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HIV阳性男性大学生的性取向及其与HIV感染者的相关性行为特征,为制定学生人群的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控策略提出建议。  方法  招募北京地区2016年至2019年6月30日确诊HIV感染的200名男性大学生,利用问卷回顾性调查HIV感染前的性取向和性行为特征,对比分析绝对同性性行为取向者与其他性取向者的差异。  结果  男性大学生HIV感染者首次确诊时平均年龄为(22.18±2.70)岁,61.5%(123名)处于本科阶段,69.5%(139名)为外地户籍,38.5%(77名)感染前性伴来源于网聊约见的人,83.0%(166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性取向自我评分显示,50.0%为绝对同性性行为者,绝对同性性行为组确认HIV感染时的平均年龄低于其他性行为取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1),Rush的使用率、首次插入性行为对象为男性、18岁前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同性性伴数>3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固定性伴、同性性行为频率多于每月1次比例均高于其他性行为取向者(χ2值分别为5.15,28.06,4.16,5.34,5.89,7.39,6.68,P值均 < 0.05)。绝对同性性行为组中Rush使用者性病的确诊比例高于不使用Rush者(χ2=6.26,P=0.01)。  结论  男性大学生HIV感染者中绝对同性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其他性取向者。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网络传媒加强健康宣传,提高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基本特征、性行为情况以及新型毒品的使用情况,并探究使用新型毒品青年学生MSM的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防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天津市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在同性浴池、同性酒吧和社交软件等途径招募青年学生MSM。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与参与者沟通。通过调查问卷收集826名参与者基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情况、新型毒品使用等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学生MSM中新型毒品使用者的特征。  结果  经实验室确证的HIV感染者32人,总体感染率为3.87%。其中新型毒品使用者为371人(44.92%)。Rush是使用率最高(98.65%)的新型毒品。在使用新型毒品的青年学生MSM中,306人(82.48%)使用过多种毒品,65人(17.52%)仅使用过一种毒品。多种毒品使用者的HIV感染率(16.92%)高于单一毒品使用者(4.57%)。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户籍、性取向、教育程度、性伴寻找方式、无保护性肛交和HIV检测史对青年学生MSM新型毒品使用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3.70,5.51,0.51,0.60,4.64,0.40,0.52,1.98,2.29,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中新型毒品使用率偏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高校禁毒防艾宣传,提高青年学生性健康意识,建立长效的HIV和毒品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珠海市有性行为大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HIV检测策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珠海市6所高校本科和大专12 235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性行为史学生1 789名,通过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性行为大学生HIV检测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789名大学生中,HIV检测率为7.55%(135名),主要通过医院(71.85%)检测,检测原因主要为定期检测(50.37%)和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2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性取向为同性恋者(OR=4.62,95%CI=1.07~19.95)、近1年有异性商业性行为者(OR=3.77,95%CI=1.96~7.26)更有可能进行HIV检测;女生(OR=0.41,95%CI=0.24~0.69)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  珠海市有性行为的大学生HIV检测的比例较低,建议在加强HIV检测宣传教育、增强学生HIV检测意识时,考虑性别、性取向及商业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检测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年德宏州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的(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整理2017年德宏州的婚检人群数据,描述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年德宏州共有21 875例婚检者参与HIV检测,有98人确证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率为0.45%,男性感染率为0.47%(52/10 955),女性感染率为0.42%(46/10 920)。98例感染者中有20名感染者为首次新报告阳性,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占81.63%(80/9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民族、是否吸毒是婚检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于25岁以下人群,31~、41~岁年龄组人群HIV感染危险性增加(OR=3.78,95%CI:1.81~7.89,P<0.001;OR=3.95,95%CI:1.72~9.08,P=0.001);傣族、景颇族的HIV感染危险性高于汉族(OR=1.86,95%CI:1.06~3.29,P=0.031;OR=3.25,95%CI:1.81~5.84,P<0.001)。吸毒人群的HIV感染危险性远高于不吸毒人群(OR=926.76,95%CI:271.65~3161.71,P<0.001)。  