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IM-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LE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比较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治疗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2)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TIM-3表达的MFI与C3、C4呈负相关(r=0.32,P=0.037;r=0.30,P=0.049);SLE患者外周血TIM-3+NK细胞百分率与单核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32,P=0.033)。3)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的MFI显著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P=0.050);SLE患者外周血TIM-3+NK细胞百分率与抗ds-DNA抗体浓度呈正相关(r=0.30,P=0.049)。4)低血小板血症组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TIM-3表达的MFI显著高于阴性者(P=0.045)。5)治疗后SLE患者NK细胞TIM-3表达的MFI和TIM-3+NK细胞百分率都明显降低(均P=0.009)。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TIM-3表达异常,与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CD4+CD25-Foxp3+ 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该细胞亚群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CD4+CD25-Foxp3+ T细胞比例、分析其表型;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MACS)分选出CD4+CD25-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FOXP3基因表达.结果: 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细胞比例分别是: (9.89 ±0.85)%和(7.11±0.86)%,与健康对照组 (3.35±0.3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表达频率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08).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中Foxp3在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表面低表达CD127.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 T细胞比例变化可能反应了SLE发病中T细胞外周免疫失耐受机制"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应被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SLE患者及23例正常人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补体C3 、SLEDAI评分和血清Anti-ds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Th1细胞自噬标记物Beclin-1和Phospho-mTOR的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而LC3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均P<0.05);活动期SLE患者Phospho-mTOR水平低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SLE患者Th1细胞Phospho-mTOR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与血清C3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nti-dsDNA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外周血Th1细胞Phospho-mTOR和补体C3水平变化在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情况时敏感性高于血清Anti-dsDNA,但特异性不如血清Anti-dsDNA.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存在自噬异常现象,且自噬相关标记物Phos-pho-mTOR的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相关,有望成为评价SLE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以初步阐述其在SLE患者免疫稳态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结果稳定期及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稳定期SLE患者(P>0.05)。SLE患者外周血CD3 CD4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上GITR表达显著增加(P<0.05);随着疾病活动性增加,CD3 CD4 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P>0.05),CD3 CD8 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患者T细胞亚群上GITR表达增加,其共同作用在诱导SLE患者外周耐受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外周血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老年SLE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30例健康老年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将30例老年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一组静点泼尼松治疗,另一组口服MMF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SLE患者CD3+CD4+Th细胞明显降低(P<0.000 1),CD3+CD8+Ts细胞(CD3+CD8+抑制性T细胞)明显升高(P=0.000 3);老年SLE患者CD3-(CD16CD56)+NK、CD3+(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 1),而CD3-CD19+B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0 2)。老年SLE患者外周血CD3-CD19+B细胞与SLEDAI呈正相关性(P=0.003 4,R=0.267 8)。CD3+CD4+Th(P=0.071 0,R=0.315 0)、CD3+CD8+Ts(P=0.126,R=0.245 6)、NK(P=0.098 7,R=0.574 1)细胞与SLEDAI活动指数无明显相关性。单用激素组治疗后CD3-CD19+B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35 9)。MMF联合激素组,治疗后CD3+CD4+Th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2),CD3-CD19+B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 1)。MMF联合激素组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优于单用激素组。结论: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在老年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MMF优于单用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9+B细胞表面PD-L1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9+PD-L1+B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活动组又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B细胞PD-L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达PD-L1下降,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LE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中Kv1.3和IKCa1通道的表达情况,以及阻断Kv1.3通道后对SLE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①病例选择:SLE患者33例,健康对照组12例;②分离外周血T细胞,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T细胞活化,培养72小时;③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SLE患者活化T细胞中Kv1.3和IKCa1通道的mRNA表达;④CCK-8法检测阻断Kv1.3通道对SLE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⑤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Kv1.3和IK-Ca1通道mRNA相对表达量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及尿蛋白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后Kv1.3通道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001),IKCa1通道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06),SLE患者Kv1.3及IKCa1 mRNA表达水平均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及尿蛋白无相关性。②Kvl.3通道阻断剂ShK可明显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0.001)。