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2.
柳淑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44-3546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6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有明显的改变;在剖宫产指征中,前8年难产及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近两年社会因素跃居第一或第二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科医生的综合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杏敏  郑月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488-4489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与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弊端,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剖宫产率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时期分别统计围产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等产科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2006年8月~2009年7月某医院剖宫产率为69.2%,围产儿死亡率为14.35‰,与1995年剖宫产率(38.9%)及围产儿死亡率(11.2‰)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P<0.01),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未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医生对剖宫产适应证的掌握程度是决定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正确运用辅助检查,避免过度诊断,提高产科医生对难产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健康宣教和孕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助产技术质量和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将产科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顾虑,减少因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必将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与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针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对策。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产科19872004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71990年、19911993年、19941996年、19972000年及2001200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8.85%、13.51%、15.72%、38.50%、44.97%;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41%、5.34%、4.80%、3.53%、2.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36‰、10.94‰、7.75‰、11.32‰、10.50‰。前3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2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995年、2000年、2004年因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分别占当年剖宫产的0.75%及3.74%、5.10%及14.89%、12.22%及14.85%。结论:近阶段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脐带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大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者的手术指征。结果:2004年~2008年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加,其中各项指标以社会因素逐年递增最为明显,各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不但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还可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11 837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宫产率指征中主要以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为主,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但逐年升高的剖宫产率对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贾利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91-189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阴道助产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将1990~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截取1990、2001、2012年3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0、2001、2012年剖宫产率分别为21.87%、66.60%、43.68%,其中1990与2001、2012年及2001与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少、胎位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4.32‰、10.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不相关。结论:社会因素、巨大儿、瘢痕子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宫产率的上升,但围生儿死亡率的下降主要依靠加强围产保健和危重孕产妇管理及提高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991~2000年10年间7 618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29.99%,剖宫产率逐年增加,1991年为22.19%,到2000年达47.2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1991年为5.58%,2000年为13.48%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上升,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宇  林春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72-2973
目的: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21685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995年为14.53%,2004年为34.10%;②1995~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年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瑞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0-182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1995年)难产占第1位;其他因素、臀位占第2位;胎儿窘迫占第3位;社会因素占第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占第5位;其他因素占第6位;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指征掌握是否恰当,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之一,为了解我院剖宫产情况,以便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达到有利于母婴健康的目的,我们对620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病例为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2年内剖宫产病例。同期住院分娩总数为1844人,剖宫产率为3362%。620例剖宫产无1例产妇死亡,剖宫产儿636例(包括双胎16例),围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2044%),其中死胎4例,死产1例,新生儿死亡8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268‰。2 剖宫产情况剖宫产指征分为难产指征与非难产指征[1]。本组病例指征分布见附表。从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云浮市区近10年剖宫产的具体情况,为更好控制该地区的剖宫产率提出有效的调控措施。方法:分析1999~2008年云浮市区剖宫产率的变化及手术指征的变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率的高峰期在2000~2004年间,最高为2004年(40.2%),自2005年起稳定在34.3%~35.8%之间;社会因素为新增的手术指征,并且有成为主要指征之一的倾向。结论:放宽剖宫产指征不能持续有效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而并发症有所增加。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产期监护,改变接产模式,及时有效地控制剖宫产率对于保证和改善产科质量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捷  陈世新  何梓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398-3400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来宾市妇幼保健院3 610例剖宫产及162例围生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率分别为42.00%、35.15%、32.30%、28%、25.78%。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43‰、15.84‰、16.57‰、17.05‰、12.44‰,2006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社会因素为最后1位。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7年嵊泗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5~2002年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在2003年达到高峰,2004年后有所控制。在剖宫产指征中,前11年难产始终占第1位。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在2003年后明显升高,近两年已成为第1位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数量。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银花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6-2637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8.9%,2004年上升至47.5%,增加5.6倍。②1995~2001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7.
10年剖宫产率及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0-426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程霞 《中国保健》2007,15(13):91-92
目的探讨手术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手术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及指征发生明显改变,阴道助产率降低,手术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及窒息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及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围产儿死亡率的下降不能仅靠增加剖宫产率,应着重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产科质量的指高.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