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文述略     
金文主要是指铸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它上承甲骨文,下启篆书、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吏中的重要篇章。本文主要阐述夏商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沿革;《本草纲目·金石部》收录“诸铜器”;并涉及中药炮制及炼丹所用仿青铜器簋式炉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经典名方实脾散方剂组成与应用,为其中医临床应用提供文献证据支撑,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实脾散”及别名“实脾饮”为关键词,古籍文献通过中华医典数据库(V5.0)进行检索,现代研究文献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结果: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89条,涉及中医古籍26本,其中宋代1本、元代1本、明代16本、清代8本;方剂组成与原文一致的共有19条,即由厚朴、白术、茯苓、木瓜、木香、干姜、附子、大腹子、草果及甘草10味药组成,记载散煎煮方法与原文一致的有20条,即煎煮时以姜枣为药引;共26本中医古籍中记载实脾散功效主治,其记载多数与原文一致,即“治阴水,先实脾土”。现代研究文献共筛选文献168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所得37篇文献,均为实脾散临床应用研究,目前暂未有关于实脾散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实脾散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腹水、心力衰竭、腹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今昔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历史.从西汉-隋朝-北宋-,清朝一近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方面由简单地校阅目录,到对目录分类.再到组成校正医书局工作组进行精选、整理、校定、增注,然后有了反映时代性进展、分类详尽的医学官修类书,后进行去芜存菁、实用性强、突出诊疗内涵的提要、医案等的编写,逐渐完善,到现在对中医古籍进行整体、宏观的选编、纂辑.  相似文献   

4.
古今燥证论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燥证 ,是一类以津液减少 ,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中医证候。自《内经》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 ,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后 ,后世医家对燥证理论多有阐发 ,或述其象 ,或论其性 ,或究其方 ,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完善了燥证理论。由于燥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故对燥证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有鉴于此 ,笔者广泛查阅古今燥证论治的研究资料 ,进行整理。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著作中论及燥证者有多有少 ,故摘述时主要选取论燥之珠玉 ,治燥之精华。对于论述内容较多者 ,只摘取最精彩的段…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考略     
以甲骨文为发端,概要介绍中国文字书法的起源、殷商甲骨文被发现经过、著名的甲骨文研究学者、甲骨中所见医学文字等,并附有相关实物图片。  相似文献   

6.
7.
中医病案的源头,当推溯到距今约3100-3700年的殷商时期。在甲骨文中300多条医事卜辞中,有近100条有较完整的时间、人名、病况的记载和预后的推测,部分卜辞还涉及到治疗的内容。从时间而论,甲骨病案比仓公病案早了1000多年;从数量而论,甲骨病案是仓公病案的10余倍。因此,研究中医病案历史,必须从甲骨病案开始。本文选取28例甲骨病案,分作内、外、妇、骨、眼、口腔和其他等7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考释。  相似文献   

8.
用传统的内科方治愈了许多从现代医学分科来说的非内科疾病,这是著名中医药学家万友生教授临床经验的结晶.笔者受先生的教诲,仿效先生的治验,得心应手,体会颇深.文中医案二例,便是先生《医案选》对后辈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沈红 《中医药文化》2006,1(6):30-32
孕育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探索与发现古人尤其是传统医学的胎教思想与措施,用于指导孕妇的修身养性与饮食起居,正是一条造福人类的新路子。文章通过我国周秦汉唐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所阐述的关于人类优生优育思想与措施,揭示其社会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秋室研经图》的题词---陆仲安治愈胡适"糖尿病"公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患消渴,经陆仲安以治疗,数月而愈。胡氏欣然在林琴南手绘的《秋室研经图》上题文,以表感谢。胡氏的题词为重要的医学稽正。  相似文献   

11.
九九如意     
彤桐 《东方养生》2008,(12):60-61
《裨史类编》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