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佛山市三水区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始末,为防控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搜集关键信息,描述病例特征,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相关病例和环境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涉及病例132例,罹患率为3.23%。从出现首发病例到出现最后1例病例共持续15 d,患者发病潜伏期为10~72 h,其中潜伏期10~24 h者44例(33.33%)、潜伏期24~48 h者59例(44.70%)、潜伏期48~72 h者29例(21.97%)。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73.48%(97/132)、腹泻63.64%(84/132)、腹痛62.88%(83/132)。经暴露因素分析,近距离围观或处置其他患者的呕吐物与是否诺如病毒感染有关(均P<0.05)。170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11份。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II亚型通过近距离接触和局部呕吐物气溶胶引起的急性胃肠型暴发,学校、托幼机构应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起来京游学团急性胃肠炎事件进行调查,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搜索2019年7月20-22日期间,某来京游学团中出现急性胃肠炎表现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共搜索到28例疑似病例,罹患率为12. 9%(28/217),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25/28)、腹泻(17/28)。1件呕吐物检出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9件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其中3件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6件检出GⅠ型和GⅡ型核酸)。结论此次事件是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内腹泻相关暴发疫情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食品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110例,罹患率为5.74%。发病以住宿学生为主,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集中于高二年级,其居住的宿舍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晋江市某小学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9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级1∶3匹配,随机抽取同年级无症状的87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接触和可疑暴露、饮水、用餐和卫生习惯等;采集部分环境及生物学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检测。结果 29例均为学生,罹患率5.2%(29/558),教职工无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例呕吐物的危险性是10.67倍,是疫情进展迅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4份病例肛拭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核酸阳性。结论根据现场流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疫情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校内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4年发生的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肛拭子、粪便、呕吐物、水、环境涂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4年,苏州市共报告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罹患率波动范围为0.89%~21.18%。14起疫情中12起(85.71%)发生于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院、农村各1起。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仅1起查明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有关,13起未证实暴发原因。核酸检测结果12起由诺如病毒GII基因组引起,2起由GI基因组引起。结论诺如病毒已成为苏州市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高发场所,GII基因组是主要基因组。在暴发疫情处理中,应加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为及早控制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21年共报告暴发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1 725起,报告疫情起数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疫情高峰,北方省份疫情高峰为每年10-12月和次年3-6月。疫情报告地区从东南沿海省份逐步向中部、东北和西部省份扩散。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1 539起,89.22%),其次为企事业单位(67起,3.88%)和社区家庭(55起,3.19%)。人与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1 262起(73.16%),GⅡ基因型为引起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型别(899起,81.58%)。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MQ1,Q3)为3(2,6)d,疫情规模MQ1,Q3)为38(28,62)例。近年来,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疫情规模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二者在不同发生场所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场所、传播途径、报告及时性和居住地类型是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07-2021年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疫情波及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但疫情发生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及早报告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以查找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选择部分确诊病例开展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调查。结果在学校共发现269例病例,学生264例(罹患率17.38%),教师5例(罹患率4.39%);学生家长中共发现7例病例;病例班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号教学楼西面楼梯两侧班级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χ2=195.00,P<0.01)。24名学生、3名家长、1名生活老师和1名清洁工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物体表面涂抹标本、桶装水均阴性。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最短为发病后3d,最长14d,中位时间为7d。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首例病例呕吐物污染环境后造成一次局部范围的共同暴露,通过接触传播使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2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某幼儿园出现的18例恶心、呕吐患儿,根据诺如病毒疑似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同时开展现场环境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和临床特点。结果 本次疫情集中在1个班的幼儿中发病,共搜索病例18例,罹患率为48.65%(18/37),病例全部为幼儿,临床表现以呕吐(100.00%)、腹痛(72.22%)、发热(66.67%)为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男生罹患率(77.78%)高于女生罹患率(22.22%)。流行曲线提示首发病例传播至续发病例,随后在该班级内呈现人传人模式。结论 该起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首发病例在送园前感染诺如病毒,带病入园将病毒带至该班级,造成病毒在该班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祁艳秋 《中国校医》2018,32(11):851-853
目的 调查1起幼儿园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食品、炊餐具与饭菜配送用具、饮用水及饮水用具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发现病例27例,全部为该园大一班儿童,全园罹患率为4.18%(27/646);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用餐时使用毛巾”(OR=5.45,95% CI:2.37~8.26)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经PCR检测,1份病例呕吐物和2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1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采取规范患病儿童管理、开展疫情监测报告、严格实施园内消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开展健教宣传沟通等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终止。  相似文献   

11.
