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50-53,7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上臂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观察贵要静脉使用情况、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97.8%、99.3%比80.0%、77.8%、8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6.843、4.283,P〈0.05)。两组穿刺静脉及导管末端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4.375,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162±20)d比(12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4,P〈0.05)。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且导管异位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195例行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BD公司安全型经外周静脉穿刺PICC导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达91%;对照组为75%.结论 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侵入性操作PICC置管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音乐疗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需PICC置管的早产儿80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音乐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置管,音乐组联合使用音乐疗法。检测2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情况,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 结果 置管前2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后3、5 min音乐组患儿呼吸、心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音乐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音乐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患儿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儿(20.00%)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时运用音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缓解患儿疼痛,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PICC两种置管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早产儿病房行PICC置管的153例早产儿,根据其置管途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上肢静脉置管的7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下肢静脉置管的77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PICC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6.6%、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1.3%、39.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5%(P<0.05).结论 早产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FMEA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其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祥 《西部医学》2007,19(3):377-378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   

8.
许辉琼  方进博  邓静敏 《西部医学》2011,23(12):2432-2433,2436
目的分析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将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肿瘤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有无PICC置管史及有无化疗史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影响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及有无PICC置管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患者有无化疗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要高于已行化疗患者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PICC宣教,鼓励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行PICC置管,以提高PICC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行上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8例NICU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体表测量结合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电监护仪定位,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情况(异位调整次数、置管耗时)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位调整次数少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表测量结合X线胸片定位基础上采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应用于NICU新生儿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异位调整次数,缩短置管耗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体表测量结...  相似文献   

10.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飞信教育在PICC带管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16例乳腺癌带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用飞信教育交流,观察两组患者在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状况。结果干预组PICC带管患者对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信教育能有效提高PICC带管患者化疗间歇期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图示及健康宣教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放疗科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3例予以传统口头健康宣教,研究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各项目评分及总分较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各维度评分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77%)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示及健康宣教能够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78-181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下鼻咽癌(NPC)家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70例NPC患者,其中35例患者及其家属均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对照组),35例患者及其家属则实施自我管理干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负面情绪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下的鼻咽癌家庭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缓解其焦虑情况,且对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158例胃肠肿瘤术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PICC组93例和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组(Central veins catheter,CVC)65例,通过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和对患者营养指标影响,分析PICC对于TPN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 PIC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的可能性小于对照组。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中止拔管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术前及TPN 7天后的营养指标(体重、ALB、淋巴细胞计数)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CVC方法相比,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的穿刺成功率更高,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当,且可以获得相同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小儿急性白血病PICC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10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绪功能评分(60.12±9.87)、肢体功能评分(70.45±9.12)、认知功能功能评分(80.43±9.79)、社会功能评分(47.53±1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程如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96-97,101
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微创手术,23例行微创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及格拉斯哥评分。结果:微创手术联合亚低温组意识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微创组,病死率明显降低。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流程管理管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带管回家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7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插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带管回家,PICC小组对患者进行带管回家健康教育和应用流程管理模式对导管进行护理管理,与同期29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插PICC并留院治疗的比较.比较带管回家组与留院治疗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管时间.结果 经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引人流程管理,带管回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留院治疗组为20.7%,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37).带管回家组置管时间为(84.59±30.89)d,高于留院治疗组的(53.48±24.97)d (t=3.734,P=0.001).结论 良好的健康教育和流程管理可以肿瘤患者PICC置管带管回家成为一种安全模式,提高PICC的成本-效益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O%,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O%,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知识水平,促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PICC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ICC携管出院的161例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对照组出院期间每周2次回院由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常见并发症、费用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维护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