结论:Kv1.3通过是SLE患者TEM细胞活化的主要离子通道,Kv1.3通道可成为SLE免疫治疗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mRNA表达在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是否异常,以及该基因mRNA表达与SLE活动指数是否相关。方法:TRAF1 mRNA表达采用RT-PCR半定量法;SLE活动指数以SLEDAI为判断标准。结果:TRAF1 mRNA在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人为高,但与SLEDAI指数无相关。结论:TRAF1基因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穿孔素是一种由杀伤细胞(NK 细胞和 CTL 细胞)产生的具有杀伤功能的蛋白质,其在 SLE发病中的作用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我们探索性地采用斑点杂交和 Northern 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了 SLE 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穿孔素 mRNA 量.结果显示:活动期 SLE 患者穿孔素 mRNA 增多(9.25±0.50,n=11),而非活动期 SLE 患者(2.50±1.47,n=10)在正常人对照范围内(1.61±1.59,n=11).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及正常人对照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Northern 印迹杂交提示活动期患者的穿孔素 mRNA 具有正常形态(大小约为3.0Kb).LDH 释放法测定 NK 细胞杀伤活性表明,活动期患者(16.2±8.1%)与非活动期患者(17.2±7.5%)均低于正常对照(39.6±15.5%),P 值均小于0.01.活动期患者穿孔素 mRNA 升高,而 NK 活性降低,两者不相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穿孔素 mRNA增高与血清中抗 dsDNA 抗体水平增高相关(γ=0.76,P<0.01).实验结果提示,穿孔素 mRNA 表达水平或许可以作为 SLE 患者病情活动性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CD95的特征及与疾病活动性和其他免疫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SLE患儿和20例对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以及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初发SLE患儿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SLE患儿外周血中CD19+B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CD19+CD95+B细胞的比例和SLE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4,P<0.05);CD4+CD95+T细胞的比例和SLE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3,P<0.05),CD4+CD95+T细胞的比例和外周血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Abs)的水平呈正相关(r=0.2,P<0.05);治疗后SLE患儿外周血中CD19+CD95+B细胞和CD4+CD95+T细胞的比例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CD95的水平显著升高,且与SLE的疾病活动性及血清中抗双链DNA抗体相关,可以作为SLE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AV+PI-)的情况;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组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10水平;对10例血清IL-10水平异常升高的高活动性SLE患者进行体外PBMCs培养实验,其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和抗IL-10抗体,48小时常规培养后分别检测PBMCs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其中以高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尤为显著(P0.05),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与CD4+和CD8+T细胞膜表面表达增高的Fas/FasL密切相关(P0.05);各组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高活动性SLE患者更为明显,血清IL-10水平升高不仅与SLE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相关,而且与CD4+/CD8+比值减少、CD4+T细胞高表达FasL相关(P0.05);随访研究显示,随着SLE病情好转、稳定,血清IL-10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凋亡逐渐减少,以上变化均在CD4+T细胞亚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活动性异常升高,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凋亡增加,是SLE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IL-10作为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Fas/FasL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SLE患者CD4+T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SLE患者异常增高的IL-10很可能通过Fas/FasL途径促进了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IFN-γ、IL-4和IL-17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选择82例SLE患者,其中30例SLE为初治患者,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82例SLE患者、30例初治患者治疗后三个月时血清中IFN-γ、IL-4和IL-17水平,通过横向研究82例SLE患者其血清水平变化及与SLEDAI相关性,纵向研究30例SLE患者初治时、治疗后三个月时其血清水平变化及意义。结果显示,IL-17在SLE患者活动组显著高于稳定组、健康对照组,稳定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IL-4、IFN-γ/IL-4水平在SLE患者活动组、稳定组、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7在SLE患者初治组、治疗后3个月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初治组明显高于SLE治疗后3个月组(P0.05),IFN-γ、IL-4、IFN-γ/IL-4水平在SLE患者初治组、治疗后3个月组、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IL-17与SLEDAI呈正相关,(r=0.338);IFN-γ与IL-17正相关性(r=0.364),血清IL-17水平在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中表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SLE患者外周血存在IFN-γ、IL-4、IL-17表达的失平衡,即CD4+T辅助细胞亚群失平衡,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过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介素17A受体(IL-17A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SLE患者及33例健康人外周血B细胞上IL-17AR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组的IL-17AR+细胞表达比例为(47.58±17.20)%,高于正常对照组(40.71±11.82)%(P<0.05)。在SLE患者中:口腔溃疡组、有浆膜炎组、有肾脏病变组、有免疫异常组分别高于相应的无症状组(P<0.05)。在抗Sm-D1抗体阳性组及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分别高于相应的抗体阴性组(P<0.05)。IL-17AR+细胞比例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的表达负相关(P<0.05)。B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清IgG、ALT、直接胆红素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L-17AR在SLE患者B细胞上表达上调,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IL-17/IL-17AR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检测ICOS、PD-1在SLE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CD4+CXCR5+T细胞上ICOS、P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SLE肾脏损害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LE患者外周血中CD4+ICOShighT细胞、CD4+ICOShighCXCR5+T细胞、CD4+PD1highCXCR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ICOShighCXCR5+T细胞比例与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SLEDAI评分、免疫球蛋白、C3、C4、ESR、CRP无相关性(P均0.05);SLE患者血清IL-2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提示,循环外周血中生物标志分子高表达的CD4+CXCR5+T细胞异常,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Mo表面PD-L1表达水平,比较SLE不活动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4+Mo表面PD-L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4+PD-L1+Mo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CD14+PD-L1+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4+Mo细胞表达PD-L1异常,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IGI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阐明其在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LE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外周血NK细胞表面TIGIT表达水平,比较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SLE稳定组与SLE活动组之间NKT细胞表面TIGIT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治疗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2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LE组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组NK细胞TIGIT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SLE稳定组(P0.05),而SLE活动组NK细胞TIGIT表达MFI与SLE稳定组之间无差异(P0.05)。