结论  年龄、民族、是否吸毒为婚检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需要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通过婚检可以有效发现并控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新型毒品使用现状和危险性行为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对某省会城市1 276名HIV感染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34.8%(444/1 276)的调查对象在HIV阳性确诊前已开始使用新型毒品,41.1%(524/1 276)的样本在过去6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9.0%(115/1 276)在过去6个月内使用过冰毒,Rush则为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最常使用的新型毒品,占38.7%(494/1 2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使用新型毒品与HIV感染者群交性行为(OR=3.65, 95%CI:2.72~4.91)、商业性性行为(OR=3.66, 95%CI:2.31~5.80)、临时性行为(OR=4.42, 95%CI:3.34~5.83)、无保护性行为(OR=3.27, 95%CI:2.52~4.25)呈正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使用新型毒品情况比较普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降低该人群中新型毒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危险性行为及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在亚硝酸酯类吸入剂(统称Rush)流行早期知晓情况,对比分析不同知晓状态下社会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的差别。方法招募500名男男性行为者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角色、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和Rush知晓及使用情况等。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感染状态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ush知晓状态的因素。结果 36.6%的调查对象知晓并使用过Rus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OR=2.24,95%CI:1.34~3.75)、饮酒(OR=1.88,95%CI:1.10~3.21)、通过网络寻找性伴(OR=4.16,95%CI:1.75~9.86)、过去6个月同性性伴大于8人(OR=2.14,95%CI:1.23~3.73)、过去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OR=3.11,95%CI:1.83~5.31) Rush的知晓和使用率高,已婚/离异/丧偶者(OR=0.50,95%CI:0.27~0.90)知晓和使用率偏低。结论新型毒品的知晓和使用与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因素有关,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带来极大挑战。公共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应该紧密合作,促进健康教育,打击毒品贩卖。  相似文献   

7.
了解某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推介(社交网络中)的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感染与抑郁情况,为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预网络发布招募信息,动员青年/学生HIV感染者预约参加调查,并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收集201名MSM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名被试中,学生132人(65.7%),HIV阳性者121例(60.2%),出现抑郁症状者108例(53.7%),艾滋病知晓者185人(92.0%).HIV感染(aOR=4.06,95%CI=2.13~7.72)、独居生活(aOR=2.93,95%CI=1.31~6.52)和18岁前发生性行为(aOR=4.13,95%CI= 1.32~12.96)与青年/学生MSM抑郁呈正相关,艾滋病知识知晓与抑郁呈负相关(aOR=0.30,95%CI=0.13~0.69),无论是"国八条"(aOR=0.24,95%C/=0.08~0.67)还是"青八条"知晓(aOR=0.26,95%CI=0.10~0.71)均与抑郁发生负性相关(P值均<0.05).结论 HIV感染的青年/学生社交圈中MSM抑郁现象严峻.应采取有效综合措施,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HIV的感染和传播,帮助其预防抑郁.  相似文献   

8.
了解2010-2014年贵阳市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行为干预服务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的修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2个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共7 0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除2010年外,贵阳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90%;高危行为调查发现,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8.6%(605/7 071),初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只占36.9%(223/605);初次性行为存在临时性行为的比例为0.3%(2/605),商业性行为为2.8%(17/605),同性性行为为0.2%(1/605);行为干预服务情况调查显示,青年学生艾滋病宣教参与度和近期接受HIV检测比例均较低;血清学检测未发现有HIV抗体阳性学生;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116,95%CI=1.767~ 2.534)、民族(OR=1.220,95%CI=1.008~ 1.475)、户籍所在地(OR=1.594,95%CI=1.104~2.302)、学历(OR=21.179,95%CI=13.644~ 32.876)和接受预防艾滋病宣教情况(OR=1,437,95%CI=1.194~ 1.728)是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补充基础卫生学知识、性安全知识等宣教内容;注重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艾滋病宣教;促进青年学生参与艾滋病知识宣教,加强艾滋病的警示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报告青年学生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确诊前性行为和艾滋病知识获取情况,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20年1—7月安徽省报告的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采用定性访谈对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感染相关高危行为及防控知识获取情况。