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开始得比西方发达国家晚 ,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将彻底改变烧伤创面修复对自体皮源的高度依赖 ,提高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救治成功率 ,并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切痂微粒皮移植联合功能部位修复重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切痂深度至深筋膜浅层,止血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对腕、踝、肘、膝、手、足背等功能部位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或异体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结果13例17处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及复合皮全部成活,无明显瘢痕挛缩,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切痂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同时进行保护肢体功能的大张自体皮移植术,一次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程短,功能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猪不同部位皮肤与人体皮肤对药物渗透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水杨酸、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对猪耳和猪腹部皮肤进行体外药物渗透实验,在相同条件下与正常人体皮肤进行了渗透性差别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耳和猪腹部皮肤与人体皮肤对药物渗透性具有相似性,特别是猪耳皮肤对药物体外透皮实验是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下肢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交通事故导致下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2~55岁,平均32.4岁。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皮片移植术和皮瓣移植术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4例患者采用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一期皮片成活率达91.2%(31/34);14例采用皮瓣移植术修复,一期皮瓣存活率为92.8%(13/14),功能恢复好,外观良好。结论皮片移植术和皮瓣移植术是目前道路交通事故致下肢皮肤撕脱伤的常用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深Ⅱ度烧伤水泡皮或腐皮影响创面液化进行了观察,伤后第3天与第7天清除时,其创面液化。表明,伤后第3天清除创面水泡皮或腐皮,不仅有助于创面液化启动,又可促进创面液化,使液化期缩短。  相似文献   

6.
皮肤伸展术对猪创周皮瓣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猪创周皮肤所形成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在 4只猪的胸背部制成6cm× 1 0cm矩形创口 ,采用皮肤伸展术于伤后 5~ 6天用 4号丝线缝合关闭创口。分别于缝合后 2周和 3周在距愈合线两侧 4cm和 1 0cm处分别形成 4cm× 1 0cm的矩形皮瓣 ,蒂部在背侧。靠近愈合线者为实验组 ,远者为对照组 ,同时以另 1头猪的正常皮肤处作正常对照。结果 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者之间皮瓣成活长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皮肤伸展术虽然能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但在伴有皮肤创口的情况下 ,并不能使伸展后的皮肤组织所形成皮瓣的成活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定形次全厚皮片移植技术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定形次全厚皮片移植术,修复45例整形或烧伤病人需植皮修复者,瘢痕切除后植皮者24例,其中手部9例,面部6例,足部4例,腘窝3例,颈部2例;烧伤后植皮者21例,其中手部13例,面部4例,足部1例,颈部3例。移植皮片面积最大22cm×15cm,最小4cm×6cm。结果 45例定形皮片中除3例有小面积皮片下血肿(经换药愈合2例,再次小范围植皮修复1例),其余均成活理想。术后6~12个月随访,各修复部位皮片缝合处瘢痕不明显,表面平坦,无明显的外表畸形,弹性良好,质地柔软。42例定形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3例定形皮片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定形次全厚皮片移植术是一种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的创面修复方法,供区部位及大小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8.
瘢痕下直接扩张术治疗体表中小面积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在体表中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至今采用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治疗的12例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瘢痕面积及所需扩张的容量,选择合适大小及形状的扩张器,一期手术将扩张器直接置入瘢痕区域下面,扩张满意后2~4周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处理周围纤维囊、延长周围扩张软组织并充分止血后直接缝合。结果12例患者共治疗15处瘢痕,置入扩张器15个。修复面积最大8 cm×6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对体表中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拉萘酯乳膏离体透皮速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拉萘酯乳膏对小鼠皮肤和人体皮肤的渗透性.方法 采用符合美国药典标准的汉森全自动体外释放仪,研究药物在不同释放液中对人体皮肤和小鼠皮肤的透皮吸收作用,并通过乳膏透皮吸收残余量测定,验证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利拉萘酯对人体皮肤的透过作用大于鼠皮;其对人体离体皮肤最大渗透量占总给药量的0.014%,稳态流量J为0.148μg/cm2·h;乳膏释放8h后残余药量测定结果显示,有>82%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结论 利拉萘酯乳膏不易透过人体皮肤屏障,给药后绝大部分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靶组织,利于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胶原膜对大鼠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工胶原膜(代号rackderm)对皮肤创伤创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人工皮肤支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扫描电镜观察rackderm的表面结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孔径大小;制备动物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应用人工胶原膜和油纱布包扎创面,分阶段取材后,宏观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观察rackderm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扫描电镜显示rackderm为多孔结构,孔径介于20-40μm,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入;宏观观察rackderm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早于油纱布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该组肉芽组织含量明显多于油纱布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在该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rackderm初步满足作为人工皮肤支架的物理条件,作为人工敷料,对创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植皮术中运用新型医用泡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取游离皮片植皮后,研究组运用新型医用泡沫加压引流植皮创面,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用泡沫加压植皮创面。