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根据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笔者将现有的辐射损伤防治药物分为已使用的和极具潜力的辐射防护药物,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下,一系列分子表达活性将发生变化,特异性改变的蛋白质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辐射损伤的鉴别分类、治疗防控以及动态观察.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经确定的或具有潜在功能的数种辐射损伤蛋白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多种蛋白标志物综合分析用于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广泛应用于科技、生产及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会给人们造成辐射损害.临床上对癌症患者进行的放疗、职业性受照人员的辐射性损害和航天飞行中人员受到的空间辐射等受到高度重视.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防治辐射作用的药物.目前已知的一些具有防治辐射作用的药物,多数毒性较大,因此,期待开发出毒性较小、可用于临床的中药.笔者简述中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市售穿心莲药物制剂对辐射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市售的穿心莲注射液和穿心莲内酯滴丸两种不同剂型药物中穿心莲内酯含量;体外实验采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研究穿心莲药物对γ射线照射后乳腺癌细胞生存率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C57 BL/6鼠研究穿心莲药物对5.0 Gy和9.0 Gy的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的辐射损伤的影响。 结果 穿心莲注射液和穿心莲内酯滴丸的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为0.214 mg/ml和5.82 mg/粒;两种药物都上调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对5.0 Gy照射的C57 BL/6鼠的造血系统表现出一定保护作用,但是对9.0 Gy照射的C57 BL/6鼠则表现出辐射损伤协同作用。 结论 穿心莲药物在不同照射剂量下可对辐射损伤既表现出保护又表现出协同损伤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辐射防护药物能减少辐射损伤,促进损伤恢复,与细胞因子等大分子药物相比,小分子辐射防护药使用方便,没有潜在的免疫原风险。笔者汇总了硫醇类化合物、天然抗氧化剂、氮氧自由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几类不同的辐射防护药物,对其辐射防护效果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此类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辐射防护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空间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生物防护途径的作用机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该领域的研究及论著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39篇. 资料综合空间辐射粒子尤其是高能重离子对人体细胞及组织器官有严重危害,某些药物及活性物可以通过抗自由基、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分裂周期等途径对抗辐射损伤效应. 结论 生物防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空间辐射带来的伤害,包括辐射诱导引起的癌症、免疫抑制以及神经损伤等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核能与核技术在工业、医药、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暴露于辐射的风险增加,而临床上仍缺乏安全、高效的辐射防护药物。功能多肽在体内担负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且多肽类药物具有靶向性、高特异活性、药品安全性高、易于改造修饰等优势。因此,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相关研究较多。笔者将对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特性和设计思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根据可能遭受到的放射性恐怖袭击,制定了不同急性照射剂量范围、出现不同数量伤员的救治方案,为内科和相关医疗专业的医生提供评估和处理大规模辐射损伤伤员的基本临床指南。该建议以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问和严重性。照射后数小时及数日内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包括双着丝粒和染色体环)来评估个体受照射剂量。各个时期出现的造血、胃肠道、脑血管和皮肤系统的临床征兆和症状等是病人分类、选择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N-草酰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h及照射后3 d分别腹腔给予5 mg/kg NOF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和次数与照射给药组相同。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的数量及百分比,骨髓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实验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 检验。 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9.05±0.16)×109个/mL对(9.57±0.15)×109个/mL],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1.54±0.20)%对(15.31±1.88)%],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降低[(32.67±2.87)%对(24.90±2.19)%],HSC的数量增加[(2.24±0.54)×103个/股骨对(6.77±1.67)×103个/股骨],同时HSC和HPC在骨髓细胞中的百分比[(0.09±0.02)%对(0.59±0.13)%;(0.62±0.14)%对(1.82±0.43)%]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8~3.63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MNC)和HPC中线粒体ROS自由基(MitoSOX)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降低[(6.66±0.56)×103对(3.19±0.25)×103;(2.51±0.46)×103对(1.20±0.35)×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0、2.282,均P<0.05);同时照射给药组小鼠BMNC、HPC和HSC中γ-H2AX的MFI明显降低[(10.25±0.77)×103对(7.22±0.15)×103;(18.37±2.52)×103对(12.44±0.34)×103;(26.05±2.64)×103对(17.16±1.20)×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6、2.577、3.070,均P<0.05)。集落形成单位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12.33±1.48对24.00±3.92)和CFU-S(6.00±1.07对10.83±1.01)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8、3.288,均P<0.05)。 结论 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temRegenin 1(SR1)对全身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15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4 Gy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照射+SR1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5只。照射给药组在照射前5 d至照射后5 d连续灌胃给予SR1(50 mg/kg),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等计数;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NC和造血干细胞(HSC)中的活性氧(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WBC[(3.060±0.650)×109个/mL对(4.680±1.134)×109个/mL,t=2.770,P<0.05]和BMNC[(28.375±6.811)×109个/mL对(49.125±12.532)×109个/mL,t=3.231,P<0.05)]数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给药组RBC数量明显减少(t=4.301,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明显升高(3.4±1.7对13.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的BMNC和HSC中ROS水平明显降低( t=3.962、2.530,均P<0.05),同时BMNC和HSC中NOX4水平亦明显降低( t=2.310、2.848,均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CD3+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8.512±3.716)%对(16.140±1.969)%,t=4.056,P<0.05],B220+ B细胞百分比亦明显升高 [(0.608±0.267)% 对(7.240±2.828)%,t=4.027,P<0.05]。 结论 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全身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有核细胞计数)、Ⅲ(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Ⅳ(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Ⅴ(血清溶血素测定)5大组(每组n=40),每大组又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药物组和辐射对照组(每小组n=10).低、中、高剂量按0.12 g/kg、0.24 g/kg、0.72 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21 d;辐射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剂量,各实验项目剂量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至实验结束.分别对每大组中各药物剂量组间进行相应检测指标的比较. 结果 以3 Gy剂量照射实验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及第14天中剂量药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或P<0.05);照射后第3天,中、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药物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χ~2=6.301,P<0.05);以6 Gy剂量照射后第7天,高剂量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药物组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天葡圣航片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肺损伤是核辐射事故、骨髓移植预处理及胸部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常被用于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症状,但疗效并不理想。许多学者致力于评估一些防治措施在减轻辐射所致动物和人肺损伤的作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阐明防治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射线照射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在放疗过程中,射线可对骨相关细胞、骨微观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或对骨髓、脉管系统等产生间接影响,从而造成骨损伤。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放射性骨损伤的认识并不透彻,但因其具有普遍性,故近年来逐渐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对射线引起的骨骼系统损伤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标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标准》已经卫生部批准并发布.此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制定此标准的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此标准主要用于事故性照射所致心脏损伤的诊断,对医疗照射引起心脏损伤的诊断也有指导意义.为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标准,也为了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该文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