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餐厅污水一体化净化方法研究武汉冶金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游映玖,江小林,应启明近年来,国内大小各异的餐馆、饭店及饮食点发展很快,它们所产生的污水,由于未经过滤处理且排放条件恶劣,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已不容忽视。以这类污水为主要对象的一体化净化系统,对改变这一状...  相似文献   

2.
上海卷烟厂的臭气生物处理设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一种臭气污染。上海卷烟厂从德国引进生物处理装置,使排放气体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通过对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滤池的除臭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臭气粉尘原位治理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优点、用途,以及该装置在环卫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物滤池结合臭氧消毒技术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于污水处理前、二级生物滤池处理后及臭氧消毒后分别取水样测定悬浮物,pH、CODcr、BOD5、氨氮及粪大肠菌群,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后上述指标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生活污水经二级生物滤池处理后,上述指标的浓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远低于污水排放的一级标准。经臭氧消毒处理后,污水不中的粪大肠菌群也低于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结论:使用生物处理技术(包括臭氧消毒技术)对生活污水处理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生物滤池和臭氧消毒对医院污水和生活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于污水处理前二级生物滤池处理后及臭氧消毒后分别取水样测定悬浮物、CODcr、BOD5、氨氮及粪大肠菌群,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处理污水后上述指标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生物滤池处理后医院污水及生活污水中悬浮物、CODcr、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61%~99.99%,93.45%~99.45%.98.63%~99.80%,98.63%~99.80%。经臭氧消毒后,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为99.99%。结论:生物滤池结合臭氧消毒的方法对污水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该技术可广泛用于医院污水及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引用法等方法,对某污水泵站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甲硫醇、噪声,以及井下作业时存在虫卵、细菌和病原菌等污染,经调查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存在一定问题。结论该建设项目属"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除落实评价报告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外,还须落实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的要求,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三同时"原则,项目运行方可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SL系列污水净化装置(实验型)配合新型混凝消毒剂(PAM-PAC)在广州铁路中心医院进行污水处理研究,结果COD、BOD、SS去除率分别达86.7%、927%和83.6%,使这三项指标从原分别超过广州污水排放标准34倍、4.8倍和0.7倍降至标准以下,从而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医院每年可节约25.0万元。以广东地区铁路医疗机构排污水统计,则可减少外排污染物391.8T/年,节约资金76.9万元/年,显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EM菌的使用方法,将EM菌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EM菌投加到污水生物处理单元时,可有效地强化微生物对COD、TN和TP的处理效果,减少曝气时间以及污泥产生量,显示出EM菌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测某污水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设计资料综合分析法、类比法、事故案例分析法等进行识别与分析。 结果 该污水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甲硫醇、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关键控制点为泵站地下检维修、清淤等作业。 结论 污水泵站项目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建议制定并严格执行井下检维修、清淤等作业程序,加强应急通风,完善应急预案,将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活性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有效、经济、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方法:使用一种活性瓷粒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在供足O2的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的有机物进行充分氧化分解,观察污水中CODCr,BOD5的净化效果。结果:经活性生物滤池处理后,污水的CODCr,由处理前的444.84mg/L下降至16.76mg/L,下降率为96.23%,BOD5由处理前的211.54mg/L下降至3.95mg/L,下降率为98.13%,明显地低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下排放的一级标准。结论:活性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好,经济,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可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恶臭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臭气的产生及恶臭控制技术现状,并针对城市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处理厂示范工程产生的臭气污染特点,提出除臭方案,以解决城市垃圾厌氧处理厂的臭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广州市部分垃圾转运站臭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国家标准GB 14554-1993规定的恶臭指标的数据变异程度较大,单项污染物指标的测定值大多远低于标准限值,综合指标臭气浓度普遍超标,2类指标结果不一致;臭气样品的色谱质谱全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恶臭污染物主要来自卤代烃和苯系物,另外可能还包括含量低、嗅觉阈值低的有机硫类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ICU集中供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施集中供气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除臭剂对污泥和生活垃圾臭气抑制效果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种分离和筛选,得到7种具有除臭功能的菌株,并复配形成微生物除臭剂。在污泥填埋单元和垃圾中转站集装箱中,考察了微生物除臭剂对污泥和生活垃圾中H2S、NH3、CS2等恶臭组分以及臭气浓度等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在5 d后,该微生物除臭剂对污泥填埋单元中H2S、NH3、CS2和臭气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12.6%~29.7%、19.7%~56.1%、1.0%~11.1%和57.8%~65.3%;在48 h内,对生活垃圾集装箱中H2S、NH3、CS2和臭气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25.9%~52.8%、23.6%~60.0%、0.7%~29.7%和25.0%~57.8%。此外,该微生物除臭剂还可有效抑制集装箱垃圾VOC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粪便生活污水生物脱氮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永彬 《环境卫生工程》1999,7(4):148-149,159
采用A/O(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和射流曝气技术处理粪便生活污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ODcr、NH3-N等去除率大于90%,得到出水达标排放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分析了垃圾处理中的可能异味源,总结了异味排查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异味防控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蜚蠊种群、栖息生境和不同场所不同灭蟑方法灭效的调查研究,探讨铁路待等客运站的蜚蠊防制对策。方法:采用以环境防制防为主,加强监测、分类实施、重点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措施实施后2年各场所与实施前相比,斐蠊成、若虫密度分别降低77.99%-90.26%和77.48%-98.24%,卵鞘密度分别降低85.00%-100%和100%;不同场所一次用药后3、7、15、30d蜚蠊成、若虫密度分别降低66.67%-88.89%、74.11%、-88.00%、70.00%-79.07%和70.59%-75.71%;重点部位蜚蠊成、若虫密度从实施前平均密度的2.38-2.93倍,分别降为1.16-1.30倍和0.38-1.18倍;而且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灭蟑经费。结论:有效地控制了蜚蠊滋生繁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灌溉用污水的细胞遗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灌田污水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的研究,证实污水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同于蒸馏水组(P<0.01)。污水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出现率较高(0.2~0.9‰)。说明污水中含用细胞遗传毒物质。提示灌溉用污水要经过一定的处理过程,以减少和杜绝细胞遗传毒物质进入人群食物链。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介绍了移动DR加装无线遥控曝光装置的方法,以医院在用的日立移动DR Sirius 130HP为例,介绍加装思路及方法.当前,国内外传统移动DR多采用有线曝光手闸或无线红外遥控,加装无线遥控装置后,能实现远距离、突破障碍物遥控移动DR进行曝光,为技师的床旁摄影提供了便利性、可靠性,降低了技师对辐射问题的顾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国内外新进展进行介绍,重点解读ISO 10993-1:2018新标准内容中全生命周期生物学评价、毒理学风险评估、评价终点和包装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考虑等核心理念的变化要点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该标准,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为更好地开展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