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星级酒店游泳场所的水质卫生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21家持有市级卫生许可证的星级酒店游泳场所为监测对象,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2000)对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6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21家星级酒店游泳场所水样376份,合格315份,总合格率为83.78%;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测泳池水水样277份,合格220份,合格率为79.42%;其中浑浊度和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为100.00%,pH值和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9.28%和97.47%,游离余氯和尿素合格率最低,均为90.25%。共检测浸脚池水水样99份,游离余氯合格94份,合格率为94.95%。结论 广州市部分星级酒店游泳场所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各年指标合格情况不稳定,应继续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督管理,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卫生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近年来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改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许昌市建成的供水量达到20吨/日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站设置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进行水质监测,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水质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5—2019年共监测水样1 925份,合格1 700份,总合格率为88.31%。5年合格率依次为 82.19%、87.87%、89.13%、90.25%和90.36%。水质合格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枯水期水质合格率(92.00%)高于丰水期(84.63%)(P<0.05)。总大肠菌群、菌群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和浑浊度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2.62%、93.04%、96.00%和96.16%,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微生物指标、浑浊度和氟化物等合格率仍较低,要加强水源保护、完善水处理方式、强化消毒设备管理,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广州市某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以及制定监督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2—2017年《广东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设置水质监测点和采样频率,分别采集广州市某区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样,检测项目和评价标准均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结果 2012—2017年共检测水样387份,合格365份,总合格率为94.3%。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7.2%(70/72)、95.4%(270/283)和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7份水样检出不合格的项目有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锌、铜、游离余氯和氨氮,该6项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9.7%、99.2%、99.2%、99.7%、96.4%、99.2%,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0%。不同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采用不同消毒剂消毒(液氯和氯胺)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均无影响(均P >0.05)。结论 广州市某区市政供水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合格因素,二次供水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规范二次供水的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法抽取阳江市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进行调查,并利用哨点监测问卷收集监测人群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等信息,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调查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1 206人,平均年龄(32.84 ± 6.90)岁,HIV抗体阳性率为0.25%,HCV抗体阳性率为0.08%,TP阳性率为1.74%。2016—2018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75%(379/400)、89.00%(356/400)及84.48%(343/406),总体知晓率为89.39%(1 078/1 206),知晓率呈下降趋势(P<0.01)。不同档次服务场所、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候使用的比例为12.19%。结论 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明显,应积极探索多种宣传及干预模式,并加强对阳性性服务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深圳市龙华区公共场所控烟效果,为下一步优化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以条例规定的5大类公共场所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抽取深圳市龙华区55家公共场所作为暗访公共场所,记录并评价暗访公共场所控烟得分、控烟环境和吸烟情况。结果 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机关行政服务大厅、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暗访得分分别由2017年的(47.19±2.56)、(43.00±1.41)、(44.67±0.58)、(43.00±1.41)、(36.05±9.18)分增加到2021年的(52.45±1.57)、(52.50±0.71)、(51.67±1.15)、(48.00±1.42)和(44.16±4.41)分,不同年份各公共场所暗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具有室外区域的公共场所室外吸烟区设置比例下降 (P<0.05),入口处清晰明显设置禁止吸烟提示比例及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戒烟门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首诊吸烟史询问比例增加 (P<0.05或P<0.01)。公共场所观察到非工作人员吸烟、地面及垃圾桶存在烟头比例分别由2017年的20.00%、72.73%下降至2021年的7.27%、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控烟立法后深圳市龙华区公共场所控烟得分、控烟环境和吸烟情况指标得到改善,但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宣传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特征,为本地区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川东北地区3 146例新发肺癌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2020年南充市2家病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发肺癌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肺癌病例3 146例中,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为570、604、591、658、723例,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病例占53.3%,以60~76岁为主(47.5%)。2016—2020年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性别、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均主要有咳嗽(75.08%)、咳血或咯血(31.98%)、胸痛(64.02%)、气短或喘鸣(50.25%)、发热(39.00%)、吞咽困难(20.79%)。病理组织学分类以腺癌为主(1 515例,占48.16%),其次是鳞癌(824例,占26.19%)和小细胞癌(560例,占17.80%),其他分类247例,占7.85%。2016—2020年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中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为鳞癌,女性中病理组织学分型主要为腺癌。2016、2017、2018年不同年龄的肺癌病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以腺癌、鳞癌多见,应根据肺癌病例特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州市黄埔区2018—2020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实施长期科学补碘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2018—2020年间,每年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选择1个街道,每街道抽取40名8~10岁儿童和20名孕妇进行监测,3年共抽取儿童600名和孕妇300名,儿童检测家中盐碘、尿碘含量和甲状腺肿,孕妇检测家中盐碘和尿碘含量。结果 2018—2020年,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1.9、26.2、23.5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0.3%、95.7%和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儿童尿碘中位数301.1、236.5、225.5 μg/L,均为大于碘适宜量水平;3年孕妇尿碘中位数231.1、207.5、149.5 μg/L,其中2018、2019年为碘适宜水平,而2020年为碘缺乏水平,儿童、孕妇尿碘中位数均逐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8年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5%(5/200),各年龄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黄埔区碘缺乏病防治各项指标连续3年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是仍需加强碘盐市场监管和碘缺乏病防治宣教工作,特别是孕妇科学补碘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分析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共报告学龄前儿童伤害患者29β328例,平均年龄(2.63±1.52)岁,男女性别比为1.49∶1,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9.86%),且多为轻度伤害(94.46%)。伤害发生年龄集中在1~<3岁(41.75%)。伤害多发于第四季度(27.32%)、一天中的16:00~20:00时(46.39%)较多。跌倒/坠落是伤害发生的首因(68.10%),其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发生地点以家中(67.85%)、公路/街道(13.33%)、公共居住场所(8.47%)为主,并随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在家中的比例逐渐减少,发生在公路/街道的比例逐渐增加(均P<0.01)。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90.23%)。