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迅速上升,不但增加了成年期肥胖的可能性,而且将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青少年及其成年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此.笔者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999-2008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改善该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0—2014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血压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4年4次学生体质调研中宁夏地区7~18岁汉族中小学生的血压、身高、体重等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0—2014年,宁夏汉族学生收缩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357.44,P<0.05),平均下降3.37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172.95,P<0.05),平均下降4.18 mm Hg;脉压差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311.86,P<0.05),平均下降1.98 mm Hg。宁夏汉族学生体质量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F=128.15,P<0.05)。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增长了1.0,0.4和0.9百分点。结论宁夏7~18岁汉族学生血压水平逐年升高。应高度重视该现象,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前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台州市2013—202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特征,为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对在校学生开展连续监测,收集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检出率、定基比、环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0年,台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为14.5%(36 592/252 583),肥胖率为11.2%(28 256/252 583),均处于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5.5%,肥胖率上升速度更快。分性别看,男生肥胖率(13.2%)高于女生(9.0%)(χ2=1 119.57,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分别为6.1%,5.2%;男生超重率(17.6%)高于女生(10.9%)(χ2=2 307.35,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快于男生,分别为2.3%,1.7%。分学段看,小学生肥胖率(17.5%)高于初中生(9.7%),均高于高中生(4.9%)(χ2=7 291.33,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6.5%,3.9%,2.6%;小学生超重率(15.8%)高于初中生(15.3%),均高于高中生(12.2%)(χ2=521.06,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2.4%,2.2%,0.6%。  结论  台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偏高且增长迅速,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的重点人群为男生和小学生。预防控制策略应分别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比较青岛市2004年和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和2014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青岛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有效数据3 573份和5278份,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超重肥胖比较分析.结果 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中小学男生超重检出率由14.65%升至17.79%(χ2=7.387,P<0.05),女生超重检出率由6.49%升至12.60%(χ2=40.221,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由9.38%升至14.80%χ2=27.414,P<0.05),女生肥胖检出率由5.08%升至7.03%(χ2=6.410,P<0.05).青岛市2004年到2014年城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由14.58%增至15.76%(χ2=3.369,P>0.05);农村学生超重检出率由6.94%增至14.68%(χ2=50.203,P<0.05);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由11.49%增至13.43% (χ2=6.515,P<0.05),农村学生肥胖检出率由3.34%增至8.40%(χ2=39.406,P<0.05).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处于增长趋势,且低年龄以及农村的学生超重肥胖增长显著.应将防治重点放在低年龄组学生及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有效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8年700 588人北京市高三学生体检数据,描述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布特征,分析在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Z=3.58,P < 0.01),在2016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稳(定基比发展速度为130%),2018年首次下降。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6 681.34,15 663.08,P值均 < 0.01)。城区学生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9.55%)高于郊区(27.95%)(χ2=211.43,P < 0.01);2009—2013年城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学生;2014—2018年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城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区县均为石景山区(超重:19.06%,肥胖:13.99%),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低的区县均为延庆区(超重:13.48%,肥胖:7.18%)。  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趋于平稳;郊区肥胖检出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静  罗纳  朱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88-109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1985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北京市海淀区资料,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比较7 ~18岁学生各年度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析各百分位数BMI( P25,P50,P75,P90,P95)变化趋势.结果 1985 -2010年7~18岁男生肥胖率分别为1.0%,4.0%,6.5%,15.2%,女生分别为0.5%,2.1%,2.8%,5.2%.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以及各百分位数BMI值均随年度不断上升(P值均<0.01).1985 -2010年各百分位数BMI增长表现为男生增速高于女生,较高百分位BMI值增速高于较低百分位BMI值,各年龄组高百分位BMI值全面大幅上升.2000-2010年以来10~15岁男、女生BMI增速明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1985 -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BMI水平持续增长,10~15岁学生是下一步肥胖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近5 a来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患率,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采用普查的方法,共调查22 226名适龄在校儿童;2007-2009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调查不少于全区适龄学生数50%的原则设立监测点;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测量适龄儿童1 771名(占该年适龄儿童总数的12.24%)。结果 2006-2010年男生超重率分别是14.85%,14.20%,14.25%,14.43%,17.91%,肥胖率是22.11%,20.63%,21.75%,19.16%,29.73%;女生超重率分别是10.13%,11.75%,12.83%,12.31%,13.59%,肥胖率是9.95%,10.68%,12.44%,11.06%,15.53%;男、女生合计超重率是13.02%,13.05%,13.57%,13.45%,15.75%,肥胖率是15.87%,15.97%,17.35%,15.43%,22.64%。结论上海市某中心城区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在上海市各区县中处于较高水平,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超重肥胖率呈稳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与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为制定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乌鲁木齐市随机抽取的6所普通中小学校,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选自流动学生较多的6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教学班级,分别对1 868名非流动学生和1 746名流动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2.5%,肥胖检出率为11.1%.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6%,流动学生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7,P<0.01);非流动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6.0%,流动学生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5,P<0.01).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中维吾尔族非流动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51,29.93,124.04,P值均<0.01).父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组,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6,22.9,P值均<0.01).