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和正常妇女凝血活酶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对135例临产孕妇、6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液标本进行血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FI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孕妇组APT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玉 《中外医疗》2010,29(29):73-7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妊娠不同各期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非孕组与早期妊娠组比较,PT、APTT、Fib及TT差异均无显著性,Fib可出现增高趋势。PT在早期、中期至晚期可成进行性缩短,晚期到临产期无显著变化;APTT在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又缩短显著;FIB在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维持到晚期妊娠,到临产期急剧升高;TT在妊娠期直到临产期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凝血四项作为妊娠期筛查出血倾向的诊断指标,了解其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组(4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和正常未孕组(30例)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PT、APTT、TT、FIB四项检测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APTT和FIB均显著增高(P〈0.01),PT和TT均明显增高(P〈0.05);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APTT和FIB显著增高(P〈0.01),PT和TT明显增高(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呈重度高凝状态,检测妊娠妇女血凝四项指标,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2.7 ml加入0.3 ml枸橼酸钠液的抗凝管中,充分均匀,离心后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凝血四项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与临产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凝血四项中PT、APTT偏低,FIB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四项对产妇生产过程中及产后的防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分娩前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 检测200例分娩前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并与200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 分娩前妇女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明显增多(P〈0.01),DD明显升高。结论 临产妇女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国永  王海虹  郑加永  汪海  潘豪杰  董叶 《浙江医学》2018,40(16):1811-1813
目的探讨妇女正常妊娠过程中不同孕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单体(FM)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24例正常妊娠妇女早、中、晚不同孕期和100例非孕正常妇女的FIB和FM、D-二聚体水平,同时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并互相间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与非孕组比较,早孕期时FIB、FM和D-二聚体水平即明显增高,中、晚孕期时PT、APTT和TT均显著降低(均P<0.01)。不同孕期3组孕妇间FM和D-二聚体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均P<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浆FIB、FM和D-二聚体水平在早孕期即发生了变化,可以较好反映孕妇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蒙天生  莫鸿健 《右江医学》2011,39(4):466-46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凤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71-1372
目的:了解常规凝血四项(PT、APTT、TT、Fib)在妊娠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分娩及产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仪对289例临产孕妇和16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检测凝血四项,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建香 《中外医疗》2011,30(17):32+34-32,34
目的通过检查临产孕妇血凝四项(PT、APTT、TT、FIB)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临产孕妇组1200例和健康妇女为对照组200例,检测的血凝四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TT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产前检查血凝四项指标可以对孕妇及早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和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锦壮  梁胡贞 《河北医学》2011,17(4):500-502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期中凝血功能状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不同孕期孕妇及健康体检妇女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孕早期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PT、APTT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  相似文献   

12.
朱欣  陈涛 《中外医疗》2012,31(35):58-5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6280A型)检测107例临产妊娠妇女与80例健康非孕妇女PT、APTT、TT、Fib,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研究。结果临产孕妇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对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预防和及时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于降低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毕燕 《当代医学》2014,(30):12-13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检测凝血4项指标情况。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接收的58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8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58例临产孕妇PT(0.88±0.07)s、APTT(29.36±2.56)s、TT(9.83±1.06)s、FIB(4.51±0.68)g/L与对照组58例非妊娠妇女PT(1.03±0.13)s、APTT(30.30±3.37)s、TT(10.07±0.66)s、FIB(3.05±0.48)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分娩期间,及时监测凝血4项指标对临床预测、预防以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妊及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测定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妊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增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与中妊组、健康非孕妇组比较,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临产妇女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SysmeCA-50自动血凝仪检测296例临产孕妇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40名育龄非孕健康妇女PT、TT、APTT、Fbg值(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部分晚孕临产妇女PT、APTT、TT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但Fbg值都明显升高,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中APTT明显降底P<0.01,Fbg显著升高P<0.01。结论:妊娠后期存在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13-1314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临产孕妇组(实验组)与141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P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而APTT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T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可反映临产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郭红 《吉林医学》2012,33(17):362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功能变化。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晨静脉血2 ml,放入3.2%柠檬酸钠抗凝管中,充分摇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2 h内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FIB)检测。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雷杜RAC-100型自动血凝仪,检测83例临产孕妇和52例非妊娠妇女血浆凝血四项(PT、APTT、TT和FIB)含量,其中临产孕妇分初产孕妇55例(简称初临产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临产孕妇28例(简称多临产组),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初临产孕妇组和多临产孕妇组的凝血四项指标与非妊娠妇女对照组比较,PT、APTT时间缩短、FIB含量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临产孕妇组和多临产孕妇组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阻止产科并发症和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