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51.31%),其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6.64%),其比例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1)。伤害部位以头部(44.29%)为主。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因,应根据年龄特征对学龄前儿童采取有效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东省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为开展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的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选取广东省11个牡蛎消费量较大的地级市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进行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检测。结果 共采集牡蛎样品1 298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21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6.72%;其中GII型检出率(14.56% )高于GI型(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冬季检出率最高(43.40%)。产地为国外的牡蛎检出率(6.72%)低于国内(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通环节的检出率(18.21%)高于餐饮环节(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流通和餐饮环节中的牡蛎均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以GII型为主,冬季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15年间广东省共报告79 243例患者死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分性别情况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1)。标化死亡率由2005年的11.36/10万降至2015年的7.58/10万,下降了33.27%。广东省21个地市2005—2015年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5)。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5%、-5.82%和-0.30%(均P<0.01)。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防治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定量描述六安市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污染水平,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 2018—2019年,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六安市城区公共场所室内甲醛进行采集和检测。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公共场所室内甲醛对从业人员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结果 2年内共监测住宿、理发、美容类公共场所41家,甲醛检测样本量238份,甲醛平均质量浓度为0.03 mg/m3,总体合格率为94.1%。3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致癌风险范围为3.43 × 10-5~1.10 × 10-4,均超过美国环保局限值(1 × 10-6);非致癌风险危险系数范围为1.00~1.51,高于安全阈值(1.00)。3类场所中理发店风险值最高,且在相同条件下,男性致癌风险高于女性。结论 六安市公共场所室内甲醛对从业人员存在较大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以理发类场所风险值最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果 2 752份合格样本中检出阳性704份,阳性率为25.58%。其中Flu A阳性率最高(7.05%),RSV次之(4.5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3%,主要以Flu A+RSV及RSV+AdV居多。2016—2020年各年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83%、29.16%、24.09%、22.44%、13.54%,不同年份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43.35%),<1岁组及5~13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50%、32.73%。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冬季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38.35%)。结论 <5岁儿童ARTI病毒感染率最高,<14岁为ARTI病毒易感人群,高发于冬季。可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ARTI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整体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糖尿病死亡情况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死因监测系统,计算糖尿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χ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于趋势变化APC的判别。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因糖尿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从1.40%下降到1.30%(APC=-1.09%,P<0.01);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下降到6.26/10万(APC=-1.69%,P<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0.37/10万下降到7.79/10万(APC= -3.15%,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47%下降到0.32%(APC=-4.11%,P<0.01);广东省21个地市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均P<0.01)。结论 广东省糖尿病总体死亡情况虽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须进一步持续实施全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佛山及珠海3个城市的大气污染二氧化氮(NO2)对居民每日死亡效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2016年广州、佛山及珠海3个城市的每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数据和居民的每日总死亡数据,对数据基本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Spearman分析其相关关系,最后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对3个城市的NO2日均浓度及每日总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广州、佛山及珠海市的大气污染物NO2日均浓度分别为46.4、48.4、33.1 μg/m3,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80 μg/m3)。广州市大气中NO2日均浓度对当天、滞后1、2 d的每日总死亡人数、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佛山市滞后1、2 d的NO2日均浓度对居民每日总死亡人数及循环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广州和佛山市均表现出滞后1 d时效应最大。滞后2 d的NO2日均浓度对广州市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有影响(ER=1.38)。结论 大气污染物NO2浓度的上升会引起居民死亡风险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面两孩政策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产科服务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活产儿数、≥35岁产妇比例、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剖宫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住院分娩活产儿数分别为89 464、103 578、108 793人,2016、2017年较2015年分别增长15.78%、21.61%。与2015年各季度比较,活产儿数从2016年第2季度开始出现增长,2016年第4季度达到高峰,同期增长9 550人,增长幅度高达40.67%;与2016年各季度比较,2017年各个季度活产儿数进一步增长。≥35岁产妇比例从2016年第3季度开始上升,2017年第1季度达到高峰(23.35%),随后缓慢下降至21.74%。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从2016年第2季度开始上升,2017年第1季度达到高峰(50.94%),随后缓慢下降至49.05%。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剖宫产比例分别为37.72%、36.25%、38.76%, 3年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短期内出现生育高峰,高龄、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对产儿科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哨点监测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为针对性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渭南市戒毒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共监测吸毒人员1 600名。以男性(95.7%)、30~49年龄组(63.2%)、在婚(61.9%)、汉族(98.8%)以及陕西省户籍(95.9%)为主;4年间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9.3%,其中2015年最高,为99.2%,2016年最低,为12.1%;4年中有6个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有增高趋势(P<0.05或P<0.01);高危行为中使用海洛因人数占90.9%;注射毒品人数占35.0%;共用针具人数占11.5%; 4年HCV抗体总阳性率为52.1%。结论 2014—2017年渭南市吸毒人员HCV抗体阳性率高,应加强对该人群开展干预管理,尤其是受治人员的心理咨询和高危行为干预,降低相关传染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结果并分析其感染人群特征。方法 以核酸扩增技术(NA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5—2021年邢台地区394 29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收集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分析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结果 394 29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1 602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0.41%。其中经ELISA检出HBV感染者1 452例,占90.64%;经NAT检出HBV感染者150例,占9.36%。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2015—2021年不同年份HBV感染率逐渐降低(P<0.01)。无偿献血者HBV感染多发生于男性、28~4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离异或丧偶、工人(P<0.05或P<0.01)。结论 2015—2021年邢台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学历及职业有关,应加强对献血者的有效招募,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无偿献血者尽量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以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