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东楤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芽提取物(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5个五环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araloside A(1),araloside C(2),楤木皂苷ⅩⅤ(3,congmunosideⅩⅤ),3-O-[(-D-glucopyranosyl(1→3)-(-D-glucopyranosyl]oleanolic acid 28-O-(-D-glucopyranoside(4)和3-O-[(-D-glucopyranosyl(1→2)-(-D-glucopyranosyl]hederagenin(5)。结论: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根皮70%乙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药用资源的可能性。方法:取太白楤木药材3 kg,70%乙醇浸泡提取,经减压浓缩后得到太白楤木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得到太白楤木上样液,将上样液经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吸附,依次用水和70%乙醇洗脱,得到2个部位。对其70%乙醇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太白楤木70%乙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aliasaponinⅫ(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Ⅳa(3),tarasaponin V(4),蓣知子皂苷Ⅳ(5),elatoside F(6),araliasaponinⅡ(7),araliasaponinⅥ(8),araliasaponinⅢ(9),楤木皂苷A(10),银莲花苷(11),3-O-[β-Drhamnopyranosy(1→2)-α-L-arabinopyranosy]-28-O-[β-D-glucopyrannoside(1→6)-β-D-glucopyrannoside]oleanlic acid(12)。结论:化合物6~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辽宁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嫩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运用硅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ODS柱、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和MS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辽宁楤木嫩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楤木皂苷A(2)、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anchusosid 2(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8)、竹节参皂苷Ⅳa(9)、randianin(10)、macranthoside A(11)、常春藤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辽东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 运用NMR和 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辽东木叶分离并鉴定了1个三萜皂苷和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3-O-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ide-6'-O-butyl ester (1),7-O-α-rhamnopyranosyl-(S)-quercetin-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ide(2)和7-O-α-rhamnopyranosyl-(S)-quercetin-3-O-β-6-caffeoyl-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ide(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从该属中分离出的第一个具有正丁基取代的三萜皂苷,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岗梅根中1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梅根为广东凉茶的常用组方药材,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其主要和特征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Pre-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从岗梅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O-(3-O-sulf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3β-hydroxy-13(18)-olean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rotundinoside A(2)、oblonganoside M(3)、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3β,19α-dihydroxy-20α-urs-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毛冬青皂苷B2(5)、ilexside II(6)、rotundinoside B(7)、ilekudinoside B(8)、ilexpublesnin E(9)、ilekudinoside D(10)和ilexpernoside D(1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δ-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孙琛  张严磊  侯宝锋 《中草药》2019,50(6):1285-1290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中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解析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太白楤木皂苷IX(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IVa(3)、丝瓜苷H(4)、银莲花苷(5)、楤木皂苷A(6)、araliasaponin II(7)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8为首次从太白楤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辽东楤木叶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楤木皂苷TTP)和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吡喃糖酯(楤木皂苷V)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使用Diamonsil C_(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1∶69),流速1.0 m L·min~(-1),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N2),流速3.2 m L·min~(-1)。结果:楤木皂苷TTP和楤木皂苷V分别在进样量0.51~2.55μg和0.50~4.00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2。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辽东楤木叶中楤木皂苷TTP和楤木皂苷V的含量有所差异,可能与辽东楤木分布区域、生长季节及叶片生理状态有关,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种皂苷类成分大多在7,8月的含量相对较高,部分地区9月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同时测定辽东楤木叶中楤木皂苷TTP和楤木皂苷V的含量,为辽东楤木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苦丁茶冬青的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pomol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α-kudinlactone(2)and 3-O-β-D-glucopyranosyl-β-kudinlactone(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9.