术后7~9d拆除泡沫装置,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时间、皮片愈合时间、皮片成活率、优良率和术后泡沫装置故障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在节省平均操作时间、缩短皮片愈合时间、减少术后故障发生率、提高皮片成活率、优良率等方面较之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植皮术联合新型医用泡沫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植皮成功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整形外科中游离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不同部位严重污染的全层皮肤组织缺损病人,经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换药至创面感染被控制后,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病例2周后拆线时皮片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全部满意。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对经用MEBO使创面适合移植手术,手术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996年间,应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方法,回植修复治疗急诊皮肤撕脱伤29例,有22例皮肤全部成活,2例皮肤成活率为60%~79%,5例皮肤成活率为80%~90%,29例均无创面感染。结果提示:该皮瓣在修复治疗急诊皮肤撕脱伤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断层皮肤供区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To exte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kin regeneration in .situ technique with MEBO on split skin thickness donor site a protocol was made for clinical study of treating skin donor site in skin regeneration is situ technique with MEBO in Octobcr of 2005 .The protocol was sent to hospitals that had carried out such study for their conducting the study .The da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足踝部创面修复术中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内外侧皮瓣的效果.方法 足踝部创伤30例,缺损范围3 cm×6 cm~30 cm×15 cm,随机分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A组)和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组(B组),每组各15例,所有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封闭.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A组无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满意,修复创面最大30 cm×15 cm,供区创面封闭好;B组5例远端1/3坏死,植皮后愈合,修复创面最大18 cm×10 cm,3例供区创面植皮成活差,5例修复足背创面的皮瓣张力大,瘢痕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创面效果优于小腿内外侧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有指背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的修复方法。方法 切取邻指掌侧带蒂皮瓣 ,解剖指掌侧浅静脉远端 ,18 0°翻转皮瓣覆盖指背皮肤 ,皮瓣中浅静脉远近端分别与指背静脉吻合。结果 本组 2 3例 ,皮瓣与再植手指全部成活 ,皮瓣色泽、弹性接近正常。结论 邻指掌侧皮瓣移植在手指背侧皮肤和静脉缺损的断指再植中应用 ,具有手术简便 ,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毛囊的胚胎发生和周期性生长特性,重点阐述了毛乳头细胞在毛囊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毛囊干细胞的特性及定位,以及毛囊生长发育的几种不同机制。通过回顾国外在毛囊生物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不同成就及其研究技术手段,探索构建人工复合皮上毛囊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扩张皮片游离移植后远期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游离移植的扩张皮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减少供皮区的创伤。方法 4只体重为20kg的猪的背侧,对称设计4个术区,实验分为正常皮片组(A组),扩张皮片未移植组(B组),正常皮片游离移植3个月组(C组),经扩张再游离移植3个月组(D组)。每个术区取两个皮肤试件,分别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离体应力一应变,应力松弛,蠕变等生物力学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游离移植的扩张皮片远期生物力学指标与游离移植的未扩张皮片十分接近,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 扩张对游离移植皮片远期生物力学特性无显著破坏,可代替未扩张皮片进行大面积体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The dosimetry of high-energy photon beams in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lesions occurring in extremities was examined. Large parallel-opposed fields with different photon beam energies were used. The extremity was immersed in water contained in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lastic wastebasket. The water bolus serves to even out the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extremities and to remove the skin sparing effect. A polystyrene block was placed at the floor of the wastebasket to ensure that the extremity was encompassed in the radiation fields. The photon beam energies considered were 4 MV, 6 MV, 10 MV, and 24 MV.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se distributions are more homogeneous with higher photon beam energies. The isodose lines are more constricted at mid-plane for low energy photon beams. Higher energy photon beams, 10 MV and up would be prefer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lesions of the extremities immersed in water bolus contained in a typical wastebasket size.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05咧123个部位,包括急性放射性皮炎10例,慢性放射性皮炎52例,严重溃疡38例及恶变5例的有关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分析。就这些病例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及治疗,尤其对局部手术的有关方而作了较详细阐述和讨论,最后提出了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