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溶瘤病毒常以两种方式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一种为PD-1/PD-L1抑制剂联合基因重组修饰以及天然弱毒性的溶瘤病毒,另一种则是携带PD-1/PD-L1抗体基因的基因重组溶瘤病毒.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特异性溶瘤腺病毒(Ad-Mock、Ad-T)对肺癌细胞上PD-L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溶瘤腺病毒在24 h和48 h对NCI-H446、NCI-H226、A549细胞表达PD-L1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WST-1、Hoechst与JC-1...  相似文献   

4.
动物肠道溶瘤病毒体内外溶瘤作用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肠道溶瘤病毒体内外溶瘤作用的电镜研究凌虹,程志,李呼伦,张凤民,李绍贤,吴振锋,朱平,张莉(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150086)病毒治疗肿瘤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肿瘤疗法之一。我们选用鹿肠道病毒ECCO-18株和牛肠道病毒MZ-468株进行溶瘤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溶瘤病毒治疗肿瘤是一种全新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利用病毒自身特性发现并杀伤肿瘤细胞,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溶瘤病毒包括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等。目前已经有多个溶瘤病毒产品进入抗肿瘤临床试验阶段,且疗效较为显著。本文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全面鉴定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通过血凝实验、TCID50测定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滴度;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和病毒粒子大小及分布;利用H22肝癌荷瘤Balb/c小鼠模型,研究delNS1-GM-CSF联合PD-1抗体对肿瘤杀伤和T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的血凝效价2^(8)~2^(9)。肝癌荷瘤Balb/c小鼠模型表明,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联合PD-1治疗组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显著强于单病毒组或单抗体组(P<0.01)。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和PD-1联合治疗组具有较强的杀伤肿瘤效果(P<0.01)。免疫组化和H&E染色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中T淋巴细胞较丰富,肿瘤坏死严重。结论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联合PD-1抗体治疗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强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溶瘤病毒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瘤病毒治疗肿瘤是一种全新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利用病毒自身特性发现并杀伤肿瘤细胞,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溶瘤病毒包括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等.目前已经有多个溶瘤病毒产品进入抗肿瘤临床试验阶段,且疗效较为显著.本文对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具有阻断PD-1/ PD-L1 结合活性的Anti-PD-L1 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初步探索其应用于慢性HBV 感染治疗的潜力。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手段,表达纯化获得具有体外结合活性的人源和鼠源的PD鄄1/ PD-L1 蛋白,采用纯化后的人PD-L1 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 c 小鼠,制备小鼠抗人PD-L1 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基于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评估了这些抗体与人源和鼠源重组蛋白的结合活性,并定量评估它们对PD-L1 体外相互作用的阻断活性。利用慢乙肝病人PBMC 体外刺激方法评估其对T 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在HBV 转基因小鼠中评估其抑制HBV 的效果。结果:本研究获得了8 株稳定分泌Anti-PD-L1 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nti-PD-L1Ab5 和Ab6 两株单抗与人和小鼠的PD-L1 具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且均可阻断人和小鼠的PD-1/ PD-L1 结合活性。在慢乙肝病人PBMC 刺激培养实验中,Ab5 和Ab6 可促进酌干扰素水平升高;在HBV 转基因小鼠中单剂注射Ab6,48 h 后血清HBVDNA 水平降低20 倍,血清HBsAg 水平降低至基线水平的30%。结论:获得了2 株具有阻断人和小鼠PD-1/ PD-L1 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其在PBMC 体外刺激培养系统中可促进慢乙肝病人的T 细胞功能,在HBV 转基因小鼠中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具备一定的治疗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单纯疱疹病毒-1(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呼肠孤病毒(reovirus)、溶瘤腺病毒(oncolytic adenovirus)等是由嗜肿瘤特性而被用来改造成溶瘤病毒,它特异性识别并感染肿瘤细胞,最终导致细胞溶胀而摧毁肿瘤细胞,但无法在正常机体细胞内复制而不具有杀伤作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效应和更低的副作用。文章就以上溶瘤病毒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及目前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究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在体内外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使用MTS方法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 Flu-aPD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利用小鼠胃癌模型,评价重组流感病毒在体内对胃癌的抑制效果。