戚欢阳  陈文豪  师彦平 《中草药》2010,41(12):1948-1950
目的研究楤木Aralia chinensis树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各种波谱技术(NMR)及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并利用MIC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楤木树芽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7-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3)、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6)、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尿嘧啶(8)、尿嘧啶苷(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3及5~9为首次从楤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中一新葫芦烷型三萜皂苷——光果木鳖皂苷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伟  张建业  钱忠明 《中草药》2005,36(9):1285-1290
目的研究罗汉果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和精制纯品化合物,通过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罗汉果乙醇提取物中得到4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分别为:罗汉果皂苷E(mogroside ⅡE,Ⅰ)、罗汉果皂苷(mogroside Ⅲ,Ⅱ)、光果木鳖皂苷(grosmomoside Ⅰ, Ⅲ)和罗汉果皂苷(mogroside Ⅴ,Ⅳ)。结论光果木鳖皂苷为一新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罗汉果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4-O-{[β-D-吡喃葡萄糖基(2-1)]- [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半乳糖苷{mogrol-3-O-β-D-glucopyranoside-24-O-[β-D-glucopyranosyl(2-1)]- [β-D-glucopyranosyl(6-1)]-β-D-galactopyranoside},其他3个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陈栋杰  郭盛  伊艳玲  张芳  段然  徐盼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1):317-333
茄科枸杞属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资源植物类群。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多糖类、类胡萝卜素类、酰胺类和有机酸类等。随着近几年对其小分子物质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酰胺类成分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丰富,是一类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资源性化学物质。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属植物中酰胺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对已有报道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L. chinense、云南枸杞L. yunnanense及黑果枸杞L. ruthenicum等枸杞属植物中的135个酰胺类成分的类型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枸杞属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尚明越  王嘉乐  周莹  张满常  刘颖琳  段宝忠 《中草药》2023,54(19):6424-6433
目的 解析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探讨石斛属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采用Illumina技术对紫皮石斛进行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和分析,并基于共有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大小为146 493 bp,总GC含量为37.4%;其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长度分别为84 932、13 036 bp,反向互补重复区为24 263 bp;共编码118个基因,包括7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密码子偏好分析表明,亮氨酸是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紫皮石斛未形成单系,与兜唇石斛D.aphyllum构成姊妹关系;瘦轴组的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和钩状石斛D.aduncum与石斛组其他物种聚为一支。结论 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四分体结构,其与兜唇石斛亲缘关系最近;瘦轴组的重唇石斛和钩状石斛与石斛组亲缘关系更近,并入石斛组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邱蕴绮  漆淑华  张偲 《中草药》2008,39(7):1101-1105
菊科阔苞菊属的多种植物为世界各地的民间用药,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阔苞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其中化学成分包括桉烷型倍半萜类衍生物、噻吩环聚炔类、苯丙素类等;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及神经药理学作用.以期对今后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刘寄奴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Ⅰ)、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Ⅱ)、芹菜素(Ⅲ)、木犀草素(Ⅳ)、芹菜苷(Ⅴ)、木犀草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冯华  刘英波  刘亮  潘年松  周德权 《中草药》2015,46(19):2943-2945
目的研究并建立黔产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 C18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25℃,对22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共有峰。并对15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7批混淆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15批辣蓼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5,7批混淆品均小于0.50。结论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黔产辣蓼药材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基原兔耳草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必兴  苟琰  齐景梁  蒋桂华  耿昭  周娟 《中草药》2020,51(15):4019-4024
目的建立现有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兔耳草基原全缘兔耳草Lagotis integra(药材名为兔耳草)及短管兔耳草L. brevituba(药材名为洪连)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并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其他3种较为常见的兔耳草(圆穗兔耳草L.ramalana、革叶兔耳草L. alutacea及短穗兔耳草L. brachystachy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全缘兔耳草与短管兔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低,故分别建立二者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全缘兔耳草)及25℃(短管兔耳草)。结果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指认了14个共有峰,并标定了大车前苷、鞭打绣球苷B、10-O-trans-p-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及10-O-[(E)-3,4-di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峰;所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存在13个共有峰,并标定松果菊苷、大车前苷及毛蕊花糖苷峰;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全缘兔耳草及革叶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短管兔耳草及圆穗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结论已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各基原兔耳草进行鉴别,建议革叶兔耳草与全缘兔耳草同时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圆穗兔耳草可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洪连"的新基原。  相似文献   

17.
紫苏及其变种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至  李贺敏  张红瑞  李家美  高致明 《中草药》2013,44(8):1027-1032
目的 构建紫苏属种、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arguta、白苏P.rutescens与其他变种.方法 提取紫苏、白苏及其他变种的DNA,对ITS和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变种内)种间(变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采用最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sbA-trnH MP系统树显示白苏和紫苏的不同地域的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3%),紫苏与回回苏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95%和90%),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构成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0%);白苏、紫苏与其他变种间的ITS和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0.008 21~0.018 18和0.002 38~0.029 31,明显大于白苏与紫苏间遗传距离0~0.001 65和0,大于各变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白苏和紫苏合并为一个种紫苏;紫苏与回回苏亲缘关系最近,野生紫苏与耳齿紫苏亲缘关系最近;ITS和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紫苏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佳  安宁  刘春雨  徐丽珍 《中草药》2008,39(4):497-499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远志属中6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差异,为远志属药用植物的快速、准确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卵叶远志P. sibirica,瓜子金P. japonica,黄花倒水莲P. fallax,小花远志P. arvensis和华南远志P. glomerata干燥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聚类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解析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性。结果 HS-GC-IMS共获得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中90个特征信号,定性鉴别出76种,包括38种醛类、10种醇类、10种酯类、9种酮类以及呋喃类等其他成分9种。其中,醇类和酮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华南远志,分别为8种和6种;醛类和酯类成分数目最多的为小花远志,分别为36种和9种。PCA、PLS-DA和聚类分析均能将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区分开来。聚类热图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甲基丁酸丁酯、水杨酸甲酯等14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可作为鉴别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的标志物。结论 HS-GC-IMS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能够鉴定及可视化远志属6种药用植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为远志属不同药用植物的区分和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