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苏萍 《广西医学》2001,23(6):1489-1490
患者男性 ,4 0岁 ,临床诊断 :心律失常。心电图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 ,P -P间期为 0 5 8~ 0 6 2秒 ,平均心率 10 0次 /分 ,P -R间期 0 16秒 ,QRS波Ⅰ、Ⅱ呈Rs型 ,S波粗钝 ,Ⅲ呈rsrs型 ,时限为 0 12S ,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7为提前出现 ,配对间期 0 4 5秒 ,QRS波与窦性QRS波图形一样 ,其前无P波 ,其后见窦性P波 ,R6~R7为 0 5 2秒 ,代偿间歇完全 ,为交界性早搏。P2 波与窦性P波形态相同 ,其后无QRS波群 ,P2 之前未见逆行P波及QRS波 ,系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男性,60岁。曾因反复晕厥住院两次,发作时感到心前区疼痛。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时心电图特点:图1描记为Ⅱ导联,显示为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房率为63次/分,QRS时限增宽可见切迹,其时限0.12S,ST段呈下斜性压低,T波呈负正双相.当P-P间距延长到1.04~1.20S时窦性P波未能下传。图2为标准Ⅲ导联,是继Ⅱ导联后描记的,也可见上述特点,反复出现P波下传受阻。提示四位相性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1第二心动为交界区逸搏,其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继而可见窦性P波连续传入心室,提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和由魏登斯基效应维持的短时传导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刘春华 《海南医学》2002,13(2):93-93
患者男性 ,5 0岁 ,于体检时查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无自觉症状 ,无心动过速史 ,体检心肺无异常。心电图为Ⅰ、Ⅱ、Ⅲ、avR、avL、avF、导联同步连续记录示 :窦性心律 ,心率74次 分 ,P -P间隔相等。第 1、2、3、4、9、10、11、12个P -QRS -T波群系窦性激动 ,经房室交界区传导所引起 ,其P -R间期等于 0 .16秒 ,QRS波群时间等于0 .0 7秒。第 5、6、7、8、13、14个P -QRS -T波群的P -R间期等于 0 .0 8秒 ,QRS波群时间等于 0 .13秒 ,在QRS波群起始部可见预激波 (既△波 ) ,T波倒置 ,为…  相似文献   

4.
于扰是心脏的电激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处于生理不应期的传导组织而发生的传导延迟或阻滞现象。干扰现象可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以窦、房交界区及房室结多见。房室分离、折返激动、传导阻滞、夺获、融合波等许多常见的心电图现象都可用干扰来解释。据所做心电图分析,多发房性早搏心电图包括了三个现象:出现搏动下传时遇到房室结的相对不应期,并有室内传导阻滞,所以传导延迟并呈差异传导图形。随之出现P波在前一T波之后,在心室可反应期内,所以QRS-T形态正常。随之P波出现提前,在前-T波顶峰,下传时恰逢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故呈隐匿传导,其后是个不完全代偿间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为肺心病。心电图Ⅱ导联(附图)示P波高尖、P-P间距为0.58秒、心率103次/分,可见频发室性早搏。在成对室性早搏的第2个早搏的T波上可见倒置的P波,且与前一窦性P波的间距为0.54秒,表明该P波是室性早搏室-房传导所致的逆行P波。该室性早搏经房室交界区纵向分离的双径路前向性和逆向性传导交替激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9岁,因胸闷心悸3天来院就诊.体检:血压110/70mmHg,心率80bpm.心律不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同步记录为II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频率83bpm,上条R2.5.下条R3提前出现,ORS室上性型,其前或后见窦性P波因房室干扰下传受阻,联律问距明显不等,上条P10,下条P8下传受阻,貌似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下条R8在长间歇后出现,QRS为室上型,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0S,此为交接区逸搏.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显性及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早搏致房室干扰,后者引起伪II度房室传导阻滞,偶见交接区逸搏.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分析此两图均是Ⅱ导联的连续记录。心率80次/分,P波形态正常,顺序出现,为窦性心率。上行中第三个QRS波群提前出现,波形与窦性激动下传的QRS波群相同,其前无P波,其后可见一个窦性P波,由于房室干扰未能下传,形成完全代偿间歇,提示是交  相似文献   

