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51-1755
[目的]比较观察研究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微型钛板组16例,对照组为传统单开门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术后测量颈椎曲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之间夹角)的改变,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0.5%±17.0%,传统单开门组为58.2%±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2.3±3.5)°,传统单开门组为(39.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5±4.8)°,与术前(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单开门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9±5.6)°,与术前(19.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传统单开门组的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更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赵豪  高山  蔡猛 《颈腰痛杂志》2023,(1):141-142
<正>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open-door laminoplasty, LAMP) 能够使颈椎管容积扩大,根据颈椎生理前凸产生的“弓弦原理”使脊髓向后漂移,从而获得脊髓减压效果,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治疗[1]。但对于合并椎间失稳者,传统多节段开门减压丝线“悬吊法”固定椎板影响椎体稳定性、轴性症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对1983年2月~1992年3月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及门诊随访,确定其手术并发症.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原因.结果随访2~14年,平均5.3年.39例(45%)患者出现轴性症状,4例(4.6%)出现神经根麻痹,颈部旋转受限48例(55.2%),过伸受限33例(37.9%),屈曲受限17例(18.3%),侧屈受限17例(18.3%).颈椎曲度术前平均14.8°,术后平均4.9°,平均减少9.9°.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较多见,术后颈椎前凸减小,尤其是颈椎后凸可能是产生轴性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8例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患者,男25例,女13例;年龄42~67岁,平均52.6岁。所有患者接受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评估颈椎JOA评分、颈部VAS评分改善及椎板开门角度变化情况,并分析记录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136±34)min,出血量(324±78)ml。平均随访27.3月(13~42月),术前JOA评分(9.64±2.38),术后提高至(14.62±3.21)(t=-12.96,P<0.01),JOA改善率67.66%。术前颈部VAS评分(6.37±2.16),术后降低至(3.25±2.41)(t=9.72,P<0.01)。术后1周颈椎开门角度46.41°±9.32°,末次随访时43.27°±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1)。术后5例(13.2%)患者出现轴性症状,3例(7.9%)患者出现C5神经麻痹。[结论]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明显提高了患者神经功能,较好的维持了术后开门角度,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Centerpiece GP8-14 mm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通过影像学方法及JOA评分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颈部轴性症状以及钢板、螺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再关门现象。根据JOA评分本组优12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优良率80.0%。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可防止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椎板再关门。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2]。但是,传统的单开门术由于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造成破坏,术后出现明显的颈部轴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3、4]。为了减少对后方结构的损伤引起相关的并发症,1991年日本学者大岛义彦等[5]报告了保留一侧附着在棘突上的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我院骨科自2006年开始,对日本学者报告的术式进行了改良。现就我院开展的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一简介,供广大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采用改良微型钢板侧块固定螺钉植钉策略对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6年7月166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且符合选择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1例2014年8月前收治患者采用传统微型钢板安放及侧块固定螺钉植钉方法(对照组),85例8月后收治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ARCH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5例颈椎疾病患者,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轴性症状,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6±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4.0±3.1)分,平均改善率68.2%±13.5%。2例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VAS评分分别为3分和2分。患者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患者均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应用ARCH钛板固定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有效降低相应并发症,可获得近期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开门后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复查均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无再关门现象。JOA评分优良率78%,颈椎轴性症状(AS)评价优良率为6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应用微型钛板固定,操作简便、开门效果良好,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3月,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采用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38例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术后两组各有1例血肿形成,及时手术血肿清除,神经症状均显著改善。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m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改良组的VAS和mJOA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间颈椎ROM、颈椎前凸指数、椎管扩大率和脊髓后移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略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3.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经典的一种颈后路减压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等颈椎疾患[1],但这种"软性"门轴固定法和过多颈后肌群损伤所带来的一些弊端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来,譬如颈肩部酸痛、肌肉痉挛等轴性症状以及颈椎活动度丢失等[2-3].  相似文献   

14.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颈椎后路开门、微形钛板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式,评价其在颈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开门减压、微形钛板固定开门椎板的新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27例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改善优良率88%,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微形钛板固定的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避免开门椎板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9-03诊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0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Tsuji轴性症状评分。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5.0(7~28)个月。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数、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Tsuji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简化手术步骤,术后可有效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对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痛的预防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将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妥乐平组,n=62)和对照组(Vit-B12组,n=58)。术前1 d用药,连续应用至术后7 d。比较两组轴性痛发生率、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MRI测量比较两组颈后伸肌群肌萎缩程度(MAD)。[结果]术后早期轴性痛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12周治疗组轴性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平均疼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12周治疗组平均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周QO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后伸肌群MA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神经妥乐平可减轻颈椎后路手术后颈后深肌群萎缩,预防轴性痛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自2014-10-2016-10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行leverage钛板固定椎板,对照组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操作简便,术后远期疼痛更轻,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后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的颈椎曲率变化、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肩轴性痛VAS评分改善率,比较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对改善颈椎曲度、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远期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9例,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23例,C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6例,记录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JOA评分及轴性症状等.[结果]JOA评分改善率:3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组最高.颈椎曲度改善率:C组最好,A组次之,B组最差.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轴性症状上,3组的VAS评分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结论]采用颈椎后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保持颈椎曲度,降低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与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等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16例中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A组)37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49例,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组)30例;根据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及X线表现比较平均改善率。结果:经3~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各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与术前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改善率,A组比B、C两组较术后3个月时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低,疗效维持时间短,颈部轴性症状及颈椎后突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