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术后对房角的影响。方法采用Goldmann房角镜仔细观察50只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360°房角的变化。结果房角粘连30只眼,其中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2周的3只眼,术后继发青光眼。垂直轴向固定的人工晶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结论尽可能使人工晶状体袢水平位固定于房角的巩膜突,减少房角粘连,建议行AC-IOL植入术的病例术前、术后均应作房角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短期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12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植入V4c ICL晶状体的低度近视患者490例(707眼),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计算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以及稳定性。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6±0.079)LogMAR,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26±0.21,最佳矫正视力(-0.079±0.080)LogMAR,安全指数为1.13±0.18。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的占比94.9%,可预测性为99.1%;等效球镜度在术后1个月为(-0.063±0.135)D,术后6个月为(-0.071±0.126)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78±258)个/mm2,术后6个月为(2 953±206)个/mm2,损失率为(1.05±0.39)%。术后1个月拱高为(498±143)μm,术后6个月为(474±177)μm。ICL更换比例为1.4%。术后未出现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 植入术(中央孔型,V4c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具备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且预测性高,患者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对比情况。方法:采用Goldmann房角镜分别观察36眼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切口的变化、周边虹膜改变、晶体袢固定等情况。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及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切口后弹力层脱离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散瞳前后V4c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拱高、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ACA)的变化,探讨V4c IC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后患者散瞳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 选取2018年2─9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V4c 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31例(62)眼,在术前及 术后6个月时,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度。在术后6个月时,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散瞳前后的拱高、ACD及ACA。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61±0.14、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44,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BCVA(LogMAR)分别为0.02±0.05、0.01±0.03,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29,P<0.001)。散瞳前后拱高分别为(465±123)μm、(515±135)μm(t=-8.704, P<0.001),散瞳前后ACD分别为(2 966±83)μm、(3 009±89)μm(t=-9.899,P<0.001),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散瞳后3点位及9点位的ACA较散瞳前明显变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06, P<0.001;t=-15.163,P<0.001;)。结论:V4c ICL植入术是矫正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散瞳会使拱高升高及ACD加深,同时ACA宽度增加,术后6个月时对V4c ICL植入患者执行术后散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及可植入式接触镜(ICL)设计、功能及材料的不断改进,ICL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然而近视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摘掉框架眼镜后的视力达到预期矫正视力,还要求视力达到高清视觉效果。因此本文就IC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report a patient fifteen years after an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AC-PIOL) implantation in one a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in the fellow eye.

Methods: Case report.

Results: A 56-year-old male underwent AC-PIOL implantation in one eye and LASIK in the fellow eye fifteen years ago. Preoperati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was finger count in both eyes. Preoperative 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SCVA) was 20/25 (?16.75 ?0.50?×?40) in the LASIK eye and 20/32 (?24.50 ?0.50?×?90) in the AC-PIOL eye. Fifteen years postoperatively, UCVA was finger count in the LASIK eye and 20/200 in the AC-PIOL eye, while BSCVA was 20/32 and 20/25, respectively.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 was 2020±47 in the LASIK eye and 945±22 in the AC-PIOL eye.

Conclusion: Both procedures had similar visual outcomes. Furthermore, lower ECD was found in the AC-PIOL eye in comparison to the LASIK ey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放置方向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47例(94眼),根据ICL的放置方向分为水平放置组24例(48眼)和垂直放置组23例(46眼),术后随诊时间大于1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程序检查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拱高,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拱高的变化趋势以及2组之间拱高变化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间拱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术后1周至1年拱高都在不断下降(均P<0.001),术后1周至1个月时,垂直放置组拱高下降幅度更为明显(t=-2.692,P=0.008),术后1个月至3个月、术后3个月至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至1年时的拱高下降幅度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L植入术后1年内,拱高都在持续下降,这与ICL水平放置或垂直放置无关,但是ICL垂直放置时,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对眼前节形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1-03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高阶像差、眼前节形态[前房角(IC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明视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12mo UCVA、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球差、ICA、ACD、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明视状态下,术后6、12mo 3.0、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暗视状态下,术后6、12mo 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手术前后CCT、K、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虽然减小了高度...  相似文献   

19.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前  刘双珍  许雪亮  谭浅 《眼科学报》2002,18(4):217-2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089例白内障摘除术中76例后囊膜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6个月时矫正视力≥0.5的比例分别为86.8%和93.4%。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合并玻璃体脱出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眼科学报 2002;18:217-2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