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12例,平均(67±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时间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1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云虹  钱朝霞 《北京医学》2005,27(1):44-44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严重内科急症,但少数急性心梗恢复期患者仍须限期手术.我们于近6年共行7例此类手术,现将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4±2.3)岁;均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发作急症入院,心电图示急性心梗,CKMB和LDH动态增高,明确诊断后行相应内科治疗.6例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冠脉前降支阻塞30%~40%.胸部肿瘤3例,上消化道肿瘤2例,急性胆道感染2例.急性心梗发生日至手术间隔平均时间为(132.0±3.5)d.  相似文献   

3.
高振香  李晔 《当代医学》2010,16(17):266-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巴米尔对凝血功能和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43例,术前均服用氯比格雷300mg与巴米尔300mg,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和巴米尔100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血(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药物发生再梗猝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牙龈出血,142例患者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及巴米尔可有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 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 12例 ,(6 7± 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 72~ 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 ,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 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 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 ,无一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 ,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与带状疱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们收治急性心肌梗死91例,其中同时合并及之后发生带状疱疹10例,占11%,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带状疱疹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52~75岁。在心肌梗死前,1例患高血压病,2例患2型糖尿病,4例反复心绞痛5d~2年,3例无任何冠心病表现。2例急性心梗与带状疱疹同时出现,2例心梗后1年出现带状疱疹,余心梗后3~6周出现带状疱  相似文献   

6.
急性应激性溃疡常见于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脓毒血症及大手术后等情况。发生于前列腺手术后较少见,吴德诚报道发病率1.16%。急性应激性溃疡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常导致严重后果。为探讨前列腺手术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将我们前列腺手术后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们从1984~1995年共行前列腺手术560例,其中术后发生急性应激性溃疡10例,占1.78%。年龄51~84岁,病程1.5~20年。合并心肺肾功能疾患3例。既往均无消化性溃疡病史。1.2手术方法和术中输血情况前列腺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塞的老年患者30例,对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中24例显示右冠脉中远段或后三叉处血管100%闭塞,6例前降支中断100%闭塞,2支以上血管50%狭窄者10例。在病变血管处置入支架7枚。手术后,TIMI血流3级。术后患者的心脑功能逐渐恢复。脑梗塞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术后无出血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好。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塞的患者运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结合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后,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可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80例患者中,检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1例,检出率为26.65%(21/80);而检出的21例患者中,其肌红蛋白(M)平均峰值为73.51 ng/ml、肌钙蛋白ICTnl平均峰值为76.81 ng/ml、同工酶CK-MB和肌酸激酶的平均峰值为90.8 U/L。可以看出,21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各项指标均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结论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显著提高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柴玉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532-1533
患者男,4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2h”来诊.患者2h前晨练时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四肢湿冷,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糖尿病8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控制血糖.体格检查:体温35.6℃,呼吸20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00/75 mmHg,急性疼痛面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0.2~0.3 mv;动态观察3份心电图V1-V5导联ST段继续抬高并渐成弓背样.发病2h心梗三项:CKMB<1.0 ng/ml(正常值0~4.3 ng/ml),MYO<93.8 ng/ml(正常值0~107 ng/ml),CTNI< 0.05 ng/ml(正常值 0~ 0.4 ng/ml).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抗栓、介入手术治疗中,替罗非班明显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UGH)的风险,一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会明显增高[1]。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施急性心梗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92例,其中4例AMI合并UGH患者,通过记录临床特点、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电子显微镜进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以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正常人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CD62P、CD63、CD41、PAC-1表达率较治疗后及对照组明显升高,行PCI治疗后4项指标仍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增大,治疗2周后血小板体积增大情况有所改善。结论血小板活化及超微结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变化明显,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慧  康慧 《黑龙江医学》2011,35(8):564-565,57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在接受或不接受溶栓疗法的情况下,其脑卒中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和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5~2010年间,收治的1 232例AMI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有14例(1.1%)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脑卒中,年龄>60岁(OR 5.5;95%CI 2.8~10.9;P<0.001),收缩压>21.3 kPa(160 mmHg)(OR 3.7;95%CI 1.5~8.7;P<0.05),是AMI后并发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卒中是AMI的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入院时,年龄较大、高收缩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志  盛尚春  康怡  逯心敏 《海南医学》2011,22(9):105-107
目的通过对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T(CTnT)的检测,探讨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衰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胸痛入院患者103例胸痛发生2h内采集血样,在罗氏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上进行样本检测,hs-CTnT试剂为罗氏公司第五代肌钙蛋白试剂(批号05092728190)。结果 (1)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和正常人群;(2)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与CTnT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hs-CTnT较CTnT更敏感,且具有与CTnT相同的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作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也同样具有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静脉溶栓(观察组)治疗和同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未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及30d内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再通18例,再通率为26.67%;对照组再通3例,再通率为5.00%,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内临床特征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情况比对照组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33%,高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278支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成功率为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TIMI)Ⅲ级者77支,TIMIⅡ级者一支;再灌注未成功一例,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对AMI时间超过24h,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开颅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出现颅内血肿者28例。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者1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结论:能否预防颅脑外伤术后再次出血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0年10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50例AMI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射血分数(EF)和心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44例存活者由原来的心功能Ⅳ级改善到心功能Ⅰ~Ⅱ级,RR、HR显著减慢,pH值、PaO2、PaCO2、EF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0min、2h、4h的RR、HR、PaO2、PaCO2、EF分别为[(30.2±8.1)次/min、(21.8±6.9)次/min、(18.8±8.5)次/min],[(121.8±6.9)次/min、(105.3±8.2)次/min、(87.8±3.7)次/min],[(60.1±5.9)mmHg(1mmHg=0.133kPa)、(69.9±10.8)mmHg、(79.2±8.9)mmHg],[(44.9±4.4)mmHg、(40.1±3.3)mmHg、(39.8±3.5)mmHg],[(30.3±4.7)、(35.3±4.6)、(42.1±3.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改善AMI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微创穿刺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入院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行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治疗.随访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拔除等术后即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ADL分级等术后1年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穿刺与开颅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可显著提高疗效,但开颅术血肿清除率高,引流术手术时间较短,利于深部血肿的清除,且安全性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心脏彩超检测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段心室重塑的程度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发生AMI的87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于AMI后第1天、第7天、第1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用应用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第7天、第1个月和第6个月LVEDVI与第1天LVEDVI差值为⊿LVEDVI,发生心室重塑标准:⊿LVEDVI≥5 mL/m^2,⊿LVEDVI<5 mL/m2定义为未发生心室重塑。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6个月的随访中,无论是否急症再灌注治疗,均于AMI后出现心室重塑。急症再灌注患者第7天、第1个月及第6个月⊿LVEDVI较第1天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急症再灌注患者第7天、第1个月及第6个月⊿LVEDVI较第1天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心室重塑的程度逐渐加重,AMI后1个月心室重塑的速度降低,但仍在发展。未行急性再灌注治疗患者心室重塑程度较行急性再灌注治疗患者明显。结论AMI后心室重塑会持续存在,心脏彩超在评价AMI心室重塑中准确、可靠、方便,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