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特点,为保障该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信阳市方便选取的4所高中抽取2 422名学生,采用儿童虐待史自评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生存质量简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等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总分为(56.65±7.22)分,无虐待经历学生为(61.69±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与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虐待总分呈负性相关(β=-0.05~-0.34),与性别、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总分、开放性等因素呈正性相关(β=0.05~0.20).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深的高中学生社会支持越低,负性生活事件较多,家庭经济状况和身心健康水平越差,生命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机使用在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于2019年11-12月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二年级在校生作为基线研究对象,并于2020年5-6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879名学生纳入研究.通过Mann-Whitney U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为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7月,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有效调查人数3 854名,自杀意念有效调查3 882名),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儿童期至少有过1种虐待经历的占42.4%,近1周内有过自杀意念的占3.9%。经χ2检验,儿童期遭受过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未遭受相应虐待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3.78,12.97,17.10,56.56,66.58,P值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各型受虐待经历均和大学生自杀意念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06,0.06,0.07,0.12,0.13,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以及情感忽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18,2.07,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忽视和情感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虐待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充市2所高校918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健康危险行为.使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χ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χ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  相似文献   

6.
探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期留守的调节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南中医药大学1 115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CTQ-SF)和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测量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结果 儿童早期虐待组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均低于非虐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际安全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5,-0.127,-0.132,-0.252,-0.196,P值均<0.05),确定控制感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138,-0.115,-0.205,-0.125,P值均<0.05).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均对人际安全感得分(β值分别为-0.227,-0.147,P值均<0.05)和确定控制感得分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74,-0.076,P值均<0.05).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P=0.004).结论 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安全感起负向预测作用,儿童期留守在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安全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睡眠障碍和童年期虐待经历情况,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两所医学专业高校一、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睡眠情况、童年期虐待经历、心理病理症状等信息。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 4,799名大学生中,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30.0%(1,439例),童年期虐待的检出率为34.1%(1,638例)。男生童年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入睡困难的检出率分别为41.4%,32.7%,25.4%,6.2%和14.0%,均高于女生的28.9%,21.2%,18.1%,0.7%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童年期虐待经历暴露的增加,大学生各类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暴露于童年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会显著增加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234(1.009~1.509)、1.540(1.174~2.019)和1.614(1.128~2.309)(P值均0.05)。结论童年期受虐待经历是医科大学生睡眠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童年期虐待问题有利于医科大学生睡眠障碍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马茂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26-128
儿童虐待的发现源于弗洛伊德对心理精神病人的临床诊疗发现。由于早期儿童保护组织以降低儿童伤残死亡率为目标,因此对严重的躯体虐待、性虐待的关注较多。儿童情感虐待近20a开始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最普遍最隐蔽的儿童虐  相似文献   

