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韩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55-15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3个月期间,TIA复发率、脑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组TIA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及单用阿司匹林组,未增加出血倾向,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可减少TIA发作,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每组40例。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9980007)100mg/d;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040006)75 mg/d;联合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75~100mg/d,氯吡格雷75 mg/d,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三组患者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TIA再发率等显示,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优于单药组(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P<0.05)。随访半年,3组患者出血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疗效确切,优于两种药单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在房颤性脑卒中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来88例房颤性脑卒中后的高龄患者,在抗凝治疗二级预防中随机分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和单用阿司匹林组,均在发生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使用,联合用药组首日300 mg氯吡格雷后,以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75 mg/d;单独用药组阿司匹林100 mg/d.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对患者脑卒中复发、TIA事件及不同类型出血事件统计分析,分别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相比,降低了房颤性脑卒中的发生(P〈0.05);TIA发生率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亦较高(P〈0.05).结论 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相比,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减少高龄房颤性脑卒中复发率方面更有效,但在随访期内不能减少TIA的发生率,却增加了出血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尹继君  朱传贤  王新强 《中国医药》2010,5(12):1126-1127
目的 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支架成形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2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A组应用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B组氯吡格雷75 mg/d,6个月;C组氯吡格雷75 mg/d,12个月.3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每晚1次,长期应用.支架成形术后1、3、6及12个月均复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比较3组患者主要脑血管病(脑血管性死亡、脑栓塞)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为71.4%(10/14),发生1例与狭窄部位有关的脑栓塞,3例血管再狭窄,无严重出血;B组有效率为100%(14/14),C组为64.3%(9/14),B组及C组尚未观察有脑栓塞的发生.C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轻度的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皮肤淤斑及牙龈出血.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及肌肉的损害.结论 颈动脉系统TIA支架后长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75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共30 d,30 d后改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随访1年内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卒中复发率为12.7%,而治疗组复发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对照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用。方法: 选取在其院接受治疗的116例TIA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32例(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20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C组64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治疗)。将3组治疗后的复发进展率、TIA发作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分析,B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PT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APT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两两比较,C组的P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TIA发作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的复发进展率较A组和B组低(P<0.05);3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TIA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机体状态改善明显,进而降低了进展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和双负荷剂量组,每组45例.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给予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97.78% vs.84.44%;Z=7.717,P=0.04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安全高效和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在脑梗死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96例TIA患者50例,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为治疗组,46例予口服肠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50例T1A发作在15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42例,有效率84%(42/50),无效5例,3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46例TIA发作完全控制25例,有效率54.35%(25/46),有12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海  刘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69-137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霄治疗短暂惟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150 mg/d口服,3 d后氯毗格雷减量为75 mg/d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于开始治疗后3 d、5 d、7 d观察TIA发作控制情况,于3、6、12个月随访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8%和69.7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脂有显著改变,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能够在短期内控制TIA发作,并通过调节血脂等作用而减少远期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应用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后仍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TIA)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68例,总有效率为90.67%,无1例出血、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对照组(75例),完全控制未复发55例,总有效率为73.33%,有14例发展为脑梗死.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控制频发TIA效果优于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治疗,降低TIA发作及进展成卒中的风险,治疗期未出现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0例),A组剂量首剂600 mg而后75 mg/d口服,B组剂量首剂300 mg而后75 mg/d口服,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高于B组(76.7%),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1.4%)高于B组(6.7%),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首剂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安全性和疗效及其对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73例TI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37例T1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34例,有效率91.89%(34/37),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6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9例,有效率52.78%(19/36),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在梗死后1周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血清的hs-CR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血清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的hs-CRP水平,提高脑梗死部位缺损神经功能和抗缺氧缺血能力,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3月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d;阿司匹林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拜阿司匹林0.1 mg/d,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阿司匹林组为26.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的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独用药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单独采取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C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得分。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NIHSS得分和Barthel得分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与C组患者的NIHSS得分和Barthel得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给药相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更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严重大出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梅 《北方药学》2017,(12):101-10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2.3%;治疗后60d内对照组复发率约13.9%,观察组复发率约2.8%;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50mg/d口服,B组给予75mg/d口服,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7%,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7%(P值〉0.05)。结论氯吡格雷50mg/d口服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针对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所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将其A组、B组、C组三组,给予A组100mg氯吡格雷治疗,给予B组50mg氯吡格雷治疗,给予C组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A组总有效为39例,占97.5%。B组总有效为33例,占82.5%;C组总有效为26例,占65.0%;。三组患者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神经系统功能,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不相同,100mg氯吡格雷效果更理想~([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某院收治的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100mg、200mg、300mg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B、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200mg/d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总体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对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得到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ESR、nbl、nbh、血清hs-CRP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1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  林琍 《医药导报》2004,23(5):317-319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单独和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41例,服用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 mg,qd,病情稳定后100 mg,qd;B组服用氯吡格雷300 mg,随后75 mg。qd;C组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剂量和方法与A,B组相同,疗程均持续1个月。结果:B组较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下降,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全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5),C组疗效比A,B组更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