8.
1 文氏现象 在一系列P波中 ,P -R间期依次呈进行性延长 ,R -R间隔依次逐渐缩短 ,直至P波不能传入心室 ,发生心室漏搏 ,在漏搏后的第一次搏动中 ,P -R间期又形缩短 ,而R -R间隔又形延长 ,以后又重复上述过程 ,这种现象称之为文氏现象。2 发生机制  (1)心脏跳动时 ,窦房结每次发放冲动的间隔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即每隔 0 8秒就发放一次冲动。在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过程中 ,房室传导时间一次比一次慢 ,依次为 0 2秒 ,0 4秒 ,0 46秒 ,0 48秒 ,而窦房结并不因为房室传导时间减慢而延迟发放冲动 ,而是按原来固有的时间间隔发…  相似文献   

9.
心室分离2例     
例 1,男 ,2 9岁。以预激综合征合并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入我院 ,拟行旁路射频消融术 ,于 2 0 0 1年 7月 2 0日在心内科行心内膜标测定位下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心电图第 6个至第 9个QRS波群前见有相关的P波 ,P P间期 0 .5 6s ,为窦性心律。其余的QRS波群前可见高而尖的异位搏动 ,貌似房性节律 ,但窦P下传后 ,异位激动就不能使心房再激动 ,故排除房性异位节律。在正常的QRS波群前可见异位矮小的R′S′波 ,R′ R间期逐渐缩短 ,继而重叠后R′再现 ,R′ R无关 ,R′ R′频率 10 0次 分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加…  相似文献   

10.
P-R≥T-R的房室传导现象(简称P-R≥T-R现象),就是在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异常延长的情况下,有时落于前一心动T波顶峰之前的窦性或房性激动也能缓慢地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心室;该下传的P-R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17岁。劳累后心悸、气促 1年余。心尖区双期杂音伴舒张期震颤。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电图分析 Ⅱ、Ⅲ及Ⅴ3 导联同期记录心电图 :窦性心律 ,基本窦律周期 0 .6 0s,P R间期不一致 ,心率 10 0bpm时为 0 .2 0s。各导联中均有 0 .98~ 1.0 0s的长R R间歇 ,所含的T波多较尖耸 ,其顶部重叠有一提前的房性P′波。联律间期约 0 .38s,均因遇房室交界区有效不应期延长而未能下传心室。终止该长间歇的QRS呈室上性 ,其前后均未见相关的心房波 ,为交界性逸搏 (N)。长R R间歇加其前的窦性P R…  相似文献   

12.
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 C.房室连接区性过早搏动 (1)概念:异位的早搏节律点由房室连接区发出,在其影响下使心脏在心动周期前发生搏动,称为房室连接区性过早搏动。因为房室连接区中异位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常和其后的一次窦性激动相遇,使该激动不能下传,故产生一代偿间歇,窦房结的节律如被打乱则代偿期不完全,如不被打乱则代偿期完全。 (2)心电图特征:(图1)  相似文献   

13.
附图为48岁女性患者因晕厥于1984年3月17日描记的Ⅱ导联心电图。平时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本图开始即有连续11个 P 波下传受阻,在一次宽大畸形的室性逸搏后,有4个 P 波可下传,P-R 间期0.14秒,QRS 波呈 RBBB,说明窦性激动只能从左束支下传。可下传的 P-P 间期为0.56~0.68秒,当心率减慢,P-P 延长至0.98秒时,双侧束支均不能下传,致使连续19个 P 波受阻,心室停搏长达10.64秒,遂发作抽搐使  相似文献   

14.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20岁。因心悸就诊。心电图显示前3次心搏起自窦房结,Ⅰ、Ⅱ、Ⅲ导联P波直立,心率75/min,P-R间期0.18s,QRS时间0.08s。第4个心搏P′波出现于T波升支上,梯形图显示房性早搏激动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而沿慢径路前传心室,下传P′-R间期延长至0.48自第5个心搏开始,Ⅱ、Ⅲ、aVF导联P′波小而又有切迹,心率58/min,P′-R间期0.15s,为房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慢径路下传心室;③房性逸搏心律。2讨论电生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房室结双径路不一定在窦性心律中表现出来,而很容易在自发的房性早搏中显现出…  相似文献   