调查和分析江苏省某小学一起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该起事件共报告病例78例,罹患率为2.44%.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暴露过患者的呕吐物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18.20,27.18,P值均<0.05);洗手时用洗手液或肥皂(x2=6.17,P=0.013)为保护因素.11例病例的肛拭子标本5份检测出诺如病毒GII.4型阳性.结论 该起事件为由诺如病毒GⅡ.4型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和暴露于患者的呕吐物可能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天津市一起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的致病原。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饮用深井水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核酸,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对粪便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采集粪便标本33份,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阳性5份(15.2%),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2份(36.4%),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均阳性3份(9.1%)。经测序分析1株GⅠ型为GⅠ/14基因型;4株GⅡ型中,2株为GⅡ/8型,1株为GⅡ/6型,1株为GⅡ/2基因型。轮状病毒(A,B,C组)、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肠道致病菌检测均为阴性。3份饮水标本中轮状病毒(A,B,C组)、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水源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系由诺如病毒GⅠ型/Ⅱ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3.
吴夏艳  陈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398-4399
摘要:目的 了解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以及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探索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历时8 d,共患病92例,罹患率4.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由学生乘坐公交车接触诺如病毒病人引起的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结论 加强病情监测和报告,是学校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学校发生的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方法:于2010年3月7日至25日,在该学校查看缺课登记表、医务室门诊日志,设立临时报告系统等方法收集胃肠炎病例,病例定义采用症状指数方法,症状指数大于3者为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危险因素。并采集病例标本,食品留样,水样等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收集到20个病例,其中5例病例2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食物和饮水中未发现致病菌和诺如病毒。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洗手次数大于5次为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校外感染的首例病例为本次疫情传染源,首例病例未及时隔离为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江都区某中学一起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查找病原,分析可能的传播危险因素,为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汇总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部分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累计发现病例180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0.63%;临床表现以呕吐(91.11%)、腹泻(83.89%)、恶心(60.56%)和腹痛(47.78%)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均为轻症病例;疫情历时15 d,首例病人出现后第3 d疫情达峰值;病例覆盖26个班级(占86.67%,26/30),主要集中在初三年级,班级分布有明显空间聚集性,发生首例病人的2号楼罹患率(26.57%)明显高于3号楼(5.89%)和4号楼(2.77%)(χ^2分别为90.89、107.23,均P<0.01)。实验室检测18份疑似病例肛拭子标本有9份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现场调查发现,学校教学楼无学生用洗手池等基础卫生设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流于形式。结论本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首例病人发现和隔离不及时、教学楼基础卫生设施缺乏、呕吐物未及时清理消毒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胃肠炎病例的监测,完善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规范病人呕吐物的处理,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 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胃肠炎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4月26日至 2017年5月5日南京市某小学出现的111例胃肠炎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7例;年龄7~36岁,平均年龄(10.84±4.00)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可疑传播因素,选择一、三、五年级病例55例,按1∶1在同班级选择同性别无症状健康人群55例为对照,分析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人体、环境及食物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本次疫情共111例病例,其中学生108例(95.7%),教师3例(2.6%)。实验室共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11份(12.6%),其中9份为学生肛拭子样(56%),1份为学生粪便样(100%),1份为三(1)班门把手涂擦样(3.3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靠近患者呕吐物1米是危险因素(OR=3.90,P<0.05),说明直接或间接接触呕吐物或气溶胶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暂未发现与该起暴发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 结论该起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密切接触与暴露于患者的呕吐物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因素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并对病例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疫情2016年12月6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累计发生病例9例,罹患率为26.47%。患者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9名病例集中在同一个班级,其中幼托儿童8例、教师1例。4例病例粪便标本检测结果为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次疫情是由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引起的幼儿园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幼儿园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病例监测、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涛  张敏  洪镭  王璇  戴文军  吴周伟  王荣    林丹  谢国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88-4191
目的 查明致病因子、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感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搜索2017年2月15日 - 22日期间,某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2 次/24 h)或腹泻(≥3次/24 h同时伴有性状改变)之一者,开展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通过RT - 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收集该校环境卫生情况、日常消毒以及供水、供餐等信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罹患率为7.8%(46/587);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7.0%)、腹泻(71.7%)、恶心(65.2%);流行曲线提示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六(5)班罹患率(60.9%)远高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班级聚集性(P<0.05);性别罹患率、学生与教职工罹患率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后不洗手(OR = 3.9,95%CI = 1.8~8.5)、关系好的同学中有人发病(OR = 3.8,95%CI = 1.8~7.9)会增加发病的风险;100%(10/10)病例肛拭子标本中检出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核酸。结论 此次暴发是一起由GII.P7 - GII.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以接触传播为主,不排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