结果共访谈10例新报告男性青年学生HIV/AIDS,平均年龄(19.80±1.48)岁,均认为可能是同性性行为导致感染HIV。访谈对象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7.80±1.14)岁,认识性伴的方式主要是Blued软件,在HIV确诊前均曾与性伴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多数访谈对象自报性伴数量超过5个。互联网、公众号等多媒体形式和学校是访谈对象艾滋病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并且较易接受。结论 男性青年学生在确诊前均发生过男性同性性行为,互联网是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和性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系统收集2013—2018年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服务情况、HIV和梅毒检测资料,分析HIV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共纳入36 072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从2013年的0.56%升至2018年的1.87%,梅毒感染率从2013年的13.32%降到2018年的9.99%(均P0.05)。年龄、婚姻状况、最近3个月是否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最近3个月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是否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是否注射过毒品、最近1年是否患过性病、是否梅毒感染均与HIV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312,95%CI:1.028~1.674)、少数民族(OR=1.174,95%CI:1.027~1.342)、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OR=1.456,95%CI:1.354~1.566)、最近1年患过性病(OR=3.318,95%CI:3.087~3.566)、未接受过干预服务(OR=1.568,95%CI:1.465~1.678)和HIV感染(OR=5.021,95%CI:4.109~6.134)是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高危性行为和最近一年患过性病是HIV和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三城市高校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昆明市三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AIDS防治知识知晓情况、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022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70.1%;最近6个月仅有男男性行为占28.7%;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67.5%。研究对象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5%,nPEP知识知晓率为26.6%,11.3%的研究对象求询过nPEP,5.6%接受过nPEP服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0岁(OR=3.155, 95% CI: 1.081~9.205),21岁(OR=4.666, 95% CI: 1.598~13.625),22~<24岁(OR=4.481, 95% CI: 1.548~12.971),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919, 95% CI: 2.720~17.598)是研究对象知晓nPEP的影响因素;男性(OR=3.928, 95% CI: 1.348~11.448),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205, 95% CI: 3.119~12.346),nPEP知识知晓(OR=2.263, 95% CI: 1.002~5.11)是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于nPEP的知晓程度较低,应结合校内AIDS防治知识和性健康教育, 对其进行nPEP知识和服务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台州市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吸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台州市HIV阳性者有针对的制定和实施控烟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线数据,收集人口学、吸烟相关特征等信息。最终纳入分析3 785名男性研究对象,应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HIV阳性者当前吸烟率为33.9%(95% CI:31.4%~36.5%),低于HIV阴性者(46.3%,95% CI:44.3%~48.3%);男性HIV阳性者以前吸烟率为14.1%(95% CI:12.3%~16.1%)略高于HIV阴性者(12.5%,95% CI:11.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 < 0.001)。男性HIV阳性者中,知晓感染后戒烟率为23.7%。使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相较HIV阴性者,HIV阳性者当前吸烟的影响因素除职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日常锻炼以外,还包含年龄(40~岁,OR=1.87,95% CI:1.28~2.74,P=0.001;≥ 50岁,OR=2.30,95% CI:1.56~3.39,P < 0.001)、同性传播途径(OR=0.45,95% CI:0.35~0.59,P < 0.001)。  结论  台州市男性HIV阳性者目前吸烟状况仍然较普遍,且知晓HIV感染后曾尝试戒烟率较低。可通过加强男性HIV阳性者戒烟意识并结合影响当前吸烟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其有关因素,为促进学校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方法在北京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监测点校,各点校随机抽取班级,直至满足样本量,共18 312名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纳入统计分析,监测内容主要是电子烟使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情况。  结果  在知晓电子烟的中小学生中,女生较男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OR=0.47,95%CI=0.42~0.54)。进入初二后,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呈递增趋势。父母均不吸烟与孩子远离电子烟呈负相关(OR=0.78,95%CI=0.69~0.88)。