15.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周就诊。临床诊断:心悸待查。1997年2月23日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示:开始记录P波顺序发生,P—P间距0.48秒,部分P与T融合,P—R间期逐渐缩短,最短R—R间距为0.36秒,且中间夹有逆行P波(R—P’为0.14秒,P’—R为0.26秒),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性反复心搏。约五分钟后记录第二次心电图以上现象消失,P—P间距0.80秒,P—R间期0.18秒,为正常窦性心律(图略)。2、讨论  相似文献   

16.
心脏同时被两个起博点控制 ,在较长时间内 ,控制心房的窦性心律与控制心室的交界区心律的平均心率相等 ,称等率性房室分离。等率性房室分离易与P -R新时期特长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易混淆。下面结合一份心电图说明它们诊断及鉴别诊断。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6 3岁 ,临床诊断 :冠心病 ,高血压病。心电图示 (见图 1)窦性P波 ,室上性QRS -T波群连续出现 ,P波与QRS波频率相等 ,均为 97次分 ,窦性P波落在ST段前支上 ,与QRS波群无关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加速性交界性逸博心律 ,等率性房室分离 ,PtFv1值增…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女,62岁,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本图上下两行系V_1导联的连续记录。图示窦性P波的形态时间正常,但P-P间距不规则,呈长短交替,长P-P间距为1.48秒,短P-P间距为1.10秒,QRS波分别呈rS型及rsR′型和rsr′型三种形态。前者形态时间均正常,但节律与P波一样呈长短周期交替出现。长的R-R间期为1.58秒,短的R-R间距为1.04秒。后二种QRS波均相随前-QRS波后0.56秒~0.58秒处出现,其前均可见一窦性P波,P-R间期为0.30~0.36秒。心电图诊断:1.双结性文氏现象:(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呈3:2传导:(12)加速的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伴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1岁.主因阵发性胸闷数日于2008年7月27日就诊,既往身体健康,近一月内未有上感等感染病史.门诊进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7次/分,其P-R间期逐个缩短,数次后有一次脱漏.拟诊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窦性心律心室率58-91次/分时,其P-R间期相等,正常为0.16秒.在缓慢窦性心律心室率为48次/分时,PR间期逐渐缩短,数次后伴有一次脱漏,与偶测心电图表现一致.此外,有交界性心律与阵发性室上速(153-160次/分),拟诊为慢频率依赖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室上速、交界性心律.在排除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心肌营养药物如ATP、肌苷、维生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70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 1为心电图Ⅲ、aVL、V1-V3导联同次非同步记录。除V3外 ,其他P -P间期均为 480ms;P -R间期 :12 0ms。V1、V2、V3、aVL导联有向上的δ波 ,III导联有向下的δ波。V3导联P -P间期在 40 0ms - 480ms之间 ;R5、R10呈rS ,QRS间期90ms,考虑为经正常途径下传的心的室波 ;R2、R3、R4、R7、R8、R9QRS波呈R型 ,间期 130ms ,为经预激旁道激动心的室波 ;R1、R6、R11QRS呈RS型 ,介于正常下传及预激心室波之间 ,应为预激旁道与经正常交界区下传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以心房夺获结束周期的文氏型房宣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在一组窦性心动中,PR期间逐渐延长,此与典型的文氏型阻滞相似,最后有QRS波群失落。但文氏周期以心房夺获(Ⅱ·Ⅲ导联可见逆传P′波)。结束,并非以被阻滞的窦性P波结束,故称为文氏周期变异。房室交界区顺向和逆向传导并存为冲动折返提供了条件,在两条传导途径中,α径传导速度较漫,但不应期较短,β径传导速度较快而不应期较长,两者在交界区内易形成折返环。冲动从心房传至房室结时,适逢β径的不应期。故沿α径下传,并经β径逆传至心房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