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特征、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息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76例患儿中,抢救成功7l例,成功率为93.42%,死亡5例,死亡率为6.58%。结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无微不至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增加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8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治疗进行回顾,探讨烧伤病人液体量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特重烧伤病人按休克与未发生休克分开,根据补液公式,计算延迟复苏液体总量。结果 168例休克病人中有166例输液量超载,而112例未发生休克病人仅有23例液体超量。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病人应尽早、尽快的补液治疗,避免发生休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状况下,临床迅速补液纠正休克。方法:对烧伤面积>30%TBSAⅡ°~Ⅲ°,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43例行快速液体复苏。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液占第1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2.3±4.6)%,第1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20.4±10.7)%;第2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2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1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临床表现接近或恢复正常,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结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加快补液速度、加大补液量,有助于迅速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4.
李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92-92,95
目的:通过对小儿烧伤休克的复苏护理,探讨总结护士在实施液体复苏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14例重度烧伤患儿的休克期补液中,均采取两路静脉补液,加快3h内的液体输入速度,并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灵活掌握液体速度,确保输液计划按时完成。结果:本组患儿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烧伤休克期,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液护理措施,就可尽早解除休克,使烧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顺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休克期护理体会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孟祥芬在日常生活中,小儿烧伤较为多见,以0~3岁小儿更为多见,特别是我省地处高寒,农村一年四季睡热板炕、土炕,城市经常用热水袋,为小儿保暖等,易发生馆烫伤,另外小儿好动、好奇心.自控制力差,家长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7.
翁为珍 《右江医学》2013,41(1):112-114
<正>小儿烧伤是指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患儿,其往往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尚未成熟,其解剖、生理、病理等各个方面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烧伤以后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休克、败血症、死亡等[1]。重度烧伤患者由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引起血管内液大量外渗,有效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有效复苏极易发  相似文献   

8.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烧伤休克已经发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往往得不到预想的疗效,在后续病程中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近年来与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相关的文献,总结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定义和临床特点,阐述了其引起重要脏器细胞损伤的三大主要机制——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和蛋白酶异常活化,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针对上述三大损伤机制的新的措施理念和新研发药物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2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各类小儿烧伤260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人院时间比较晚,失血量大.已经发生了休克,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高,临床实践证明休克期护理指标的变化,对抗休克输液量的合理输入,使之平稳渡过休克期.减轻对脏器功能的打击,减少脏器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收治创伤后休克复苏患者146例,其中59例创伤后超过6h,需进行创伤后延迟复苏治疗,经积极治疗,快速补液护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及护理 ,大面积烧伤病人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所以需补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以外液量的不足 ,做为护理人员要正确掌握补液及护理知识 ,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补液的原则、方法、指标、作用 ,补液护理等概念。  相似文献   

12.
徐淑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82-1883
目的:提高烧伤休克期复苏的治愈率,减少并发证。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烧伤200例,其中,烧伤休克8例,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复苏成功,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预防效果。方法第1个24 h输液,烧伤面积×体重×1.5 ml+5%~10%葡萄糖2000 ml,晶胶体比例2∶1或1∶1,保持尿量成人80 ml/h,小儿每小时1 ml/kg;第2个24 h按实际输入减半。结果经2路或3路快速输入后血压1~4 h恢复,休克纠正894例。结论快速有效足量的液体复苏治疗可减轻组织缺血,降低脓毒症等并发症,尽快纠正烧伤休克,保证复苏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烧伤休克期复苏的治愈率,减少并发证.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烧伤200例,其中,烧伤休克8例,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复苏成功,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的复苏.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经过是否平稳,是影响整个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关键,如休克期度过平稳,机体生理功能受到的扰乱不大,以后发生败血症或其它内脏并发症的机会少,创面愈合过程进展比较顺利。否则对病程极为不利。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失液性休克,液体复苏是预防发生休克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入院时间比较晚,失血量大,已经发生了休克,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高,临床实践证明休克期护理指标的变化,对抗休克输液量的合理输入,使之平稳渡过休克期,减轻对脏器功能的打击,减少脏器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  相似文献   

17.
熊晖珍  詹秀清 《吉林医学》2010,31(11):1511-1512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输液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治愈99例,死亡14例,其中2例患者在休克期死亡。结论:通过加强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输液的管理,使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李延辉 《河北医学》2013,(8):1215-1217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不同烧伤程度并发生休克的522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患者按照补液公式进行补液:第一个24h,烧伤面积×体重X1.5mL+5%-10%葡萄糖2000mL,晶胶体比例2:1或1:1,保持尿量80mL/h,小儿1mL.kg-1.h-1;第二个24h按实际输液量减半。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烧伤面积小、送诊及时、延迟复苏时间短、补液得当的患者经治疗后所引发的感染几率越小,患者生命质量越高。结论:该实验表明,烧伤延迟复苏距烧伤后时间越短,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的救治成功与否,除了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外,还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下面谈谈我科47例大面积烧伤休克病人的护理。1临床资料1995年1月~1996年6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个月~63岁。平均烧伤面积40.2%,最大烧伤面积78%。2采取的护理措施2.1立即给氧的同时迅速给病人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大面积烧伤病人因为体液外渗引起血容量减少,静脉变细、变扁,难于穿刺,尤其是小孩。我们选用大的静脉进行套管针穿刺或静脉切开,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路,按医嘱输入液体。原则上先胶后晶,交替使用,但根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