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及其作用部位揭示归经理论的内涵;二是阐明药理效应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借以诠释归经的本质。经考察发现,前者混淆了西医解剖学脏器组织与中医脏腑的关系;后者以生物学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为依据,使归经研究建立在有待证实的认识之上,故归经理论的现代诠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认为深入进行文献理论研究,正本清源,明确归经理论的多元建构模式及相互关系,是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中药归经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理论归纳的是中药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而归经的判定依据应当以所治病症的病位为标准,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与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理解基本一致。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涵,正确应用归经药可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药归经现代实验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丰  杨得坡 《新中医》1999,31(11):55-57
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发展 ,一些学者从微量元素、功效成分和药理药效等方面对中药归经学说进行研究 ,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结论。鉴于此 ,笔者就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和现代药理学角度 ,分析归经现代实验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局限性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归经研究的成果与归经实质。1 归经现代研究的方法、原理及成果 1 1 体内分布法 该类方法着眼于药物直接作用脏腑经络 ,发挥药理作用 ,常用的技术包括同位素示踪、放射自显影、微量元素分析等。1 1 1 归经与作用部位 雷氏做了 2 0 5味常用中药归经和解剖…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树楠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523-526
中药归经是中药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是用来表示药物作用定位的药性理论。归是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属 ;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一种药物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 ,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 ,甚至没有作用。把药物的这种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 ,作进一步地归纳 ,使之系统化 ,便形成了归经理论。由于它揭示了药物治疗疾病的适应范围这一客观规律 ,因而对临证选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评介各种归经方法如下。1 归经的传统认识方法归经的认识方法主要是以药物所治病证的病位 ,…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药归经与疾病归经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彤  管竞环 《中医杂志》2012,53(4):356-357
中药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它具有明确的定位概念,但在临床应用中,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通过对各系疾病用药归经统计分析,发现药物归经与疾病归经密不可分,为提高选药组方的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的定位、定向理论。明代中药归经在继承金元时期药物归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众多医家对中药归经进行阐述与发挥,并出现了方剂归经。  相似文献   

10.
试述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物对机体某些部位具有的选择性即为归经,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临床运用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和应用为中药的这一重要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归经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经"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很少对此进行理论探讨.本文就中药的归经起源、概念、理论依据,临床意义作粗浅的讨论,以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药归经实验研究方法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药归经实验研究方法学的新思考武汉市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陈勇韩凤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袁倬斌中药归经是研究中药对人体某部分选择治疗作用的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精髓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索国内有关中药归经方面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为中药药效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归经的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并比较分析.结果:相同归经中药的药效相近.结论:由于中药资源丰富,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归经相同中药在药效相近的基础上又存在差异,对临床用药提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膀胱经中药功效、活性、化学成分等进行整理统计,作者发现黄酮类成分与其主要功效相吻合,提示具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抑(抗)菌黄酮成分是中药归膀胱经的重要归经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归经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合阐述中药归经现代实验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对其内涵的理解、分析,进而对中药归经研究的原理提出以下认识:一是以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为基础;二是以药理药效作用的靶器官为依据.研究方法有:有效成分分布法、微量元素观测法、环核苷酸检测法、受体学说研究法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现代实验研究的方法均是在生理状态下动物身上进行,而不是病理学模型的试验,这样不能准确地反映药物在病理状态下动物体内的过程,有悖归经是根据药物对疾病产生的治疗效应中总结出来的事实;②现代实验研究归经以现代医学解剖学为基础,而忽视了中医学脏腑与解剖学脏器在概念和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4,(10)
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认为中药归经理论应该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阐明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归经系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特殊选择作用,它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一起对药物性能进行了高度概括.中药归经是古代本草学著作记载的中药与天然植物药最主要的区别,表达了药物作用趋势必然包括"从给药到发生药效"的整个动态过程.多年来随着中草药成分化学、药理及临床试验研究的进展,已逐步揭示出中草药归经与其化学成分、药物性能与疗效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前中药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和相关作用机制,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及与受体学说关系的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长期以来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 ,在指导中药临床用药中起重要作用。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归经的记载 ,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有“五味所入 :酸入肝 ,辛入肺 ,苦入心 ,咸入肾 ,甘入脾”。《神农本草经》中亦有“沙参补中益肺气”;“五石脂随五色补五脏”等。直至金张元素才正式提出归经理论。后世医家对其亦有所继承和发展。归经的确切概念 ,历代本草未见记载 ,现代学者对其理解有所差异。如凌一揆在《中药学》中指出 :“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1] 。郭兰忠认为 :“归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