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视屏时间分布情况,分析中学生学习日或周末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11月抽取安徽省某市普通初高中3 477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视屏时间,并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身心亚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视屏时间组间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差异,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结果 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605人(17.4%)和2 126人(61.1%),躯体亚健康状态者958人(27.6%),心理亚健康状态者794人(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OR=1.25,95%CI:1.02~1.53;OR=1.48,95%CI:1.19~1.82),周末视屏时间>2 h/d(OR=1.44,95%CI:1.22~1.69;OR=1.72,95%CI:1.44~2.05),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均>2 h/d(OR=1.63,95%CI:1.29~2.70;OR=2.13,95%CI:1.65~2.74)会显著增加中学生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结论 较长视屏时间会增加中学生身心亚健康风险,控制视屏时间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制定中学生亚健康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随机抽取初中2所、高中2所,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4个年级共1 46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自编中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67.15%,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25.26%,男生躯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高中生躯体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症状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均P<0.05)。非单亲家庭、三餐饮食规律、采纳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饮食、少熬夜、增加课外锻炼时间、减少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中下等以上、学业负担小、有3位以上知心朋友均可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均P<0.05)。 结论 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较严重,可能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学业负担较大等危险因素有关,建议采取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生的亚健康现状以及体育运动状况与睡眠状况,剖析体育运动与睡眠状况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市某医学高校在校的77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75名在校医学生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13.5%、12.0%、11.0%,其中,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3.8%,高于男生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运动频次平均得分分别为(2.21±1.26)、(1.83±1.10)、(2.77±1.17),运动量平均分为(12.86±11.4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平均分为(5.62±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理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5),而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均是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校医学生亚健康现状堪忧,睡眠质量状况一般,体育运动量偏低。低睡眠质量、低运动量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及分布特征,为了解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2008年1月-2020年3月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及时间分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有17篇文献被纳入本研究,合计样本量为63 060人,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5.50%(95%CI:13.04%~18.31%)。亚组分析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高中生的检出率最高(18.99%),大学生检出率最低(9.52%),初中生居中(14.03%)。2016—2020年检出率最高(16.75%),2011—2015年检出率居中(16.38%),2008—2010年检出率最少(11.46%)。结论 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且在年级及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使用量表调查2997名湖南省郴州市某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使用SPSS 24.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767名高校大学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30.4%、25.9%和22. 2%,其中女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为24. 4%,高于男生的18.6%(P 0.001),法学专业的躯体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5.3%和28.1%,高于其他学科(P0. 001)。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0.2%,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43.0%,高于女生的38.5%(P=0.027);大三的检出率为54.9%,高于其他年级(P0.001);医学专业的检出率为56. 6%,高于其他学科(P 0.001)。低睡眠质量者中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35. 8%、28. 4%和25. 5%,各亚健康维度检出率均高于睡眠质量良好者(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均为亚健康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低睡眠质量不容乐观,低睡眠质量可增加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李琼  黄欢  王荧  程坤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750-75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状况,探讨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汉口区两所高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被试者的手机依赖、焦虑、睡眠状况。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状况、睡眠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6.15±2.73)、(10.64±1.38)和(3.95±0.42)分,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分别为26.12%、26.96%和19.38%。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R2=0.40,F=312.58,P<0.05)。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较高,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缓解手机依赖对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为其防制提供相应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对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表》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发放问卷870份,有效回收834份,回收率为95.86%,疾病人数为94例,非疾病状态740例,心理亚健康占21.62%(160/740)。医学院校和医学专业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28.57%、30.45%,均高于非医学院校10.96%、非医学专业17.30%(P<0.05);大二、大四与大五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27.86%,32.43%)高于其他年级。最主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为不明原因疲劳、充满压力、工作效率低和感到无助,均占心理亚健康人群的95.00%以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熬夜频繁(每天熬夜OR=7.32,经常熬夜OR=3.48,有时熬夜OR=2.58)、经济困难(困难OR=5.72,拮据OR=3.46)、身边朋友影响(内向消极OR=1.69,作息不规律OR=1.44)是导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结论 东莞市大学生中,医学生、大二学生及高年级学生的发生率比较高,生活环境与个人行为习惯是发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了解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亚健康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4%,19.5%,20.9%.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的OR估计值分别为4.686(95%CI=3.867 ~5.680),3.606(95% CI=2.945 ~4.416),4.596 (95% CI=3.767 ~5.608).结论 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与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身心亚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手机依赖和身心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大学生510人,其中手机依赖发生率为16.86%;独生子女、居住地在城市及月生活费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5.02、7.09;P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身心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躯体活力不足、情绪问题、社会适应困难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t=3.68、3.72、3.45、3.29、3.16;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均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关联。结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并且与身心亚健康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马永红  谭姣  石明娟  雷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66-1168
