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市中小学校供餐情况和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为相关部门制定学校供餐与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河北省抽取石家庄、唐山、沧州3座城市的24所中小学二、五、八年级2 739名学生及其家长2 71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学校午餐非常满意的有958名,比较满意的717名,一般的686名,比较不满意的221名,非常不满意的157名。其中石家庄、唐山学生的满意度高于沧州(Z=51.42,P<0.01),城区学生满意度高于郊区(Z=4.12,P<0.01),低年级学生满意度高于高年级学生(Z=151.42,P<0.01)。不同城市的学生家长对饭菜卫生、饭菜外观、饭菜份量、饭菜口味、食物搭配和午餐价格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午餐满意度尚可,但学校供餐的饭菜口味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供餐的投入,定期为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同时学校应多了解学生和家长对供餐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供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家长对零食营养的认知、态度以及购买零食行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16所小学二年级4 517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家长的零食认知水平高低不一。超过90%的家长会担心零食的卫生安全问题并知道长期进食可导致儿童厌食偏食,仅有21.18%的家长会经常引导儿童进食零食。儿童群体的零食多由父母购买,以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类和面包蛋糕类为主,且在购买时更为注重营养、卫生和口味。此外,80.16%的家长购买零食时会看生产日期,但只有28.80%的家长会阅读营养标签。不同零食认知水平的家长关于零食的态度(零食的安全卫生问题、长期进食零食是否导致儿童厌食偏食、参加零食营养宣教活动)及行为(购买零食时看生产日期、购买零食看营养标签、主动获取零食营养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16,15.40;17.33,15.41,77.81,P值均 < 0.05)。  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教,提升家长的营养认知,改变态度,促进合理饮食与购买零食行为的形成,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营养宣教对低年级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变化和营养宣教效果,为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医学院一年级700名医学生围绕《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识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宣教,并于宣教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医学生宣教后营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宣教前(P0.01)。宣教前后男生营养知识水平均低于女生(P值均0.01)。85%以上的学生愿意获得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宣教后,每天吃蔬菜、鸡蛋,喝牛奶人数均增加(P值均0.01),早餐进食鸡蛋人数增加(P0.05)。学生选择宣教方式中,读宣传单和看宣传版者明显高于课堂讲座和校园广播。结论营养宣教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膳食行为。宣传板报和宣传单是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常见途径。  相似文献   

4.
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表,经预试验后对在校学生8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主要来自于家庭(44.35%),来源于学校课堂的占(12.27%),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占(4.01%);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表示满意者不到50%;有96.48%的学生认为早餐重要,但17.74%的学生从不或偶尔吃早餐;认识到零食有害于健康的占(73.40%),但不吃零食的学生仅占6.43%.结论中小学生及家长基本营养知识缺乏,普遍重视营养但不懂得或不能坚持合理营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某卫生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某卫生学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膳食情况,为对学生开展科学膳食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某卫生学校学生453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同时用食物频率法对其膳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平均得分仅为52.1,但受过营养教育的学生平均得分为69.6,显著高于平均水平(P<0.01);营养态度较好,平均得分为18.9(总分27分);但存在一定的营养问题行为.男、女生能量摄入量分别是推荐摄入量(RNI)的89.3%和99.6%,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C、尼克酸、锌、镁、铁的摄入量基本达到RNI的要求,其中男生维生素E、维生素C、钙的摄入量显著低于女生(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学生营养教育,纠正其问题营养行为,通过合理膳食促进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和行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4年9月对北京市2477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家长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但不够全面、具体,并且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他们有着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97.5%的家长希望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他们喜欢的营养教育形式是报章、杂志及小册子.希望通过电视、录像和短训班等多种途径来学习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5所中学1 5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习惯等方面。结果多数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比较肤浅,营养知识总及格率为32.9%,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学生达47.6%。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早餐的食用率仅为37.2%。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结论中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不仅学习时间紧张,还需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消耗量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对其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解浙江省中学生早餐及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笔者于2004年3月对浙江省5个地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湖区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情况,为西湖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年龄在18~69岁的西湖区常住居民开展抽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和调查员询问两种方式。调查内容主要为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 158份,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22%。其中不同年龄组人群和不同地域人群的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7,P=0.004,χ2=40.129,P=0.000)。相关行为情况中,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占92.06%,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1,P=0.000);其他卫生行为习惯最多的是饭前便后洗手(91.62%),最低的是发现传染病疫情向疾控中心报告(83.94%)。