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非流动维吾尔族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3.01,56.83,P值均<0.01).在父母均不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组中,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4,25.60,32.91,P值均<0.01).在是否每天吃早饭、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使用计算机等组中,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非流动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学生.应重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的发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引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近视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为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5、2010、2014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871 112名7~18岁学生的视力数据,分析各年龄段男女生近视率和近视率性别差异。  结果  中国7~18岁学生总体近视率在2005—2019年有所提高(χ2=7 265.06,P < 0.01),近视率从2005年的47.9%上升至2019年的60.1%。学生近视率的性别差异呈减小趋势(χ2=72.24,P < 0.01),在地区上呈现由南向北先降低后增大的“U型”分布。  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同时要重视男、女生近视率的差异,应根据性别做好精准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0—2014年宁夏7~18岁汉族学生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为宁夏地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4年宁夏4次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0—2014年间,宁夏汉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与2000年相比,总超重率增加2.06倍,肥胖率增加4.40倍。2005和2014年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1,6.20,P值均<0.05)。2005和2010年城市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乡村学生(χ2值分别为9.63,5.97,P值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4年宁夏学生超重肥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乡村学生肥胖检出率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r值分别为0.98,0.98,0.99,1.00,0.93,P值均<0.05)。结论宁夏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10年学生人群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开展相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0-2010年北京市7~22岁学生人群,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进行超重肥胖情况调查。结果 2000年,2005年,2010年北京市7~22岁学生人群"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8%,20.7%和21.3%,呈逐年递增趋势,但2005年后增速放缓。3次调查均显示,超重、肥胖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男生高于女生,除2010年城、乡之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005年以来农村学生和7~12岁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增速最快。结论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升高,以男生和城市学生最为严重;近年来以农村学生和7~12岁年龄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市的数据,对7—18岁学生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10.8%、11.3%和8.6%,高于1995年的11.3%、5.1%、8.2%和5.8%,也高于2000年的17.0%、8.8%、10.7%和6.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8.4%、7.1%和4.8%,高于1995年的6.5%、1.9%、3.7%和1.3%,也高于2000年的10.0%、3.5%、5.2%和2.4%。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乡、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不同年度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均已进入流行的增长期,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9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病例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2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23.96/10万,病原学阳性报告发病率为7.14/10万;2019年分别为12.40/10万及4.70/10万,与2012年比较,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了48.24%,病原学阳性报告发病率下降了34.17%。第二季度报告人数最多(493例),占报告总数的28.73%(493/1716)。发病年龄以16~20岁为主(977例),占报告总数的56.93%(977/1716);病例主要分布在花溪区、清镇市及开阳县,占贵阳市学生报告总数的22.07%、17.71%及11.82%;患者来源以转诊为主,占36.19%(621/1716),2012—2019年转诊及因症就诊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追踪及健康检查占比增加;平均就诊延迟率为48.08%,就诊延迟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高于未就诊延迟者。结论 2012—2019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6~20岁为高发年龄段,花溪区报告人数最多;患者来源以转诊为主,就诊延迟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高;学生肺结核疫情形势严峻,应继续加强教育与卫生部门的联系,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高发时段开展重点防控工作,保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新标准下儿童肥胖率变化趋势,为开展干预及预防工作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选取前期群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对照组学生929人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研究对象从小学一年级(7岁)至初中一年级(13岁)肥胖、超重、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及体重指数Z分值(BMI-Z)变化趋势。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范围6.91~13.58岁。“新”标准下,小学一年级(7岁时)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均处于高峰,男生肥胖率已高达28.52%,女生为15.59%。总体上,随年龄增长,男、女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呈降低趋势;男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从28.52%、48.83%降低为15.55%和39.68%;女生肥胖率、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从15.59%、33.81%降低为8.56%和21.66%。 男、女生BMI-Z分值均呈现先增高后稍下降的趋势(小学五年级为峰值点)。结论 “新标准”下,小学生肥胖形势严峻,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是肥胖发生的高峰期,这增加了儿童肥胖预防工作的紧迫性。小学作为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关口应进一步加强其肥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了解宁夏地区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选取9 853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6.0,6.0~6.9,7.0~7.9,≥8.0 h/d的比例分别为13.9%,35.6%,22.3%和28.2%,睡眠不足(<8.0 h/d)的比例为71.8%.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报告睡眠持续时间充足(≥8.0 h/d)的比例逐渐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4%和2.0%,随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x2值分别为82.020,29.301,P值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以睡眠时间≥8.0 h/d为参照组,睡眠时间<6.0 h/d和6.0~ 6.9 h/d对超重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667(1.224~2.270)和1.363(1.046~1.777).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国初中学生肥胖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其流行的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2016年三轮数据(分别为8 616、8 762、7 614人,11~18岁),计算中国初中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率并描述其流行趋势,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初中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为15.3%(男:17.9%,女:12.6%)。2014-2016年,初中生超重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表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先增长后稳定的流行趋势;女生的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横断面研究显示,独生子女(β(SE)=0.23(0.10))、自我评价超重/肥胖(β(SE)=2.83(0.14))及户口为非农(β(SE)=0.23(0.11))是初中生BMI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自我评价超重/肥胖(OR=4.20,95%CI:2.97~5.40)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高度相关。  结论  2014-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尤其应当重视对独生子女、城市学生肥胖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