SLE患者中抗r RNP抗体阳性组外周血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对应阴性组(P0.05)。SLE患者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与C3呈正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呈负相关(P0.05)。经过治疗后SLE患者NK细胞TIGIT表达百分率可明显升高(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NK细胞TIGIT表达异常,与SLEDAI、自身抗体产生、炎症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TLR)-9 mRNA及血清干扰素(IFN)-α、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探讨TLR9与SLE疾病活动的关系及与IFN-α、BAFF在SLE发病中可能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4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中TLR9 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FN-α、BAFF水平。结果 1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上调(P0.05);TLR9 mRNA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ESR)呈正相关(P0.01,P0.05);与补体3(C3)呈负相关(P0.05)。2SLE患者血清中BAFF、IFN-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P均0.05);BAFF、IFN-α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3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者TLR9 mRNA、BAFF与IFN-α水平高于阴性者(P均0.05)。4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中BAFF、IFN-α水平正相关(P0.01);血清中BAFF与IFN-α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 mRNA表达上调,血清中BAFF、IFN-α分泌增加,均与疾病活动相关。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 mRNA表达与血清IFN-α、BAFF水平之间及BAFF和IFN-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LR9、BAFF及IFN-α参与了人类SLE的发病过程并相互调控,在SLE疾病活动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icroRNA-7(miR-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例SLE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B细胞、T细胞和单核细胞中miR-7的表达以及靶基因PTEN的mRNA水平,通过电转染方法将miR-7的前体Pre-miRTM-miR-7 Precursor/抑制剂antimiRTM-miR-7抑制剂转染至SLE患者B细胞中,流式细胞检测B细胞增值功能。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预测并验证miR-7的靶基因。结果 SLE患者PBMC及B细胞中miR-7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PTEN是miR-7的一个靶基因,转染miR-7的前体至SLE患者B细胞可抑制PTEN表达(P0.05),促进B细胞增殖(P0.05),转染miR-7抑制体则可以促进PTEN表达(P0.05),抑制B细胞增值(P0.05)。结论 miR-7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调控PTEN的表达,并介导了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是SLE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8^+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血清抗ds-DNA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SLE患者(n=37)外周血CD4^+CD25^+T、CD4^+CD8^+T细胞群比例,以15例RA和15例SS组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IgG、C3及血清抗ds-DNA抗体的关系。结果:①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群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疾病稳定期和风湿性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CD4+CD8+T细胞群比例都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发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CD4^+CD25^+/CD4^+值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值与SLEDAI、补体C3呈低度相关(r分别为-0.491、0.368,P〈0.05),CD4^+CD25^+T细胞数量与SLEDAI呈负相关(r=-0.578,P〈0.05)。③SLE并发肾病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群比例及CD4^+CD25^+/CD4^+值显著低于非肾病组(P〈0.01;P〈0.05)。同一SLE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降低,CD4^+CD25^+细胞、CD4^+CD25^+/CD4^+值及CD8^+T细胞增加,但未发现这些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未发现NK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T细胞群比例在ds-DNA+组与ds-DNA-组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群比例与SLEDAI成负相关,与肾脏的损害也有密切关系,但与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不明显。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减少,稳定期CD4^+CD25^+T细胞比例回升,因此推测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病情发展及相关器官(如肾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D-1(programmed death-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和CD4+ CD25low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和CD4+ CD25low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4+ CD25 high Tr和CD4+CD25lowT细胞表PD-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1)SLE活动组和稳定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 Tr和CD4+ CD25lowT细胞的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2)SLE活动组和稳定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Tr表达PD-1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SLE稳定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lowT细胞表达PD-1的百分率均高于活动组.(3)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表达PD-1的百分率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而狼疮肾炎患者CD4+ CD25lowT细胞表达PD-1的百分率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4) CD4+CD25high PD-1+T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 CD25high Tr、CD4+CD25lowPD-1+T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CD4+ CD25lowT细胞以及它们表面PD-1表达异常,并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对CD4+CD25highTr、CD4+CD25low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