目的 调查陕西省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3所高校83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手机依赖综合征判定标准》,对其手机依赖综合征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27.2%,男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9,P=0.000),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χ2=18.025,P=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学生(χ2=6.775,P=0.000),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检出率越高;文史艺术类专业(OR=1.437)、大专层次的学生(OR=1.583)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越高。时常感到焦虑(OR=2.192)和悲伤无助(OR=1.976)的学生,手机依赖症状越明显。 结论 陕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在校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形成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态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绍兴市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亚健康状态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评定,计算青少年亚健康症状在不同性别、年级、地区上的检出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青少年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症状总检出率分别为26.9%,35.3%和43.1%。男、女生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26,17.142,P值均0.01);城市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39,4.811,8.087,P值均0.05)。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0.9%,其中男、女生分别为9.9%,11.9%,初中、高中、大学分别为11.6%,12.4%,8.5%,农村和城市分别为9.7%,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负担重、噪声影响、日常睡眠时间少、运动次数少等是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绍兴市青少年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在年级和城乡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亚健康状态与个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辖区内2所初中、2所高中和2所大学共计1,526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行为危险因素信息。结果奉贤区青少年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1.73%、8.78%和5.77%;女生躯体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3.45%)高于男生(10.00%),高中生躯体(18.50%)、心理(11.87%)和身心亚健康状态(8.38%)检出率高于初中和大学(P0.05)。男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总体高于女生,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总体高于高中和初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健康减肥行为、经常受到欺侮是青少年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平均每天户外运动1~2h时、睡眠时间≥7h是青少年亚健康的共同保护因素。结论青少年的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具有相关性,相关部门应对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健康干预,改善青少年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丽华  肖艳  杨秋莲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12-1315
目的 调查广州市老年人群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6个社区的1 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利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与衰弱评估表(FRAIL),调查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及衰弱发生情况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00名老年人中衰弱患病人数为185例,检出率为13.21%,衰弱前期检出率为59.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89岁(OR=2.043)、抑郁(OR=2.694)、营养不良(OR=4.346)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BMI≥24.0(OR=0.269)、有伴侣(OR=0.358)、文化程度是专科及以上(OR=0.342)为老年人衰弱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广州市老年人群衰弱检出率较高,高龄、抑郁、营养不良可增加老年人群衰弱发生风险,高文化程度、高BMI、有伴侣可减少衰弱发生风险。可通过加强健康宣教、衰弱筛查、指导老年人加强运动锻炼、给予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措施预防老年衰弱及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脊柱侧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收集5 080名中小学生的测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1%,男性2.1%、女性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93)、年龄12~15岁(OR=5.39)、年龄>15岁(OR=8.31)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高,超重/肥胖(OR=0.45)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低。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略高,应引起卫生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针对重点人群提高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体内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暴露水平及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东校园和北校园内招募大学生,收集每名大学生晨尿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个人护理产品的使用情况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样中DEHP的一级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浓度。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活方式与尿中MEHP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回收并匹配尿样的有效调查人数共123人。男性占44.7%,医学相关专业占61.0%。尿样中MEHP检出率为90.2%,检测值中位数为0.49 μ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外卖餐盒≥1次/周(OR=2.910)的在校大学生晨尿中MEHP浓度高的可能性更大。使用沐浴露≥7次/周(OR=0.445)、接触毛绒玩具(OR=0.282)的在校大学生晨尿中MEHP浓度高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尿中MEHP检出率高,提示该人群DEHP暴露风险高,与个人生活方式以及相关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关。应倡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尽量避免DEHP暴露。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青少年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重庆市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状况,为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亚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对重庆市2292名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青少年学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4%、48.3%、56.0%;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3.8%、13.8%、12.6%,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女生身心亚健康的状态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间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和状态检出率均表现为高中﹥初中﹥大学(P值均﹤0.01);城市学生躯体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结论]重庆青少年亚健康状况较差,应引起重视,加强健康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应用的结果,为亚健康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温州地区2所高校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进行评定,以全国大一、大二学生常模的P90为阳性症状划界,了解学生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及其差异。结果高校学生身心亚健康检出率为9.4%,其中躯体亚健康率为15.1%,心理亚健康率为7.8%。男、女生躯体、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女生较高。内向性格学生躯体、心理亚健康高于中性和外向性格学生,而身心亚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负担中等的学生躯体、心理亚健康低于学习负担重和轻度的学生,而身心亚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躯体亚健康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心理和身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新划界标准具有一定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健商与其亚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索基于校园平台的亚健康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商、亚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895名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率为64.69%,疾病、亚健康、健康3组大学生健商得分分别为(7.14±1.29)分、(7.35±0.88)分、(8.00±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32,P<0.01),健康组健商水平显著高于亚健康组和疾病组(P<0.05),亚健康组和疾病组健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亚健康大学生健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2,P>0.05);在校大学生健商水平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健商与其亚健康状态之间密切相关,健商水平越高,发生亚健康的概率越小,健康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支慧  单单单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184-1187
目的 调查河南省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各个地级市、不同等级共10家公立医院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问卷调查,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92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为有效调查对象,467名手术室医护人员呈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3.224)、BMI≥28.0 kg/m2OR=1.522)、职务(OR=1.358)、夜班频次(OR=1.531)、每周工作时间(OR=1.157)、锻炼身体(OR=0.693)、睡眠时间(OR=0.441)、社会支持程度(OR=0.242)、消极应对方式(OR=2.565)是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受到年龄、BMI、职务、夜班频次、每周工作时间、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分析学生手机依赖与其亚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0月,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亚健康多维评定量表,使用分层与整群抽样方式,对安徽省某卫生类高职院校52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学生的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4.64%,各维度(戒断性、渴求性、身心影响)的检出率分别为14.45%、1.90%和16.35%,在月生活费、每日手机使用时间及手机流量变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亚健康的检出率为36.5%,各维度(躯体能力、生理功能、抵抗力、情绪、社会适应、品行)的检出率为37.6%、39.0%、35.7%、41.1%、37.8%和30.8%,在年级变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依赖者相比非手机依赖者,其学生的躯体能力、生理能力、抵抗力、情绪、社会适应和品行方面的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市某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和亚健康检出率较高,手机依赖是造成学生亚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