结果 MTS结果表明,r Flu-aPD1可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而对正常胃细胞无明显影响;凋亡实验显示,rFlu-aPD1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动物实验显示,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可明显降低胃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且肿瘤部位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 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rFlu-aPD1,在体内外均可杀伤胃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胃癌和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上调miR-140表达的胃癌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 GC-MSC)对胃癌细胞免疫微环境中生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贴壁细胞培养法分别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分离GC-MSC及胃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mesenchymal stem cell, GMSC)。qRT-PCR检测GC-MSC及GMSC中miR-140的差异表达;通过miR-140模拟物(miR-140 mimics)上调GC-MSC中miR-140的表达,CCK8法及FACS检测GC-MSC诱导的HGC-27细胞生存及凋亡情况,ELISA检测miR-140 mimics转染GC-MSC干预HGC-27细胞诱导PBMC分泌炎性因子的变化;以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0 mimics/GC-MSC干预下胃癌HGC-27细胞PD-L1及PD-1表达水平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0与PD-L1直接靶向调控关系。结果显示,miR-140在GC-MSC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GMSC(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本室构建的可溶性PD-1(sPD-1)真核表达质粒pPD-1A的抑瘤机理.方法用转染了pPD-1A的BHK细胞分泌产物去封闭树突状细胞上的PD-1配体(PD-L),并用MTT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激活作用.BALB/c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后次日开始接受质粒pPD-1A的注射.用RT-PCR法分析小鼠脾细胞的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sPD-1对IL-10-DC激活淋巴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但作用并不十分显著(P>0.05).注射了质粒pPD-1A的小鼠产生了较强的抗瘤免疫反应,H22肝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脾脏淋巴细胞的4-1BB、B7.1、IFN-γ和TNF-α表达均上调,以IFN-γ的增加最明显;OX40、IL-10表达下调.肿瘤内TIL数量明显增多(75.86%).结论sPD-1通过对PD-L的封闭,不仅增加了肿瘤内部CD3+T细胞的数量,而且可以调节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抗瘤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表达CD40配体的溶瘤痘苗病毒(CD40L-VV)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将CD40L的基因序列整合至VV的DNA骨架中,获得CD40L-VV.通过体外感染肿瘤细胞,验证其溶瘤活性及检测CD40L的表达情况.利用CD40L-VV和单纯VV对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进行治疗后,监测肿瘤生长状况,并通过流式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并且对分子对接,观察小分子与5J89蛋白的结合效果。结果Co MFA模型(q^(2)=0.644,r^(2)=0.950)和CoMSIA模型(q^(2)=0.622,r^(2)=0.998)具有一定预测能力。TYR:56、GLN:66氨基酸是影响这些抑制剂活性的主要氨基酸。结论该研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方法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可为开发PD-1/PD-L1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溶瘤病毒的给药方式分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溶瘤病毒可被免疫系统完全排除而不能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应用具有淋巴细胞特性、干细胞特性、肿瘤细胞特性的细胞载体荷载并运输溶瘤病毒到达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可更好地发挥抗免疫/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7.
PD-1/PD—L信号途径在保持对机体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同时在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病毒慢性持续感染、T细胞耗竭、T细胞或其它组织细胞PD-1/PD—L表达的增加常同时俘在。肝脏多种非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均可表达PD-L1,具有抑制T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PD-1/PD—L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溶瘤病毒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瘤病毒应用于肿瘤治疗是近 10年来兴起的一种肿瘤治疗的新方案 ,现已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其结果令人鼓舞。本文详细介绍几种溶瘤病毒包括溶瘤腺病毒、溶瘤疱疹病毒、呼 (吸道 )肠 (道 )病毒、新城疫病毒等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为溶瘤病毒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体外白细胞粘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敏  王国华 《现代免疫学》1999,19(4):219-221
利用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 对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 G T F) 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特异性转移因子在体外具有白细胞粘附抑制能力, 并且这一生物学活性具有抗原特异性( P< 001 )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HIV 1辅受体CCR5和CXCR4的配体在细胞内共表达抑制HIV 1感染的作用。方法 应用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HIV 1辅受体及其配体的质粒 ,制成辅受体表型剔除的靶细胞 ,与转染HIV 1膜蛋白质粒的细胞混合 ,观察合胞体形成并记数 ;脂质体介导法将含有报告基因CAT而缺失HIV包膜蛋白的质粒与HIV包膜蛋白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包装成具有一次感染活性的假病毒 ,感染转化pCMV R K S K、pCMV R K、pCMV S K或pCMV的PM 1细胞 ,采用同位素薄层层析分析法检测CAT活性。结果 pCMV R K S K转染可以显著抑制M及T嗜性HIV膜蛋白诱导的合胞体形成 ;CAT检测发现与pCMV转染组相比 ,当两种嗜性重组病毒感染pCMV R K S K转染组PM 1细胞时 ,仅检测到背景水平的CAT活性。结论 HIV 1辅受体CCR5 CXCR4表型剔除可以明显抑制M和T嗜性HIV 1病毒进入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