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院肿瘤专科护士三阶梯培养管理体系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护理人才培养,建立肿瘤专科护士三阶梯培训管理体系。在明确肿瘤专科护士三阶梯培训管理体系的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肿瘤专科护士三阶梯培训管理体系和制度,制定了培训方案,并采用PDCA循环法实施培训方案,进行质量控制。采用对专科护士核心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认为建立肿瘤专科护士三阶梯培养管理体系可提高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5.
正近年来,PICC因危险度小、创伤小、成功率高,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等特点,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治疗同质化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的理念,即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内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权利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服务[2]。2010年起,随着我院PICC门诊量的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日益深入,护理信息系统内涵不断拓展,为加强管理,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成立护理信息小组.通过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及职责,开展小组活动,进一步改进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拓展新功能.建立了电子化住院患者一览表、科护士长手册,建立全院护士业务技术档案系统,做好康俪沙龙及QQ群的维护及管理,加强与各护理小组间的合作及培训,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推进了护理信息化管理,增强了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丰富和拓展了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跨院联合基地培养的肿瘤专科护士专科领域护理实践现状,为合理设置专科护理岗位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肿瘤专科护士护理实践情况调查问卷,选取2010年至2012年浙江省肿瘤专科护理培训基地获得肿瘤专科护士合格证书的49名浙江省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可提供专科护理案例基本足够;专科护士岗位基本分布在临床,34名专科护士的专业领域实践时间占2/3以上;专业领域实践主要涉及9个方面的护理职能,以化疗护理为主(占93.88%);专科工作团队以科室同事为主。结论肿瘤专科护士岗位分布基本合理,临床护理实践涵盖面广,团队工作模式基本形成,但工作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开展规范医院护工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护理员岗位管理体系。方法我院2013年10月通过与辖区警方联动,邀请派出所警长、段警参与管理,确立护理员管理机构,护理员岗位的准入、价格定位、签订协议、规范培训、服务质量监管、退出机制、激励及定期满意度调查等环节的实施,对我院160名护理员开展岗位管理。结果我院通过近两年护理员岗位管理的实践,逐步实现了护理员"五统一"管理。结论通过护理员岗位管理不仅稳定了护理员队伍,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及效果。方法护理部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护士长、医院感染专职护士及科室联络员组成,形成组长、核心成员、联络员的三级质控督察体系;小组通过建立感染控制/标准防护的各项指引、工作规范和流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及对临床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质量督导、跟踪、评价。结果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后,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3个年度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月平均问题数逐年减少,管理质量评分逐年提高(P〈0.05)。结论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提高了医院消毒隔离质量,且能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医疗器械及用品的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护理服务是医院整个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护理部积极参与了我院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设立内审员(包括内审员资格认证、培训及覆行职责);编写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表格);全员培训(包括知识培训和岗位培训);按标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等。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主要从患者满意度、体系过程与护理服务的测量和监控、内部审核与外部检查、不合格控制与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体会是: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病患的利益,并对护理工作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由哮喘专科护士轮流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管理、吸入技术管理、急性加重期管理、依从性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随访管理等专业、系统的服务。认为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还使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促进了儿童慢性病的管理和儿童专科护理门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护理的效果。方法制订各专科护理常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落实岗位责任制等措施。结果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结论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赢得病人的信任和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肿瘤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及实施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制定肿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完善质控组织,采取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进行肿瘤护理质量全程的控制与管理。结果:经过3年临床实践,患者满意率由91.8%提高至97.0%,肿瘤护理质量综合得分由94.3分提高至98.2分,护理缺陷由61例下降至11例,患者投诉由10例下降至2例。患者满意度及专科护理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提升。结论:肿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质量监控,促进了专科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患者安全,提升了肿瘤专科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临床专科护理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专科护士的选拔与培训、专科护理技术的标准化、专科护理的质量控制,在护理服务质量、专科护士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整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士主导的综合护理门诊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6月开设综合护理门诊,选拔符合资质的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伤口造口护理、PICC护理、引流管护理、护理会诊及居家护理,最终根据工作量、经济效益情况、患者等待时间、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等对综合护理门诊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护理门诊运行以来,接诊量17 211例次,参与护理会诊1 152例次,居家护理215例次。与运行前相比,接诊量增长63.57%,年经济收入增长135.77%,患者候诊等待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门诊的建立和运行符合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科内专科护理小组三级专科护理工作体系,认真组织落实各级专科护理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专科护理工作总结分析.加强专科护理骨干培训.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结果 实施2年后共培养了6名专科护士.5位持证护士成功开展了500多例PICC置管术及术后护理,糖尿病护理门诊接诊了498例患者的专科护理服务.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评分、静脉输液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伤口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糖代谢指标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构建适合专科护理发展的工作体系,将专科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能明显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并培养出专科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