9.
儿童虐待(child abuse,CA)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公众健康领域令人困扰的一部分,覆盖了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甚至医疗卫生体系[1].美国1岁以上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外伤性损伤,而在所有形式的外伤性损伤中,儿童虐待是死亡和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儿童虐待的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待的成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虐待,表现为虐待的代际循环(transgenerational cycle of maltreatment,TCM)[2].目前,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种类型,即躯体虐待(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心理虐待(攻击儿童的心理幸福)、性虐待(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儿童的性器官和性发展)和忽视(养育者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3].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青少年儿童期被徒手打情况,探讨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河北528名大学和中专学生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有40.2%的学生报告在16岁前曾被他人严重徒手打过.学生报告童年期对其实施徒手打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教师(16.1%)、父亲(14.8%)、同学(13.4%)、母亲(11.4%)、陌生的未成年人(4.5%).儿童期有过3次及以上被徒手打经历的学生其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症状等因子分≥1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童年期没有被徒手打经历的学生.结论 在我国儿童被徒手打问题常见,儿童期被徒手打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学员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分析其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对研究对象山西省某未教所89名学员及对照组152名在校初中学生就其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进行无记名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在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心理状况的情况均有差异,而且未教所学员虐待发生率均比初中学生高13.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体(t值分别为-3.325和0.130,P<0.05)、情感(t值分别为-2.573和2.604,P<0.05)、性虐(t值分别为-2.101和3.009,P<0.05)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结论儿童虐待影响青少年成长,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了解泸州市中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性虐待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泸州市8所中学的2 292名初、高中学生,于2016年12月下旬至2017年1月上旬对儿童期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泸州市中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的报告率为15.4%,其中性骚扰报告率为12.5%、猥亵为6.6%、性侵害为4.0%.性虐待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0~15岁;施虐对象主要为同龄熟人(62.1%)、陌生人(27.9%)和长辈(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越高(OR=0.81,95%CI=0.74~ 0.88)和父母至少有一方去世(OR=0.37,95%CI=0.16~0.85)是中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经济情况差(OR=1.46,95%CI=1.12~ 1.90)、看色情内容(0R=2.13,95%CI=1.57~2.89)、对异性感兴趣(OR=2.32,95%CI=1.72~ 3.14)、约会谈恋爱(OR=2.83,95%CI=2.07~3.86)、与人爱抚(OR=2.07,95%CI=1.40~3.07)和发生性行为(OR=1.99,95%CI=1.00~ 3.94)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不容忽视,需重视未成年人学校和家庭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孕产妇睡眠质量,探析女性产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7月,女性在孕期产检时完成第一次问卷调查,产后3~7 d完成第二次问卷调查.以匹兹堡睡眠问卷评估睡眠情况.同时收集一般情况、产科情况、孕产期抑郁及产妇母乳喂养信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倾向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制的应对技能量表及抵御烟酒意识、同伴压力抵御技能和药物滥用倾向问卷对60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各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应对技能和同伴压力抵御技能对药物滥用倾向有直接效应(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202、0.092),抵御烟酒意识是药物滥用倾向的间接影响因素.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GFI=0.981,AGFI=0.972,RMSEA=0.014.结论 掌握良好的应对技能和同伴压力抵御技能是减少青少年药物滥用倾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永红  陈晶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54-46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1 762名大专学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 762名大学生中,76.2%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9.4%,男生为76.0%,女生为49.2%;精神虐待为61.5%,男生为69.0%,女生为57.0%;性虐待为10.2%,男生为8.1%,女生为11.5%.男生躯体虐待(x2=124.139,P=0.000)和精神虐待(x2=25.338,P=0.000)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女生性虐待发生率高于男生(x2=5.387,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婚姻状况不良是发生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OR=2.407),女童(OR=0.40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718)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虐待现象比较普遍,应加强对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婉  万宇辉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72-1275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后代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中涉及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端粒在关联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从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不同生命阶段端粒形态的改变以及端粒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健康关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危害效应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卫市人民医院、固原市人民医院、石嘴山市人民医院的产前门诊中选择符合调查要求的妊娠期妇女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1 004名妊娠期妇女中,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6.15±2.27)分,有睡眠障碍的为333名,睡眠障碍发生率3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OR=2.759,95%CI=1.905~3.996)、有流产史(OR=1.779,95%CI=1.269~2.494)、焦虑(OR=1.405,95%CI=1.012~1.952)、抑郁(OR=2.951,95%CI=2.166~4.022)是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而有职业(工人或农民)(OR=0.448,95%CI=0.266~0.754)、居住地在城镇(OR=0.333,95%CI=0.231~0.479)是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不良问题较为常见。应该重点关注孕晚期、有流产史、有焦虑、抑郁心理等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胎儿发育,提高孕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自编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扬州、镇江、徐州3座城市的8456名在园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视屏时间、睡眠模式和儿童睡眠习惯量表(CSHQ)...  相似文献   

20.
了解赣州市大一新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新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赣州市3所大学885名大一新生进行自编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调查.结果 赣州市大一新生PSQI总分为(5.23±2.90)分,36.95%的大一新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男女生城镇与农村生源地大学生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理工类、医学类大一新生睡眠质量较差(F=8.23,P<0.01),本科生PSQI总分低于专科生(t=-2.32,P<0.05).影响大一新生睡眠质量危险因素为:人际关系差(OR=1.452,P=0.009)、专业不满意(OR=1.448,P=0.042)、家庭经济情况差(OR=1.586,P=0.002)、饮茶频繁(OR=1.246,P=0.032)、咖啡饮用频繁(OR=1.310,P=0.017)、每天手机上网时间长(OR=1.513,P=0.000)、睡前使用手机上网(OR=2.687,P=0.010).结论 赣州市大一新生睡眠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一新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