平均每天零花钱30~ < 150元和≥150元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分别是0~ < 10元零花钱的1.43倍(95%CI=1.22~1.67)和2.24倍(95%CI=1.79~2.79)。没有尝试使用卷烟的中小学生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低于已尝试卷烟的(OR=0.16,95%CI=0.14~0.19)。  结论  应遏制电子烟在中小学生中的流行趋势,填补或纠正儿童青少年对于电子烟认知的空白或错误,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方法科学引导儿童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童年期性虐待与大学生性取向之间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中国青少年童年期性虐待和性取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4所大学4 03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口统计学特征、童年期性虐待经历以及性取向。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性取向之间的关联及性别差异。  结果  大学生异性向、同性向、双性向、无性向的报告率分别为93.2%,0.7%,3.7%,2.4%。男生发生在小学或更早时期的仅接触性虐待(OR=14.70, 95%CI=5.73~37.72)、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4.33, 95%CI=1.91~9.84)与性取向有关;发生在中学时期的仅非接触性虐待(OR=4.20, 95%CI=2.21~7.98),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3.57, 95%CI=1.65~7.70)与性取向有关。女生发生在小学或更早时期的仅非接触性虐待(OR=1.78, 95%CI=1.02~3.13)、同时经历非接触和接触性虐待(OR=3.13, 95%CI=1.35~7.23)与性取向存在关联。  结论  童年期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性取向存在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在男生中的关联性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电子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5—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上海市7 45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电子烟危害、自身益处、社会环境益处认知等。结果 青少年曾经和现在电子烟使用率分别为3.19%,1.09%。电子烟使用(OR=2.74,95%CI=2.10~3.59)、高中生(OR=1.47,95%CI=1.32~1.64)、家长(OR=1.45,95%CI=1.24~1.70)和朋友使用电子烟(OR=1.36,95%CI=1.20~1.54)为低电子烟危害认知的前4位风险因素;电子烟使用(OR=2.77,95%CI=1.97~3.89)、高中生(OR=2.11,95%CI=1.89~2.36)、朋友(OR=1.63,95%CI=1.42~1.87)和家长使用电子烟(OR=1.39,95%CI=1.18~1.65)为高电子烟自身益处认知的前4位风险因素;使用电子烟(OR=1.95,95%CI=1.47~2.59)、高中生(OR=1.73,95%CI=1.55~1.93)、朋友(OR=1.60,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新型毒品的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同伴推荐和互联网招募等方式招募MSM参加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新型毒品使用的相关因素。  结果  876名MSM中,29.6%自述使用过新型毒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9.5%和9.0%。控制了相关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后,新型毒品使用者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肛交(OR=1.83,95% CI:1.35~2.47,P < 0.001)、近6个月多性伴(OR=2.25,95% CI:1.65~3.05,P < 0.001)、HIV感染(OR=1.95,95% CI:1.21~3.17,P=0.007)和梅毒感染(OR=1.71,95% CI:1.02~2.84,P=0.040)的可能性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OR=1.50,95% CI:1.07~2.11,P=0.020)、性取向自我认定为同性恋(OR=1.65,95% CI:1.16~2.34,P=0.005)、互联网交友(OR=1.58,95% CI:1.07~2.35,P=0.022)、月收入≥ 5000元(OR=1.57,95% CI:1.13~2.17,P=0.007)、性角色自我认定为"被插入方"(OR=1.55,95% CI:1.04~2.32,P=0.033)的MSM使用新型毒品的可能性较高。  结论  南京市MSM新型毒品使用比例较高,新型毒品使用和HIV感染、梅毒感染及高危性行为有关联,新型毒品使用的危害性和警示性教育应成为MSM社区参与宣传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校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网络推送问卷星方法调查北京、安徽、陕西、广东4地9 145名在校中学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接种流感疫苗的影响因素。采用立意调查方法,选取35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plus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受调查中学生自报告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8.2%。不曾与他人讨论过流感疫苗(OR=1.37,95%CI=1.17~1.60)、觉得与他人讨论流感疫苗是无价值的(OR=1.30,95%CI=1.08~1.57)与疫苗接种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班主任建议(OR=0.39,95%CI=0.32~0.48)、周围同学接种(OR=0.29,95%CI=0.25~0.33)、很清楚疫苗是怎么回事并能清楚解释(OR=0.68,95%CI=0.61~0.75)、与他人讨论(OR=0.76,95%CI=0.67~0.86)、觉得讨论是有价值的(OR=0.66,95%CI=0.59~0.73)、可以正向带动他人(OR=0.61,95%CI=0.55~0.68)、受到他人积极影响(OR=0.62,95%CI=0.54~0.71)与疫苗接种呈正相关(P值均 < 0.05)。访谈结果显示,班主任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和态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接种决定,积极的班级整体氛围可提高学生接种率。  结论  学校可通过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流感话题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