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旭  周华富  陈铭伍  覃家锦  何巍 《广西医学》2003,25(12):2408-2411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 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 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结果 :两组 CPB期间 ANP及 CGRP与 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 ANP及 CGRP较对照组升高快 ,ANP在再灌注 30分钟达峰值 ,CGRP在 CPB结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 ANP在 CPB中各时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实验组与对照组 CGRP在 CPB中各时点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ANP及 CGRP可作为 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 ANP及 CGR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对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 :将 1 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实验组 )与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对照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 5 0 m in。于 6个时点采集静脉血 ,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结果 :两组 CPB期间 CGRP与 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 CGRP较对照组升高快 ,在 CPB结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 CGRP在 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或 P <0 .0 5 )。结论 :CGRP可作为 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手术法有利于 CGR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旭  林辉  何巍  郑宝石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1,23(6):1333-1336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结果 :两组CPB期间ANP及CGRP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ANP较对照组升高快 ,ANP在再灌注 30分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ANP在CPB中各时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NP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AN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脏手术犬血浆肌钙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每组8只。体外循环(CPB)150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两组CPB期间cTnⅠ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cTnⅠ在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可作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减少cTnⅠ的释放,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 ,体外循环 (CPB)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内皮素 (ET)。结果 转机后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阻断主动脉后 6 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min ,主动脉开放 30min及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减少了ET的合成及释放 ,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度低温心不停跳组)与对照组(浅低温心脏不心停跳组),每组30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两组转机后CGRP持续升高,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较中度低温有利于CGRP的合成及释放,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体外循环 (CPB) 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及内皮素 (ET)。结果 :实验组 :转机后 ANP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6 0 m in至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ANP在阻断主动脉后 90 m 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A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30 min及 CPB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 :转机后 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 :ET在阻断主动脉后 6 0 min至 CPB后与 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 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 min、主动脉开放 30min及 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有利于ANP的合成及释放 ,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血浆心钠素(ANP)变化及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不停跳组),每组30例,体外循环(CPB)120 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ANP.结果:转机后两组ANP持续升高,实验组ANP在CPB开始30 min至CPB结束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P在CPB开始60 min至CPB结束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ANP在CPB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机30、60、90、120 min及CPB结束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有利于ANP的合成及释放,推测其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心钠素 (ANP)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实验用健康山羊 1 6只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停跳组 ) ,分别在转机前 ,CPB6 0、1 2 0、1 30、1 5 0 min,停机后测定混合静脉血清中 ANP含量。结果 :实验组 ANP在 CPB6 0 min升高 ,在 CPB期间各时点相对稳定 (P >0 .0 5 ) ;ANP在对照组 CPB心停跳期间无明显升高 (P >0 .0 5 ) ,在再灌注后 1 0、30 min明显升高并达峰值 ,与再灌注之前各时点以及实验组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CPB结束后与 CPB前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能维持血浆 ANP浓度的稳定 ,有利于心肌细胞的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0 引言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未期心脏病唯一可行的方法,2000-01-26我科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存活至今,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就供心心肌保护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供心系脑死亡男性患者,27岁,术前已建立有效人工辅助呼吸.以3mg.kg-1肝素iv,快速胸部正中入路剖胸,倒“T”剪开心包,心包内置冰水降温;升主动脉根部插入灌注管,近隔肌横断下腔静脉;随即阻闭升主动脉,经冷灌管注入4℃改良St.Thomas停搏液1500mL,灌注压力7~8kPa,同时横断右侧肺静脉使左室减压,左手托起心脏于左右侧肺静脉上下缘分置4根标记线,然后切断左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脏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我院 2 0 0 0 - 0 1/2 0 0 0 - 0 9为 4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广泛缺血全心衰竭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 ,其中 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 ,1例死于全身脏器衰竭 ,另 3例均存活至今 ,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 .我们将 5例心脏移植供心保护方法总结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心脏移植 (男 4,女 1)例 ,年龄分别为2 9,17,41,2 1和 5 3岁 ,体质量 71,49,6 4,6 0和 6 5 kg,4例患者术前经检查 ,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全心衰竭 ,频发室性早搏伴阵发性室速 ,其中 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其他 3例轻度肺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脏不停跳法猪供心保存模型的建立,评述其意义及价值。方法选用25~30kg的广西巴马猪12头,6头只用于采血,6头取心脏作为供心模型。全麻下,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4mg/kg),从上腔静脉放血500ml;阻断并切断头臂干插灌注管,切断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回收血液,灌注心脏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切断降主动脉起始部和两大分支,取下的心脏经肺静脉和二尖瓣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用自行组装的灌注装置连续灌注氧合温血液,维持心脏空跳8h。结果6只供心都完好地保存了8h,保存期间除了1例出现短暂的心房传导阻滞(2:1)外,其余无发生心律失常。红细胞压积从灌注1h(T1)到5h(T5)逐渐升高,从T7到T8逐渐降低;游离钙离子和钾离子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H和BE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心脏不停跳保存灌注压变化从T1到T4灌注压力呈逐渐下降,以后就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冠状静脉血氧分压(56.62±6.93)mmHg。心脏表面无干燥或水肿现象。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是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理想的实验动物,离体猪心不停跳模型的建立对移植供心保存的研究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脏手术后床边开胸止血(附9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床边二次开胸止血的经验和教训,以减少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二次开胸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21例;体重9~76.5(48.69±17.40)kg;年龄10个月~69岁(32.40±17.23)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7例(50.00%);瓣膜置换36例(38.30%);冠心病(CABG)5例(5.32%);大血管疾病4例(4.26%);心脏肿瘤2例(2.13%)。结果广泛渗血或心包腔、胸腔积血27例;主动脉部位25例;心脏出血24例;胸骨出血18例;其他原因16例。床边开胸术后死亡12例(12.77%),死亡原因有心跳骤停,呼吸衰竭,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伤口感染12例(12.77%)。结论术中严格止血是减少术后二次开胸的关键,减少二次开胸,可以减少术后死亡率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47例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将上、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引入氧合器,使心脏处于空搏状态,维持窦性心律,灌注流量为60~120 m l·kg- 1 ·m in- 1。平均鼻咽温度维持在34℃。结果:全组病例全部康复,未出现低心排、肾衰、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5岁,因劳力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个月入院。3年前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咳嗽,常有少量黄白色脓痰,无头晕、晕厥,休息3~5min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平卧入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出院后一直自服地高辛0.25mg日一次,速尿20—40mg日一次,双氢克尿噻25mg日一次,卡托普利25mg日二次,上诉症状仍常有发作。  相似文献   

19.
20.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对比分析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 5 5 8例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2 31例 ,不停跳手术 32 7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8kPa左右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早期死亡 7例 (死亡率 2 .14 % ) ,停跳组早期死亡 5例 (死亡率 2 .17%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3~ 2 3月 ,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