结论:西湖区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也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海南省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黎、汉族中小学生1 775名,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小学、初中组汉族学生营养知识评分比黎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具有渴求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黎族地区学生常吃早餐、吃鸡蛋、喝生奶的比例分别为60.2%,6.8%和9.5%;黎族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知识得分的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应在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家长的健康素养水平,为促进小学生健康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方法 2015年9-10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共3 283名小学生,对其家长进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在全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具备健康素养的家长占21.6%.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具备健康素养的家长占比也逐渐提高(x2值分别为110.500,113.886,P值均<0.01).户籍为“上海市”和“外国国籍”的学生家长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相当(均为24.56%),均高于非上海市的中国户籍学生家长(16.69%) (x2=27.771,P<0.01).父、母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均低于其他职业(P值均<0.01).此外,家长对安全标志的辨识,正确率仅为0.27%;“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传播疾病的种类”正确率仅为7.58%;“您是否能做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正确率仅为10.94%.结论 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要加强对低文化水平、非上海籍在上海就读中国学生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家长对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中学的维吾尔族中学生及其家长各427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4.04±1.95)分,高于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3.40±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5);父亲职业为脑力型、半脑力型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4.22±1.94)、(4.38±2.04)分,均高于父亲职业是体力型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3.57±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3、5.28,P<0.05);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学生知识得分分别为(4.21±2.183)、(4.58±1.831)分,高于父亲学历为初中的学生知识得分(3.48±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46,P<0.05);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影响因素为母亲的学历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生和家长的整体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了解西城区学生营养餐用餐现状以及改进需求,为政府制定营养干预策略,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143所中小学校中开展学生午餐用餐、供餐情况调查;在3所学校600名学生和568名家长中开展学生午餐满意度及其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分别有53.5%,43.5%学生午餐就餐方式为外送餐、食堂,其平均用时分别为2.1,0.8h.在学生剩饭菜种类中,素菜剩饭比例最高,其次为主食剩饭.分别有20.1%,26.7%学生认为午餐口味、荤素搭配比较好或者非常好.女生吃完午餐比例低于男生.53.2%家长希望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结论 外送餐用时较长,学校食堂缺少营养师,均要进一步改进;学生、教师、家长均需要增强营养知识培训,在教师监督和家长指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认知和食用情况,为实现营养午餐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区8所中学共计7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营养午餐的初衷并非出于对其营养价值的推崇,而是为就餐方便;营养午餐的食用过程存在随意剩饭等不良现象;营养宣教工作薄弱,致使学生营养知识较匮乏。结论学校、供餐企业和社会应合力打造学生营养午餐,并结合营养午餐开展营养宣教与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学生在校营养午餐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及全天膳食比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丰台区4所提供营养午餐的小学1~6年级共7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学校连续3天的午餐食谱并考虑剩余情况,计算午餐微量营养素,包括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采用3 d膳食回顾法获得校外膳食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营养午餐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_2、维生素C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100%、14.5%、19.6%、78.7%、98.2%、74.2%和92.7%,全天膳食7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94.2%、14.0%、12.6%、61.7%、79.2%、51.7%和63.9%,且营养午餐和全天膳食7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比例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P0.001);营养午餐和全天膳食中各年龄组钙和4种维生素的实际摄入量占RNI的比例均低于相应标准,铁、锌则基本达到相应标准;营养午餐中铁锌摄入占全天摄入的百分比的平均水平达到推荐值(40%),而其他微量营养素的占比基本在30%左右。结论小学生营养午餐及全天膳食中各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情况均较严重,且营养午餐对全天微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行动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 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3~6年级小学生16169人。调查使用自填问卷,收集了人口统计学、 午餐行为及其它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地点差异显著(χ2=3207.5,P<0.01),城市学生在“小饭桌”就餐(即家庭托餐)的比例最高(40.6%),而农村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最高(镇中心小学:60.5%;农村小学:78.8%)。城市学生午餐食物种类大于等于3种的比例为57.3%,显著高于农村学生(镇中心小学:37.7%;农村小学:35.6%)(P<0.05)。然而在午餐食物种类丰富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下午第4节课之前出现饥饿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28.9%和17.7%,χ2=183.3,P<0.01)。结论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情况差异较大,城市学生供餐模式需合理引导,农村学生午餐质量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在校剩饭剩菜情况,为促进学生营养改善及合理就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每所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共抽取25 988名学生.采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对学生餐的剩饭频率、剩饭量、剩饭种类和剩饭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44.5%的学生从不剩饭,20.4%每天剩饭;每天都剩饭的比例初中生(22.9%)高于小学生(18.6%),中部地区学生(21.4%)高于西部地区(19.8%),食堂供餐(21.0%)高于其他供餐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597,-8.463,13.070,P值均<0.01);71.2%的学生只剩一点;剩饭种类从多到少依次是其他(32.1%)、主食(28.2%)、蔬菜(23.7%)和肉蛋类(16.0%);学生剩饭的主要原因是“给的量太大,吃不了”(34.0%),其次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2.4%),不同性别、学段、地区、供餐模式的学生剩饭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0,743.333,277.328,164.388,P值均<0.01).结论 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剩饭现象.学校、供餐企业应合力打造健康美味的学生餐,并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降低剩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